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初期的香港影壇,彌漫着一股對于李小龍的狂熱 ,這位功夫之王的電影商業價值無片可敵,接連創造了票房神話!
但在1973年,這部由李小龍主演、香港嘉禾與美國華納聯合出品的國際性大片《龍争虎鬥》,卻在香港本土敗給了楚原擔任編導的《七十二家房客》!
《七十二家房客》的出現,令原本失去生機的粵語片,再度死灰複燃!在後來的港片黃金時期,廣東話成為絕對主流的對白,可以說,《七十二家房客》都有着一定的深遠影響!
影片一開始,一個特寫鏡頭對準水源貧乏的水龍頭。水是生命之源,是社會基層老百姓生活的根柱。
然後鏡頭拉開,沈殿霞扮演的上海婆出現在銀幕中。
上海婆:“真是馬路不平,電燈不明,自來水不清啊!”
這個就連用水都沒有自由窮人租住區,住有七十二家房客。
雖然他們一貧如洗,但鄰裡之間彼此守望相助,猶如至親。在他們身上,沒有世間的喧嚣浮華,也不會有自私自利的勾心鬥角。
然而,勢利潑辣的房東太太八姑以及她的情夫太子炳,卻無法容忍這群善良純樸的人們。
本片的劇情,以诙諧的舞台劇形式,講述了七十二家房客與八姑和太子炳之間,鬥智鬥勇、反驅逐的故事。
1963内地版海報
影片的故事在當年并不新鮮,在此片之前,中國内地于1963年早已上映過同名電影。這個劇目的原著是來自于上海的滑稽喜劇,而香港的舞台話劇也早已存在多時,楚原的這版電影,則是揉合了上海原作喜劇和香港話劇,再加以改編而成!
與原作相同的是,楚原版本的故事背景,也放在了解放前的戰時中國。
片中,貧窮的房客楊伯因欠下房租,而遭到八姑驅趕。外面是一個兵荒馬亂的世界,無家可歸的楊伯,可能會是以遭受戰火的荼害。
在這個關鍵的時刻,同樣貧窮的衆鄰裡,紛紛掏出了身上僅有錢财,為楊伯解決了他的麻煩。
影片雖然延續了原作中,底層百姓與惡勢力作鬥争的無畏精神,但這絕對不是影片爆紅的原因所在!這部極具草根文化的劇情故事,雖然發生在幾十年前的民國時代,然而香港群眾卻在影片的諸多情節中,窺見了當下香港社會的影子!
例如,在這段龜公龜婆以高價向八姑購買地皮開辦妓院的情節中,一段簡單的對白,就影射了當時的官僚現象。
太子炳:“通哥,你為什麼開這麼多導遊社(妓院),奉旨啊?”
龜公:“不是奉旨啊,不過她(龜婆)幹爹是局長,懵仔!”
龜婆:“逢年過節我都要送很多禮的。”
太子炳:“如果查出來,她幹爹豈不是要倒大黴?”
太子炳:“那有什麼好怕的,頂多是買一張飛機票,一飛就飛到外國去了。”
影片拍攝期間,正是港英政府大力反貪反腐之際,曾經那些貪獲巨款的衆多高官,收到風聲後,一張機票便逃之夭夭,此後法外逍遙多年!
影片中,警察三六九是一個極具特點的滑稽角色,在《七十家房客》成功之後,邵氏的對頭公司嘉禾,還專門以此角色為主拍攝了一部名為《三六九》的衍生電影。
三六九雖身為人民公仆,卻效忠于金錢。他貪圖小便宜,與八姑、太子炳狼狽為奸,緻力于驅逐七十二家房客,不惜将真善美之地變為煙花柳巷的淫賤場所。
三六九雖是原作中就已存在的角色,但在這版影片中不難看出,确有時下香港警察的罪惡寫照!
三六九以查證為名,假公濟私,向小販索取金錢。
小販:“幹什麼,我不會看掌哦。”
三六九:“什麼看掌哦,通價五擔米(錢)。”
在人們所熟知的ICAC(廉政公署)成立之前,香港曾有過一段無官不貪的黑暗時期。比如,像三六九這般以各種理由剝削群眾的現象,在當年的香港簡直是遍地開花!
而在消防員滅火的一段情節中,更是将公職人員的這種腐敗現象,表現得觸目驚心!
消防員:“有水(錢)有水,沒水(錢)沒水,要水給水(錢),沒水(錢)不放水。”在粵語中,水既為水,也為錢的俗稱!
索賄手段被公職人員編作順口溜,可見這已是日常工作中的常态。
劇情雖然是以逗人歡愉的滑稽方式展現,但據說這還是來自于當時香港社會的真實作象。幸運的是,片中的太子炳不過是被房客捉弄,誤報火警而已,然而在真實生活中,沒錢就沒水的規則,卻勢在必行!消防員們如若拿不到好處,甯願看着房屋被焚為灰燼,也不會履行他們的職責。
可見,當年的香港觀衆這部影片中窺見了諸多生活的點滴。再加之七十二家房客式的草根人物,團結一緻,互幫互助的精神,也正是展現了香港的普羅大衆,是以它不難引發觀衆的共鳴。這也足見楚原導演對香港觀衆的口味,精準把脈的能力!
《七十二家房客》還有一個巨大亮點是,多明星豪華陣容。它彙集了當時邵氏和無線TVB的衆多知名藝人,就連導演楚原也忍不住來客串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