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遊戲是老少皆宜的,上到99,下到剛會走,都會沉迷。
比如三消類:《開心消消樂》、《賓果消消樂》;
比如祖馬類:《開心祖瑪》、《祖瑪泡泡龍》;
再比如連連看類:《果蔬連連看》、《麻将連連看》;
但是,這些所有消除類遊戲的鼻祖,其實都是Tetris——「俄羅斯方塊」
它以簡單的規則及數學性、動态性組合,成為了史上最受歡迎的遊戲之一。
直到今天,俄羅斯方塊跨越時代、逾越國界,男女老少無人不知。
甚至開始涉及智力提升和治愈PTSD的研究,還參與戒煙戒酒管理中心的的健康項目。
不僅如此,2010年8月8日,經典俄羅斯方塊世界錦标賽在洛杉矶舉行,已經連續開展了十幾年。
自2015 年以來,哥本哈根每年也會舉辦經典俄羅斯方塊歐洲錦标賽。
2019年2月14日,任天堂還推出了一款免費新作,其名為《Tetris 99》
最多可以99人聯機PK大逃殺,再次火得一塌糊塗。
正常遊戲速度是這樣的⬇️
這個遊戲從何而來?
又是如何發展到今天的?
Apple TV+推出了一部驚悚片——《俄羅斯方塊》(Tetris)
被歸類為「驚悚片」,顯然是基于上世紀80年代末蘇聯的社會狀态和政治背景。
其中不乏一些誇張的成分,但這并不影響電影的觀感。
電影圍繞「俄羅斯方塊」這款遊戲,展開的一場驚心動魄的版權大戰。
故事流暢,畫面兼具陰森和可愛。
還融入了遊戲像素的元素,呈現了一種簡單直接、親切又野蠻的美。
IMDb評分7.4,爛番茄爆米花91%
分數雖然中規中矩,但我個人還是挺推薦的,裡面很多有趣的細節可以挖掘。
01
真實故事雖然沒有電影中那麼誇張和放飛,也可以說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沒有硝煙的戰争”。
1984年6月6日,蘇聯科學院電算中心。
人工智能研究員阿列克謝·帕基特諾夫,在經過了六天的“渾水摸魚”後,寫出了的小遊戲的初始代碼。
因為所有形狀都由四個小方塊組成,是以遊戲取名Tetris
取自希臘語數字“四”的字首“tetra-”+帕基特諾夫最喜歡的運動網球“tennis”。
17歲的時候,帕基特諾夫在蘇聯的科技展示會上迷上了電腦。
憑借自己的努力,他成功考入了莫斯科航空學院,并且拿到了應用數學系的碩士學位。
1980年代初期,他就開始編寫一些謎語、拼圖和棋盤遊戲。
直到現在,帕基特諾夫都在研究各種小遊戲的設計和規則。
“把亂七八糟的亂七八糟的碎片,以某種有序的方式拼湊起來,給人一種很好的感覺。”這是他本人對“Tetris”的評價。
俄羅斯方塊當然不是憑空想象的,它基于一個五格骨牌遊戲。
五格骨牌是1907年,由英國數學家發明的一種積木遊戲。
遊戲共有12塊骨牌,每塊以五個全等正方形連接配接而成。
玩家必須想辦法,把這些骨牌拼成一個長方形。
在此創意的基礎上,帕基特諾夫選擇了四格骨牌,由7種圖案組成,并開始嘗試編寫程式。
可是有個問題,當年用來測試的電腦沒有圖形繪制單元。
它隻能顯示文字,不能繪制圖案,更不要提顔色了。
于是,帕基特諾夫用感歎号和大于小于号為架構,點點點作為每一行格子。
一對中括号作為一格組成圖案的小正方形,做出了基本的UI
他的朋友将這一版本移植到了IBM電腦上,有了首個彩色版本,并很快風靡開來。
「俄羅斯方塊」實在太神奇了。
為此,你可以做任何嘗試,并在腦海中把這些嘗試熟練記憶。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大師可以做出各種神操作。
挽救看似潰不成軍的敗局。
而更為魔性的,是它的消除設定。
一開始的版本是消除最底層,後面改成了可以消除任意行。
在配以極度舒适爽快的“減行音效”,可以令人瞬間沉迷,無法自拔。
當然,最早流行的版本十分“簡陋”,卻也足夠形成“病毒式傳播”的趨勢。
同僚們最先淪陷,小遊戲很容易拷貝,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千萬。
據帕基特諾夫本人稱:“兩周之内,莫斯科的每台電腦都裝上了俄羅斯方塊。”
距離它走向世界,僅一步之遙。
02
1986年7,匈牙利的通路學者也通過拷貝的方式,擁有了這款小遊戲的體驗權。
随後他們移植到了Apple II和Commodore 64上。
緊接着,俄羅斯方塊迅速占領了歐洲,勢不可擋。
與此同時,引起了英國遊戲公司Andromeda Software的老闆羅伯特·斯坦恩的注意。
他馬上意識到了,版權問題将是一筆大買賣。
于是直接聯系了帕基特諾夫,收購了俄羅斯方塊的版權。
羅伯特·斯坦恩很明顯隻想做倒爺賺個版權差價,并不擅長開發遊戲。
他轉手出售了版權,賣給了英國的Mirrorsoft 以及美國的姊妹公司Spectrum Holobyte。
這兩個公司首次将遊戲以商品的形式釋出。
Spectrum HoloByte 在發售時使用紅色包裝,以展現蘇聯的神秘感。
遊戲的标題則是俄語單詞 Тетрис。
Mirrorsoft 的版本,則在标題界面展示了莫斯科的聖巴西爾教堂,标題是僞西裡爾單詞 Tetяis。
而為了擷取更多的利益,Mirrorsoft又把接機和掌機的版權,轉手賣給了雅達利(Atari)
雅達利當初是一家美國街機遊戲公司,大家應該比較熟悉了。
雅達利2600版的《吃豆人》⬆️
在《頭号玩家》影片中出現的最後通關遊戲,就是緻敬了雅達利公司的經典電子遊戲《魔幻冒險》。
此外,喬布斯也曾在雅達利工作。
Tengen呢,是Atari Games在美國的一家子公司,負責發行電腦遊戲與家用機遊戲。
雅達利這樣的大公司肯定會開發遊戲啦。
但是他們開發完了以後,又賣給了兩家公司:世嘉和BPS
此時,雅達利版本的《俄羅斯方塊》已經非常火了。
但問題也由此而來,因為從始至終,這份版權合同都僅僅是電腦版權。
主機、街機、掌機,都不算電腦版。
以上的内容可能比較繞,俄羅斯方塊的版權實在是過于複雜。
各大公司為它大打出手,一邊做盜版偷賣,一邊倒賣版權。
家用機版本,個人電腦版本,街機版本,各種版本的版權被各大公司扯來扯去。
這些公司有的被收購了,有的早已傾家蕩産。
但是不要着急,一切最終都會終結在“世界的主宰”任天堂手裡。
因為他們擁有超豪華的“律師天團”。
另外,截止到此時,作為遊戲創作者帕基特諾夫并沒有靠版權發财。
當時蘇聯仍是計劃經濟,沒有個體戶和私人公司這個概念。
從遊戲的制作過程開始來說,裝置并不是屬于個人的私人電腦,而是政府的公用電腦。
蘇聯科學院是蘇聯的國家機構,其創造的财富屬于國家,是以政府将版權收歸于自己。
在講到任天堂和ELORG之前,我們先來到今天電影的時間段——1988年。
03
1988年,蘇聯人民生活水準急劇下降,整個社會來到了最後一段穩定期。
對于百姓來說,可以明顯感覺到一些社會問題和資源問題。
可日子還是得照常過。
即便已經到了冷戰末期,在一些老照片中,蘇聯的發達和先程序度也是肉眼可見的。
但在《俄羅斯方塊》的電影中,莫斯科一直有一層昏暗的濾鏡。
烏煙瘴氣、不見天日,我寫文章的時候又仔細看了一遍。
從頭到尾莫斯科的太陽就沒明朗過。
感覺陰冷潮濕,壓迫感很強,驚悚元素都從中而來。
不過這不是電影的全部基調,地球另一邊的美國,陽光明媚鳥語花香。
這裡的一切都是明亮的,畫面的飽和度也高了不是一星半點。
第一位出場的,就是BPS(防彈軟體公司)的創始人亨克·羅傑斯。
由塔倫·埃哲頓(《王牌特工:特工學院》)飾演。
他是一個魅力十足、百折不撓的精明商人,埃哲頓靠一己之力撐起了幾乎整部電影。
此時,羅傑斯正在環遊全球,尋找能在日本市場發售的遊戲。
在美國的一場銷售展上,他無意間接觸到了俄羅斯方塊并試玩兒了一會兒。
作為一個生于荷蘭、在美國受教育、在日本從事視訊遊戲業的專業人士,羅傑斯立刻嗅到了巨大商機。
他簽下了在日本市場發售俄羅斯方塊的合同。
但是亨克·羅傑斯深知,小小的BPS(防彈軟體公司)是無法把這款遊戲做大做強的。
于是,他把目光投向了任天堂。
任天堂以為,羅傑斯要出售遊戲在日本的銷售版權。
但他的野心遠不止如此,他想要自己發行這款遊戲,并與任天堂的主機進行合作。
成為這款暢銷遊戲的指定發行商。
他孤注一擲向銀行貸款,
抵押了房産和所有的一切。
他需要300萬美金,200萬制作遊戲主機的卡帶,100萬來制作街機。
“Nintendo, is the license to print money. ”
到今天,這句話依然受用。
但是我們都知道,羅傑斯手上拿到的這份版權,并不是合法合規的。
回到最早的這份合同原件本身。
羅伯特·斯坦恩最終取得了在IBM-PC及其相容機上的Tetris的版權,版權機種包括“其他任何電腦系統”。
這個“其他任何電腦系統”在原文中的描述是“any other computer system”。
這種說法在當時看來也很不嚴密,進而為後來的産權之争埋下了伏筆。
1988年10月,随着遊戲在世界範圍内越來越火爆。
Elorg是蘇聯全聯盟電子裝置聯合會開始審查,他們與羅伯特·斯坦恩的第一份合同并看出了存在某種問題或陰謀。
但斯坦恩呢,依然到處兜售各種版權合同。
羅傑斯也找到他,因為任天堂正在設計一款掌機,僅僅拿到FC的版權是不夠的。
1987年以後,NEC和世嘉先後大舉進軍TV遊戲領域,對任天堂造成了嚴重的威脅。
此時的任天堂CEO山内溥對産品過于單一化非常憂慮。
于是,一件劃時代的“藝術品”——Game Boy應運而生。
斯坦恩謊稱自己也可以售賣掌機的版權,但在這之前,他壓根不知道這東西是什麼。
于是,他隻好偷偷摸摸前往莫斯科,試圖搞定新合同。
而敏銳的羅傑斯也發現了這中間的蹊跷,也動身前往莫斯科。
同時,斯坦恩售賣出的第一份版權獲得者Mirrorsoft,也派了凱文·麥克斯韋動身莫斯科。
就這樣,三路人馬幾乎在同時趕到了冰天雪地的紅色都市。
影片中關于KGB的部分都是編造的,這些劇情加劇了故事的緊張和刺激性。
甚至有一場驚心動魄的好萊塢式追車戲。
談判結果:
羅傑斯代表BPS簽了掌機的版權;
斯坦恩獲得了街機版的開發權;
凱文·麥克斯韋空手而歸。
ELORG保留了家用機的版權,沒賣給任何人。
但亨克·羅傑斯沒有放棄,過了一個月的時間,他又回到莫斯科。
并且代表任天堂,出巨資收購家用機版Tetris的版權。
版權費随後沒有向外界透露,據說定金就有300~500萬美元。
這個數字可能是其他公司永遠也拿不出來的。
1989年3月22日當天晚上,任天堂和BPS的頭目們,在莫斯科酒店裡舉行了慶祝party
是以,并沒有電影中看到的那麼多陰謀和危險。
我們可能已經忘了遊戲創始人了。
1991年蘇聯解體,從遊戲中獲利的蘇聯政府四分五裂。
同一年,在羅傑斯的幫助下,“俄羅斯方塊之父”帕基特諾夫帶着全家移民到美國,在那創立了自己的公司。
是以,電影雖然刻意拍成爽片,但現實也可以說是有個比較“爽”的結局。
1995年,俄羅斯政府将「俄羅斯方塊」的版權還給了帕基特諾夫。
在遊戲釋出11年之後,他終于獲得了第一筆版稅收入。
(雖然在這之前蘇聯政府也發了他一台286電腦和一套房子)
後來,他還幫微軟開發過軟體和小遊戲。
前些年買了一輛特斯拉Model S,并申請了Tetris的車牌号碼。
如果電影看着不過瘾,還有一部關于《俄羅斯方塊》的紀錄片。
《遊戲史學家|俄羅斯方塊的故事》(The Story of Tetris | Gaming Historian)
大家也可以自己去搜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