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篇:勿忘初心,繼續coding
- 第二篇:程式設計路上,送給處于迷茫中的你和自己
- 第三篇:程式設計路上,對于迷失者的一些小小建議
- 第四篇:如果不從事程式設計,我可以做什麼?
- 第五篇:給最真的自己加上static final
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會有一片屬于自己的淨土,一個神聖不可侵犯的地方,而我的那片信仰,就是那時候的母校,是的,是那時候的。
上個月去了一趟母校,這三年中變化太大,已經不再是那時候的母校了,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轉身一想,畢業已經三年了,三年沒回來了。如果從2012年底離校開始算起,,這三年多的經曆,除了少有的甜,這其中太多的酸苦辣,一直想回去,卻一直沒有勇氣回去。
工作三年多了,這次好像好久沒總結了,最近總是迷茫,一直在考慮一個問題,三年多的Android開發,我現在是一個什麼水準?總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會,做什麼都是一團糟,作為一代不合格的程式員,也要裝出一副合格的樣子,既然發現了這麼大的一個bug,那就一定要去解決它。之前買了好多進階方面的書,《Android的設計與實作》、《深入了解Java虛拟機》、《Java并發程式設計實戰》、《Android軟體安全與逆向分析》…一本本書放在我的面前,我卻更加迷茫了,不知道我到底想學的是什麼,什麼都想學,什麼也都不想學,這或許也和多重選擇有關了,如果隻有一本書,那就沒其它選擇了,面前這堆接近人高的書,除了教科書外,隻有《大話設計模式》和《effective Java》是完整的看了一遍,學了一遍,也算是對程式設計思想的一種提高了,隻能這樣自我安慰了。
最近,好像回到了原點,也好想能回到原點,好想回到那時候的大學宿舍,和CK一起撸代碼到天亮,好想回到那時候的操場,馳騁那片屬于我們的天地,好想回到那時候的大學教室,趴在桌子上幻想着、意淫着未來的生活(那時候意淫的生活和現在的生活完全是兩種生活),好想回到那時候的KTV,好想回到那時候學校後面的小吃一條街。。。這一切都不再可能,唯一回到那時候的僅僅代碼水準,比那時候更菜了,至少那時候各種主流語言都看得懂,還能簡單的寫一點其它語言。最初學的是C語言,這一次,一切再從C語言重新開始,從指針開始,從動态配置設定記憶體開始。。。
勿忘初心,方能始終,在衆多書中,最後,我還是先撿起了大學C語言教科書和另一本自己買的C語言書籍。看了幾天,就好像和一個多年未見的老朋友見面一樣,一切都那麼熟悉,卻又好像又是那麼的陌生,好像一起有過什麼,卻又好像什麼都沒有過。
在說了這麼多廢話後,再簡單談下這幾年coding中的感悟,作為過來人,第一年其實不用那麼急着提高自己的代碼品質,代碼量不夠,想快速提高代碼品質,完全是胡扯,就好比學過幾天繪畫,畫過幾張素描,就想着達到大師級别,不現實。個人拙見,第一年就是複制粘貼的一年,在複制粘貼完後,平時注意寫好注釋,注意命名規範,多看代碼,多寫代碼,雖然大半時間看不懂什麼意思。第二年,在複制粘貼的基礎上能修改别人的代碼,能理清别人的思路,這時候需要看一些程式設計思想方面的書了,雖然實際開發中不能靈活運用。第三年,随着代碼量的提高,已經有一些自己的見解了,切勿重複造輪子,發現有多次重用的地方,這時候就要想着去封裝和優化了,代碼過程中,盡可能的松耦合,平時多注意和多關心一些架構方面的知識,最好能自己手動寫一個自己的架構,資料請求、圖檔加載、view注解之類的,把寫好的這些運用到自己的項目裡,然後在開發的過程中發現問題,不斷提高自己,優化自己的架構。我也就這麼點經驗,再說五年該做的那就太扯了。到此為止,感謝閱讀。能力有限,還望大神輕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