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複盤解析洛城德比:快船錯位換防搶先機,湖人調整為時已晚

賽季臨近尾聲,又到了小雞為各位球迷朋友們做比賽複盤的時間啦。

今天我們來聊聊洛城德比,這場萬衆矚目的焦點對決。

當看到快船開局第一個防守回合時,筆者腦中的第一反應:鲈魚你小子,學會擺迷魂陣了。

昨日的采訪,泰倫-盧說:“明日将由祖巴茨主防安東尼-戴維斯......”結果是一招“裝神弄鬼”,迷惑對手。當然,這是笑談,來看第一個回合:

複盤解析洛城德比:快船錯位換防搶先機,湖人調整為時已晚

快船的核心防守要點有3條:

先手4/5号位錯位防守,即倫納德對位戴維斯,祖巴茨對位範德比爾特;以及遇到掩護後換防;遇戴維斯低位後堅決夾擊。

錯位換防并不是一個新鮮的東西。在昨日凱爾特人對陣76人的比賽中,凱爾特人首發就用格威錯位對恩比德,霍福德防守塔克的方式。還有如76人對陣雄鹿的比賽中,出現過恩比德對字母哥,塔克守洛佩斯的情況。

可以說,4/5号位錯位換防原則是很多球隊會使用的先手政策;也是賽前針對性部署的标志。

而這類換防通常會出現在兩種情況内:

第一種為對方5号位為空間型底角三分内線,本方5号位為大體重蹲坑型内線。由此采用先手錯位,來達到用靈活性更強的本方4号位去撲更多三分的效果。

第二種為對方5号位為個人進攻型内線,而4号位為進攻薄弱球員。是以通過防守能力更強的4去對位5,并且5對位4時“對而不防”,出現在更多協防的位置上。

很顯然,湖人屬于第二種情況。也就如此,産生了這樣防守的第一個先導效果:祖巴茨“對而不防”範德比爾特,倫納德底盤和防守侵略性更強,先給足對抗;祖巴茨再伺機而動,随時夾擊。

複盤解析洛城德比:快船錯位換防搶先機,湖人調整為時已晚

此外,就是在上線遇掩護後除祖巴茨以外無限換防的政策。

這個防守形式太常見了,我們就不再多說了。開場的這第一個回合就是個非常好的例子,湖人想按部就班打個既定的拉塞爾與濃眉之間擋拆;倫納德換到拉塞爾,直接将湖人首攻拆解。

而這也是為什麼本場我們能夠看到大量鮑威爾守戴維斯的局部場面,也是由于換防。那麼除了中路罰球線的位置難以部署祖巴茨的夾擊之外,其餘任何時候無論是誰換防到戴維斯;隻要戴維斯想打,祖巴茨就會用先手錯位原則“對而不防”,一直上夾擊。

複盤解析洛城德比:快船錯位換防搶先機,湖人調整為時已晚

此外,就是在上線遇掩護後除祖巴茨以外無限換防的政策。

這個防守形式太常見了,我們就不再多說了。開場的這第一個回合就是個非常好的例子,湖人想按部就班打個既定的拉塞爾與濃眉之間擋拆;倫納德換到拉塞爾,直接将湖人首攻拆解。

而這也是為什麼本場我們能夠看到大量鮑威爾守戴維斯的局部場面,也是由于換防。那麼除了中路罰球線的位置難以部署祖巴茨的夾擊之外,其餘任何時候無論是誰換防到戴維斯;隻要戴維斯想打,祖巴茨就會用先手錯位原則“對而不防”,一直上夾擊。

複盤解析洛城德比:快船錯位換防搶先機,湖人調整為時已晚

來看上圖,這就是一個4/5号位先手錯位原則下的防守效果展現。

倫納德對戴維斯,戈登守詹姆斯,這是初始對位。湖人想打一個詹姆斯和濃眉之間的擋拆,快船立刻換防;變成了倫納德守詹姆斯,戈登防戴維斯,後者用繞前。湖人想抓錯位,祖巴茨迅速放空範德比爾特前來夾擊。

逼迫出球後,快船的防守輪換再到位。捕捉的就是戴維斯在遇到強壓防守,一高一壯的夾擊時,出球找一點直接機會的能力偏弱;更多的是傳安全球。而安全球就需要二點輸送,也就給了防守輪轉時間。

但這樣,會帶來一個明面上的問題。

複盤解析洛城德比:快船錯位換防搶先機,湖人調整為時已晚

倫納德直接對位戴維斯,祖巴茨在一側夾擊。戈登或其他人換防對位戴維斯,祖巴茨在一側夾擊,倫納德通常會被換到上線去防守。還有如上圖中,防守面框的戴維斯。

由此,就導緻了不僅是範德比爾特一直能夠處在無人防守的位置,同時也處在完全無人與其卡位或者是與其卡位的都是身高占絕對劣勢的球員。也就帶來了湖人開局多次的前場闆(第一分也是這麼得的)。

而快船該陣容中,打4号位和5号位,也是保護籃闆能力最突出的兩人,均無法去卡住範德比爾特。

當然,籃球場上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防守政策。在調動一些資源,局部多防少的過程中,勢必就會帶來其他區域的不同種形式。對于快船來講,顯然,掐住戴維斯要大于後場闆的保護。

複盤解析洛城德比:快船錯位換防搶先機,湖人調整為時已晚

而在快船開局非常到位,以及極其針對性部署的防守政策之下,也就造成了湖人開局進攻端的受阻。

并且由此推演到了快船一旦造成湖人勉強進攻并保護下籃闆後就瘋狂推轉換,扔三分,加回合數,抓的就是以逸待勞上的優勢。其中,也包含了威少那一波的幾乎彈無虛發。

複盤解析洛城德比:快船錯位換防搶先機,湖人調整為時已晚

那麼在聊完開局快船的大緻防守政策後,筆者還想提一下另一組很有意思的對位:巴圖姆防拉塞爾。

巴圖姆本場的防守非常好。拉塞爾相比于絕對的速度型後衛,個人偏向于技巧型後衛和上籃中“躲”着些防守的類型。巴圖姆雖然速度上有劣勢,但是靠着長臂和經驗防得不錯;印象中明顯給出機會的是一個右翼的掩護後撲三分慢了。

當然,這是一對一防守下的效果,筆者更想聊的放在整個攻防對位下的影響。

可以看到上圖,是拉塞爾借助加布裡埃爾的掩護後挑戰祖巴茨成功的鏡頭。但這是本場粗略統計下,拉塞爾首次打這個有優勢的1/5号位擋拆配合,抓得還是轉換中快船臨時對位下的機會。而這個鏡頭發生在次節的中段。

換言之,由于開局并不是祖巴茨守戴維斯,也就導緻了很多球隊喜歡抓的1/5号位擋拆後,“1号位打祖巴的場面”消失了。當然,範德比爾特同樣也可以上提做擋拆,但這并不是湖人的正常進攻套路;也沒有在大交易之後被真正使用過。

複盤解析洛城德比:快船錯位換防搶先機,湖人調整為時已晚

其實在湖人下半場的第一次進攻中,就抓了一個範德比爾特上提給拉塞爾擋拆後,嘗試打祖巴茨錯位的鏡頭。也就是我們上文中所說的快船唯一一個不換的點。很顯然,教練組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

但拉塞爾這一球投出了一個三不沾。畢竟拉塞爾和範德比爾特的這一組擋拆配合很少使用;實際的化學反應和效果我們很難說能夠在比賽中立刻建立。

我們再來聊聊湖人方面,依舊是先來談防守:

複盤解析洛城德比:快船錯位換防搶先機,湖人調整為時已晚

湖人開局針對倫納德防守政策很簡單,範德比爾特先手原始對位的情況下,遇到掩護後濃眉守沉退。也就是所謂的對位+搶掩護+沉退。

那麼很顯然,這樣政策下,好處在于不調用其他其餘的防守資源,盡可能保證“1個守1個”的情況,避免其他隊友打開。壞處在于當祖巴茨能交出高品質掩護,範德比爾特搶掩護慢了之後,裸出來的就是倫納德最擅長的中距離區域。

這一點在範德比爾特對位時凸顯得還算好,印象中倫納德開局進了兩個,範德比爾特幹擾了1個,掐斷了1個。

複盤解析洛城德比:快船錯位換防搶先機,湖人調整為時已晚

這是在更強防守能力+更好臂展的範德比爾特的影響下。

但是當進入輪換階段,八村壘上場對位到倫納德之後,這樣的防守政策就是災難性的。我們來看上圖,和上個鏡頭一樣,依然是個有球擋拆+1名後衛的西班牙擋拆拉出,湖人的防守政策不變。

但是在更高的擋拆位置,和變弱的防守能力的此消彼長下,倫納德能如此輕松得進入核心進攻區域,且沒有受到任何幹擾與影響,幾乎就是在白送兩分。這也就讓其在開局就打出了出色的手感。

複盤解析洛城德比:快船錯位換防搶先機,湖人調整為時已晚

當然,這個階段,快船的比賽出現了一些小插曲。

依舊是我們說的這個倫納德依舊在場,但範德比爾特下場,八村壘替換對位的階段。上文已經說了,倫納德在湖人政策不變,但品質大變的情況下,能做到予取予求。

但有意思的是,快船此時卻犯錯了。鮑威爾連續做了兩個勉強的1打1,威少也連續打了2個勉強的1打1,而湖人抓住快船這連續4次“放棄最大優勢點,其餘球員強攻後誤攻”的機會,一舉轟出15-2,反超比分(26-25)。

而我們上文所放的那個倫納德極其輕松的進球,就是在比分被反超後,重新拿回球權,不再折返跑的第一球。也就是說,雖然快船幾乎全場壓制,但有些細節上,做得也還不夠完美。

那麼我們再談回到湖人的防守政策:

從主教練的角度來說,他對于比賽的預估和賽前判斷是既已知又未知的。已知的是近期對手比賽的樣本,輪換的方式,球員的狀态這類。未知的就是落實到實際的比賽中,球員的實際手感和對方的變招。

換言之,湖人開局原始對位+沉退,來不打開除倫納德以外球員手感的思路是沒什麼問題的。但在倫納德開局已展現了不錯的手感,以及八村壘的上場的情況下,是否還要延續政策;就可能是個潛在的問題了。

這些就屬于比賽中已知的内容。而未知的内容可能就是威少開局爆棚的狀态,3中2的三分;在湖人已經想盡可能切斷倫納德與其他隊友的聯系的情況下。快船通過轉換依舊投出了9中7的三分。這就屬于始料未及。

複盤解析洛城德比:快船錯位換防搶先機,湖人調整為時已晚

而相似的錯誤,湖人在次節的收官階段;也就是倫納德再次爆發的階段,又一次出現。

這一次,是對于特洛伊-布朗的用人上。

湖人在末節3:10濃眉重新上場的階段,改變了對于倫納德的防守方式;從原本的沉退變為了濃眉遇掩護就上前夾擊,逼迫倫納德出球的形式。這一方式在使用的前幾個回合(布朗對位)的情況下,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複盤解析洛城德比:快船錯位換防搶先機,湖人調整為時已晚

但随後,倫納德找到了方法。先是改變進攻區域,不再在中路發動擋拆;而是清空一側後,不借助擋拆的情況下用自己的身體優勢強行開發。此時再吸引濃眉夾擊,将球轉到無球側兩次造成機會。之後更是利用自己的身高,直接外線強拔布朗,命中兩記三分。

本場比賽,從湖人的防守角度來說,更好的解決方案是範德比爾特應與倫納德同上同下。無論采用的是夾擊還是沉退,範德比爾特終究是那個原始對位最好的球員。而防守強度的根源,還是要取決于對位的強度。

或者是用加布裡埃爾+濃眉的雙塔,加布裡埃爾防守倫納德。

當然,範德比爾特在進攻端又會被針對,這就取決于球隊是想磨防守,還是拼進攻的思路了。

複盤解析洛城德比:快船錯位換防搶先機,湖人調整為時已晚

由此,我們再來談下湖人上半場進攻端的問題。主要有三個方面,勒布朗,施羅德和3後衛。

從詹姆斯的角度來說,筆者個人覺得他攻得最差的就是次節單獨帶隊的階段;而糟糕的是進攻的形式與選擇。要知道,由于喬治的缺席,其實快船在輪換陣容一直都用的是3後衛陣容,且防守政策是遇掩護後換防。

也就是說,雖然曼恩确實在對位上防詹姆斯不錯。但是詹姆斯也可以很輕松地叫擋拆來置換防守人,做一些更加堅決的突破終結。即使在投射不好的情況下,突破可能遇到問題;也能夠用換防後轉低位的形式來錯位終結。

但并沒有這樣更具針對性的進攻。相反,施羅德變成了詹姆斯帶隊階段的主攻手,而他今天的進攻終結表現也比較差。

而從後衛的角度來說,湖人這個詹姆斯+八村壘+加布裡埃爾的前場陣容,在對上快船的3後衛時,腳步上還是較為吃虧的。那麼在喬治受傷,已知快船大量3後衛的情況下,湖人其實也能用3後衛來力拼進攻。

最後再來簡單聊聊下半場的一些改變和本場比賽的一些啟發:

複盤解析洛城德比:快船錯位換防搶先機,湖人調整為時已晚

首先,湖人自從此節後段延續到下半場的夾擊政策(範德比爾特對位)确實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這類夾擊政策分為兩種,一種是高位擋拆下的直接夾擊;具體形式為倫納德叫祖巴茨掩護後,濃眉上提到高位直接和範德比爾特強壓迫使出球。

另一種為上圖所示的,采用後衛之間和倫納德擋拆;由于後衛可能體型不夠,夾擊力度不夠,以及一些處理夾擊或者強延誤時的經驗不夠(主要發生在末節後段),是以在第一線高位并不能立刻逼迫出球。

而此時就會從高位夾擊演變成突破路徑上夾擊。通常均發生在罰球線附近的位置。包括一些濃眉沒能及時上提的夾擊,也會由此轉成中路夾擊。核心的思路一樣,均是交給其他人處理球;尤其是遠端底角的球員。

那麼這樣的防守政策,在雙方首發陣容碰面時,湖人還是占了上分;也一度打出19-3高潮,将分差縮小到8分。

複盤解析洛城德比:快船錯位換防搶先機,湖人調整為時已晚

而快船下半場的破局點依舊發生在了三後衛的階段;倫納德的打滿将時間滲透到3後衛階段,也是在夾擊利用下最大化了空間效應。

但3後衛的陣容還有着一些不同。例如上圖,當鮑威爾+戈登+曼恩這一3後衛在場時,快船忽然改變了進攻形式。由鮑威爾操刀進攻,倫納德親自擋拆作為發起式。而鮑威爾在面對湖人非3後衛+換防面對八村壘等球員時讨到了不少便宜。

複盤解析洛城德比:快船錯位換防搶先機,湖人調整為時已晚

另一套則是有海藍德的3後衛陣容。

對于這一套3後衛的比賽形式其實并不陌生。在海藍德重新獲得時間後,已經不止一次發生過倫納德+有海藍德3後衛的配置,通過球星影響力外線投瘋的情況。

那麼比賽的大緻複盤我們就聊到這,在文章的最後筆者想在這個臨近季後賽的階段聊聊主教練的執教。

執教分為兩種能力,一種為賽前調整能力,落實到季後賽的話也就是場與場之間的調整能力;尤其是能否在失利後反彈。這種能力主要的參考樣本就是我們上文所說的“已知”内容。

另一種能力為賽間調整能力,落實到具體的話就是能否在比賽的程序中,随着雙方球員的狀态和對手的出招來随機應變;來修正自己的比賽軌迹和一些可能在賽前部署中錯誤的政策。

我們再一次拿哈姆今日對倫納德的防守政策舉例:

開局方式并沒有問題。在未知的情況下,我們并不知道比賽程序中,快船其他球員手感具體怎樣。甚至可以說,在快船僅通過轉換就能夠扔出這麼高三分命中率的情況下,不夾或許是避免分差更大的方式。但到了具體輪換的方式,範德比爾特是否同上下;是否已知3後衛的情況下,也擺上自己之前用得挺熟練的3後衛,這就是有待商榷的問題。

顯然,本場比賽,盧有更多的準備時間,開局也迎頭就給了湖人一棒。哈姆在後續針對于一些問題的調整也挺到位,讓比賽重新有懸念。但最後,倫納德的打滿,快船的3後衛釋放進攻,以及湖人上半場由于教練決策,和詹姆斯的不佳狀态,成了勝負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