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Internet 與TCP/IP協定

1.産生背景

20世紀50年代,美國上司的西方陣營,蘇聯上司的東方陣營。為争奪科技,軍事力量的背景下産生。

美國成立國防部進階研究計劃。1968年提出進階資源共享的計算機網絡。後實作網絡互連。最初的Internet形成。

也叫ARPAnet 阿帕網。其他國家相繼建立本國的主幹網并接入Internet.又MIC,Sprint 公司營運使普通家庭也可以使用。

2.TCP/IP協定的基礎

NCP協定(網絡控制協定):是一台主機對另一台主機的通信協定。本質是一個裝置驅動程式。

  1. 不能使不同作業系統的電腦不同類型的電腦連接配接。
  2. 沒有糾錯能力

産生了對新的協定設計的設計基本原則-----TCP/IP協定。(設計者 Vinton Cerf and Kahn)

  • 每一獨立的網絡必須按自己的标準建立,和網際網路相連接配接的時候,不需要對内部建立改動。
  • 如果包沒有到達目的地,重發該包
  • 網絡之間由路由器,網關進行連接配接。
  • 整個網際網路不需要再操作層面上進行任何總體控制。

注:實作過程中發現丢包時TCP協定不能有效的糾正。因為加入了IP協定。

TCP協定:傳輸控制協定。檢測網絡傳輸中的差錯。

  • 當檢測到傳輸中差錯,産生重發信号。
  • 源端口收到該信号重新發送傳輸發生錯誤的包

通過這種差錯重傳機制保證資料到達目的地

IP協定:對不同網絡進行互聯的網際網路協定。

  • 在各種區域網路位址标準上,為網際網路絡中的所有主機設定了統一的IP位址。
  • 保證不同網絡中的主機主要接入網際網路就可以互相識别通信。

3.TCP/IP協定的網絡體系架構

Internet 與TCP/IP協定

鍊路層功能:

把接收到網絡資料報通過實體接口發送到傳輸媒體上

或者從實體網絡上接收資料幀抽出IP資料報交給IP層。

鍊路層優點:

把重點放在了網絡互聯上,不必糾結實體網絡的細節。

可以讓不同類型的實體網絡互聯。

鍊路層常見協定:

ARP(位址解析協定) RARP(逆位址解析協定)

網絡層功能:

把源主機上的分組發送到網際網路中的任何一條目的主機

由于源主機和目标主機有多條通路相連,需要進行路由選擇。

網絡層常見協定:

IP協定(網際協定),ICMP(網際網路封包控制協定) IGMP協定(組管理協定)

傳輸層功能:

提供應用程式之間的通信,端對端的通信。

傳輸層常見協定:

TCP(傳輸控制協定) 可靠的      UDP(使用者資料報協定) 不可靠的

應用層功能:

像使用者提供特定的常用的程式。

如遠端登入(Telnet) FTP(檔案傳輸協定),HTTP(超文本傳輸協定),DNS(域名系統),SNMP(簡單網絡管理協定 基于UDP)

,SMTP(簡單郵件傳輸)

4.TCP/IP協定模型的兩個邊界

Internet 與TCP/IP協定

5.TCP/IP協定的通訊過程(詳細說明待補充)

Internet 與TCP/IP協定
Internet 與TCP/IP協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