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成龍新片《龍馬精神》很平庸,而他這20年都在隔靴搔癢

又一次,成龍奉獻了一出平庸的戲。

4月7日上映的成龍新片《龍馬精神》,像極了他本人,毫無吸引力,夾雜着似是而非的、對過往榮耀的懷戀。

片中,處處昭示着他作為“大哥龍”的地位,卻又處處可見對于當下觀衆“棄其不顧”的哀嚎。

隻是,這種呐喊既無力,又自作多情到流于迂腐。

這部電影,中規中矩的幾無可圈可點之處,平庸盡管不是惡,但浪費觀衆時間卻是罪過。

大家都心知肚明,成龍的時代早就過去了。

他也明晰這一點。

-1-

1997年,楊紫瓊在接受脫口秀節目主持人大衛·萊特曼的采訪時,對于成龍,有過一段極其經典的評價。

這位26年後的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獲得者,當時直斥成龍是“男性主義沙文豬”,并說他在自己面前不敢表現出“大男人”特征,因為,“我會踢他的屁股。”

這段訪談去年又流行于網絡,網友們感歎楊紫瓊對于成龍的認知如此準确,以至于發表這番言論的兩年後,成龍就因為“天下男人都會犯的錯誤”而聲名掃地。

近來,還有一則在港媒流傳頗廣卻未經證明的傳聞:

楊紫瓊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後,成龍發消息祝賀她,還附言“你知道當初導演本來是找我來演的嗎”?

自己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對方。

看到這條消息,恐怕楊紫瓊都要愣一下,好在,新晉影後情商夠高。她是這麼回答的:沒有錯,我知道!兄弟你這次走寶了。

“走寶”是粵語,意思是——看走眼。

成龍看走眼的,何止《瞬息全宇宙》這一部電影?

千禧年後,近20年間,成龍主演超過30部電影,算得上勤奮,但翻開他的履曆,超過八成作品是平庸不堪的。

唯有2004年的《新警察故事》和2009年的《新宿事件》值得一說。

《新警察故事》是他始于80年代的經典IP,但這部2000年後重新開機的電影,最出彩的其實是吳彥祖。年輕的阿祖憑借出演此片反派大放異彩,全方位壓制了成龍的光環。

值得一提的是,正因為90年代老一代《警察故事》系列的第三部,作為女主角的楊紫瓊才得以打入好萊塢。

《新宿事件》是非典型的成龍電影,少了功夫做核心,多了人性的碰撞。但這種暗黑風格,絕非成龍會延續的。

其餘電影,幾乎都在陳腐的窠臼裡打轉。

從2010年的《大兵小将》開始,可以說,在新時代裡,成龍沒有任何一部電影拿得出手。盡管有《英倫對決》這種尚能一看的,對比八九十年代的巅峰期,卻連強弩之末都算不上。

《警察故事》在2013年也有過一版,慘不忍睹。據說今年又要重新開機新版《警察故事》,由2004年版原班人馬回歸出演——除了吳彥祖。這部新的警察故事,還将由謝霆鋒擔當導演,但沒有了吳彥祖的超強反派,能立得住嗎?

一個感覺是,成龍似乎不太關心“電影品質”如何,而在于——能不能圈到錢,即便糟蹋自己一手編導的經典IP也在所不惜。

八九十年代成龍,絕對是标杆。當功夫片被他改良後,散發着成龍式的魅力,當然,這是不可磨滅的成績。

但,這不是成龍如今“應該就此平庸”的借口。

老實說,在新的世紀開啟後——一個确實不太看重花拳繡腿的時代,成龍的短闆也就出現了。

那就是,大機率,他不咋懂電影藝術——不是不懂拍攝技巧,而是他可能get不到何謂藝術性的表達。其實,影視圈裡不少人都在機械性工作,而非有所謂的藝術觸覺。

有着絕好的資本投入,卻産出着不及格的作品,讓人不能不懷疑,成龍對于電影本身并不像“功夫”那樣了解和深入研究。

僅僅隻有功夫的話,不足以撬動觀影熱情,如上文所述現在觀衆“不太看重花拳繡腿”。但這并非是指“功夫片”或者“動作片”沒了市場,或者說,這一類型在電影藝術領域無法立足。

較遠的例子是昆汀2003年的《殺死比爾》,這位以“香港功夫片粉絲”著稱的前錄像帶店員,在20年前拍出了成龍20年裡都無法企及的高度。

近的例子是基努·裡維斯主演的《疾速追殺》系列——如果把功夫片延伸到“動作片”的話。《疾速追殺》今年拍到了第四部,越戰越勇,口碑票房雙飄紅,甚至蓋過了前三部。

是以,功夫或者說動作片怎會沒人願意欣賞?隻是,如果拍得乏善可陳,确實沒有觀衆。

-2-

盡管成龍也曾打入好萊塢,并在2017年獲得第89屆奧斯卡終身成就獎,但他最近在宣傳《龍馬精神》時,多次對好萊塢打了“差評”。

他怎麼講的呢?

成龍說,好萊塢不尊重他的“理念”,自己的招式對方不喜歡,那就隻能不歡而散了。最近,還甩出一句話——“不是我要去好萊塢,而是好萊塢需要我。”

是,我們絲毫不懷疑成龍對于好萊塢動作片的貢獻,正如他所言“現在好萊塢的動作都是Jackie Chan式”的。但也不能不承認,他對于電影的認知,可能相對于好萊塢的電影工業而言,太過“低幼”了點。

如《疾速追殺》,也是以“動作”為主,卻兼顧了好看和藝術層面。比他小10歲的基努·裡維斯,一直在改變自己。

闖蕩好萊塢的華人裡,能“存活”至今的,也多是要不斷追索,才能有一席之地。

導演領域有李安,早年以拍文藝片起家,但近二十年來,卻對電影技術的變革癡迷,探索不同的技術形态,從《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到《雙子殺手》,盡管未必能達到最優,卻也是以有了能夠立足的根本。

而作為演員的楊紫瓊,同樣如此——努力做出改變。

盡管如今成龍說“好萊塢需要他”,卻很難證明這一點,但很容易推斷出,以他這20年的作品而言,别說全球市場了,連中國市場都很難獲得認同。《龍馬精神》上映首周末僅8000萬票房,就可以看出端倪了(要知道,幾周前大鵬導演的《保你平安》首周末票房都破億的)。

這才是成龍的真正問題。

而他對于好萊塢的不屑一顧,其實與民族主義情緒有關。暗戳戳地迎合着本土情緒,進而希望激發觀衆的民族認同,達到票房最大化的有利局面。

然而,他想多了。

固然,現如今民族主義情緒高漲,但也絕非三言兩語就可煽動的。革命不是請客吃飯,要拿出真絕活,才可能有飯吃。

在真金白銀面前,民族情緒等于零。除非,你拍的電影足夠好看、震撼,甚至是感人肺腑。

但很可惜,成龍這麼多年的電影,大部分都是隔靴撓癢,幾無感情價值能夠輸出。唯一的看點,隻有“成龍”二字。

可是,當成龍在過多消費金字招牌之後,這個招牌,已然磨損得仿佛掉了一層漆。

作為新一代動作巨星的吳京,在《龍馬精神》裡有客串,且僅限于客串,然而,本片宣傳時,卻一度以他為賣點,與成龍放在一起。

這就很尴尬了。

當成龍開始蹭吳京時,也就證明“成龍”這兩個字的“價值有限”。

當然,在吳京面前,成龍還是那個“大哥”。特别是在愛國這件事兒上。

成龍是最早表達愛國情緒的香港超級巨星。他的愛國言論可以追索到二十多年前——這無可厚非,甚至可以說,政治正确讓他有了更多騰挪空間。

而在2014年兒子房祖名吸毒被抓後,成龍更是面臨極為尴尬的局面,尤其要展現“拳拳愛國之心”。

不過,在電影領域,他卻沒吃到愛國紅利,反而是被吳京這個昔日的“功夫小子”以《戰狼》拔得頭籌。

這很可能與成龍的不純粹有着密切關系。他既不想丢掉“成龍功夫”的金字招牌,又想從愛國視角出發,自然,很難做到像《戰狼》那麼直接“輸出”,喊出“雖遠必誅”的響亮口号。

這也是近10年的主旋律市場,難有成龍一席之地的原因。而他在這期間的電影,盡管想表達出中國在世界上的可見度,卻忽略了電影藝術的最重要環節——與觀衆的共情能力。

這和他在好萊塢的發展相似。

說到底,核心在于,他總在選片時“走寶”,特别是——缺乏電影藝術之專業眼光。

-3-

20年,30部。

成龍的這個拍片速度算得上快,甚至有點泛濫了。與其相對應的是,他主演的電影分數超過7.0的(以豆瓣10分制)屈指可數。

而他同時期或者晚一些的巨星級别影人裡,周星馳20年僅6部。這對于星爺的影迷而言,倒也是一種痛苦。但至少,他沒有消耗太多自己的“價值”,且每一部都口碑票房雙赢(除了《新喜劇之王》有争議)。

與成龍同齡的好萊塢巨星行列裡,湯姆·漢克斯拍片同樣很多,20年裡也有30部以上(含配角),但人家有一部算一部。近5年的《生無可戀的奧托》《芬奇》《華盛頓郵報》,10年前的《雲圖》《間諜之橋》《幸福終點站》等。分數低于7的,才是屈指可數。

不是不能多接戲,品質上過得去的話,多多益善。

尤其像成龍2019年《神探蒲松齡》這種劣質之作,以豆瓣3.8的超低分,讓成龍釘在2010年代末期電影界的恥辱柱上。

不能不疑惑,他有沒有讀過劇本。

更有影迷不解——他這麼缺錢嗎?

似乎,他還沒有停下來的意思,到2027年,短短4年,還有超過20部電影“待映”。

最近,在宣傳《龍馬精神》時,成龍感慨“動作演員越來越少”,甚而痛陳——沒人願意看“功夫片”了。

這其實是一種營銷手段,而非事實。因為,真相是——

大哥,您拍的真不好看,是以才沒人願意看。

實際上,在電影領域,幾乎沒有任何一個題材或者類型,能夠被定義為“過時”的。動作片也好,科幻片也好,或者文藝片也罷,能打動人,就行。

還是以新近上映的《疾速追殺4》為例,足可以說明動作片并非沒人願意看。其它類型同樣如此。

從成龍的作品及其言論,我們可以看出,他其實是有種“抱殘守缺”的固化思維。好不容易有一部跳脫出他傳統強項的《神探蒲松齡》,還奇爛無比。

-4-

《龍馬精神》中,展現了成龍飾演的角色與劉浩存飾演的女兒之間濃濃的父女情。但,網友一句話就讓電影情感“破功”了——

為啥成龍現實裡從來沒有善待“小龍女”呢?

小龍女,是指成龍與吳绮莉的私生女吳卓林。

不想陷入八卦是非,但這是從作品裡解讀出來的視角,大可一說。

其實,這折射出成龍的性格——前倨後恭,言行不一。

很多年來,成龍始終想營造出一種勤奮拼搏、謙謙君子和愛國志士的形象,比如做善事,比如與内地人民同心同德,然而,現實面呢?

且不說私底下如何,明面上,他都不願意和吳卓林牽扯任何關系。固然,出軌這件事,是成龍永遠都甩不掉的污點,這麼多年,他不想提及,也能了解。然而,他卻也從來不願意正視,并試圖把這事抹殺在昔日舊聞裡,直到百年後成為無可考據的鄉村野史。

不過,吳卓林那張與房祖名極其相似的臉孔,卻無情戳破了成龍視而不見的幻象。

吳卓林不時跳出的負面傳聞——與母嚴重不和,和同性妻子感情破裂,甚至在國外領救濟食物……可以看出,即便有個巨星老爸,即便有小龍女的頭銜,但境遇實慘。

這些新聞的每一次出現,都是對成龍的“淩遲”(可能他也無所謂)。

那麼,他為何還能若無其事地在電影裡大秀父女情?

這也正是成龍的作品裡,欠缺“共情能力”的佐證。

“共情”是要直通人性,呈現真情實感,但與虎謀皮的内容,怎麼可能讓觀衆共情?

換句大白話來說——太假了,這展現在作品裡,包裝出來的所謂情感,就尤其顯得極其廉價。

什麼時候他與現實和解了,真正視吳卓林為己出并以父親的名義接納,他才能走出“假造的榮景”,獲得人性的力量。當然,這隻是一個隐喻,以此擊碎成龍的“假面”。

他的作品也一樣,什麼時候真正具備了動人的力量,才有可能重回當年的輝煌和号召力。這種動人力量,唯有真切的感情注入才能得以呈現。否則,依舊是在原地打轉,并越陷越深。

是以,相比他的大男人主義,棄女兒不顧,才應該是楊紫瓊要踢他屁股的地方。

不過,楊紫瓊可能真的懶得再踢。

他們,已經是兩個世界的人了。

撰稿 | 殺手LEON

策劃 | 文娛春秋編輯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