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近期降價消息不斷,股價卻不買單。
特斯拉官網4月7日消息,特斯拉已将長續航版和高性能版Model 3在美國的起售價分别降低1000美元,售價分别為4.199萬美元和5.299萬美元。
此外,特斯拉釋出了“秘密宏圖”第三篇章的完整檔案,在這份最新釋出的PPT中,人們窺見了特斯拉準備釋出的低價新車。業界猜測,新車價格可能低至15萬元。
有意思的是,盡管特斯拉展現了宏偉理想,但特斯拉股價卻不給面子。投資者日後的第二天特斯拉開盤下跌逾8%,而這份檔案披露之後,4月6日,特斯拉的股價依舊持續下跌。
就算檔案更為詳盡地展現了低價新車、特斯拉美國開始降價,靠着“以價換量”的政策,這家新能源車巨頭的市值真的能被拉升嗎 ?
市值一夜大跌2700億元 特斯拉低價車型要來了 ?
中原標準時間4月6日,特斯拉釋出了“秘密宏圖”第三篇章 ——全面轉向可持續能源,目标在2050年前實作能源100%可持續。
值得注意的是,“秘密宏圖”第三篇章的完整檔案中提到,特斯拉的緊湊型電動汽車準備配備53kWh磷酸鐵锂電池,這款車未來預計銷量會達到4200萬輛。
盡管沒有宣布這款新車具體車型,但人們都猜測它或許就是Model Q。
生産售價2.5萬美元實惠的電動汽車是馬斯克的夢想,也是競争對手的壓力。
人們之是以密切關注特斯拉的新車型,是因為市場傳言稱特斯拉将推出Model Q進入20萬元以下的新能源車市場,預計售價可能在15萬元左右。根據多方消息,這款Model Q類似于“小型Model Y”,是一款緊湊型SUV。未來,這款車可能在北美、德國、中國多地生産。
此前,特斯拉多次提及公司已經降成本,但大家期待的下一代汽車仍然沒有露面。隻有特斯拉首席設計師霍爾紮森表示,特斯拉需要再晚一些時候才會真正展示下一代汽車。
說到不斷降低的成本,以Model 3為例,早在2018年其周産量就達到了5000輛。過去4年時間裡,特斯拉将Model 3的生産成本降低了30%。從Model S到Model 3車輛線束減少17公斤。而特斯拉下一個目标是将單車成本進一步降低,提高車輛的可負擔性,讓更多人開得上特斯拉。
特斯拉首席财務官柯克霍恩介紹,弗裡蒙特工廠目前的生産效率是2018年的兩倍,這會降低下一代汽車的每英裡購置成本。而在未來,特斯拉下一代平台有望降低50%的成本,這也意味着下一代平台汽車的總擁有成本會低于特斯拉目前所有汽車的價格。
除了汽車之外,特斯拉還表示,公司的超級充電硬體和安裝成本比行業平均水準低20%至70%。特斯拉充電樁将适配所有電動汽車。特斯拉充電進階總監表示,特斯拉使用Trip Planner作為空中交通管制員,以實作更快、更便宜的電動汽車充電。每千瓦時的成本下降了40%,從19美分降至12美分。
有意思的是,近期,特斯拉市值又進入了下跌不斷的模式。
4月4日,特斯拉股價當天下跌了6.12%,收于每股194.77美元,市值蒸發401億美元,約合人民币2700億元。截至4月6日收盤,特斯拉市值僅餘下5855.4911億美元。
在業内看來,或許特斯拉股價下跌與此前人們所期待的新車未被詳談有關,也和宏偉理想缺乏具體細節有關。而另一種說法是,如果特斯拉“以價換量”,當價格降無可降時,公司的核心競争力應當如何展現 ?
降價産生多米諾骨牌效應
特斯拉此前的降價,就仿佛推動了多米諾骨牌。
早在今年1月6日,特斯拉中國就宣布降價,不僅獲得了大量訂單,甚至引發了國内一輪降價潮。包括問界在内的多個品牌銷售向記者表示,為了和特斯拉打價格戰,品牌才選擇下調了價格。
理想汽車CEO李想在3月2日公開表示,“降價不一定能提升自家銷量,但能打擊對手,特斯拉降價就打了大家一個措手不及”。由此也可見如果售價20萬元以下的特斯拉真的問世,會對行業産生多大影響。
談到特斯拉的降價模式,創維集團、創維汽車創始人黃宏生向新京報貝殼财經記者表示,特斯拉可以主要依靠軟體收費,這其實也給了創維一些啟發,電子汽車發展一定是硬體不賺錢,但是軟體賺錢,就像以前我們做電視機的時候,硬體銷售已經到了極限,但軟體還能産生收益,“這場戰争裡,我們很敬畏,但也心裡有數”。
不僅是車企,降價潮也影響到了産業鍊上下遊。
作為智能駕駛系統服務商,福瑞泰克創始人、董事長 張林向貝殼财經記者表示, 汽車行業在特斯拉發動的價格戰下會迎來一輪洗牌,無論是歐洲還是美國,其實主機廠的數量遠不如中國那麼多,在三年前燃油車企業就已經發生了明顯洗牌,不少車企被淘汰,而電動化趨勢又帶來了許多新玩家,競争壓力巨大,“随着行業成熟度變高,今年肯定是新能源車洗牌格局,優勝劣汰是必然趨勢”。
對于特斯拉降價帶來的潮流,張林認為,行業完全通過價格厮殺是不可持續的,行業還是需要可持續的創造價值,為消費者貢獻更大的價值。“在軟體定義汽車這個新的趨勢下,我們會盡可能做平台化、共同性的架構,以滿足不同車企定制化需求,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能夠複用更多的軟體子產品,以更小的定制代價去為更多的車企服務,我們也能以此來應對我們被持續擠壓的成本壓力,優化我們的成本結構,這也是對我們在激烈競争的壓力下的應對措施。”
此前在投資者日上,朱曉彤以特斯拉全球副總裁的身份亮相,并宣布第400萬輛特斯拉從得州超級工廠下線,這也意味着特斯拉距離2030年達成2000萬輛年産能的“小目标”再進一步。
特斯拉首次實作100萬輛汽車下線花了12年時間,第二個100萬輛隻花費了18個月,而到第三個100萬輛時,僅用時11個月。7個月之後,特斯拉全球産量已經突破400萬輛大關。
朱曉彤在現場還表示,(特斯拉)四個工廠目前遠遠不夠,特斯拉還需要建設新的工廠。在活動現場,馬斯克官宣了特斯拉會在墨西哥建設下一個超級工廠。
如今,不斷籌建新工廠的特斯拉看起來正朝着公司建構的美好未來大步邁進,但投資者還會持續追随嗎 ?
新京報貝殼财經記者 林子
編輯 徐超
校對 張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