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朝時期,女子愛穿的服飾馬甲,竟有如此多的花紋、講究

作者:辰光曆史彙
清朝時期,女子愛穿的服飾馬甲,竟有如此多的花紋、講究

【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選一下“關注”,既友善您進行讨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

服飾藝術有着各種風格和特征,人們的服飾裝扮、審美标準和美感意識也追随着各個時期不同的風格特征而發生變化。對美的追求是婦女們共同的心聲,美使人們充分發揮出自己的創造才能。

清朝時期,女子愛穿的服飾馬甲,竟有如此多的花紋、講究

清代女子的馬甲在特定的曆史時期整體的組合、色彩、等服飾元素展現出一種獨特的服飾美,在大陸民族服飾文化中獨樹一幟,對中國服飾的發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和影響。其美觀、大方的款式;精美的刺繡紋樣等等都表現出大陸婦女的勤勞和智慧。

大方端莊的款式造型

傳統的馬甲款式簡潔、無袖。采用直線式裁剪以及平面化的結構處理,衣身長度在清前後期有所變化,屬于二維平面式裁剪 ,雖然講究“天衣無縫”,減少接縫,無省道處理,但外觀呈現“抱身”(緊貼) , 顯現出适度的曲線,進而展現出穿着者的腰身膀圓之美。

清朝時期,女子愛穿的服飾馬甲,竟有如此多的花紋、講究

在色彩和裝飾上明顯差別于男子馬甲。線條講究簡練、優美、造型質樸、大方,與中國女子的氣質、身材、膚色、相貌有着天然的親和力,呈現出端莊典雅的淑女風範,使之和女性體态氣質融為一體,整體給人款式簡潔精緻的感覺。

款式多樣的胸襟

清代女子馬甲除委婉的曲線、高聳的衣領、端莊的衣身外,門襟也别有一番風韻。襟為衣服的開啟交合之處。襟線處于人體胸腹前的縱向位置,對服裝風格有着重要的作用。

清朝時期,女子愛穿的服飾馬甲,竟有如此多的花紋、講究

門襟除了有穿脫友善的實用價值外,在結構上還起了分割的作用,打破了略顯單調的一片式結構。而清代女子馬甲的門襟形式繁多,常見的形式有如意襟、琵琶襟、一字襟、對襟等等。

一字襟也是清代的一種衣襟樣式,大多設計在馬甲上,是将通常為直向或斜向的襟邊處理成橫向線條形狀如“一”字。“一字襟”馬甲是一種多鈕袢的背心。

清朝時期,女子愛穿的服飾馬甲,竟有如此多的花紋、講究

清代馬甲的門襟一般為非對稱的右開襟形式,由于古代有着尊右卑左的思想,這也是大陸的傳統習慣,外觀别緻,尤其是和盤扣的結合,使其成為這種民族服飾獨特的審美形式,增強了節奏和韻律。

除此之外清後期馬甲一般穿在袍服外,袍服這種傳統服裝平面化的直線造型給人以平穩、端正的感覺,然而馬甲采用偏襟的結構,在衣身上形成旋轉式斜向分割,整體上使服裝平穩中稍有動态變化,直線中略帶曲線起伏,産生動襯靜、靜制動的獨特效果。

清朝時期,女子愛穿的服飾馬甲,竟有如此多的花紋、講究

當然左右對稱的式樣,也伴随着袍服的下擺兩側開有的高權,權口部随人體的活動而張合變化,具有含蓄、自然美。

端莊典雅的領型

領子是個變化微妙的細部,能很好展現女性頸部高貴迷人的特色,清代女子馬甲的領型有立領、翻領和無領,但大多數以立領為主。

立領的領面立在領圈上,與頸部保持着一定的距離,領子又與前襟往往成為人的視覺中心,多數還有花邊做裝飾,領子也形成了整件馬甲的閃亮點,給人以古典、端莊、高雅的風格。

清朝時期,女子愛穿的服飾馬甲,竟有如此多的花紋、講究

這種立式領立體感強,簡單挺拔,會造成人體頸部拉長的感覺,對臉部也進行了修飾和美化,更突出穿着者的優美姿态,同時又反映清代時期婦女被限制着頭部的運動,為了使小腳女人顯得端莊,于是讓領子高高的托着下巴。

無領的馬甲多數會在衣身沿着領圍線上鑲花邊布條,或者在領底處嵌上嵌條,強調這一位于服裝最高點而且緊挨着人的臉部的衣服部位,不僅起到裝飾美化、襯托領型的作用,并且領子部位比較容易磨損,處于保護的目的。

清朝時期,女子愛穿的服飾馬甲,竟有如此多的花紋、講究

别緻古樸的盤扣

盤扣在女子馬甲服飾的裝飾中也比較有特色。明清時期的盤扣,材料、造型和色彩都非常豐富,很注重自身美感和與服裝的整體協調性 。

紐扣結的編結方法簡單,但有很多品種,是大陸服裝獨特的裝飾工藝,漫長的文化沉澱使之包涵着豐富的文化底蘊,另外它還凝聚着先民們的智慧和創造潛能。

清朝時期,女子愛穿的服飾馬甲,竟有如此多的花紋、講究

這種盤扣裝飾在馬甲的小小面積上,由于它的精工細造往往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它在服飾中原為連接配接衣襟所用,而後發展為功用和審美相結合的裝飾物,又稱為“盤花”。

中國民間有關紐扣結的編結方法很多:有仿動物的,如蜻蜓結、孔雀結、蝴蝶結、金魚結、烏龍結等;防花卉的有梅花結、石榴結、菊花結、葡萄結等;有仿文字的壽字結、喜字結等;還有象征意義的同心結、花好月圓結、吉祥如意結、富貴榮華結等等。

清朝時期,女子愛穿的服飾馬甲,竟有如此多的花紋、講究

這種利用中國結的工藝手法;大自然為題材;動、植物為摹本;吸收甲骨文、漢文字以及建築形式等其他寓意素材而編制成的盤花扣,其每個結都寓意深遠,如“石榴扣”表示多子;“桃形扣”在中國民俗中與“仙壽”有關;字形扣中福、祿、壽、喜等帶有祝福、吉祥、祈盼之意。

總之,盤扣在大陸衆多傳統民族衣飾品中、結飾品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做為一種中國特有的藝術,被世人所喜愛。

圖案紋樣題材分類及寓意

清代的馬甲鑲邊加滾,織金緞、寬窄不同,與服色花紋不同的花縧鑲邊少則一道,多則三、四道。清中後期,除其邊緣處鑲邊之外,有的還在襟口處用花縧盤成大如意頭作裝飾,加多層縧子花邊,撚金綢緞鑲邊,有的更在下擺加串珠璎珞排穗等為飾,緊身合體、美觀而華麗。

清朝時期,女子愛穿的服飾馬甲,竟有如此多的花紋、講究

中國古典傳統紋樣一般是通過意象本身的寓意和諧音等方式來寄托人們的美好願望,刺繡圖案中也充分的展現了服飾的華貴、富麗,彰顯出皇家的不凡氣勢和高貴地位,并且具有鮮明的民族文化特征并反映民族的風俗習慣。

明清時期尤為盛行,絲綢圖案的設計也賦予了很多特殊的寓意,幾乎達到了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的程度。

馬甲服飾的紋樣主要包括面料本身織造形成的紋樣和單獨刺繡裝飾的紋樣兩大類。本文寫到的主要是單獨刺繡或織繡而成的紋樣,其内容和曆代的紋樣是一脈相承的,具有傳統文化的特征。

清朝時期,女子愛穿的服飾馬甲,竟有如此多的花紋、講究

紋樣主要取材于自然界中的動、植物、雲紋等圖案,通常把這些圖案組合在一起,共同表達一些傳統吉祥富貴或者騰達上進、生命不止息等等一些極具特色的寓意。

植物紋樣

植物紋樣是清代女子馬甲服飾圖案中比較常見的一種,植物在自然界呈現千姿百态,在女裝馬甲中的形态也千變萬化。其内容主要以草木花卉為主題,傳統的紋樣以梅、蘭、竹、菊、石榴、牡丹、寶相、荷花等象征吉祥、美滿的寓意。

經過曆代紋樣圖案的傳承和發展,多數圖案并不是單獨在服飾上應用,一般是組合之後來表達一定的寓意,有些組合被風格化、程式化,固定之後傳承下來運用到了裝飾圖案裡,比如一年景,也稱為“四季花”。

清朝時期,女子愛穿的服飾馬甲,竟有如此多的花紋、講究

一般由代表四季的桃花(春)、荷花(夏)、菊花(秋)、梅花(冬)組合。又因月季是四季常開,是以也有用它象征一年的;四君子,即由梅花、蘭花、竹子、菊花構成圖案,君子是古代對具有良好修養之人的尊稱。

由于梅、蘭、竹、菊或不懼嚴寒,或冰清玉潔,或飄逸潇灑,故被賦予清高、正直的君子品格,後來又名“四君子”;歲寒三友,由松、竹、梅(偶為梅、竹、石)構成圖案,由于松、竹經冬不凋,梅傲風雪開放,故稱“歲寒三友”,象征忠貞脫俗的友誼與情操。

如三友之外再加蘭,則稱“四友”;……象征吉祥意蘊的傳統紋樣在執行個體中舉不勝舉;所謂“圖必有意,意必吉祥,反映了人們迫切需要的心理慰籍和對幸福生活的渴望。

寶相花是中國傳統女裝圖案中比較突出的一種,象征昌盛、富貴、吉祥;在女性馬甲中常常出現,它原本為佛教的詞彙,稱莊嚴佛像為“寶相(象)”。

寶相花一般集幾種花卉(蓮花、牡丹、菊花等)為主體,鑲嵌組合成大小粗細有别,排列有序,很具有裝飾性的花卉圖案,是富貴吉祥象征。

此外,“八團” 、“百子”、“百蝶花” 紋樣, 都是漢族傳統的吉祥圖案。“百蝶花” 是清代乾隆年間最流行的紋樣, 以蝴蝶和四季花為題材。北方人為了避邪, 常常在小孩子的服裝上繡一些動物造型,“蝶是其中之一,象征長壽延年。

清朝時期,女子愛穿的服飾馬甲,竟有如此多的花紋、講究

其中 “百”與“四季花的”的 四都是滿數,具有滿數吉樣的含義。這三種紋樣, 在形式上都采用了重複構成。

中國有“ 滿數”吉祥的說法。“滿數” 指四、六、八、百等數字,在某個領域裡這些數字表示最大值。比如,“八” 是眼、耳、鼻、音、心、身、意、勝等人類感覺器官的數目。中國佛教紋樣中有“八吉祥” , 道教紋樣中有“八寶” , 這些都是包含滿數吉樣意義的紋樣。

漢族與滿族對“八” 等數字的信仰引起了文化上的共鳴引導了清代服裝紋樣的新風尚。“百”不是指“一百”而是指很多,是以也可稱為滿數。“滿地花”是以許多小花紋構成花形簡潔抽象布滿衣料上。清代為了節省人工不經常使用“折枝花”等精細複雜的圖案而流行較簡單的紋樣。

清朝時期,女子愛穿的服飾馬甲,竟有如此多的花紋、講究

還有一種“ 彈墨”,是中國開發的工藝,放樹葉、花瓣等于織物上面, 彈黑色染料染色。它色彩樸素,紋樣生動是以受平民婦女的喜愛。

“ 滿地花” 和“ 彈墨” 雖然工藝簡單樸素但其形式上與滿數吉祥紋樣類同,以重複很多機關紋樣來構成, 是以為當時的年輕婦女所喜歡,馬甲服飾也常采用此工藝。

清朝時期,女子愛穿的服飾馬甲,竟有如此多的花紋、講究

動物紋樣

動物紋樣主要以蟲鳥魚售為主題,比如以蝴蝶、蝙蝠、仙鶴、鹿、麒麟等為主題;或者以鳳鳥為主題;同樣也表達着吉祥意蘊的内容,比如:用鹿和“祿”、“路”、“六”諧音來表達一種祥瑞的含義;

用蝙蝠和“福”、“富”諧音來與其它圖案組合表達“福壽雙全”等含義;或者是借蝴蝶的美好輕盈來表達美好、吉祥和子嗣繁衍興盛的寓意……

女子馬甲服飾中蝴蝶圖案是最常見的一種,頻頻出現,外形類似花朵,有靈氣,容易進行圖形變化,對稱圖形或者均衡圖形。

清朝時期,女子愛穿的服飾馬甲,竟有如此多的花紋、講究

當然很多情況下,是把植物圖案和動物圖案組合起來一起運用,即增強了寓意的豐富性,又使紋樣本身也變得更加有裝飾性和趣味性。

象征長壽的有:捷報富貴(牡丹配蝴蝶)、宴祝富貴(牡丹配燕子、竹子)、富貴有餘(牡丹配金魚)、壽象富貴(大象、菊花配牡丹)、蝙蝠和壽菊組合如等;象征吉祥的有:喜上眉梢(梅花樹上落着喜鵲)、平安如意(花瓶如意、鹌鹑)等。

雲蝠,也稱作“福運”、“福從天降”。由飛翔的蝙蝠和雲氣構成圖案。蝙蝠的蝠與“福”、“富”諧音,寓意幸福美好。雲在古代表示天,是滋潤萬物的雨露之源;雲又和“運”諧音,故視其為祥瑞之物。

清朝時期,女子愛穿的服飾馬甲,竟有如此多的花紋、講究

這個組合的圖案寓意了祈求幸福能像蝙蝠一樣自天而降的美好願望等等,各類紋樣圖案中包含着相應的寓意。這明快的地子、美麗和諧的花紋,在美感之餘又給人增添了一分希望和安慰。穿上這樣精美的馬甲,顯得即端莊、又潇灑。

幾何圖案

本文中的幾何圖案是指除了以上描述的動物圖案和植物圖案以外的一些抽象化标志或文字,一般用作女裝的花邊裝飾部位。以下介紹幾種常見的幾何圖案。

壽紋,壽本是漢字中的文字,但由于人們對理想願望的追求,常把壽字的漢字加以裝飾變形,直接用在服裝的花邊裝飾圖案中。一般有長壽紋、團壽紋兩種。

清朝時期,女子愛穿的服飾馬甲,竟有如此多的花紋、講究

壽紋是對幸福長壽的一種渴望,也是吉祥圖案的一種,它在裝飾中可以作為底紋,也可以作為擺角的單獨紋樣,經過變形,壽紋還可以變形成一種形似“5”的二方連續紋樣。如意,如意為一種器物的名稱,柄端為手指形,常用于瘙癢,因而得名。

近代的如意以供玩賞為主,七段多為靈芝或雲葉形,象征吉祥如意。如意常和幸福聯系在一起,叫“幸福如意”或“平安如意”、“萬事如意”等。完整的如意紋常常出現在領圍線、後中縫線、下擺角等有對稱線的位置。

清朝時期,女子愛穿的服飾馬甲,竟有如此多的花紋、講究

雲紋,古人對雲有着神秘的幻覺,遐想神仙乘雲來到人間。圖案中,雲紋可以象征着自然環境,是天空還是地下。在龍、鳳、蝙蝠身旁有一、兩塊雲紋,就表明它們是天上而來的。由此就産生了各種寓意的圖案裝飾,如“福從天降”、“萬福流雲”等寓意,雲紋常有“祥雲”之稱。

也同樣是人們對幸福美好的祝願和向往。晚清民初時期,花邊在一些上衣風格線的交界處常用雲紋狀的镂花,或者用布條繞成雲紋的形狀,來形成服裝款式上的幾個節奏點。另外在清末的馬面裙的馬面中間的兩側也會出現雲紋。

在晚清,雲紋在女裝上似乎已經成一個固定的用法了。 喜,在民間,人們将高興的事情稱為喜字。所寫喜字,表示雙喜,以表達喜上加喜,是婚娶時的吉祥符号,清代女性馬甲的裝飾中也有用喜字作裝飾。

清朝時期,女子愛穿的服飾馬甲,竟有如此多的花紋、講究

馬甲服飾紋樣與人們的情感表達

清代女子服飾圖案不僅是當時人們為自己增加的一種服飾裝飾,而且是女性心靈中自然煥發的一種支撐生命和擴張生命的活力,同時也是人類智慧與生命的延續。

清朝衣料的圖案,無論是貴族婦女的便服,還是民間女裝上的刺繡,缂絲或是錦緞、絲綢衣料的紋樣,多是采用視覺符号傳達意義。例如,龍鳳呈祥、龍飛鳳舞等圖樣,不僅隐喻着圖騰崇拜,而且抒發着“世間繼承人”的情感。

清朝時期,女子愛穿的服飾馬甲,竟有如此多的花紋、講究

鶴鹿同春、喜鵲登梅、鳳穿牡丹等圖案反映了人民對美滿生活的期盼。“富貴長春”圖案就是用牡丹和長春花組成的紋樣,因俗稱牡丹為富貴花,是以合起來便稱“富貴長春”。“福壽綿長”圖案是用蝙蝠、團壽字、盤長、绶帶等組成的紋樣,用蝙蝠的諧音“福”音,用盤長、绶帶寓意着連綿不斷的意思,是以這幾個紋樣合起來,就叫做“福壽綿長”。

“四季平安”圖案,用月季花等四季常開的花卉組成紋樣。這些圖案的象征意義,可代表中國古代之倫理民族文化及風俗。

清代馬甲服飾中的紋樣和其它服飾紋樣一樣,不管身份圖案還是吉祥圖案, 都相當注重形式美和相應的寓意,很多繼承了漢族的傳統文化,而且重視題材象征意義的固有的發展軌道,也形成了追求形式美的新潮流,展現了當時人們傳統的審美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