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當今的世界處于一種極不穩定的動态平衡之中。對于中國的科技産業來說,無論是國際金融風波還是地緣政治格局,可以說随時都面臨巨大的風險挑戰。
但即便如此,在疫情開放後的當下,國内IT産業總體上仍處于平穩有序的恢複期。難道去年8月份美國商務部釋出新規,對EDA軟體等四項技術實施新的出口管制,沒有給國内企業帶來什麼負面影響嗎?
所謂“卡脖子”帶來的陣痛當然客觀存在。不過,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正在迎難而上,堅持在核心軟硬體基礎架構上持續大規模投入。我們是制造業大國,但工廠裡的生産裝置越往高端走,國産的比例就越低,到了晶片這一層就更不用說了;軟體開發也是制造,開發工具作為生産裝置此前同樣如此。而今,面向整個軟體開發生态的國産雲原生DevSecOps一體化開發管理工具的誕生可謂生逢其時。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武漢益模科技是一家深耕行業17年的專業智能制造系統服務商,專注在工業軟體及柔性自動化智能制造技術闆塊。如今随着市場需求的變化越來越快,随着工業網際網路的逐漸普及,越來越多的制造企業已經意識到自身内部的資料孤島成為了制約自身發展的瓶頸之一。
益模科技有一家客戶是廣東的制造業上市企業,主要做精密傳動系統的設計、研發、生産,如今面臨越來越多的外部供應商,各種零部件種類和數量繁多,簡單靠人管理的運作模式已不足以支撐其對外協供應商的管理。
而今,借助華為雲工業資料模型驅動引擎Data Model Engine,益模科技開發了SaaS化供應鍊管理雲平台,通過智能裝置聯網IoT系統幫助廣東這家制造業客戶随時随地實時準确檢視委外加工進度以及外協采購計劃準确進度,改變了以往供應鍊系統隻管流程不管過程的傳統模式,實作了采購供應鍊過程可視化的數字化轉型。
值得一提的是,益模科技借助DME僅用3個月的時間上線了40多個工業機理模型,開發效率提升2倍,定制開發減少70%,産品內建效率提升90%,成功實作智能裝置聯網IoT系統和SCM供應鍊協同兩款産品SaaS化商用。益模科技海量資料采集更是達到了毫秒級的響應效率,營運成本降低的同時客戶體驗大幅提升。
另一個案例:中經社2016年起重組啟航數字化轉型,負責建設國家金融資訊平台和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和監管平台,從零開始搭建技術底座,使用開源元件逐漸搭建研發工具鍊。2019年底,代碼行數達3700多萬,代碼倉庫數近900,開發賬号近400,k8s叢集達15個。但随着業務發展,多個開源系統組成的研發平台內建性差、影響産品研發效率,開源架構維護成本高,各系統相對獨立,內建難度大和缺少PaaS,成為了提升研發效能的瓶頸。
中經社借助華為雲CodeArts一體化開發管理工具,以統一管理應用全生命周期,支撐靈活創新為戰略,以建設技術中台,實作技術對齊、研發拉通、産品內建為目标,實作靈活應用開發一站式DevOps平台,集研發實踐、前沿研發理念、先進研發工具為一體。據悉,如今中經社的開發管理規範性、傳遞效率、代碼品質、編譯建構效率均實作了有效提升,大幅降低了需求變更率。
能力外溢,授人以漁
益模科技是垂直行業ISV,安懷信在CAD設計、仿真驗證領域頗有建樹,湃睿科技在SaaS化PLM産品生命周期管理等領域湃服務了衆多國内企業,而中經社則是大型企業使用者。它們結合華為雲提供的底層軟體開發管理工具,結合雲的工作模式,有效提升了開發效率,并降低了企業維護成本。
“華為雲CodeArts可以認為是原來軟體開發雲DevCloud結合華為公司内部在大規模研發上的能力外溢,形成的一站式、全流程、安全可信的雲原生DevSecOps開發平台,目的是更好地滿足軟體生态的複雜系統開發需求。”華為雲PaaS服務産品部部長徐峰表示。
早在2000年左右,華為由于自身業務快速發展需要,加快了軟體開發工具的自研之路。從2019年開始,更是在華為雲的基礎上跑步前進。然而在攻堅一系列軟體開發工具的過程中,華為一度面臨着生态相容、底層技術和工程能力等三大難題。直到2022年底,華為雲終于将華為公司在内部持續構築并驗證成熟的軟體工具鍊能力外溢,以CodeArts統合了其端到端的軟體工具自主研發生産線,形成了DevSecOps一站式的作業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CodeArts除了最新釋出的需求管理服務CodeArts Req、測試管理服務CodeArts TestPlan、代碼檢查服務CodeArts Check之外,還包括先期開放的代碼托管、內建開發環境等十餘個工具,在性能和覆寫面上均已達到超越國際同行水準。
而在應用方面,CodeArts作為一站式、全流程、安全可信的雲原生DevSecOps開發平台,不僅廣泛應用于華為自身終端、網絡、雲計算、晶片、汽車等全業務場景,還為衆多國内軟體開發商提供了全方位的生态化服務。
一個例子:有了資料驅動引擎的加持,基于邊緣一體機的益模智能裝置聯網IoT平台,可以實時把來自供應商的加工資訊傳遞到客戶的SCM系統中,讓不同端口的資料互通互聯,使得生态夥伴的客戶企業的采購效率提升了2倍,到貨準時率從上線初的平均20%-30%提升為80%-90%,外協人工差旅成本減少3/5,顯著提升了生态夥伴的核心競争力。
新工具加持,重塑創造激情
實際上,客戶需求決定了産品的要素,軟體也是産品,和硬體一樣,需要工程化邏輯去分解客戶在數字化時代随需應變的需求。
CodeArts的最新成員CodeArts Req主要是通過Epic、Feature來管理組織戰略規劃,以腦圖、甘特圖形式對戰略進行逐層分解,打通需求過程資料孤島,将需求開發過程中産生的設計文檔、代碼、用例、缺陷等有機串聯,形成追溯關系網,提前預警攔截風險,讓問題實時可視,保障研發過程高品質,確定組織戰略落地。
譬如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在CodeArts Req的幫助下,高聯結項目、人、工作項,提供無限組織層級、無限功能領域的網狀跨項目協作管理能力,實作立體高效協同,加速資訊流轉,助力産品規劃到上市周期縮短20%。
顯然,CodeArts Req特别适合于跨項目、跨團隊、多地域的大規模複雜業務場景,一方面能夠提供常見的靈活需求管理,讓小顆粒的服務開發健步如飛;另一方面能夠在大規模協作和契約化傳遞的産品級需求管理中遊刃有餘。
而這樣規模的軟體開發更需要嚴格的品質管理,正好測試管理服務CodeArts TestPlan沉澱了華為多年高品質測試工程方法與實踐,并發展出了啟發式測試政策與設計、億級測試資産管理、内置 IPD 測試流程與規範、全方位測試品質評估、測試雙向追溯這五大特性,保障測試過程可信,持續助力客戶産品高品質傳遞。
實際上,代碼檢查工具CodeArts Check通過AI的加持,支撐了華為15萬研發人員、日均掃描逾 500 億行的代碼檢查工作,與月執行超過2億次的CodeArts TestPlan一起,支撐華為終端、網絡、雲計算、晶片、汽車等大規模複雜業務場景和解決方案在 170 多個國家和地區持續安全穩定運作。
“軟體開發工具應該是一個幫助開發者去專注于價值實作的工具鍊。”在徐峰看來,人工智能的技術注入到軟體開發過程中,可以更好地推薦代碼,也可以幫你找到一些未來的知識圖譜,幫助開發者從繁複的開發文法中解脫出來,進而釋放開發者更多業務和價值創造的可能性。
顯然,擁有多年大規模軟體開發管理經驗的華為,将自身能力外溢而成就了基于高可用、高性能、工程化、高安全的雲原生DevSecOps開發平台CodeArts,必然能助力整個軟體生态的快速發展。而隻有開放、共赢的合作理念,才能最大化DevSecOps的能力,共創數字中國的美好未來。
文/餘文
《科技看門道》堅持深度報道,希望能通過資深媒體人對IT産業熱點新聞的深入思考,挖掘其背後的商業邏輯和創新模式——不僅看熱鬧,更要看門道!
《科技看門道》主筆在行業管道媒體擁有20年的從業經曆,不僅對IT消費類和企業級軟體、硬體、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能、區塊鍊均有較深入的了解,同時見證了中國IT産業鍊上下遊合作生态圈包括分銷、零售、SI、ISV和CSV的進化曆程,見證了金融、能源、制造、醫療、教育、政府、零售、高科技等行業的資訊化和數字化轉型之路。
《科技看門道》相信,IT産業在供給側的改革——包括雲計算、大資料、移動互聯、人工智能、區塊鍊等,将會成為推動各行各業發展進步的核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