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老張給大家帶來了NAS安裝(戳這裡)和基本配置(戳這裡)過程,那麼接下來就是正戲了。這次包含了共享配置、速度測試、多盤配置、照片視訊同步配置的過程,也是NAS在内網環境中的本職工作,究竟要怎麼做呢?一起來看看吧!
▌共享存儲配置
老張打算在後期的媒體配置中通過SMB方式共享,是以這裡要建立一個檔案共享區域。首先還是打開熟悉的伺服器管理器,左側找到[檔案和存儲服務-共享]點選“若要建立xxx”,

跳出的彈窗中,我們選擇[SMB共享-快速],并下一步,
共享位置中,選擇一塊我們用來共享的硬碟,老張隻有1塊,是以就選系統盤了。如果大家采用的是SSD系統+HDD存儲的方式,就選HDD存儲盤,
這裡的路徑是可以自定義的,你也可以用自己覺得好記的路徑(老張直接設定成了C:\NAS)。下一步是建立共享名稱,友善記憶就取個“NAS”好了,
繼續下一步,在其他設定中,勾上“允許共享緩存”選項,繼續下一步,
在[權限]一欄中,點選[自定義權限],
在新彈窗中依次點選[共享-添加-選擇主體]輸入上次你更改後的管理者名字,老張這裡是輸入“NAS”并确定,
記得在權限中勾選“完全控制”、“更改”,最後确定,那麼在共享的使用者中就會多出一個你來(NAS)。再繼續确定,點選[建立],
不到一分鐘,你就成功了。該方法同樣可以通過上周安利的檔案共享方式建立(戳這裡)。
那麼本地就會多出個共享檔案夾,同網絡内其他電腦也能在網絡位置中看到你的NAS,友善檔案互傳。
當然,我們要用于同步檔案肯定不是同這種麻煩的方式,之後另有介紹。
▌速度測試
平常不太用的東西或者要存儲的檔案咱們就往NAS一扔,要用的時候就拿出來,那麼它的速度到底怎麼樣呢?我們來測試看看吧~
簡單粗暴地往檔案夾裡拖動一本6.5G的電影,速度持續寫入速度在100MB/s左右,基本接近硬碟極限速度,而且也比較穩定。主機闆自帶的已經是千兆網卡了,是以沒太大瓶頸。
不過你也可以組個RAID或者換SSD(預算足的話),同時路由器有千兆及以上網口,就能進一步提升速度,買個PCIex1雙網口網卡(千兆、萬兆),還能将NAS通過虛拟機做軟路由,
搞一搞多網鍊路聚合什麼的美滋滋。其中一個網口用網線直連電腦(一邊一個網卡),通過iSCSI做個本地驅動映射即可讓傳輸速度爆滿,還能用來做Steam遊戲庫等用途,非常實用!這方面的教程我們以後展開再說。
(需要注意:J3455-ITX自帶網卡隻在win10和的Linux發行版(4.8+核心)上性能正常,而在esxi、pve等虛拟化平台上性能極差——V2EX使用者kenX)
▌多硬碟組配置
這裡主要是為了搭建私人存儲中心、多媒體伺服器,所作的前提準備。一般都是多盤NAS,不過老張這次隻有一塊硬碟,沒法組建,就舉三種例子給大家一個參考。
①一般用Win組NAS,會用到“存儲池”方式。依舊是通過伺服器管理器,于[檔案和存儲服務-卷-存儲池]中點選右上角[任務-建立存儲池]進行建立,
利用存儲池是可以很友善地管理大量硬碟的,比如不同的容量、不同的RAID方式等,配置和使用都比較簡單靈活,後期随時擴充,也友善元件虛拟硬碟給ISCSI用。。
②第二種方式适合用途明确的玩家。右鍵開始菜單(Win Logo)點選[磁盤管理],把你用來存電影或者音樂的幾塊硬碟,右鍵“建立跨距磁碟區”,
跨距磁碟區可以把各種不同容量的硬碟整合成一個盤,硬碟可以随加随組,隻會格式化新區域,不會影響原跨距磁碟區任何檔案。
但需注意的是,在拓展跨距磁碟區之後,不删除整個卷是不能删除它的任何部分,組了想回頭會比較麻煩、靈活性較低。
其中,另一種是“等量磁碟區”,類似組RAID 0的方式,老張曾經給大家帶來過教程(戳這裡),方式可以作為參照。“鏡像卷”相當于RAID1,這幾種動态卷方式比較合适不願組硬RAID的朋友們。
③第三種方式老張是從CHH使用者Mortif那學到、并參考了CSDN使用者zhengxiuchen86的“連接配接檔案夾”方式。
比如你在C槽和D盤都有一個“MOVIE”檔案夾用來存電影、但每個盤都做映射太麻煩了,用這個方法隻要通路C槽的“MOVIE”就能同時連接配接到其他盤對應的“MOVIE”:
首先我們打開建立的C:\MOVIE檔案夾,點選目錄并改為CMD回車打開,系統會自動彈出指令提示符,我們輸入:mklink /j MOVIE2 D:\MOVIE并回車,
系統就會兩個檔案夾建立連結,這串代碼種的“MOVIE2”為你要建立的“連結檔案夾名”,後面的“D:\MOVIE”為你要連結的目錄。
接下來我們會看到檔案夾裡多了個MOVIE2檔案夾,你的下一句話就是“WDNMD這和快捷方式有什麼差別?”
那肯定是有的。通過mklink代碼建立連結可以讓絕大多數程式不認為它是連結、而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檔案夾!比如D盤MOVIE檔案夾中有一部霸王别姬(D:\MOVIE\霸王别姬),但隻有Windows和你知道這事兒,而其他軟體以為你的檔案是在C槽(C:\MOVIE\MOVIE2\霸王别姬)。
同樣,你也可以通過mklink /j "C:\檔案夾" "D:\檔案夾"來連結兩處目錄,方法有很多。這裡用到的是mklink指令,“\j”屬于軟連結,“\d”屬于符号連結,“\h”屬于硬連結,有什麼不同大家如果感興趣可以去網上查一查、這裡就不展開了。(此方法僅适用于ntfs檔案系統)
通過此方法,你在也不用擔心存東西要到各個硬碟裡去找,平常隻需在一個硬碟分區裡找檔案即可。
▌手機相冊自動同步
在組NAS之前呢,老張一直用的MEGAsync和百度網盤作為同步雲盤,但是網速受限,同時iCloud和OneDrive都有容量限制和比較高的收費,真的不太友善。現在我們隻要用到一個工具,就能在手機、平闆、電腦等裝置之間快速備份照片視訊了!(請先看完再做選擇)
- 方案①(免費):
首先在手機上安裝Daemon Sync的APP,你可以從市場上下載下傳。(如果你接觸過虛拟光驅可能會比較熟悉Daemon)
然後登入官網,在電腦上安裝Daemon Sync Server并啟動(支援Mac、Win、Linux),他會跳到右下角托盤,
點選[Get PIN]後會彈出網頁,顯示一串配對碼,
老張這裡的是4182,記住他,接下來在網頁上[設定]同步路徑,你打算把照片同步儲存到哪裡,
然後我們打開手機端APP,系統會自動檢測到同網絡下的桌面端,你隻需輸入配對碼即可,
比對成功後,去[設定]中開啟自動同步,隻要軟體開着,你就會發現照片正一個個全都跑到電腦的檔案夾裡去了:
這個軟體比較簡單無腦,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人反映有時會閃退或卡住,目前還沒有找到解決方案,畢竟是免費的隻能聽天由命了。
- 方案②(收費):
另一個比較成熟的方案口碑比較好,但唯一缺點是用戶端是收費的,這裡用到的工具是PhotoSync,在app store上要足足25塊錢,可以說是老張買的最貴的app之一了...
在iOS和安卓端都可以下載下傳安裝,我們第一步肯定是安裝PhotoSync軟體,
從官網右上角我們點選Download下載下傳桌面用戶端安裝到NAS上。
安裝好後記得在托盤區找到它,在設定中開啟“開機自啟”,
順便在[接收]中設定同步目錄,也就是你要把照片和視訊存到硬碟的哪裡,
在翻閱了幾個小時的網上例子、以及百般糾結之下,最後老張還是付款購買了這個APP并安裝好了,
打開來便是你的相冊,所有照片都有一圈藍框,這意味着這些照片是沒被備份過的。先别急着點備份,我們點選右下角的[設定],
點選裡面的[配置],傳輸預設完整品質,為了友善分類排序,老張這裡設定了“自動建立目錄、避免重複”。
退回到上一級設定,我們點選[自動傳輸]并選擇電腦,這個選項能讓你GPS檢測到回家以後自動傳輸(目前還沒測試過可行性),
然後回來,點選[快速傳輸]并選擇電腦,點選右上角的[完成]回到界面,
單擊右上角[同步],選好你要發送哪些照片/視訊,可以是選擇的幾張、也可以是全選,再選擇NAS(電腦),
隻要我們長按[同步]鍵,過一會你的NAS裡就會出現一堆照片了:
這種同步方式速度快、容量無限,一次配置長久收益,真的是非常實用。其實本來打算寫一下配置SMB傳輸,不過今天時間不夠了就先到這裡,SMB的内容老張以後補上。
- 其他方案③:
GoodSync可以免費使用,并支援SMB同步,但老張試了好幾次都不能成功下載下傳或者安裝,最終還是放棄了。
Resilio Sync全自動、傻瓜式,可以看作去中心化、點對點版的Dropbox。雖然手機端能從市場下載下傳、但主機端也被404了...根據V2EX上一些反映,這類雙向同步是有丢失檔案的風險的,是以要用的話推薦大家非重要檔案做雙向備份、再把重要檔案單獨用其他方式做單向備份。
安卓玩家也可以用FolderSync,一樣可以通過SMB、FTP、web DAV等方式進行同步;配合ES檔案浏覽器,随時通路伺服器上的資源,在Wifi下還能線上放視訊。安卓還可以使用Syncthing等app實作線上遠端備份,唯一缺點是iOS沒有。
其他免費軟體諸如Nextcloud、ownCloud、Seafile、SparkleShare、Bacula等都可以用作同步,但其本身是做私人或企業雲盤用的,且配置起來會很麻煩。
是以就這個簡單的功能來說老張還是選了比較省事(但略貴)的方案。如果大家有什麼更好的方案,歡迎大家在評論區分享自己的經驗~其他内容請期待下期喔!
▼
戳圖檔傳送至往期精彩
喜歡我們的推送别忘了點一個頂
向親朋好友推薦一下我們的文章
或者贊賞一下
我們下期再見啦!
⚪參考&引用:
https://post.smzdm.com/p/348758/
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news/180449
https://www.chiphell.com/thread-1845619-1-1.html
https://www.chiphell.com/thread-1969940-1-1.html
https://blog.csdn.net/wpwalter/article/details/79771018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359049/answer/34375825
https://blog.csdn.net/zhengxiuchen86/article/details/81742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