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書之名#五彩斑斓的海底世界裡,有一群紅色的小魚在遊動,而最讓人注意的是裡面隻有一條小黑魚,它成了本書的點睛之筆,這隻小黑魚曆經各種奇遇和磨難,終于成為紅魚群中最不可缺的“眼睛”。沒錯,這就是美國著名繪本大師——李歐·李奧尼的經典之作《小黑魚》。
美國 李歐.李奧尼 文/圖
小黑魚,是一本充滿愛,智慧,孤獨的書。
繪本有與衆不同的顔色,獨有的故事情節,小黑魚一開始出現就是獨自探索的角色,她獨自經曆着世界的精彩紛呈,也用自己的智慧思索去解決面臨的困難。在一遍一遍的經曆中,完成了自我成長。每個過程在環環相扣中呈現出在父母、朋友中實作自我獨立人格的場景。
父母與子女
這本繪本并沒有出現父母,但繪本作為親子共讀的讀物,離不開父母的身影。每一位懷中抱着子女一起閱讀的父母,在每一次閱讀中都缱绻情深,閱讀是方式,陪伴才是目的。看到小黑魚在海裡獨自遊弋或是與小紅魚群玩耍時,做為母親的我,心裡掙紮着接受着孩子逐漸成長,終将離開父母庇護的事實。
獨立、孤獨、自由才是人生的終極歸宿
我們都知道,父母之愛是唯一指向分離的愛。龍應台、朱自清這兩位作家的《目送》和《背影》有着最好的诠釋。
不必追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隻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着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龍應台
不用等
而在朱自清的筆下則是這樣書寫父母、子女之情。我看見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着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
我們一生被“牽”着的不是其他,而是一根叫做命運的繩索
如果說《目送》是父母對孩子的牽挂 ,那《背影》就是孩子對父母的回望。作為父母的子女,作為子女的父母。彼此的身份,是在一生之中一次又一次的目送中完成轉換。年少時讀懂《背影》,長大後讀懂《目送》,這是每個人的一生。
“父母之愛子 則為之計深遠”每位父母對子女都寄以厚望,希望子女成功。而對于我來說,讓孩子具備過好快樂生活的能力或許更為重要,隻有做到如此才能做到薩提亞所說的“無愧疚的離開你”,才完成了作為父母的使命。
美麗世界的孤兒
哲學家比常人更能感受到孤獨。
卡爾·馬克思說,人生而孤獨,卻不甘寂。
周國平說,人人都是孤兒。
生命五彩斑斓,但孤獨才是人生底色
我們每個人都生而孤獨,但卻不斷尋找着一星半點閃爍着的樂趣與情趣。失去夥伴的小黑魚在茫茫的大海裡遇見了大龍蝦、怪魚、海草、海鳗、海葵.....見到很多之前未見過的景緻,孤獨而美好。
其實,生活本就是一場與孤獨的博弈,一個人的角色也在不斷轉,作為父母,作為子女,作為夫婦,我們扮演着一個又一個角色,但真正的自己卻僅是自己,孤獨如天際的冷月時常随行,才是人生常态。
學會享受孤獨,更要相信孤獨會給你饋贈,給你更不同的力量。你要相信,孤獨不是寂寞,是看見别人那麼親密自己仍舊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