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陽光正好。甯靜的小區裡,倆個頭差不多的孩子跌跌撞撞跑着。小女孩在前面跑,小男孩在後面追,落下一串清脆的笑聲。小女孩的媽媽推着嬰兒車在後面慢慢走着,旁邊相跟着小男孩的媽媽。一陣風吹過,女孩的媽媽蹲下身,替車中的嬰兒整理好帽子。
跑在前面的女孩大約是感覺到母親已經停下來,反身跑回到媽媽身邊。媽媽從嬰兒車兜掏出一管泡泡水,擰開交到小女孩手中。小女孩右手握着泡泡水瓶,左手拉出泡泡杆,笨拙地甩出一兩個小泡泡,媽媽見狀,細心将女孩左手的泡泡杆換到右手,将泡泡水瓶換到左手,很快女孩就能順利能吹出一個個大大小小的泡泡。
女孩甩動泡泡杆,吹出一串大泡泡。小男孩見狀,伸出雙手不斷揮舞着,想要抓住泡泡,五顔六色的泡泡在男孩手中破滅。風吹過,将泡泡帶向遠處。女孩看見,緊跑幾步,追着飄遠的泡泡。
這溫馨美好的一幕,讓我不自覺翹起嘴角,多美妙的春景。看着追泡泡的女孩,不知怎麼,我想起這兩天網絡熱點中張家界自殺的女孩。
三男一女,網上相約自殺。其中的女孩更是00後,自殺前釋出了一張照片,配文稱“晚安世界……我決定要當一個睡美人啦。”她的父親之前從事保安工作,幾個月前被診斷出癌症中期,正準備做手術,年幼的弟弟還在上學,與月薪2000的母親一同擔起這個家。
四人先吃藥再跳崖,自殺的方式如此慘烈。網上評論紛紛,說什麼“打工養家”、“壓力巨大”等等。我不想聽什麼“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的話,事情可以做得決絕,卻不能以放棄自己年輕的生命為代價。
要做睡美人的女孩,年紀輕輕,正是花樣年華,再苦又能有貧窮的父母養育他們時的辛苦多?再苦能有年邁的父母面對喪子的苦難多嗎?看女孩的家庭條件,從事保安工作的父親又能有多少收入?年輕時養育兩個孩子的辛苦和賺錢的艱難,沒有經曆過的孩子又如何體會?如今月薪2000的母親要供兒子上學,要給患癌的丈夫看病,還要面對喪女之痛和夫妻重病的雙重打擊,她容易嗎?她就不苦不難壓力不大嗎?癌症中期的父親是否能承受女兒自殺的噩耗?
席慕蓉說過:“生命本身應該有一種意義,我們絕不是白白來一場的。”我們要在這短短幾十年的時間留下屬于自己的痕迹。所有的女孩生來都如追泡泡的女孩一樣,善良可愛,對美好的未來充滿希望與好奇,這就是生命的意義所在。自殺的女孩也一樣善良,怕父母擔心,欺騙父母自己去“旅遊”,一定也是知道父母會阻攔,隻是如今還不知道是怎樣的環境和經曆讓她對“死”如此坦然。網上有說這四人自殺受人蠱惑之嫌疑,我倒更願相信這樣的說法,善良單純又沒有過多學識的年輕人,是極容易被别人蠱惑的。
《孝經·開宗明義》中有:“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我想,無論做父母的,還是做老師的,最該教給孩子的不是知識,不是學識,而是生命的教育。生命是根本,是無數“0”前面的那個“1”,沒有生命,一切都是空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