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玄武門之變(3)秦王領十二衛大将軍!大唐府兵主席明牌!

作者:渤海小吏

武德五年正月,李世民軍至衛州,劉黑闼數次挑戰被李世民挫了銳氣,随後直接扔了相州退保大學營洺州。

玄武門之變(3)秦王領十二衛大将軍!大唐府兵主席明牌!

正月十四,李世民收複相州,進軍肥鄉,列營洺水南岸。

幽州總管羅藝率所部兵數萬也南下了,劉黑闼聽說後留兵萬人命範願守洺州,自己率兵先來打羅藝。

劉黑闼的思路,是趁着羅藝南下在野戰中先敲掉北面這波援軍掃除後顧之憂,但李世民此時的大魔王恐怖威望自帶十萬雄兵屬性,劉黑闼剛走,唐軍的程名振就帶着六十面大鼓于城西二裡堤上瘋狂敲打,據說城裡都能感到震動,吓的範願趕緊遣使告急劉黑闼說守不住啦。

對面大魔王來了,你這當家的主心骨可不能走。

劉黑闼無奈隻能回援,遣其弟張十善與行台張君立率兵一萬迎戰羅藝。

劉黑闼對河北兵的戰鬥力比較自信,但不是每個将領都是他能以少勝多,這就好比唐軍沒了李世民那完全就是另一支隊伍,比如“内戰外行,外戰内行”的李世勣那身邊有沒有李世民完全就是兩種威懾力。

李世民扛中路,他去做支線任務,那就是黃金搭檔,但國内戰場上你讓他去獨當一面那就純屬是難為他。

但即便如此,李世勣的能力已經很高了,不然李世民不會總讓他去做支線任務,“内戰外行,外戰内行”這句話也完全沒有埋汰李世勣的意思,這是咱華夏名将,這是自豪的調侃,隻是隋末的舞台太璀璨,這麼大的腕兒都得去國外耍大牌。

隋末的群雄混戰完全就是拼巨星,羅藝人家也是巨星,是隋末修羅場上的幽州霸主,你就一萬人去打人家數萬人,忒拿人家不當回事了。

一月三十,羅藝在徐河把劉十善那一萬人直接打掉了八千。

洺水人李去惑看到李世民大軍開過來後心眼也活動了,據洺水城來降,李世民遣王君廓率一千五百兵入城共守。

這個洺水城極度重要,他是劉黑闼的糧草之源。

劉黑闼的給養主要來源于冀、貝、滄、瀛諸州。(黑闼運糧于冀、貝、滄、瀛諸州,水陸俱進,程名振以千餘人邀之,沈其舟,焚其車)

其中滄州、瀛洲、冀州的糧草都要通過漳水轉洺水運過來,貝州需要走陸路調過來,洺水城那位置正好卡在給劉黑闼運糧的嗓子眼上。

玄武門之變(3)秦王領十二衛大将軍!大唐府兵主席明牌!

威望震懾力是巨大的戰略武器。

李世民不來時,河北覺得誰來都白給,看見李淵那揍性诏書就恨不得扒皮抽筋打到長安去;

等李世民一到,很多利益綁定不那麼瓷實的各方利益體就出現了信心裂痕,覺得當個順民也不是不能接收,開始搶着交投名狀。

這麼重要的嗓子眼被人家掐住了,二月,劉黑闼來搶洺水城,二月十五行至列人被李世民派出秦瓊截擊打了一家夥。

不過秦瓊沒能截住劉黑闼,劉黑闼還是率主力突襲到了洺水城下。

洺水城四周有寬五十多步的護城河,劉黑闼在城東北修了二條甬道用來輸送攻城器械,李世民三次帶兵救援都沒打進去。(世民三引兵救之,黑闼拒之,不得進)

劉黑闼能擺脫秦瓊,在急行軍趕到洺水城下後能一邊修甬道攻城,一邊設工事阻擋唐軍,李世民的三次救援還都打不動,能品出名将的可怕了嗎?

李世民擔心王君廓守不住,召諸将想辦法,李世勣調研戰場後得出結論:如果甬道修到城下,洺水城必定失守。

行軍總管羅士信請求代替王君廓守城,李世民于是登上城南的高地,用旗語招王君廓,王君廓率部下奮戰突出包圍,羅士信趁機率二百戰士進城換防。(行軍總管郯勇公羅士信請代君廓守之。世民乃登城南高冢,以旗招君廓,君廓帥其徒力戰,潰圍而出;士信帥左右二百人乘之入城,代君廓固守)

劉黑闼的圍太難破了,最終羅士信僅僅帶進去了二百人。

看到唐軍居然還能換防,劉黑闼急了,晝夜猛攻洺水,恰逢大雪,唐軍無法增援,經過八天血戰,二月二十五,洺水城陷落。(黑闼晝夜急攻,會大雪,救兵不得往,凡八日,丁醜,城陷)

二十三歲的羅士信不降後被殺。

李世民罕見的沒能救回自己的部下,戰後李世民重金購得羅士信的屍體,葬在了北邙山,谥其勇。

他那麼年輕,沒有家眷後顧之憂,其實說句軟話降了呗,之前又不是沒有前科,他之前是李密的人,後來戰敗被俘後就被王世充同吃同住的收降了,後面才鬧掰的。

為啥這回死也不低頭了呢?

舉個側面的例子,為什麼要葬他在北莽山?

因為羅士信最初為裴仁基所恩禮,感其知己之恩,洛陽平定後羅士信收斂厚葬了這位老伯樂于北邙山,還說:我死後就葬在旁邊來陪他。(士信初為裴仁基所禮,嘗感其知己之恩,及東都平,遂以家财收斂,葬于北邙。又雲:我死後,當葬此墓側)

他這心願李世民記着了。

他願意冒死沖進洺水城是因為他覺得為了李世民值,天降大雪是突發事件,他是看到上司為了救他嘗試所有努力的,就是天有不測風雲了,投降劉黑闼對不起他的世民哥。

二月二十四,洺水城破前一天,羅藝一路拿下了定、栾、廉、趙四州,抓了劉黑闼的尚書劉希道帶兵與李世民在洺州會師。

羅士信陣亡的五天後,二月二十九,李世民再度攻下了劉黑闼到手還沒捂熱的洺水城。(辛巳,秦王世民拔洺水)

三月,李世民和羅藝在洺水之南紮營,分兵駐紮在洺水之北,徹底斷了劉黑闼的水路和陸運糧道,劉黑闼多次來挑戰,李世民堅壁不戰以挫其鋒。

三月底的時候,李世民與劉黑闼已經相持了六十多天,劉黑闼布置了一個陷阱,對唐軍展開了圍點打援,突破口還是“相比是弱點”的李世勣。

劉黑闼先是夜襲其營把李世勣打的夠嗆,随後他掐準了李世民一定會率兵救援,也一定會出現在他背後打算再次老套路捅他腚眼,結果這次劉黑闼給李世民設了個反包圍的套,李世民剛沖進來就中計被反包圍了。

如果你是李世民,你已經積累了如此輝煌的盛名,你要琢磨後面皇位的事了,你還會大半夜的親自帶隊去救一個手下嗎?你會讓拳毛騧被射成刺猬嗎?

再說回羅士信為啥願意為李世民死這事,我相信李世勣也願意。

其實後面武則天為啥能騎唐?

很大一部分程度上,是李治利用了“然侍衛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而武則天則利用了李家的家族遺傳病外加自己的那副好體格。

萬幸的是,李世民留了最後的保險,他這次沒和尉遲恭一塊沖陣。

尉遲恭此時是他的保險。

尉遲恭看到李世民被反包圍後作為總預備隊率軍沖入包圍圈大破敵陣,把李世民給救了出來。(又從讨劉黑闼于臨洺,黑闼軍來襲李世勣,太宗勒兵掩賊,複以救之。既而黑闼衆至,其軍四合,敬德率壯士犯圍而入,大破賊陣,太宗與江夏王道宗乘之以出)

值得注意的一點,這個時候尉遲敬德已經獨領一軍了。

之前為啥尉遲敬德得始終被李世民拉在身邊?

因為怕再被老兄弟們暗中做了。

現在威望夠了,人家那是和李世民五個人去浪風抽的散步的主兒,那是虎牢關跟李世民一塊封神的戰功,誰敢再做了他?

是以能獨領一軍了。

此戰後,李世民從劉黑闼玩命的勁頭推測其糧食已經吃光,急于決戰,于是命人在洺水上遊築壩截斷河水(今沙河市秦王湖一帶),對守壩官說:等我交戰後就決開堤壩。

你不是想打嗎?

上遊控制流量就是為了讓你能渡河來戰。(先是,太宗遣堰洺水上流使淺,令黑闼得渡)

為啥要讓你過河?

為了讓你來到我標明的戰場。

李世民打一場戰役要是不給你全殲了都對不起他那功夫。

三月二十六,劉黑闼率兩萬步騎南渡洺水逼近唐軍營寨列陣,李世民親率精銳騎兵擊潰了劉黑闼的騎兵陣并乘勝放騎兵沖劉黑闼的步兵陣。在這場正面對決中,劉黑闼跟王世充一個強度,攏了好幾次軍陣跟李世民對打,率部死戰從中午一直打到黃昏,終于扛不住了。(丁未,黑闼帥步騎二萬南渡水,壓唐營而陳,世民自将精騎擊其騎兵,破之,乘勝蹂其步兵。黑闼帥衆殊死戰,自午至昏,戰數合,黑闼勢不能支)

王小胡對劉黑闼道:大勢已去,撤吧。

劉黑闼認栽,随後先撤出了戰場。

餘兵還不知道上司已經先走了,還在死戰,等黑天了準備回家後發現李世民已經給他們送上大禮,洺水已經被上遊放水暴漲,回不去了!

至此,全軍心理崩潰。

劉黑闼一戰幾乎被全殲,一萬多被殺,幾千人被淹死,劉黑闼最終僅與範願等千餘人逃入了突厥,李世民再次把遍地狼煙的山東安定了下來。(黑闼衆不得渡,斬首萬餘級,溺死者數千人。黑闼與範願等以千餘人奔于突厥,山東悉定)

此戰基本打光了窦建德留下來的兵尖子,戰後李世民的做法很有意思,他并沒有追殺劉黑闼,而是在大局已定後自河北引兵南下準備滅隋唐呂布徐圓朗。

李世民此次戰後給自己留了個後門,也耍了心眼,劉黑闼沒多久就又有土壤來搞遊擊了,下一節細分析。

就在這個時候,李淵趕緊下令讓李世民把指揮權給李元吉。

局面已經打開了,老二你趕緊給我回籠子。

但是嘛,給你面子叫你聲爹。

就憑你,還想調動我?

四月初九,李世民回了長安,李淵出迎他兒子,然後李世民跟李淵陳述了下平徐圓郎的形勢,在中央炫了一圈後打臉他爹我還得走,于是李淵又乖乖的把李世民派回了黎陽,此時大軍始終在黎陽渡口等着李世民,等二爺到後才南下濟陰。(秦王世民自河北引兵将擊圓朗,會上召之,使馳傳入朝,乃以兵屬齊王元吉。庚申,世民至長安,上迎之于長樂。世民具陳取圓郎形勢,上複遣之詣黎陽,會大軍趨濟陰)

李淵挺尴尬的,還讓人家交兵權,現這個眼也不幹啥。

秦王不給,您老不能搶啊!

七月初五,李淵為李世民造了弘義宮,讓他兒子搬了家。

李世民之前是住在李淵大内的承乾殿的,這個新住址,李淵很不夠意思。

這個宏義宮後來改名叫了大安宮。

因為老李後來搬那住去了。

後來馬周在奏文中給老李謀些福利待遇時有那麼段話:臣伏見大安宮在宮城之西,其牆宇宮阙之制,方之紫極,尚為卑小。臣伏以東宮皇太子之宅,猶處宮中,大安乃至尊所居,更在城外……臣願營築雉堞,修起門樓,務從高顯,以稱萬方之望,則大孝昭乎天下矣。”

老李這也算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李淵之是以讓李世民搬家估計有兩點考慮:

1、承乾殿這個政治符号太高了,不能再讓李世民被“承接乾天”加成了。

你再瞅瞅新宮這名字,“宏義”,為大義,正道之意,老李擱這勸他兒子安分守己發揚風格呢。

2、李世民住在大内對于自己的人身安全已經是威脅了。

老李算來算去,最終算漏了風水。

這個秦王的新宮是他這太極宮的西北,是乾卦。

乾為天,剛健中正,他本來就龍行有雨虎行有風,你給他放乾卦上去······

來考據下這個大安宮的位置,《唐兩京城坊考》:“西出雲龍門之北為大安宮”。

這個雲龍門在哪呢?

《唐兩京城坊考.西内苑》:東出于宮城之東,而近東偏者,南北亦不止一裡也。西内苑四面開有苑門,東西北三面各一門,南面二門。東面叫日營門,又稱東雲龍門;西面叫月營門,又稱西雲龍門。

因為馬周說大安宮在宮城之西,所有這個雲龍門是西雲龍門,也就是說大安宮在西内苑的西邊。

《類編長安志》:掖庭宮東西廣一裡一百一十五步大安宮東西裡數同。

這基本确定了大安宮,也就是宏義宮的位置如下,你再瞅瞅玄武門那位置。

玄武門之變(3)秦王領十二衛大将軍!大唐府兵主席明牌!

是不是越來越期待了。

李世民南下後打下來了徐圓朗的十幾座城池,聲勢震動淮泗,随後李世民去淮河散了散步。

又誅了一個人的心。

此時的東南土皇帝叫杜伏威,在隋末這些年的混戰中,杜伏威在和沈法興與李子通的巡回擂台賽中站到了最後,成為了“盡有江東淮南之地,南接于嶺,東至于海”的東南第一勢力。

等我來到,我看見,我征服的李世民來淮河視察後,杜伏威連抵抗的心氣都沒了,恐懼請求入朝。(秦王已平劉黑闼,師次曹、兗,伏威懼,乃入朝)

七月初六,逼服杜伏威的李世民終于心滿意足了,命李神通和李世勣率所部收徐圓朗的尾,自己班師回朝。

前面這七個月,李世民打秃劉黑闼,打殘徐圓朗,逼服杜伏威,挾此三大功,他要入朝攤牌了。

攤牌之前,有個小插曲,這年入秋後突厥開始了大爆發,八月初七,颉利可汗率十五萬騎兵入寇雁門,八月初十已經打到并州,又分兵入寇原州,廉州。

面對北境預警,這次李淵竟然極其罕見的放出了李建成。

八月十一,李淵命李建成出豳州道迎戰原州那一路,秦王李世民出泰州道去迎戰并州突厥主力。(庚申,皇太子出豳州道,秦王世民出秦州道,以禦突厥)

是什麼原因?

李淵要死馬當活馬醫了,很快我們就知道了。

八月二十九,突厥攻陷大震關(今甘肅清水縣東北小隴山),關中這路告急。

好在九月十五,交州刺史權士通、弘州總管宇文歆、靈州總管楊師道擊突厥于三觀山,破之。

九月十七,李建成督戰成功後趕緊班師了。(九月,癸巳,交州刺史權士通、弘州總管宇文歆、靈州總管楊師道擊突厥于三觀山,破之。乙未,太子班師)

并州那一路,李淵派鄭元璹做外交大使面見颉利,據說是痛斥其背盟,據說颉利挺臊的慌。

在一通埋汰後,颉利最終帶兵撤了。

他來我就罵,他來我就罵,就給罵走了。

就那麼簡單?

哪有那麼簡單!

此時并州這一路突厥出動了據說數十萬騎,而且已經跨過了太原盆地來到了晉州!(突厥從介休至晉州,數百裡間,數騎數十萬,填映山谷)

就投入的兵力和牽涉的地區而言,這場仗按理講小不了,但最終卻沒打起來,啥原因呢?

1、肯定不是啥盟約的扯淡話,鄭元璹見面時是從利益的角度對颉利說:唐與突厥風俗不同,你拿下大唐領土也不能居住,搶掠了财物人口也都分給了手下人,你可汗能得到啥?不如回軍咱重新和親,你也别每年南下了,我們把錢每年送過去,這可都入了你的庫,你覺得哪個劃算?(及見元璹,責中國違背之事,元璹随機應對,竟無所屈,因數突厥背誕之罪,突厥大慚,不能報。元璹又謂颉利曰:漢與突厥,風俗各異,漢得突厥,既不能臣,突厥得漢,複何所用?且抄掠資财,皆入将士,在于可汗,一無所得。不如早收兵馬,遣使和好,國家必有重赉,币帛皆入可汗,免為劬勞,坐受利益。大唐初有天下,即與可汗結為兄弟,行人往來,音問不絕。今乃舍善取怨,違多就少,何也?颉利納其言,即引還)

唐低姿态承諾用巨量的财富給突厥穩定輸血。

2、李淵将李世民派往了颉利可汗主攻的并州這一路,颉利可汗剛上位不久,聽說李世民帶兵來了,趕緊就坡下了。(《舊唐書·突厥傳上》:時颉利攻圍并州,又分兵入汾、潞等州,掠男女五千餘口,聞太宗兵至蒲州,乃引兵出塞;《新唐書·突厥傳上》:颉利聞秦王且至,引出塞,王師還)

在李世民的震懾下,這關花錢買過去的。

放走突厥這是誰主導的呢?

李淵和李世民對這事都同意。

之是以說李世民對這事點頭了,因為李世民随後緻書表揚鄭元璹:你這回能夠達成和談功勳極大!(太宗緻書慰之曰:知公已共可汗結和,遂使邊亭息警,爟火不然。和戎之功,豈唯魏绛,金石之錫,固當非遠)

你會納悶,一路攢軍功的李世民為啥不想打了?為啥賠款買和平了?

事出反常必有妖啊!

因為李世民眼下有更重要的事!

一個多月後,十月十六,在武德五年完成了打秃劉黑闼,重創徐元朗,逼服杜伏威,威懾退突厥的李世民徹底拿到了要他爹命的關鍵權力進步,他領了左、右十二衛大将軍!

《秦王領左右十二衛大将軍制》

禦侮折沖,朝寄尤切,任惟勳德,實伫親賢。天策上将太尉領司徒尚書令陝東道大行台益州道行台尚書令雍州牧涼州總管左右武候大将軍上柱國秦王世民。宇量凝邈,志識明劭,爰始締構,功參鼎業。廓清秦隴,茂績以彰,戡定周韓,戎威遐暢。河朔馀寇,取若拾遺,濟代逋誅,克同振朽。宣風都辇,綜務朝端,政術有聞,綱目斯舉。宜加寵,式兼常秩,總攝戎機,望實惟允。可領左右十二衛大将軍,馀并如故。

瞅見沒有,一年時間後,封天策上将時被拿走的益州道行台尚書令又回來了,還又多了個右武侯大将軍。

武德五年(622)十月,此時已經是天策上将,太尉、尚書令、陝東道大行台尚書令、益州道行台尚書令、雍州牧、領十二衛大将軍、左右武侯大将軍,上柱國的25歲的秦王李世民已經基本鎖定了對李淵和李建成的實質性控制。

為啥要這麼說呢?

李唐是繼承隋朝府兵制的,李淵在跟李世民第一輪權力博弈也就是裴寂現眼之前複刻了老祖宗的兵民合一的府兵制,設立了十二軍。(武德初,始置軍府,以骠騎、車騎兩将軍府領之。析關中為十二道,曰萬年道、長安道、富平道、醴泉道、同州道、華州道、甯州道、岐州道、豳州道、西麟州道、泾州道、宜州道,皆置府。三年,更以萬年道為參旗軍,長安道為鼓旗軍,富平道為玄戈軍,醴泉道為井钺軍,同州道為羽林軍,華州道為騎官軍,甯州道為折威軍,岐州道為平道軍,豳州道為招搖軍,西麟州道為苑遊軍,泾州道為天紀軍,宜州道為天節軍;軍置将、副各一人,以督耕戰,以車騎府統之)

這十二軍,是統歸中央的十二衛管轄的,史書中的原話是:府兵之制,起自西魏、後周,而備于隋,唐興因之。隋制十二衛,曰翊衛,曰骁騎衛,曰武衛,曰屯衛,曰禦衛,曰候衛,為左右,皆有将軍以分統諸府之兵。

全國的府兵是歸這十二衛統領的。

這就意味着李世民這個領十二衛大将軍是此時實質意義上的李唐府兵主席了。

不僅僅是“秦王指揮槍”的事,府兵制還有一個關鍵bug,禁軍是從府兵中定期選拔宿衛的。

這也就意味着,大唐府兵主席李世民還實質上控制着長安衛戍區的人事調動。

這個人事控制是能夠細化到具體士兵的。

這就太可怕了。

提前舉幾個例子吧,随着唐初諸将墓志銘的大量重見天日,李世民改史的思路慢慢清晰,最著名的是《常何墓碑》,這位爺在玄武門之變當天有戲份。

常何出身瓦崗,被李密授上柱國、雷澤公,後跟李密降唐,後來被王世充抓了又逃回了唐,最開始被李淵嘉其變通,尚其英烈,臨軒引見,特申優獎,授車騎将軍。

按理講,這應該是李淵的人,但是吧,後來跟李世民打王世充後就成了李世民的鐵杆了,後來這位爺還跟李建成去河北征戰過,但最終卻被李世民在武德七年的時候從洧州調回了長安直接當了北門禁軍!李世民還給了常何大量的錢去命他收攬北門禁軍的骁勇們!(太宗文皇帝出讨東都,以公為左右骁騎···令從隐太子讨平河北。又與曹公李窮追員朗。賊平,留鎮于洧州。六年,奉敕,應接趙郡王于蔣州。玉弩未揚,金陵已肅。還居舊鎮,撫慰新境。七年,奉太宗令追入京,賜金刀子一枚,黃金卅挺,令于北門領健兒長上。仍以數十金刀子委公錫骁勇之夫。趨奉藩朝,參聞霸略,承解衣之厚遇,申繞賬之深誠。九年六月四日,令總北門之寄)

同志們注意啊,常何是由留鎮于洧州的地方軍隊幹部直接“奉太宗令追入京”後拿了一堆金子幫李世民收買禁軍了!

為啥?

因為李世民這個“領十二衛大将軍”的銜再也沒摘下去過!因為李世民這個李唐府兵主席控制着長安城的禁軍!

像常何這樣的軍官還有很多,比如袁石最開始是秦府三衛隊正,從征薛舉、王世充、窦建德、劉黑闼、徐圓朗,打了一溜夠野戰幾乎親曆了整個李世民打天下的過程,等李世民做府兵主席後就“還為親左衛校尉,仍于北門長上”的來盯着李淵了。

是以說,此時李世民已經完成了對李淵的反向控制,留給長安宅男的時間越來越少了。

此時李淵都已經開始私下許諾李世民為太子,來穩住這位可怕的兒子了!(中允王珪、洗馬魏征以帝初興,建成不知謀,而秦王數平劇寇,功冠天下,英豪歸之,陰許立為皇太子,勢危甚)

李建成此時都要魚死網破了!

注意!第一個要作亂政變的,其實是李建成!

是魏征獻計點破了李世民上次征劉黑闼後留下的漏洞和算計,暫時給了李建成繼續博弈下去的希望。

李世民成為李唐府兵主席的時候,史書明文說了:時太宗功業日盛,高祖私許立為太子,建成密知之,乃與齊王元吉潛謀作亂。及劉黑闼重反,王珪、魏徵謂建成曰:殿下但以地居嫡長,爰踐元良,功績既無可稱,仁聲又未遐布。而秦王勳業克隆,威震四海,人心所向,殿下何以自安······

武德五年十月十六之後,李唐的權力場上已經基本明牌了。

李淵拉着李建成和李元吉開始抱團抵抗已經逐漸滲透下手長安禁軍的李世民。

史上心眼總量最多的父子四人宮鬥戲,哪裡能隻講一場政變那麼敷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