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曦
對于線上教育機構來說,暑假所在的第三季度的業績至關重要。
近期,各線上教育上市公司第三季度财報密集披露期,“螳螂财經”想和大家一起來看看,線上教育企業的第三季度究竟表現如何。
今天要對比的,是在11月下旬陸續披露2020年Q3财報的有道、流利說、51Talk和跟誰學。
誰的表現更好?
梳理有道、流利說、51Talk和跟誰學的Q3财報,從營業總收入上來說,跟誰學的表現最優,當季營業收入為19.66億元,增長率也是最高的,同比增長252.93%。
網易有道以8.96億元的收入位居第二,增長率也同樣可觀,達到了159.04%。
51Talk,這個号稱中國線上教育赴美上市第一股,其Q3營業收入同比僅增長31.61%,在行業增長率普遍高企、拉高平均值的環境下,實在不算表現優異。
值得一提的是,流利說出現了負增長的情況,相比去年同期,營業收入降低8.6%。

收入的巨大差異,與四家線上教育機構的主營方向有關。跟誰學和有道的主要賽道是K12教育。跟誰學K12線上課程的收入為17.57億元,占總營收的89%;有道K12課程銷售額為人民币6.76億,占總營收的75%。
51Talk和流利說的賽道主要在英語線上教育,其中51Talk主要關注K12青少年英語,流利說則從青少年到成人都覆寫。
線上教育機構能夠做到盈利的不多,這四家教育企業中,2019年Q3,沒有一家盈利,到了2020年,51talk的稅前利潤由負轉正,流利說的虧損在收窄,反觀跟誰學和有道,一個虧得比一個狠。
是什麼在消耗線上教育企業巨額的收入呢?這就必須要說到最重要的一個名額——營銷費用。
對于線上教育企業來說,營銷費用就是續命費用,要想招到新生,就勢必要燒錢。有業内人士稱,目前的獲客成本已經達到3000元了。
那這四家企業的燒錢速度如何呢?
收入最高的兩家也是燒錢最狠的兩家,跟誰學和有道的銷售費用均高于了營業收入,有道的銷售費用占總收入的128%,而跟誰學這一數字為114%。另外兩家總體銷售費用水準雖然不算高,但是一旦和收入相比,均超過了70%,也是高得驚人。
燒了這麼多錢,到底拉來了多少新增收入呢?誰燒的錢更有用呢?我們再來對比一下銷售費用增速和營業收入增速。
跟誰學和有道的銷售費用高的吓人,跟誰學銷售費用同比增長522%,但隻帶動了253%的收入增長,而有道的銷售費用同比增長397%,帶動的收入增長為159%。
51Talk的銷售費用和營業收入幾乎是同步增長的,均為31%左右。而流利說,罕見地減少了銷售費用支出,同比下降36%,收入也同比下降了9%。
誰的模式更優?
在投資者眼中,誰的模式更優呢?
從股價來看,截止到2020年11月28日收盤,虧的最多的跟誰學股價最高,63.61美金,市值152億,有道的股價是31.38美金,市值35億,51Talk是27.61美金,市值5.9億美金,而流利說的股價僅1.71美金,市值僅0.84億美金。
很明顯,從市值來看,線上教育領域K12全科>K12英語>全年齡段英語。
跟誰學和有道的賽道相近,打法也相近。它們的關注點都主要在K12全科上,模式也主打雙師大班。
雙師大班原本是跟誰學的特色課程。在2019年,靠着雙師大班,跟誰學是唯一獲得盈利的線上教育企業。
這是因為線上大班課具有規模效應,上課的教學成本攤到每一位使用者身上,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沒多收一名學生,就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淨收入。
現在,跟誰學還在進一步擴大雙師大班的規模。今年2月,在跟誰學的财報電話會議上,陳向東表示,跟誰學的線上大班課平均一堂課線上人數達到1700人,屬于業内最高水準。而沈楠提供的最新資料是,平均班容量升至2800人。
跟誰學的這個模式獲得了主流認可,各個線上教育企業都推出了雙師大班。比如有道。
有道的CEO周楓一直在極力推廣這個模式,還專門在自己的公衆号發表過一篇名為《超越傳統教學:名師互動大班》的文章。在文章中,周楓大談“有道名師互動大班”的營運模式,力陳其合理性和優越性。
目前,有道的主流課程也均為雙師大班。比如一個針對六年級的寒假國文班,采取的方式就是雙師:
但不管線上大班的模式被吹得怎麼樣,都改變不了一個現實,那就是它無法兼顧使用者體驗。一個老師面對成百上千的學生,是無法做到關注到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狀态的,更不用說回應學生的個性化需求了。而且這些學生,都還是坐不住的十來歲的孩子。
線上教育企業顯然深知雙師大班的弱點,是以它們還嘗試着用科技提升品質,通過AI、即時通訊、互動設計等手段實作更個性化的教學。但如果看看它們對研發費用的投入水準,就能發現,力度還遠遠不夠。
跟誰學的研發費用是2.2億元,占營業總收入的11%,看着不少,但營銷費用是研發費用的9.3倍。
有道的情況也差不多,研發費用1.21億,占營業總收入的13.5%,營銷費用是研發費用的9.48倍。看上去研發費用占總收入比這個數字,有道要比跟誰學高,但不能忽略的是,有道還有硬體,也占用了相當部分的研發費用。
51Talk采取的政策和跟誰學、有道不同,它顯然知道大班教學無法提供高品質的英語體驗,故而主打一對一口語戰略。
然而,一對一雖然提升了品質,但是在消費端價格不菲,在企業端又失去了規模效應。
為了拉低成本,51Talk采取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做法,那就是請菲教而不是英美加澳等英語主流國家的老師。
這種情況是否似曾相識?十年前外教剛剛進入中國時,大量線下教育訓練機構用黑人老師(非英美加澳籍)來教學。
51Talk稱之為“用平價享受高品質”。是否高品質,還有待驗證,但平價和擺脫“Chinglish”的模式,還是有不少家長買單。51Talk銷售收入的增長就能說明問題。至于會不會陷入“Phinglish”了?至少追求平價的家長也驗證不出來。
流利說相比于51Talk,很難說是更好或者更差,流利說主打的是“北美AI”,關鍵詞是“标準語言輸入”,隻是對話的另一端是一個機器人。
這套北美AI為主打的産品,顯然花了流利說不少錢。2020年Q3,流利說的研發費用是0.46億,占總收入的19.2%,遠遠高出跟誰學的11%,有道的13.5%。
但市場顯然并不買賬,流利說的股價和跟誰學、有道的股價相比,根本就不是一個數量級。
流利說的定位其實是模糊的。
是語言标準輸入更重要還是情感交流更重要?不同年齡階段的人有不同的需求。成人或許能接受AI,但成人的錢不好賺;少兒英語的目标群體是3-12歲,這個階段的孩子,情感的交流、情緒的把控的重要性或許應當放到更高的優先級。
線上教育已經成為了燒錢的遊戲
人們對于網際網路公司,一直有一個這樣的邏輯:使用者的重要性高于營收,營收的重要性高于利潤。甚至很多公司都直言:規模比盈利更重要。是以它們不計成本地拉新,翻陳出新地花錢。
據QuestMobile釋出的《2020移動網際網路廣告洞察報告》的資料顯示,教育行業目前處于燒金營銷模式階段。據第三方估計,線上教育頭部10家機構僅僅7月、8月的暑期市場投放量,可能超過100億元。像跟誰學,它的廣告已經打到了《極限挑戰》《中國好聲音》等知名綜藝節目上;而有道請了郎平做代言人,投放海量的線下公交站牌廣告和電影院線貼片廣告,今年還請了頂流王源做代言人。
以至于連幹了30年教育的俞敏洪都不得不發出感歎:“線上教育之是以興旺,靠資本輸血。每收入1分錢,要花掉2塊錢,行業融了這麼多錢,收入隻有幾百億元。”
很明顯,線上教育已經徹底成為了燒錢的遊戲,而且越是規模大的公司,燒錢越厲害,勢要燒出一片天地,燒出絕對的市場占有率出來。
燒錢,到底有沒有用?能持續多久?
線上教育行業要做得好,拼的不是拉新,而是留存率。要留存率高,教學品質就要高。
家長們選擇線上教育,而不是線下教育訓練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圖它便宜和友善。不過便宜是把雙刃劍,便宜就意味着試錯成本低,轉換容易。一旦線上教育的收費标準向線下機構看齊,而家長和孩子的需求又無法被滿足時,回流線下就成為了一個備選項。事實上,線下教育正是一個“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行業,隻要某個老師教得好,一傳十、十傳百,生源是不愁的。
俞敏洪曾說過,教育行業如果續班率低于80%,這個模型是跑不通的。然而,很多企業根本達不到80%這個标準,在公衆号“深燃”的報道中,一位線上教育業内人士曾提到:“行業内做得最好的企業,續班率也就是70%-80%,代表着到下個季度永遠會有20%-30%的學生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