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關注”,既友善您進行讨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
引言
在封建王朝時期,遙遠的北方遊牧民族,一直都是中原朝廷的心中大患。他們騎射迅速,又非同中原文化,自秦朝開始,大陸的邊陲便屢屢受到侵犯。
到了漢武帝時期,武帝更是下定決心和匈奴人對抗到底。
(匈奴騎兵)
公元前99年,漢朝大将李陵率兵攻打匈奴,卻最終慘敗收場,最終竟然流落匈奴境内,這究竟又發生了什麼?
而他在此役當中,将随軍女子悉數殺盡,又是為何原因。潦倒慘敗後,回頭來看,最無辜的還是這些女子。
一、匈奴世代來犯,李陵展露頭角
匈奴,這個生長在遼闊北地上的遊牧民族,他們擅長騎射,與中原地區的農耕文明不同的是,匈奴居無定所。
他盤桓在中原的上空中,追溯到周朝時期,他們就曾屢次侵擾邊陲重地。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匈奴則更加來勢洶洶。
他們時常騎馬劫掠,而這對于當時防守的普通士兵來說,又如何能夠抵抗強大的馬匹呢。在戰國末年,李牧曾率兵與匈奴會戰,打得對方落花流水,此後十年不敢再犯。而大秦一統之後,匈奴人沒有死心。
而秦朝名将蒙恬更是率領三十萬大軍北伐匈奴,收複了河套地區,在當地屯兵數年,一條從東到西的防線被拉起,而匈奴則是不敢再犯。
盡管匈奴多次戰敗,但對于這個民族來說,他們似乎天生屬于掠奪。
(匈奴騎兵)
到了漢武帝時期,在經曆了漢代幾任帝王的統治之後,漢代的政治、經濟已經逐漸趨于平穩。而對于年輕的漢武帝而言,還有一件事情讓他無法安眠。
那就是北邊的匈奴,當時的匈奴勢力強勁,甚至将月氏部落,打得一分為二。
漢武帝知道,如果憑借漢朝的軍隊,要想對抗匈奴還是十分困難的。于是他決定派人,去尋找月氏部落的首領,希望能夠雙方合作。而這一次派遣的人,也正是名垂青史的張骞,盡管張骞在曆經數年,帶回來月氏并不願意再投入戰場的消息。
但這十幾年的旅程,讓他對匈奴部落,以及沿線地圖了然于心,而這份地圖則堅定了漢武帝出兵匈奴的決心。
在這之後的幾十年中,漢武帝重用衛青、霍去病、李廣等多員大将,至此連連退敗匈奴。
(霍去病畫像)
甚至建立起了河西走廊,也真正的做到了打通中原到西域的道路。但這一切很快随着霍去病、衛青的相繼離世,漸漸地匈奴又開始占領了上風。
公元前99年,李陵作為李廣的孫子,自幼學習兵法,擅長騎射,而他作為李廣的孫子,也得到了漢武帝的重用。
李陵帶領八百名騎兵,暗中深入匈奴地界兩千裡,借機探查路線,随後竟然完好無損的帶着部隊回來了。
(李陵形象)
之後又駐紮酒泉、張掖等地,教習士兵如何抵抗匈奴,随即在當地屯兵駐紮。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李陵的确是一個善武的好苗子,隻是誰也不曾想到,後面發生的一系列事情。
二、李陵殺光随軍女子,五千漢軍不敵八萬匈奴
天漢二年,匈奴再次來犯,當時的貳師将軍李廣利率領着三萬騎兵,準備從酒泉出發,到達天山一帶攻擊匈奴。
而這一路上艱難險阻,打仗打的是後勤,如果沒有後方充足的物資,前線的戰士們豈不更是遭殃。
于是為了傳送糧草和物資,漢武帝決定讓李陵帶着他的屯兵,前去運糧。而這個指令一下,李陵心裡肯定不樂意了,他率領屯兵是打仗的,不是做一個運輸糧草的。而且他是名将之後,面對漢武帝的提議,李陵立刻上書表示,我的軍隊可以獨當一面。
(漢代軍隊 圖文無關)
其實我們也能了解李陵的想法,為什麼沒有選擇他上戰場,甚至隻要他運送糧草。作為一個将領的驕傲,讓他不願意屈居人下,如果他真給李廣利去送糧草,那不就成了李廣利的手下了嗎?
漢武帝一看他的上奏,就知道李陵是恥于做下屬,而面對李陵希望能夠率兵,分擔單于兵力的請求,漢武帝也一并回絕了。他看出來李陵有些意氣用事,加上李廣利那處已經撥了三萬騎兵,于是便說沒有那麼多馬可以提供。
而此時的李陵卻直接表示,不需要馬匹,他願意以少敵多,隻要五千步兵,便可以直搗黃龍。漢武帝被李陵此番話的勇氣所打動,欣然同意了他的請求。還指令途中的路博德領兵,接應李陵。
(漢武帝影視形象)
隻是這路博德也不甘願屈居人下,給漢武帝的書信中說,希望在過些時日,他和李陵兩人一人率領五千騎兵,攻打浚稽山,肯定能夠成功。而他的這封信卻讓漢武帝懷疑,李陵害怕不敢出兵,當即召見他要求九月立刻出兵。
随後在北行的三十天中,李陵将繪制的地圖派人回送到漢武帝手中,而漢武帝也看到了李陵的帶兵有方,十分高興。
卻不曾想,李陵剛進入浚稽山便遭到了單于的主力部隊,一下子被三萬多的騎兵包圍。李陵隻好在山谷中做好防守。他下令讓戰車作為營壘,隊伍前排手持戟和盾,後排使用遠距離武器,例如弓箭和弩等等。
匈奴見狀,認為漢軍人少,立刻派兵出擊,随即卻被漢軍的弓弩打得潰散,隻好向山上逃跑,而漢軍則是乘勝追擊,殺了數千名匈奴兵。而這件事情卻引起了單于的震驚,原本以為寥寥幾人的漢軍,竟然有這等實力。
(匈奴騎兵)
随即決定召集其他兩個王,一同派兵八萬騎兵,準備圍攻李陵大軍。原本李陵率領的五千步兵,是打算直攻王庭,但現在已經是“甕中捉鼈”。他隻好率領軍隊且戰且退,向南逃走,而最終竟被困在了一個山谷當中。
《漢書》李陵傳寫道:“陵且戰且引,南行數日,抵山谷中”。
而在連日的苦戰當中,士兵們傷的傷,殘的殘。而這支部隊也早已元氣大傷,而這時李陵卻發現了軍隊中的不對勁。
士兵們的士氣似乎太過薄弱,根本無法鼓舞人心,他帶兵多年,自然明白各種關竅。這樣的情況,莫不是軍隊中有女人?
随後李陵在軍中大搜查,果然發現了許多藏匿在車中的随軍女子,他憤怒非常,将這些女子就地斬殺!
有人會問,這軍隊中為何會有女子。古代行軍打仗,一般都是三年五載,而為了解決士兵的欲望,有的人便會暗中帶上女子。
(随軍女子)
加上一般打仗的地方都是邊陲地區,有許多被流放到這裡的女子便成為了軍地消遣的工具。白天要打仗,晚上就該養精蓄銳,沒想到這些人晚上還有心思做這些事情。這也難怪李陵十分生氣,最終這些女子全部被殺。
而這些女子被殺後,反而振奮的軍心,到了第二天與匈奴的對戰中,斬敵三千多人。随後李陵率兵向東南方突圍,但面對強大的匈奴騎兵,這一切似乎都是徒勞。
而李陵的手下中,竟然還出現了一個叛将。
(女子被殺)
管敢原本是李陵手下的軍侯,卻因為受到上級羞辱,随後投降匈奴。他将李陵軍中的布置和排列,都一一告訴匈奴。李陵大軍一路南下,卻仍然遭受到匈奴大軍的襲擾,一路打一路逃,還沒到鞮汗山,五十萬隻箭就已經射光了。
而此時李陵,已經是強弩之末,就算是五千精兵也無法和多達八萬的匈奴騎兵抵抗。而他在出發時的豪言壯志,在如今看來也的确太過魯莽。到了最危急的時分,李陵早已明白這次戰鬥,他輸得很徹底。
于是決定和剩下的隊伍一起突襲,身後是匈奴的追擊,身邊人相繼戰死,李陵仰天長歎“我無臉面去見陛下呀!”
李陵兵敗一事,傳回漢武帝耳中,卻以為李陵投降匈奴,随即大怒,對李陵世族重重問責。
(率兵突襲)
而李陵這次魯莽的行為,也讓他一生再也不曾回到大漢。五千對八萬無疑是以卵擊石,他對自己太過自信,又沒有認真查探敵情,最終葬送了那麼多人的性命。
而如此看來,最可憐無辜的,當屬那些被李陵斬殺的随軍女子。她們無非是被擄掠而,或是為自己尋找一個依靠。而李陵卻在中途将最貴怪在她們頭上,就算沒有這些女子,李陵的軍隊也不可能戰勝匈奴。
三、“李陵之禍”的影響
李陵戰敗之後,因為無顔面聖,又被匈奴俘虜,這也導緻漢朝廷内議論紛紛,他們認為李陵一定是投降于匈奴了,背叛了漢朝。
漢武帝親自下令,殺了李陵的全家,而朝廷内也有許多官員受到了牽連。
其中最著名的,當屬司馬遷了。他正是因為幫助李陵說話,最終被君主下诏入獄,被處以宮刑,原本他有能力坐上更高的位置,卻一夕之間淪為囚徒,在精神和身體的雙重折磨之下,而他依然能夠胸有溝壑,最終完成了《史記》的編撰。
(司馬遷)
而李陵也在匈奴的口腹蜜劍之下,漸漸地從詐降變為了真投降,他很得單于的重用,還娶了單于的女兒,而後來面對勸說他歸漢的好友,李陵猶豫許久,最終還是拒絕了。
而李陵,也在匈奴待了二十多年後,最終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