2006年5月份的時候,蘋果悄然取消了12英寸的PowerBook和12/14英寸的iBook機型,取而代之的是13.3英寸的MacBook。作為蘋果從PowerPC處理器向Intel遷移的最後一步,該機擁有有黑/白兩種顔色。随後,該公司又推出了15和17英寸的MacBook Pro機型。最近,蘋果公司更是推出了隻有一個USB-C接口的12英寸MacBook。不過本文的主要目的,還是帶大家回顧一下MacBook的發展曆史。
下面就讓我們來回顧下曆代MacBook的變化史:
(1)2006款MacBook抛棄了蘋果合作了多年的IBM PowerPC處理器,轉而使用來自英特爾的1.83GHz酷睿雙核處理器,并且配備了13.3英寸@1280x800分辨率的螢幕。
該機标配了512MB @ 667MHz的DDR2 SARAM記憶體(最高可更新至2GB),60GB 5400轉 SATA硬碟,內建顯示卡(Intel GMA 950),以及吸入式Combo光驅。
2006款MacBook還用Mini-DVI取代了iBook上的Mini-VGA接口,引入了MagSafe電源連接配接器,千兆以太網卡,2個USB 2.0 + 1個FireWire 400端口,以及獨立的音頻輸入/輸出插孔。
如果你當時願意拿出1299美元,還可以更新至2.0GHz的英特爾Core Duo雙核處理器,吸入式SuperDrive光驅。另外加200美元還可以買到黑色版本,以及額外的20GB存儲空間。
2006年11月份的時候,上述機型得到了Intel Core 2 Duo處理器重新整理,存儲和系統記憶體的标配也都有所提升。
(2)2008年初的MacBook Air(英特爾酷睿 2 雙核):
可以放進牛皮紙信封的MacBook Air,重新整理了很多人對于輕薄的概念。
該機配備了13.3英寸 @ 1280x800分辨率的螢幕、1.6 GHz的Core 2 Duo處理器(內建顯示卡)、2GB DDR2 667記憶體、以及80GB的硬碟,當時的售價為1799美元。
MacBook Air并非注重性能的人們的首選,而且為了做到足夠輕薄,它的擴充性能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隻有1個micro-DVI、1個USB 2.0、1個耳機插孔、以及1個MagSafe電源接口)。
(3)2008年末的MacBook(Intel Core 2 Duo雙核、鋁合金一體成型機身):
2008年的時候,蘋果調整了MacBook産品線,并在同年10月引入了兩項重要性的設計:除了一體成型機身,另一個就是多點觸控闆。
該機傳達了MacBook Pro的設計和性能,同時下調了産品的價格線(1299美元)。
其配備了13.3英寸的螢幕、2.0 GHz的Intel Core 2 Duo處理器、2GB記憶體、Nvidia GeForce 9400M獨顯、以及160GB的5400轉硬碟。
該機的主要變動是摒棄了FireWire 400,轉而改用Mini DisplayPort作為視訊輸出。黑色聚碳酸酯的機型也就此終結。
(4)2009年初的MacBook Pro()13英寸鋁合金一體成型機身:
2009年6月的時候,蘋果在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 2009)上宣布了13英寸MacBook帶上了“Pro”的轉變。
雖然它與2008年下半年的MacBook很像,但是處理器更快,而且配備了FireWire 800端口。2009年1月的時候,蘋果在17英寸MacBook Pro上引入了内置電池設計。
(5)2009年末的13英寸MacBook(13英寸聚碳酸酯一體成型機身):
2009年10月釋出的MacBook,又用回了聚碳酸酯一體成型機身。除了更輕便耐用之外,這種材質還可以比鋁更便宜。
此外,該機還移除了13英寸MacBook Pro上的SD卡槽和FireWire 800端口,并且采用了難以更換的内置式電池。
(6)2011年年中的11英寸MacBook Air:
13英寸的MacBook一直與Pro和Air和睦共處到2011年7月份,然後就被停産了。取代它的是售價999美元的MacBook Air,該機配備了1.6GHz的英特爾酷睿i5處理器、2GB記憶體、以及64GB的SSD。
萬幸的是,蘋果為該機配備了2個USB 2.0端口,并且用雷電接口取代了Mini DisplayPort。
(7)2015年推出的12英寸MacBook:
筆記本,人們的第一印象早已不是輕薄,而是蘋果首次采用的單USB-C接口設計(充電/擴充/資料傳輸全靠它)、無風扇式設計、以及Force Touch觸控闆。
該機的重量僅為2磅、厚13.1毫米、并且配備了高分辨率的Retina顯示屏、以及全新結構的鍵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