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四年了,我的一加7Pro頂配正式退居二線。這幾年的用機曆程和感悟。一、與綠廠系的淵源:追溯到大概是骁龍810時代,前女友

作者:機你钛美

四年了,我的 一加7Pro頂配正式退居二線。 這幾年的用機曆程和感悟。

一、與綠廠系的淵源:

追溯到大概是骁龍810時代,前女友買了R9plus,充電和自拍确實秒殺我手上的性能旗艦努比亞Z9max。相信很多人對綠廠的第一印象就是充電五分鐘通話兩小時這個廣告詞吧。2019年無意在微網誌刷到一加7系列的預熱,當時甚至都不懂什麼是高刷,隻覺得預熱曝光的機器看起來挺帥。彼時我用的是一台17年3999首發大冤種買的8+128配置努比亞Z17S極光藍(低配6+64便宜一千,但是64不夠用隻能含淚加錢),當時LCD無邊框全面屏 26W快充結合骁龍835平台整體使用還不錯。但是努比亞系統拉胯,萬年不更新(現在可能好點,但我本地沒售後也是硬傷)。看着微網誌各種預熱和張老闆一個億定制螢幕、真TM爽等的宣傳,暗暗決定沖個首發。回想起來其實早在一加骁龍820/821時代我就差點買了當時以低壓閃充作為賣點的一加3T,後來選了降價的努比亞Z11C羅典藏版。

二、一加7Pro,赢麻了。

首發上市在8+256和12+256兩個sku之間猶豫,一開始沒有那個白色,後來一咬牙還是決定買了頂配藍色。由于三星Galaxy fold一代難産,一加成了UFS3.0首發。19年獨家的2K+90HZ高刷、放在當年甚至今天都不湊數的主長廣三攝還有30W的warp閃充,相比努比亞Z17S簡直是質的提升。一直到2023年3月31日,除了4G網絡下體驗有點跟不上時代,我一直覺得一加7Pro是這些年買的最超值的手機。

三、Find系列

最早Finder和find5已經有了解,彼時囊中羞澀也買不起旗艦機。印象深刻的是Find X一代,2018世界杯期間的廣告。自從19年買了一加7Pro以後其實一直是和努比亞Z17S雙持的。整個2019年期間體驗還不錯,但是在我給努比亞換了第二次電池以後,續航還是拉胯且不太正規授權維修點拆了幾次機把我的攝像頭弄得有異響等等因素,時間也來到了2020年。開始觀望一台機器替代努比亞。中間還有個小插曲,在我還沒有買一加7Pro以前,我已經在某寶買了兩根一加紅色充電線,可以完美觸發努比亞neocharge快充。

四、2020年,百花齊放

6999的起步的三星S20系列,中杯、大杯國行的奇葩12+128SKU設計,全系2K卻不能和高刷同開。不過我去摸過好多次真機,S20标準版手感是真的好,要是國行有256搞不好我就入了。這時候綠廠來了,Find X2系列全系同一塊螢幕,還可以2K和同開。65W充電從ACE一代就有所耳聞,放在2020年面對競品X50Pro+和小米10U那個比較差的120W也是領先的存在。一看首發價6999,打擾了。直到vivo X5Pro+上市官宣價格,官方直降了一千。我在十月入手以後加上關注了充電頭網,從此踏上一條買充電配件的不歸路。當然這一年還得提一下确實堆料也很猛,價格也離譜的mate40Pro+,标準版和Pro各種閹割和溢價就不多提了。

五、我一直在等的,就是find X6Pro。

買了 Find X2 Pro 以後,可以說在一加7Pro的基礎上,更新了快充、5G和影像。續航上兩台其實都半斤八兩,21年9月給一加換了電池。X3Pro除了攝影師版16+512的配置讓我有點眼饞,到X5Pro看到了馬裡亞納但是火龍和長焦的缺失也沒給我啥換機欲望。當中心動的有過vivo X70Pro+這個堆料旗艦被火龍勸退了,11U朋友沖了首發總體還不錯,特别去年官方降價到三千多的時候真的有點猶豫了。但是畢竟綠廠系用慣了加上火龍等等因素最後還是忍住了。我應該是從22年曝光了UFS4.0規格以及了解了find X5Pro不斷優化更新對馬裡亞納的開發度以後開始期待X6Pro。結果去年以為一月就能發,又等二月,最後等到了三月。經曆了find X3和X5系列

的各種不盡人意,終于等來了這一代,從X2Pro半小時完成了近200G的資料遷移,使用五天以後總體感覺确實是我心目中的Find,甚至應該是少了三段式開關的一加11Pro。拍照算法和續航排程确實有待提升,這個沒得說。最新版更新還沒收到推送隻能再等兩天。其餘都符合預期。螢幕确實是一眼的通透。昨天晚上和朋友帶着他的小米13Pro拍了近三百張照片,二者也是各有幹秋。至于具體的測評,其實首發使用者特别在酷安已經發差不多了,我更多是一些個人主觀的看法。機器品控到手也看了下沒啥問題,就不過多延伸來講了。

自從諾基亞由台前轉到幕後,我已經用了整整十年國産手機。親身感受到國産品牌的進步,希望行業發展再快一點。作為消費者可以享受到更多科技進步帶來的便利,而不是打着支援國産的旗号販賣情懷、割韭菜

#數位愛好者#

四年了,我的一加7Pro頂配正式退居二線。這幾年的用機曆程和感悟。一、與綠廠系的淵源:追溯到大概是骁龍810時代,前女友
四年了,我的一加7Pro頂配正式退居二線。這幾年的用機曆程和感悟。一、與綠廠系的淵源:追溯到大概是骁龍810時代,前女友
四年了,我的一加7Pro頂配正式退居二線。這幾年的用機曆程和感悟。一、與綠廠系的淵源:追溯到大概是骁龍810時代,前女友
四年了,我的一加7Pro頂配正式退居二線。這幾年的用機曆程和感悟。一、與綠廠系的淵源:追溯到大概是骁龍810時代,前女友
四年了,我的一加7Pro頂配正式退居二線。這幾年的用機曆程和感悟。一、與綠廠系的淵源:追溯到大概是骁龍810時代,前女友
四年了,我的一加7Pro頂配正式退居二線。這幾年的用機曆程和感悟。一、與綠廠系的淵源:追溯到大概是骁龍810時代,前女友
四年了,我的一加7Pro頂配正式退居二線。這幾年的用機曆程和感悟。一、與綠廠系的淵源:追溯到大概是骁龍810時代,前女友
四年了,我的一加7Pro頂配正式退居二線。這幾年的用機曆程和感悟。一、與綠廠系的淵源:追溯到大概是骁龍810時代,前女友
四年了,我的一加7Pro頂配正式退居二線。這幾年的用機曆程和感悟。一、與綠廠系的淵源:追溯到大概是骁龍810時代,前女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