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考慮過一個問題:如果當年在北韓戰争中,我們輸了,那麼這一場戰争還能成為新中國偉大的立國之戰嗎?
我的答案是:抗美援朝戰争,無論成敗,都能成為新中國偉大的立國之戰!
其實從大陸決定發兵那一刻起,就已經決定了最終的勝利一定屬于我們,也隻能屬于我們!
偉人曾說:“北韓戰争,時間要打多久,我想我們不要做決定。過去是由杜魯門,以後由艾森豪威爾,或者由美國将來的什麼總統,他們去做決定。他們要打多久,我們就打多久,一直打到完全勝利為止!”
也就是說,不管你多強,我都要消滅你,哪怕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我都要堅決維護我的底線!打不打的選擇權在你,但赢的隻能是我!
我們常說:戰争是綜合國力的較量。這句話本身沒錯,但忽略了決定戰争勝負的最核心要素:意志力。
戰争不僅是綜合國力的較量,更是雙方意志力的比拼!
這就引申出一個問題:一個弱者要怎麼做才能在強者面前挺直腰杆生存下去?
答案也很簡單,你隻要把周圍的強者全揍一遍就夠了!
一個國小生如果不想被高中生欺負,最好的辦法就是當他揍你的時候,你忍着疼也要上去狠狠地咬他一口!雖然國小生依然對高中生産生不了實質意義的傷害,但他下次還想欺負你時候一定不會忘記曾經被咬得撕心裂肺的痛!哪怕傷疤消了,疼痛的記憶也會讓高中生掂量掂量自己還敢不敢再承受一次被撕咬的感覺!
軟的怕硬的,硬的怕橫的,橫的怕不要命的。
我武器雖然裝備沒你好,可是我甯願用身體擋子彈也要把你拉一起陪葬!為了突破你的陣地,哪怕烈火焚身我也能強忍劇痛感受生命的消逝,隻為我的戰友能給你發起緻命一擊!我吃不起牛奶面包,但一把炒面一把雪也能讓我爆發出最強的戰鬥力!哪怕冰雪封天,我的身體徹底化成冰雕,我依然要保持戰鬥姿勢,隻要一人尚存,你就休想突破我的防線!
我相信,哪怕這場戰争我們局部失敗了,新中國也一定會因為這場戰争屹立在東方,當他們再想挑釁我們的核心利益時,他們的靈魂深處一定忘不了曾經的恐懼。
任何時候,弱者面對強大的敵人,隻有拼命才能有尊嚴的活下去!
公元前370年,執政25年的魏武侯薨世,這位天才的敗家子沒有他爹厚道。他爹魏文侯交給他的是一個實力強悍卻又朋友衆多的魏國,魏文侯時期,全世界隻有一個敵人(秦國),而這位二世祖依靠老爹積攢下來的家業,把周邊老朋友全揍了一遍,成就他一人的功名,卻在最後給兒子留下了一個實力強悍卻四周皆敵的魏國。
秦獻公利用寶貴的十幾年時間改革秦國弊政,使秦國實力有了比較大的增強。當初為了能順利歸秦奪權,他曾經答應魏武侯不會在魏武侯活着的時候侵犯魏國,以友善魏國全力争霸中原。
河西失地一天不收複,秦國依然無時無刻不遭受三晉的危險。加上秦獻公的改革引起秦國舊貴族的不滿:
“你丫的,當初我們迎你回來當老大是為了分蛋糕的,可你老小子有錢了一分地也不給我們,盡給了當初那幫土鼈(新地主),卸磨殺驢呢?”
秦獻公為了解決國内沖突,急需發動一場戰争。可大家都是“文明人”,就算要砍架,也需要一個冠冕堂皇的借口(師出有名)。很快,三晉就幫他創造了一個絕佳的理由:
當年魏武侯去世的時候,韓趙兩國想趁機削弱魏國,扶持魏惠王的弟弟公仲绶争位,在魏惠王大敗弟弟成功上位後,兩國又聯盟攻魏,在濁澤大敗魏軍,并将魏惠王圍困在軍中。但在如何處置魏國上,韓、趙兩國發生了分歧,兩國最終不歡而散,反而使得魏惠王不僅保住了君位,還避免了國家分裂的危險。
緩過勁來的魏惠王第二年(公元前368年)就組織魏軍反攻韓趙兩國,以絕對的實力碾壓兩國。
魏惠王教訓了一頓小弟,但魏國自從魏武侯改變文侯時期的國策之後,一直把齊國當成稱霸中原的大敵,是以魏惠王又重新拉攏韓趙兩家重新結盟,并且在前366年跟南韓說:
“周天子太廢物了,洛陽太礙眼了,不如哥倆把洛陽城瓜分了吧”
于是韓魏會師宅陽,威脅周天子。秦獻公眼看借口來了,就痛罵了韓魏一頓:
“你們兩真不是人!周天子是我們的老大,你們竟然敢以下犯上,叔可忍,我老秦人不可忍!我要代“天”揍你們!”
于是秦獻公以勤王的名字發兵南韓,一路推進到洛陽,并在洛陽大敗韓魏聯軍。此時三晉關系本就名存實亡,兵敗的兩國又開始了互相扯皮,魏國反過來又在南韓的陽地暴揍了一頓小弟。
秦獻公起兵“勤王”擊敗韓魏聯軍之後,周天子很高興,馬上派人入秦狠誇了一遍秦獻公:
“幹得好!”
客觀的說,這一戰雖然沒取得實質性的好處,但卻極大的鼓舞了秦國士兵的士氣,被三晉欺負了上百年的老秦人終于看到了一絲勝利的曙光。原來強大的三晉也是能戰勝的!秦獻公決定趁熱打鐵,準備第二次對魏作戰。
公元前364年,秦獻公突襲魏國,越過黃河,一路深入魏國境内,在石門大敗魏軍,斬首6萬。
注意,這是春秋戰國史中第一次斬首過萬的記錄,雖然史書沒有明确記載此戰的經過,可血淋淋的斬首數字依然讓後人感受到此戰的殘酷血腥。也許是對曾經的晉國與現今的三晉多次暴虐秦國的仇恨,也許是戰鬥實在太過激烈,總之,秦國士兵一定殺紅了眼,而秦獻公也徹底放下春秋時期遵循了幾百年的戰争禮儀,終于開啟了血腥屠殺模式。
而也在這一戰之後,秦軍徹底化為虎狼,徹底丢掉人性中的善惡觀念,徹底撕下虛僞的面具,回歸殘忍嗜殺的獸性!
不同的是,商鞅變法之後的秦軍是身強力壯的惡狼,而此時的秦軍隻能是張牙舞爪的餓狼。但是毫無疑問,當這支軍隊被賦予嗜殺的靈魂,無論是惡狼還是餓狼,都将令人生畏!
秦獻公正是賦予秦軍靈魂的首領!隻是他也不會想到,天道有輪回,當嗜殺開啟的時候,他的國人也會遭受嗜殺的報複,在他之後的秦人以血開路,殺的諸侯膽寒,殺出了中國第一個偉大的大一統王朝,卻也積累了巨大的怨念,他的國,他的民也将會被人殘忍屠殺!
當然這是後話,秦獻公石門大敗準備不足的魏軍,取得了彪悍的戰績,他以奪取到的土地封賞給有功的地主和貴族,暫時緩解了國内的危機。周天子看到秦軍大勝,也很會的給秦獻公送來了名義上的封賞,畢竟他也拿不出實質性的好處了。
《史記.秦本紀》:二十一年,與晉戰于石門,斬首六萬,天子賀以黼黻。
石門之戰後,秦獻公沒有停下來消化戰争成果,反而繼續尋機攻打魏國,公元前362年,剛剛在石門山之戰救援了魏國的趙國,不知為何又突然與南韓一起聯合攻魏,趁着三晉大戰,秦獻公再度出兵攻打魏國,發起少梁之戰。
魏國陷入兩面作戰,但由于魏國一直以來的重點都是中原争霸,是以魏國的大部分精銳都用在了與韓趙聯軍的浍水之戰,并再次擊敗韓趙聯軍。而少梁之戰之戰則以秦國全面勝利結束,秦獻公俘魏軍統帥公孫痤,并占領龐城。
《史記.秦本紀》:二十三年,與魏晉戰少梁,虜其将公孫痤。
雖然秦獻公取得了少梁之戰的勝利,但連續多年的頻繁大規模戰争不僅消耗了秦國好不容易恢複的國力,他本人身體也終于被連年征戰累倒。
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勝利者耗光了所有家底,歡呼聲的背後是國内哀嚎遍野,民不聊生,而輸家哪怕一敗再敗,卻依然國富民強,歌舞升平。可笑嗎?一點都不可笑!
這就是現實,這就是弱者的悲哀,哪怕你拼盡了全力,依然對強者造不成實質性的傷害!
但這也是弱者唯一的出路!唯有一次又一次的拼命,哪怕每次隻能咬下強者一片肉,隻要拼不死,總有一天能把強者徹底打倒!
少梁之戰的勝利并沒有讓秦國的境況有太大的好轉,相反,不僅造成了國内空虛,還引來魏國的重視,當魏國開始重視秦國的時候,他的精銳魏武卒也将在一代名将的帶領下再次押得秦國喘不過氣來!
而這些秦獻公已經顧及不上了,所有的苦果都需要他的繼任者去承擔。
田園寥落幹戈後,骨肉流離道路中。
秦孝公,該你上場了!
《史記.秦本紀》:二十四年,獻公卒,子孝公立,年已二十一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