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AS400上的C程式設計

除了一般的crtlib的方式,用strsql再“create shema miaoyu”方式建立lib,有一個好處就是所有操作都會寫journal。

當然這樣做的後果是,源檔案都會以table的形式儲存下來,因為在schema中pysical file為表:

AS400上的C程式設計

為了安全起見,将目前目錄和目前庫設為自己的目錄和檔案:

檢視目前目錄:dspcurdir;建立目錄:crtdir ‘/home/miaoyu’;設定目前目錄:chgcurdir ‘/home/miaoyu’

檢視目前庫:dsplib中type.CUR;設定目前庫:chgcurlib miaoyu

然後可以進行檔案建立編譯了:

AS400上的C程式設計

addpfm file(miaoyu/csrc2) mbr(mytestc) , 其中miaoyu/csrc2為/root/home/miaoyu下檔案名;mytestc為為這個model建立的member名稱

AS400上的C程式設計

wrkobjpdm = wo (work with objects using pdm)

AS400上的C程式設計

通過“12” : work with :

AS400上的C程式設計

通過“2” : Edit ,進入 SEU ,進行檔案編輯

AS400上的C程式設計

0. 初始狀态:

AS400上的C程式設計

1. 插入行:在資料行最左邊輸入I2(I: Insert, 2: 2行):

AS400上的C程式設計
AS400上的C程式設計

F5去除空行;F10光标定位到seu指令行上。

I* 插入行

儲存成員:SEU=>FILE,會回到work with members using pdm界面,可以繼續選2進行編輯,或者14進行編譯,等。

用file進入work with members using pdm界面後,檔案即儲存了,此時9 “儲存”會出現savobj的界面:

AS400上的C程式設計

另外如果用F3,則會進入提示是否儲存的界面。

AS400上的C程式設計

删除行:D。D*為删除從該行開始的*行。

AS400上的C程式設計

用格式行插入源語句:IF指令:如IFPF2為增加一行格式行與兩個空行(Insert Format Line)

AS400上的C程式設計

提示插入源語句并全屏:seu指令行處輸入“set expert”

IP指令:如IPPF,SEU在顯示底部給出PF的提示(Insert Promote)

退出:set expert off

用F修改一個格式行,用F5可以去除格式行,D也可以。

AS400上的C程式設計

查找指令:

SEU=>set match (查找大小寫比對的字元串)

SEU=>F ‘DAPT’ (查找dapt)

用執行鍵或F16,光标定位到下一個比對字串

複制粘貼:

編輯成員時F15出現浏覽/複制顯示;F12取消分屏

AS400上的C程式設計
AS400上的C程式設計
AS400上的C程式設計

用提示修改記錄:P;F5取消提示

AS400上的C程式設計

自定義promote的提示:

在本例中使用者的提示叫做CD,包括CUSTNAME, CUSTADDRES, CUSTCITY, CUSTPOSTAL

a. 定義提示碼:在編輯中(比如插入兩行,直接使用是不可以的)P?, IP?, 或F23

AS400上的C程式設計

F23進入選擇界面:

AS400上的C程式設計
AS400上的C程式設計
AS400上的C程式設計

在第13行第1列給出CUSTNAME的題頭:

AS400上的C程式設計

依次将剩餘三個提示加上,最後形如:

AS400上的C程式設計

顯示提示的方法:用F11

修改SEU編輯狀态隻能大寫之類的問題:

編輯狀态下F13

AS400上的C程式設計

當編輯好了,想進行編譯或運作時,預設的設定是送出到batch中,如下最下行提示資訊所示:

AS400上的C程式設計

我們如果想讓他立即執行,則可以對default屬性進行修改:F18

AS400上的C程式設計

将compile in batch和run in batch改掉。然後看到了編譯界面:

AS400上的C程式設計

編譯成功後顯示:

AS400上的C程式設計

退出,然後wo miaoyu 可以看到:

AS400上的C程式設計

然後12選擇work with,進入work with programs界面,執行的話,用9調用:

AS400上的C程式設計

然後看到了屏顯:

AS400上的C程式設計

如果期望打在journal中:需要修改源檔案,調用as400的接口:

AS400上的C程式設計

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lizmy/archive/2011/05/17/2048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