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燃油車主交了13年,都在為新能源車“養路”,公不公平?

作者:SUV大咖

根據資料統計,2022年新能源汽車銷量超680萬輛,同比增93.4%新能源汽車近兩年來高速發展,連續8年位居全球第一。在政策和市場的雙重作用下,2022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有率達到25.6%。

燃油車主交了13年,都在為新能源車“養路”,公不公平?

目前新能源汽車已經度過了艱難的起步階段,伴随着銷量的不斷增長,當初為了推動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一些政策,開始受到了一些質疑,例如稅費減免、購車補貼和綠牌等。有消息稱,乘聯會前段時間向相關部門提出建議,稱“新能源汽車的綠牌制度應該取消”。

燃油車主交了13年,都在為新能源車“養路”,公不公平?

新能源汽車的“綠牌”制度從2016年推出,從最先的深圳、上海、南京等地試點,後來逐漸推廣到全國。“綠牌”享受免購置稅、不限行、不限号、專屬停車位等優勢,有效降低了消費者的購車成本,推動了新能源汽車銷量的增長。

隻不過時至今日,“綠牌”制度伴随着新能源汽車銷量的增多,有專家認為已經沒有必要再使用專門的号牌來區分新能源汽車與否了,并且綠牌會阻礙交規的有效實施,同時占據了燃油車的貢獻,例如增值稅、購置稅、養路費等,很大一部分都流入了新能源車主的“口袋”。

燃油車主交了13年,都在為新能源車“養路”,公不公平?

如果“綠牌”制度取消,那麼伴随而來的必然是新能源汽車銷量的沖擊,新能源汽車對于消費者來說吸引力呈現出明顯地下降。此外對于車企,尤其是造車新勢力來說将會是毀滅性的打擊,近十年好不容易培養的車企,本身生存根基就不太穩固,資金鍊不夠完善,“綠牌”制度取消将會使得好不容易穩固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再度風雨飄搖。

新能源汽車也要收取養路費?

如今,關于新能源汽車或将收取養路費的聲音也越來越多。養路費全稱公路養路費,是按照國家“以路養路、專款專用”的原則,向有車機關、個人征收的用于公路養護、修理、技術改造、改善和管理的專項事業費。自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國範圍内統一取消公路養路費,用“燃油附加稅”取代養路費,固定為每升1.52元。

燃油車主交了13年,都在為新能源車“養路”,公不公平?

燃油車需要付出額外的養路費來支援道路建設,但是電車不需要加油,使用一樣的道路,卻一直沒有繳納相關費用,這對于燃油車來說似乎不太公平,這也是引起消費者質疑的關鍵。

近日,海南出台《公路裡程費收費系統》,打響新能源車征收養路費第一槍。海南省交通廳正式出台了《公路裡程費收費系統》的征求意見,其中就重點提到,“此項改革兼顧社會公平,解決清潔能源車輛收費問題。” 同時,在收費方式上将會基于“用路者精準付費”原則,借助北鬥衛星導航技術,按照車輛實際行駛裡程、道路功能與等級、車輛類型,精确計量支付道路使用費用。

簡而言之,就是在車内安裝北鬥導航,然後根據導航資訊按裡程進行收費。目前海南新能源保有量已經超過18萬輛,整體占比為10%左右。作為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最高的省份,率先提出對新能源汽車征收養路費的相關政策自然無可厚非,就像此前推出的禁售燃油車政策,海南都是最新試行的省份。

燃油車主交了13年,都在為新能源車“養路”,公不公平?

同時随着其他地區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上升,可以預見的是,未來電車征收養路費已經是闆上釘釘的事兒。對此,有網友認為養路費一直是油車在承擔,電車不收養路費對燃油車主不公平;也有網友認為,電車征收養路費後,燃油車依舊要繳納養路費,是以燃油車主們所謂的“公平”似乎并沒有太大意義。

此外,對于家裡既有電車,又有油車的車主來說,電車增收養路費是該支援呢,還是該反對呢?

養路費取消為時尚早,新能源車企仍需要支援

其實無論是養路費,還是購置稅減免、綠牌制度的實行,這些制度的實施終歸是扶持新能源汽車産業的發展。畢竟在新能源汽車的起步階段,充電難、充電慢、續航短等各種問題層出不窮,與燃油車的差距十分明顯,如果不在購車、用車方面給予一定的福利優惠,消費者也不會去選擇新能源汽車。

燃油車主交了13年,都在為新能源車“養路”,公不公平?

如今,新能源汽車的綜合品質有了質的提升,雖然大城市限牌限号政策的進一步收緊,但是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由政策導向變成了市場導向,消費者逐漸認識到新能源汽車的優勢,且對于品質有着開始信任,那麼當初的政策福利能否取消,與燃油車一視同仁的問題就開始凸顯。

大咖看來,現在這個問題的提出其實還為時尚早,雖然去年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占有率已經超過了25%,但是這個比例仍然不夠高,并且從宏觀來看,截至2022年底,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4.17億輛,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1310萬輛,占汽車總量的4.10%,燃油車仍然占據着絕對的主導地位,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對于整體的影響還微乎其微。

燃油車主交了13年,都在為新能源車“養路”,公不公平?

其次,目前新能源汽車産業不夠穩固,無論是傳統車企的轉型、還是跨界造車的新勢力,雖然已經過了起步階段,但是市場銷量對于車企沖擊仍然有着緻命影響,同時還受到供應鍊波動,尤其是電池原材料價格起伏的沖擊,此外還有像小米、集度、遠航等新入局的車企。

新能源車企不僅短期看重銷量,長期更看重市場前景與預期。新能源汽車政策福利一旦大面積取消,對于企業發展和投資環境都有着舉足輕重的影響,且目前國内的經濟态勢,并沒有伴随着疫情放開而實作全面複蘇,經濟環境仍然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撐來進一步穩固。

燃油車主交了13年,都在為新能源車“養路”,公不公平?

汽車作為大宗商品,汽車産業作為經濟支柱,應該用更為長遠的目光來看待,而不是飲鸩止渴,急功近利。目前新能源汽車更多的在一線大城市盛行,還遠遠未在三五線城市推廣開,等到小城市消費者都能在市場導向下選擇新能源汽車,再取消這些福利政策也不遲。

最後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選擇新能源汽車看重的就是其免購置稅、上綠牌、用車成本低、不限行限号等優勢。如果這些優勢都沒有了,那麼傳統的燃油車現在還大打價格戰,選擇更便宜、更穩定的燃油車或許才是最好的歸宿。

大咖總結

無論是養路費、綠牌政策也好,可以預見的是,未來電車的買車、用車成本必然會持續上漲。政策的扶持隻是一時的,回歸常态才是新能源汽車最終的歸宿,但是目前的時間節點并不太合适,缺乏政策扶持的新能源汽車很難與燃油車競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