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WiFi背景與信道劃分(1)背景信道劃分

WiFi背景與信道劃分

  • 背景
  • 信道劃分
    • 2.4GHz頻段
    • 5GHz頻段

背景

WiFi又稱WLAN(無線區域網路)。你可能不會相信——它起源于澳洲悉尼大學一個學生研究小組的畢業實踐成果。上司者是工程系畢業生Dr John O’Sullivan。由于成果影響重大,澳洲政府馬上于1996年申請了專利。WiFi的靈活性和移動性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基于這個考慮,國際組織IEEE曾多次要求澳洲政府免收專利費,但都遭到拒絕。是以,WiFi也讓澳洲政府掙得盆滿缽滿。

一個行業起來,通常都有一些大廠出來制定規則。就在WiFi被申請專利的同年,美國網絡通訊裝置大佬——朗訊率先發起成立無線以太相容性聯盟(Wireless Ethernet Compatibility Alliance,WECA),志在推動無線區域網路的商業化。起初發展不順,聲勢遠落後于藍牙。直到1999年,WECA改名為Wi-Fi聯盟(Wi-Fi Alliance)才慢慢有了起色。Wi-Fi聯盟一方面不斷推動無線網絡技術的發展;一方面出台一系列的測試規範,保證了各廠商裝置的相容與互連互通。到目前為止,已經有超過45000種産品拿到了Wi-Fi聯盟的認證(https://www.wi-fi.org),覆寫電腦,遊戲裝置,手機,無線路由器,智能家居,平闆,電視等各個領域。

信道劃分

有線網信号是通過網線傳輸;無線網是通過什麼傳輸呢?答案是無線電。早期也用過紅外線傳輸(Infrared Ray),但是,它對非透明物體的穿透性極差,傳輸距離受限;同時還容易受日光、熒光燈的幹擾,最終沒有被廣泛應用。

無線電技術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就有使用。當時,美國陸軍研發出了一套無線電傳輸技術,采用無線電信号進行資料的傳輸。這項技術令許多學者産生了靈感。

2.4GHz頻段

無線電的使用受到各國法規的限制,比較麻煩,好在有ISM(Industrial Scientific Medical Band)頻段可以使用。ISM由ITU-R(ITU Radiocommunication Sector),即國際通信聯盟無線電通信局定義。ITU-R要求各國挪出某一段頻段,開放給工業、科學和醫學機構使用。應用這些頻段無需許可證或費用,隻需要遵守一定的發射功率(一般低于1W),并且不要對其它頻段造成幹擾即可。ISM頻段在各國的規定并不統一。但恰好2.4GHz是各國共同的ISM頻段,是以,WiFi就選到了這個頻段。

現在問題來了:如果所有的WiFi裝置都使用同一個頻段,那麼會很容易互相幹擾。這就要求在一個WiFi裝置信号覆寫的範圍内,最好不要有其他的WiFi裝置使用,而這是很難保證的,是以需要劃分多個channel來分散Loading;另一方面,早期人們對WiFi吞吐量的要求不高,也用不着很大的帶寬;于是經過權衡,WiFi的2.4GHz頻段被劃分為14個channel。

WiFi背景與信道劃分(1)背景信道劃分

Channel 14不常使用。Channel 1~13每個channel之間的間隔是5MHz,而每個channel的帶寬是22MHz,是以2.4GHz頻段最多隻能容納3個完全沒有幹擾的channel(1/6/11)。對頻譜這樣的稀缺資源來說,已經相當不錯了。在啟動熱點時,有些廠商會自動計算所有channel的利用情況,讓熱點啟動在相對空閑的channel上,以此優化WiFi的表現。這在2.4GHz上顯得尤為重要。

Channel 1與channel 2之間隻隔5MHz,那channel 2的信号會影響channel 1嗎?當然會。是以按Spec(IEEE802.11協定,後面簡稱Spec)規定channel 2的信号應該在channel 1的2.412GHz的地方衰減3dB以上。那會有怎樣的影響呢?現在我們簡單描述這個過程:當channel 1上的裝置要發包之前,它會啟動EDCCA機制檢測信道是否繁忙,很不巧它會發現channel 2上有裝置正在發包(有能量),是以它會等待,直到檢測到信道空閑再将這包發出去。是以影響就是當channel 2上的裝置正在發包時,channel 1上的裝置會卡住一小段時間。這個問題對初學者有點超前了,可以先跳過。

不同的國家使用的2.4GHz的channel也是不相同的。比如,中國是channel 1~13,美國是channel 1~11。通常WiFi廠商都會內建這些對應關系,使用者隻用配置Country Code就足夠了。這塊容易出一些小插曲,通常都與支援的channel有關。比如,日本的筆記本電腦來中國可能會搜不到某些熱點,出貨印度的手機連不上某些筆記本電腦。

5GHz頻段

2.4GHz頻段較窄,而且與各種家用電器和醫療裝置共享頻段,易受幹擾。最終大家還是把目光聚交到了更為波瀾壯闊的5GHz頻段。5GHz頻段劃分了更多的信道,而且channel的中心頻率間隔由2.4GHz頻段的5MHz改為20MHz,可以看出設計者對2.4GHz頻段頻譜交疊的憤怒。不同國家支援的channel也有所不同,參看下表。

WiFi背景與信道劃分(1)背景信道劃分
WiFi背景與信道劃分(1)背景信道劃分
WiFi背景與信道劃分(1)背景信道劃分

5GHz頻段什麼都好,但不幸的是,雷達信号也在這個頻段。雷達信号通常是軍隊或是航空用的,怎麼看都比WiFi重要,是以各國在定義5GHz頻段信道時都會把雷達可能出現的頻段标記為DFS channel。控制松點的,也會标記為Indoors。

DFS channel,全稱Dynamic Frequency Selection,處在這個channel上的裝置需要有能力檢測雷達信号,一旦檢測到,就需要跳到其他channel去。通過這種方式,既保證了雷達信号不被幹擾,又可以充分利用頻譜資源。

Indoors又是什麼意思呢?它是說這個裝置如果确認是部署在室内的,就可以啟動在這個channel上。比如家用的無線路由器,可以确定它是部署在室内,是以它可以啟動在這個channel上。又比如手機,它有可能在室内,也有可能在戶外,是以它通常不能啟動在這個channel上。除非這個手機可以識别出目前是否在戶外,當測檢到是在戶外時禁用這個channel(雖然目前還沒有這樣的手機)。

我不遵守這個規定又怎麼樣呢?很抱歉,您的産品不能在本國銷售。凡是想銷售的無線電産品,都需要過國家無線電委員會的認證。上面說的規則都有對應的測試項。

802.11n引入了channel綁定技術,會把2個相鄰的channel綁定成一個channel傳輸資料,以提高吞吐量。對應40MHz帶寬的channel中心頻率會有些變化。802.11ac又将帶寬增加到80MHz/160Mhz。這些後面再講。

5GHz頻段還有個Band1~Band4的說法,知道就好。

Band1: CH36、CH40、CH44、CH48 (5180MHz~5240MHz)
Band2: CH52、CH56、CH60、CH64 (5260MHz~5320MHz)
Band3: CH100、CH104、CH108、CH112、CH116、CH120、CH124、CH128、 CH132、CH136、CH140 (5500MHz~5700MHz)
Band4: CH149、CH153、CH157、CH161、CH165 (5745MHz~5825M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