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于月仙:無兒無女,死後億萬家産引争議,丈夫的決定,令人佩服

作者:娛田故事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這曾經是于月仙與丈夫張學松共同期待的場景。然而随着于月仙意外離世,讓這樣最平常的願望,也成為了張學松永遠無法實作的奢望。

于月仙:無兒無女,死後億萬家産引争議,丈夫的決定,令人佩服

《鄉村愛情》中性格爽朗、鄉土味濃郁、情路坎坷的謝大腳,讓人們打從心底裡不僅接受了于月仙這個演員,還連同她精湛的演技。随着于月仙成功塑造了謝大腳這樣一個活靈活現的角色,也讓她走入了中國的千家萬戶。

于月仙:無兒無女,死後億萬家産引争議,丈夫的決定,令人佩服

作為一個成功女人背後的男人,張學松和她相識于微時,二人當時都還隻是二十出頭的少男少女。人生的劇本從來都是随機安排,誰曾想,張學松就這樣默默陪伴了于月仙往後的二十幾個年頭,直到于月仙生命終結。

于月仙:無兒無女,死後億萬家産引争議,丈夫的決定,令人佩服

回顧張學松陪伴于月仙的年月,太多的感動浮現眼前,直到如今,他的決定,仍令不少人為之動容。

于月仙:無兒無女,死後億萬家産引争議,丈夫的決定,令人佩服

雪松與月仙美好的愛情

于月仙,1971年出生在内蒙古自治州赤峰市一個并不十分殷實的家庭。由于思想傳統,父母長輩都有着極強的“重男輕女”思想,于家三姐妹,月仙作為家中老大,下面還有兩個妹妹。三姐妹從小聽得最多的就是: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女兒就是賠錢貨。

于月仙:無兒無女,死後億萬家産引争議,丈夫的決定,令人佩服

作為家中老大,又是姑娘家,在于月仙成長的歲月裡,處處感受到的是不受重視和永遠做不完的家務事。幼年時期的她,就開始承擔家裡大部分的家務,還要照顧兩個妹妹。

在她12歲那年,母親生下弟弟于英傑,這原本是家庭最開心的喜事,然而弟弟卻在八歲那年被查出罹患“脊柱側彎”,導緻嚴重擠壓内髒,危及生命。父母為了給弟弟治病,幾乎耗盡了家中所有的積蓄,還欠下了很多債務。

于月仙:無兒無女,死後億萬家産引争議,丈夫的決定,令人佩服

家庭的變故,無形中讓這個年僅12歲的小女孩,不得不挑起生活的重擔,照顧弟妹。家裡最多最累的活都是她幹。

俗話常說:我們永遠無法選擇的就是自己的出身。

對于于月仙而言,出生在這樣傳統的家庭,似乎就注定了她并不溫暖的童年。是以在于月仙成名後的采訪中,她表示,整個童年時光,她都是在缺乏溫暖的環境中長大的。

上帝給你關上一扇門,就一定會為你打開一扇窗。于月仙艱難的成長,讓她學會了堅持努力,不輕言放棄。也讓她在未來某一天,注定會遇見那個帶給她“終生陪伴與溫暖”的男人。

這個男人就是:張學松。

内地演員,導演,畢業于中央戲劇學院。影視作品有《男婚女嫁》、《小村無故事》等。除了這些身份以外,他最為人們熟知的身份就是:于月仙的丈夫。

于月仙:無兒無女,死後億萬家産引争議,丈夫的決定,令人佩服

張學松和于月仙是在中央戲劇學院讀大學的時候相識的。于月仙作為家中老大,87年就考上了赤峰當地一所中專學校,畢業以後直接留校做了一名老師。

原本家人以為,于月仙的人生應該就是:擔任老師,照顧弟弟妹妹,結婚生子,度過一生。然而,多才多藝熱愛表演的她,注定是要到更大的舞台,散發光彩的。

在擔任老師期間,她就展現出了出衆的藝術表演天賦,并且她自己内心也有強烈的“演員夢”。并且家中表姐馬麗娟,就是趙本山的第二任妻子,這讓她由衷的羨慕這位表姐,立志像表姐一樣當一名演員。

于月仙不顧家人的反對,堅持報考藝術學校。皇天不負有心人,于月仙如願被中央戲劇學院錄取,成為了92級大學班的一名新同學,和徐帆、鞏俐成為了同學校友。

于月仙:無兒無女,死後億萬家産引争議,丈夫的決定,令人佩服

然而相比其他同學,大家的年紀都很輕,隻有十八九歲,而于月仙已經工作過幾年了,此時已經二十出頭,是以,她絲毫不敢懈怠。

與他有着同樣問題的一個男同學,此時悄然出現在了她的視野中。

他就是張學松。

他也是工作幾年後才考取的中戲,相似的經曆,讓兩顆渴望安慰的心靈自然而然的走到了一起。

更為巧合的是,他們首先被分到了同一個班級,又在随後的班幹部競選當中,張學松擔任了班長,于月仙擔任了副班長,這樣一來,班級上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讓他們時常聚在一起。

學習上、工作中,兩人相處的時間越來越長,慢慢的,彼此都被對方散發的魅力和品質所吸引,逐漸的走在了一起,确立了戀愛關系,成為了一對:校園情侶。

于月仙:無兒無女,死後億萬家産引争議,丈夫的決定,令人佩服
于月仙:無兒無女,死後億萬家産引争議,丈夫的決定,令人佩服

生命中唯一的溫暖

于月仙此時的學費和生活費都需要自己做兼職來賺取,并且還要定期給家中寄錢,貼補弟弟的醫藥費。張學松對此,看在眼裡,疼在心裡。他對這個為家庭敢于奉獻的姑娘産生了莫大的關愛之情,于是決定和月仙一起承擔起家庭的重擔,撫養弟弟。

可以說,在于月仙此刻二十幾年的生命曆程裡,張學松的出現,如同寒冷冬夜的火炬,不僅照亮了前程,也帶來了莫大的溫暖。

就這樣,張學松暗暗的在心裡決定,要和于月仙相伴終生,替她遮風擋雨。

大學四年時光,于月仙在忙碌緊張的學習、工作和兼職中度過了,有了張學松的陪伴,她似乎無所畏懼。

畢業以後,兩人也确定了不同的事業發展方向。張學松深知于月仙熱愛表演藝術,于是對她的夢想表示莫大的支援,而自己則選擇走到幕後,做一名導演。

共同合作完成了多部影視作品。《小村故事》、《半路夫妻》等等。

此時,二人大學畢業,有了這幾年的感情基礎,似乎走到了婚姻的大門口,于月仙第一次認認真真地向張學松介紹了自己的家庭情況:

我是家中老大,還有兩個妹妹和一個弟弟,家裡對弟弟尤其偏愛,希望弟弟傳宗接代延續香火。但我的弟弟于英傑,患有脊柱側彎,需要花費大量的治療費用,醫生說他或許活不過十八歲。

于月仙在正式的向張學松表述家庭情況以後,做好了張學松可能會是以離開自己的準備。然而,她等來的并不是張學松的狠心離開,而是更加堅定和她結婚,一起承擔家庭重擔的決心。并且張學松許下了這樣的承諾:我會永遠陪着你一起面對,也會不離不棄和你一起照付你的父母、弟弟、妹妹。

于月仙:無兒無女,死後億萬家産引争議,丈夫的決定,令人佩服

這樣一個有情有義的、一米八幾身材的大小夥,哪個姑娘的家庭會不喜歡的,更何況他還如此深愛着于月仙。很快,張學松和于月仙舉行了簡單的婚禮。

許下承諾或許并不難,要堅守承諾,直到生命終結,或許才是最難的事情。

于月仙:無兒無女,死後億萬家産引争議,丈夫的決定,令人佩服

堅守承諾二十年

婚後,張學松奔忙于于月仙弟弟的病情,同時,于月仙的母親也生病住院了,張學松忙前忙後,跑上跑下,張羅着給嶽母交各種醫療費用,親力親為的陪護在病床前,端水、喂藥、喂飯。

于月仙的母親感動的說:别人家是嫁女兒,我們家不僅多了一個女婿,簡直就是多了一個兒子。

另一方面,于月仙弟弟的病情是比較罕見的。因為在相關病情的手術上,治療脊柱側彎最大的角度是172度,但于英傑此時的側彎角度已經達到了174度,這就為手術成功增加了風險。張學松為了替于月仙分憂,把弟弟于英傑的治療工作放在了首位。他放下手上的各種工作,遍訪名醫,終于尋找到了願意醫治弟弟的醫生。

這讓原本失望的一家人重新燃起了生命的信心。

高額的醫療費用,卻難在了所有人的面前。面對高昂的醫療手術費用,全家人東拼西湊拿出所有繼續,最後還是少了十萬元。此時的于月仙,面對丈夫盡心盡力的付出,内心也擔憂,怕眼前這個男人也會因為一波一波的難題,選擇離開或者放棄。

然而,張學松用行動兌現着當初的承諾。

他得知手術費用仍舊還差十萬元以後,決定去北京找同學朋友借錢,度過這個難關。絲毫沒有要離開于月仙或者放棄家人的想法。

就這樣,弟弟滿懷着全家人的努力和希冀,進行了手術。手術過程中,于月仙和家人十分擔憂,一顆心揪得緊緊的。此時,張學松安慰道:月仙,倘若真的弟弟出現了萬一,我倆就把弟弟當做兒子養。

聽到丈夫這樣的安慰,于月仙感動的淚水在眼眶打轉。深深感恩上天竟然安排這樣一個男人來到自己的身邊。

弟弟終于通過此次手術,打破了病魔的威脅,恢複了正常人的生活。張學松和于月仙多年的努力終歸沒有白費。

在随後弟弟的婚禮上,張學松負責了所有事務的安排和打理,無論是酒店的預定,還是婚禮的流程,上到物資的采購,下到賓客的安排,幾乎都是張學松一人張羅。于月仙則專注于表演事業,弟弟也沒有操半點心。

上有老,下有小,是對張學松和于月仙最真實的生活寫照。因為忙于表演和照顧家庭,于月仙錯過了擁有孩子的機會。把弟弟當兒子養。

于月仙:無兒無女,死後億萬家産引争議,丈夫的決定,令人佩服

對待老人,張學松把于月仙的父母當做自己的父母,不分彼此,盡心盡力。在于月仙父親突發腦梗緊急治療期間,張學松一直陪伴嶽父進行治療。

醫生建議家人帶老父親到三亞進行治療,因為那邊環境好,适合老人修養,張學松知道了以後,毫無猶豫,就在三亞為老人購置了房子,并且還将嶽母一起接過去,和嶽父作伴。

老人在三亞度過了人生最開心的最後時光。在返鄉的飛機上,老人突發腦梗,死亡。于月仙陷入沉痛的悲傷中。張學松主動承擔了所有喪事的操辦,用行動為于月仙和家人減輕悲傷。

我們換位思考,作為張學松而言,一句承諾要說出口是簡單的,我們身邊并不缺乏信誓旦旦的男人。然而,他為了堅守自己的承諾,圍繞在于月仙身邊,想于月仙之所想,急于月仙之所急,隻為了能讓妻子安心拍戲,快樂生活。

一句承諾,堅守了二十年。

直到于月仙突然離世。

于月仙:無兒無女,死後億萬家産引争議,丈夫的決定,令人佩服

生命可以終結,承諾始終堅守

于月仙在張學松的陪伴下,再也不用擔心家庭的問題,憑借積澱多年的演技和不俗的氣質,塑造了多個觀衆喜愛的角色。《書劍恩仇錄》裡的玉如意,《水浒傳》裡的金翠蓮,《西遊記後傳》裡的陳五真。

直到趙本山決定邀請于月仙出演《鄉村愛情》裡的謝大腳,讓全國人民都喜歡上了這個活靈活現、真實親切的鄉村婦女形象。

可愛的謝大腳,收到全國老百姓的喜愛。

于月仙:無兒無女,死後億萬家産引争議,丈夫的決定,令人佩服

然而于月仙早年忙于家庭事物,為家人操心,中年為表演事業付出,錯過了最佳的生育年齡。沒能和張學松擁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孩子,成為了張學松心裡最大的遺憾。

就在張學松以為,他和于月仙還有幸福的後半生可以溫暖相伴的時候,突如其來的意外打破了幸福的局面。

2021年8月9日,于月仙在内蒙古阿拉善參加完活動乘車傳回途中,與兩頭駱駝發生劇烈碰撞,于月仙當場昏迷,第一時間送去醫院進行搶救,最終搶救無效,離開了人世。

噩耗傳來的時候,張學松不敢相信這是真的,他整天都精神恍惚,無法接受夫妻已經離開自己的事實。

“從大學開始我就心疼她,看着她為家人什麼苦都能扛,我就忍不住要去幫他,陪着她,讓她可以歇一歇”。

現在,于月仙永遠的歇下來了,張學松卻垮了。在于月仙的葬禮上,他痛苦到失聲,淚水怎麼也止不住,哭到昏厥。

攜手相伴21年,張學松已經讓于月仙滲透到了自己的細胞當中,生命當中。

葬禮結束後,張學松慢慢恢複了清醒。他做出了一個令所有人震驚也淚目的決定:他要繼續肩負照顧于月仙母親的重任,還要繼續照顧她的弟弟妹妹們。并且,死後要與于月仙安葬在一起。這是他此生最大的心願。

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清明節了,張學松通過平台表示:寒衣節給你買的衣服,收到了嗎?月仙,你在這裡不寂寞,還有好多人在惦記着你。

結語

難得有情人。

于月仙此生是短暫的,但也是無比幸福和幸運的,因為她遇到了一個有情有義又無比疼愛自己的男人。相信她泉下有知,張學松不僅繼續完成了她未完成的工作和心願,還照顧好了她的母親和弟弟。

于月仙:無兒無女,死後億萬家産引争議,丈夫的決定,令人佩服

都說世态炎涼,我們看過太多生離死别的故事,最終堅守承諾到最後的有情人終歸是少數。

斯人已逝,彩虹如斯。

生命的美麗恰恰在于它的脆弱。張愛玲曾說:意外從來不會跟人打招呼。我們總以為明天還會有很多,相伴的時日應該會很長,是以浪費了太多表達愛的機會,堅守承諾的機會。

希望張學松早日走出悲痛,笑對人生。告慰逝去親人最好的方式,就是帶着她的那份愛和堅持,好好活下去。

于月仙:無兒無女,死後億萬家産引争議,丈夫的決定,令人佩服

圖檔來源于網絡,侵删。

筆名:青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