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軟體測試V模型簡介

V模型大體可以劃分為以下幾個不同的階段步驟:需求分析、概要設計、詳細設計、軟體編碼、單元測試、內建測試、系統測試、驗收測試。

軟體測試V模型簡介
  • 需求分析

即首先要明确客戶需要的是什麼,需要軟體做成什麼樣子,需要有哪幾項功能,這一點上比較關鍵的是分析師和客戶溝通時的了解能力與互動性。要求分析師能準确的把客戶所需要達到的功能,實作方式,等表述出來,給出分析結果,寫出需求規格說明書。

  • 概要設計

主要是架構的實作,指搭建架構、表述各子產品功能、子產品接口連接配接和資料傳遞的實作等項事務。

軟體測試V模型簡介
  • 詳細設計

對概要設計中表述的各子產品進行深入分析,對各子產品組合進行分析等,這一階段要求達到僞代碼級别,已經把程式的具體實作的功能,現象等描述出來。其中需要包含資料庫設計說明。

  • 軟體編碼

按照詳細設計好的子產品功能表,程式設計人員編寫出實際的代碼。

  • 單元測試

按照設定好的最小測試單元進行按單元測試,主要是測試程式代碼,為的是確定各單元子產品被正确的編譯,單元的具體劃分按不同的機關與不同的軟體有不同,比如有具體到子產品的測試,也有具體到類,函數的測試等。

  • 內建測試

經過了單元測試後,将各單元組合成完整的體系,主要測試各子產品間組合後的功能實作情況,以及子產品接口連接配接的成功與否,資料傳遞的正确性等,其主要目的是檢查軟體機關之間的接口是否正确。根據內建測試計劃,一邊将子產品或其他軟體機關組合成系統,一邊運作該系統,以分析所組成的系統是否正确,各組成部分是否合拍。

  • 系統測試

将整個軟體系統看做一個整體進行測試,包括對功能、性能以及軟體所運作的軟硬體環境進行測試 。

系統測試由黑盒測試員來完成,前期主要測試系統的功能是否滿足需求,後期主要測試系統運作的性能是否滿足需求,是否存在漏洞,以及在不同的軟硬體環境中的相容性,主要依據是《系統需求規格說明》文檔 。

軟體測試V模型簡介
  • 驗收測試

主要就是使用者在拿到軟體的時候,在使用現場,會根據使用者需求,以及規格說明書來做相應測試,以确定軟體達到符合效果的。包括功能确認測試、安全可靠性測試、易用性測試、可擴充性測試、相容性測試、資源占用率測試、使用者文檔資料驗收等。

α測試

非正式驗收測試,由使用者、測試人員、開發人員共同參與的内部測試 。

α測試是指軟體開發公司組織内部人員在開發環境下模拟各類使用者對即将面市軟體産品(稱為α版本)進行測試,試圖發現錯誤并修正。

α測試的關鍵在于盡可能逼真地模拟實際運作環境和使用者對軟體産品的操作并盡最大努力涵蓋所有可能的使用者操作方式。經過α測試調整的軟體産品稱為β版本。

β測試

内測後的公測,即将正式釋出,完全交給最終使用者的測試。

β測試是由軟體的多個使用者在實際使用環境下進行的測試,這些使用者傳回有關錯誤資訊給開發者。測試時,開發者通常不在測試現場。因而,β測試是在開發者無法控制的環境下進行的軟體現場應用。在β測試中,由使用者記下遇到的所有問題,包括真實的以及主觀認定的,定期向開發者報告。β測試主要衡量産品的FLURPS(即功能、局域化、可使用性、可靠性、性能和支援),着重于産品的支援性,包括文檔,客戶教育訓練和支援産品生産能力。

注:α測試和β測試均不能由程式員和測試員完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