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盛世之蕩十,咎由自取的馬嵬驿之變

連載中…

唐玄宗真是安祿山命中的貴人,安祿山這反骨仔叛亂之前,唐玄宗和楊貴妃對他有多好已經不消多說了,叛亂之後又幫他掃除了不少障礙,封長清和高仙芝首先中了雷。緊接着,在郭子儀和李光弼及顔真卿等人的努力下取得了河北大捷,已經切斷了洛陽與範陽的聯系,截斷了叛軍的退路,叛軍往來傳遞資訊的人,隻好“輕騎竊過”,但多為唐軍所俘獲或消滅,哥舒翰又牢牢守住了潼關,緻使在洛陽的叛軍軍心動搖,安祿山自己也大為恐慌,埋怨幕僚嚴莊、高尚等人說:“幾年來你們不斷勸我起兵奪天下,說時機已到,造反就是萬全之策,可現在西邊打潼關,打了半年也打不進去,北邊的退路也被郭子儀和李光弼這倆小子截斷!我們困守在這裡,手裡掌握的隻剩下汴、鄭數郡而已,這叫什麼萬全之策?你們别再來見我了!”說罷,便準備放棄洛陽想辦法帶兵逃回老巢範陽。

盛世之蕩十,咎由自取的馬嵬驿之變

安祿山

在叛亂敗像已顯,主謀都已經動搖的關鍵時刻,安祿山的宿敵楊國忠确充分展示了豬隊友的潛質,在唐玄宗的助攻下,逼迫哥舒翰出關迎敵,導緻大敗,潼關失守,帝都長安頓時無險可守,叛軍如虎狼般洶湧而至,從潼關到長安之間的一些地方官和守軍,均吓破了膽,紛紛棄城而逃,敗報接連不斷傳至長安。老皇帝大驚失色,徹底沒了主意,趕緊招來宰相朝臣商議,這些養尊處優,過慣了舒服日子的京官都提不出有效的抗敵辦法,既然抵抗不行,那就隻能逃跑啦!但逃跑也得有個方向。楊國忠這時候又冒了出來進言,讓唐玄宗撤到蜀地躲避,因為他曾兼任劍南節度使,他的發迹之地也在蜀地,此地又是貴妃的老家,地頭熟。

本已陷入絕地,一籌莫展的安祿山,此時高興的已是手舞足蹈,笑聲響徹大殿,渾身的肥肉跟着笑聲一顫一顫的!“這糟老頭子糊塗透頂”,“那楊國忠更是傻的要命,我視之蔑如也!”看來我對他們的輕視和取而代之的決定果然沒錯。朝廷這邊打定主意後,稍作收拾在第三天晚上唐玄宗就逃離長安,随行的除貴妃姐妹、皇子皇孫外,隻有不多的親近大臣和貼身宦官,龍武大将軍陳玄禮指揮禁軍護駕出逃,很多朝中的文武百官還蒙在鼓裡,傻傻的等着次日早朝。情況危急,玄宗一行逃的太過慌張,準備不足,這麼多皇親國戚加上近臣的親屬子女和護駕的禁軍,要吃要喝。唐玄宗下令派出宦官先到沿路各地,讓地方官候駕接待,結果沿途各縣城早就人去城空,一片狼藉,哪裡還有人接駕進貢。

盛世之蕩十,咎由自取的馬嵬驿之變

馬嵬驿

當逃到距離長安八十餘裡的金城縣時,天色已晚,衆人都餓的前胸貼後背,無奈之下,再次派出宦官好不容易找到當地一些還未逃走的平頭百姓,向他們讨口糧。這些普通百姓不比官家,家裡也沒有餘糧,隻能進貢送上一些高粱饽饽,那些皇親國戚和豪門高官那個不是含着金湯匙,養尊處優,錦衣玉食,哪裡吃過這樣粗糙的東西,但一路奔波,已餓的頭昏眼花,便也顧不得什麼體面,雙手捧着就吃,吃了個幹幹淨淨,渣都不剩!

唐玄宗勉強咽了幾口幹巴巴的高粱饽饽,回想起長安大明宮裡的歌舞升平和奢華生活,悔恨交加,禁不住流起眼淚來。百姓中幾個老者擠到禦車前對玄宗說“安祿山這奸賊想要造反,已經不是一兩天的事了,天下人盡皆知,這麼多年來,有人向朝廷告發,反而被關被殺甚至交給安祿山處置。陛下周圍的大臣隻會逢迎拍馬,粉飾太平,朝廷外的實情,陛下一概聽不到。我們平民百姓早知道會有這麼一天,不過朝廷宮門太深,百姓的意見陛下聽不到,要不是聖駕到此,我們怎麼能見到聖上,到陛下面前說出實話啦!”唐玄宗聽到這些話,羞愧難當,喪氣無比。君臣在空城裡面住了一晚,第二天繼續逃亡,奔走到馬嵬驿(今陝西興平縣西),那一點點百姓進貢的口糧哪裡夠啊,饽少人多,早已耗盡,饑腸辘辘的禁軍将士就叫嚷着走不動了,唐玄宗隻得下令在此稍作休息。

盛世之蕩十,咎由自取的馬嵬驿之變

馬嵬驿

這些禁軍雖然穿着華貴,裝備精良,但其實就是駐紮在京城裡面的近衛部隊,待遇高見識廣,其中還有很多是關系戶,平常的工作主要就是儀仗警戒,泡在長安這麼繁華的大都市裡面,長時間的安定環境,舒服慣了,根本沒法跟邊軍的吃苦耐勞相比,現在抛棄家業舍棄親人,陪着皇帝逃亡,時刻都要擔心叛軍追上來突襲,長安的家人也不知道現今如何!心中的郁悶可想而知,更添逃亡到此沒吃沒喝,隻能站着吹西北風,想起被冤殺的封長清和高仙芝兩位大将,還有被逼出關迎敵戰敗被俘的哥舒翰老将軍,這些都是為國家盡忠立過大功的名将,是軍人心中的偶像,結局凄慘,這都是楊國忠這奸臣在皇帝跟前進讒言的結果!

禁軍将士恨透了楊國忠,心中充滿怒火,隻要有一點火星子就會炸開,将軍陳玄禮等将官也想趁機除去這個坑死人的“禍害”,便偷偷把這個意思透露給了宦官李輔國,他是太子李亨的人,李輔國又去找太子商議,太子李亨膽小謹慎,未置可否。可禁軍士兵們已經按耐不住怒火,正好這時有二十多個跟着一起逃亡到此處的吐蕃使者饑渴難耐,攔住騎在馬上的楊國忠要飯吃!

士兵乘機大喊道:“楊國忠和胡人陰謀造反!”不由楊國忠辯解舉箭就射,楊國忠的馬頓時被箭镞射中倒地,楊國忠從馬上跌落下來,摔了個狗啃泥,滿嘴是血,忍着痛一骨碌爬起來就往玄宗貴妃住的驿站逃,像他這種高高在上,安逸慣了的文官,那裡跑的過士兵,沒幾下就被士兵攆上亂刀砍成肉泥。局勢頓時失控,亂兵又乘勢沖入驿站外圍,殺死了楊貴妃的姐妹南韓夫人和秦國夫人,以及楊國忠的兒子,戶部侍郎楊暄。楊國忠的同黨禦史大夫魏方進看不清形勢,不知深淺,還敢大聲呵斥亂兵,亂兵半句廢話沒有,撲上來把他也砍得稀碎。另一個宰相韋見素聽見吵鬧聲出來檢視,也被湧上來的亂兵圍住痛打一頓,好在他的名聲比楊國忠好很多,有些基層軍官認的他,連忙勸道:“不要傷了韋相公性命”這才讓韋見素逃過一劫,确也已被打的鼻青臉腫。

盛世之蕩十,咎由自取的馬嵬驿之變

亂兵

正在休息的唐玄宗被外面無比喧嘩吵聲震天驚醒,忙問左右侍從出了什麼事情。左右回答說楊國忠謀反,玄宗自然不信,楊國忠與他和貴妃是拴在一根繩上的螞蚱,安祿山叛軍又挑明了要殺他,他這時候要謀反,沒有絲毫動機和好處。但事已至此,他還要指望這些禁軍護駕,此時禍起蕭牆,也容不得他替楊國忠出頭了,況且楊國忠的所作所為也傷透了這位老皇帝的心,要不是身為宰相的楊國忠在旁邊忽悠灌輸,導緻錯招連連,可能也不至于讓寡人被搞得如此被動狼狽。

玄宗雖然年邁昏聩,但到了這個節骨眼上,政治人物的敏感度還是有的,孰輕孰重還是分得清的。此時對亂軍不宜再火上澆油了,否則将引火上身,還是安撫為易,趕忙讓侍從出門做了政治表态,宣布士兵誅殺楊國忠有功,又叫人拿出财物獎賞士兵。可是殺紅了眼的禁軍官兵還是裡三層外三層的圍住驿站,不肯離去,唐玄宗無法又讓自己最會辦事的親信高力士去問個究竟。

盛世之蕩十,咎由自取的馬嵬驿之變

高力士

禁軍統帥龍武大将軍陳玄禮知道此事已發,禁軍衆人皆沒有了退路,便堅決站在士兵一邊與高力士談判,陳玄禮與幾員部将給高力士說:“楊國忠謀反,楊貴妃已不适合再陪伴皇上,請陛下割恩正法。”這個時候這個要求其實表現了三層含義:第一楊國忠謀反即沒有事實也沒有證據,這個情況,唐玄宗、楊貴妃、高力士、陳玄禮等衆将、包括最先動手的士兵心知肚明,一個當朝宰相以及其兒子戶部侍郎(副部級)被剁成肉泥,捎帶着還有楊貴妃的姐妹南韓夫人和秦國夫人,禦史大夫魏方進都跟着赴了閻王殿,另一個宰相韋見素還被胖揍了一頓!這是非常嚴重的政治事件,放在安史之亂之前,這絕對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一定會被定性為謀逆造反,株連九族,殺無赦。

第二禁軍将士義憤填膺之下殺了楊國忠等人,情有可原!安祿山這叛賊說楊國忠是奸臣也并非全無道理,賭徒出身的楊國忠,想必得勢後幹了很多陷害忠良,排除異己的龌龊事,跟李林甫一個鳥樣,心黑手狠。對待普通官兵更是不會拿正眼去瞧,靠虢國夫人和楊貴妃等女人上位,天下皆知,隻是楊國忠這老小子受寵得勢的時候,沒人敢提而已,但其實公道自在人心,出來混總是要還的!你說你壓又壓制不住,幹又幹不過安祿山,在毫無正确部署嚴密準備的情況下,着急忙慌的刺激安祿山毫不意外的造反,讓朝廷頓時陷入被動,百姓流離失所。

奸賊既已造反,那就趕緊部署防禦鎮壓吧!楊國忠身為宰相又是皇帝的寵臣角色重要責任重大,即便起不了積極作用,也不要大起消極作用,為了一己私利,鼓動老皇帝逼迫哥舒翰出關迎敵,結果近二十萬大軍被害,潼關失守長安失陷,本來這些禁軍官兵在長安城日子過的好好的,衣着光鮮,待遇豐厚,還可以經常給親朋好友們炫耀,我今天又給皇帝和誰誰誰站崗啦,明天又要給皇帝和誰誰誰開道啦。結果現在讓楊國忠這麼一瞎折騰,丢下父母親人在長安生死未譜,一路逃亡沒吃沒喝,擔驚受怕,害慘了大家,楊國忠不擔這個責,難道讓皇帝擔這個責,楊國忠不死難道讓皇帝死!

第三其實大家心裡清楚,安史之亂最大的責任人是唐玄宗唐明皇,要是他有年輕時期一半的英明果敢,就是三個安祿山捆在一起也不是他的對手,從勵精圖治變成貪圖享受,從謙虛謹慎變成驕傲固執,從唯才是舉變成任人唯親,從賞罰分明變成沖動濫殺,一日殺三子,貶官王中嗣,殺害封長清、高仙芝,逼迫哥舒翰等等,這些做法給皇子公主、滿朝文武和全軍将士留下了深深的心理陰影,更甚被一個雜胡耍的團團轉,整天窩在女人堆裡,親小人而遠賢臣,毫無主見,所作所為早就有失一位明君,威信民心大失。

盛世之蕩十,咎由自取的馬嵬驿之變

馬嵬驿事變

官兵這次清君側雖已成功,但已是犯了大忌,現在皇帝需要禁軍保駕護航抵禦叛軍,一時妥協,但難保後面不會秋後算賬!現貴妃的兩個姐姐秦國夫人和南韓夫人、堂兄楊國忠堂侄楊暄均已被殺,楊貴妃如若不死怎會善罷甘休。等把皇帝等人送上了岸,護駕到了安全之地,楊貴妃找準機會給老皇帝一撺掇,以玄宗現在的秉性,必然會追究衆人犯上之責,殺身之禍必定難逃,是以楊貴妃必須得死。前面的文章也介紹過高力士的發迹史,這麼明顯的道理高力士這政治老油條不消陳玄禮等人明說,自然心裡清楚的很!

盛世之蕩十,咎由自取的馬嵬驿之變

唐玄宗

聽了高力士的彙報,老态龍鐘的唐玄宗站起身來,拄着拐杖發呆,半晌都不說話!韋見素的兒子、京兆司錄谔見狀,知道他是舍不得楊貴妃,楊國忠等人剛剛就在他眼前被殺,他老爹還被狠揍一頓,知道當下情形已經由不得猶豫不決了,倘若亂軍殺将進來,他們都會在劫難逃!趕忙上前跪下,一邊給玄宗磕頭一邊勸谏道:“現在是衆怒難犯,安危隻在片刻之間,請陛下速決!”說罷便磕頭如搗蒜,額頭鮮血直流。見此情景唐玄宗才緩緩的開口說道:“貴妃久居深宮,怎麼會知道楊國忠要謀反的事情?”

高力士是唐玄宗最親近的宦官,從玄宗還是親王的時候就投靠跟随他,一路披荊斬棘陪伴玄宗,頗得玄宗信任。政治經驗又極為豐富,他已經從陳玄禮的語氣和眼神中明白了一切,要保玄宗必殺貴妃,别無他法。便也趕緊上前苦苦哀求勸說道:“貴妃是沒有罪,但是現在将士已經殺了楊國忠,有楊貴妃在陛下左右,怎麼會安心護駕?倘若叛軍将至,可如何是好?請陛下深思,将士安心,才有陛下的安全。”話都已經說到這個份上了,唐玄宗這才掩面,無可奈何地揮揮手讓高力士去處理。

盛世之蕩十,咎由自取的馬嵬驿之變

貴妃之死

高力士以唐玄宗的名義把楊貴妃叫入佛堂,和小太監們一起動手,将她勒死,然後叫陳玄禮等人入佛堂觀看,亂軍看到楊貴妃死了,這才放下兵器,脫下盔甲,向唐玄宗跪下磕頭請罪,玄宗未置可否。馬嵬驿的這場事變,徹底改變了唐朝當時的政治局勢,楊國忠與大兒子楊暄被殺時,楊國忠的妻子和小兒子還有他的情人兼貴人,虢國夫人等趁亂逃出馬嵬驿,逃往漢中,剛逃到陳倉(今寶雞市東邊),還是被追上捕殺。把持朝政十多年的楊氏勢力被徹底消滅,而唐玄宗威望大失,失去了對皇權的完全掌控,被取而代之,隻是早晚的事情。

圖檔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