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被曹操視為心腹,先後将曹仁、司馬懿取而代之,卻知名度極低

#曆史開講#曹魏正始十年(249),權傾朝野的輔政大臣曹爽陪同少帝曹芳前往洛陽城外的高平陵為魏明帝曹叡掃墓。趁着曹爽外出的天賜良機,此前一直遭受排擠而裝病蟄伏的太傅司馬懿突然發難控制了京城。随後,司馬懿背信棄義,在曹爽投降後不顧洛水之畔的誓言将其誅殺,并夷滅三族,從此徹底掌握曹魏的軍政大權,史稱“高平陵之變”。

他被曹操視為心腹,先後将曹仁、司馬懿取而代之,卻知名度極低

在這場決定了曹魏乃至整個天下走勢的重大事件中,有一個重要人物值得一提,那便是被曹操視為心腹,後來接連得到曹家三代掌權者器重的蔣濟。盡管曾在曹仁去世後接管其兵馬,又取代司馬懿出任太尉,他的知名度卻并不高。顯然,蔣濟算是曹魏政權的重要大臣,但他卻在高平陵之變中幫助司馬懿勸降曹爽,最終間接導緻了曹魏的滅亡。

東漢末年,蔣濟生于九江郡平阿縣,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懷遠縣一帶,年輕時期他曾曆任九江郡計吏、揚州别駕等職。赤壁之戰後,遭遇大敗的曹操急忙北撤,而孫權則趁機派兵進攻守備空虛的重鎮合肥。當時曹操顯然無力救援合肥,眼看孫權就要得手,蔣濟卻挺身而出,他寫信表示曹操已經派出四萬大軍前來支援,并分别讓三個使者帶着信前往合肥通知城中守将。

他被曹操視為心腹,先後将曹仁、司馬懿取而代之,卻知名度極低

随後,如蔣濟所料,三個使者中兩個都被東吳俘虜,而蔣濟所編造的假消息則被孫權信以為真。于是,孫權迅速撤軍,合肥轉危為安。次年,曹操召見保護合肥有功的蔣濟,并詢問他是否應該将淮南百姓遷徙到中原,以防止淮南失陷後這些百姓成為東吳的生産力。對此,蔣濟表示反對,他認為百姓都是安土重遷的,如果強行讓他們遷徙反而會引發他們的恐懼與不安。

最終,曹操沒有采納蔣濟的建議,結果導緻十餘萬江淮地帶的百姓因恐懼而逃入了東吳境内。偷雞不成蝕把米的曹操為了掩飾尴尬,隻好對蔣濟笑稱:“本但欲使避賊,乃更驅盡之。”随後,他将蔣濟封為丹陽太守,不久又讓他回到了熟悉的揚州别駕崗位上。對于蔣濟,曹操可謂十分信任,曾經有人彈劾他謀反,曹操自信表示:“蔣濟甯有此事!有此事,吾為不知人也。此必愚國樂亂,妄引之耳。”

他被曹操視為心腹,先後将曹仁、司馬懿取而代之,卻知名度極低

建安二十四年(219),關羽發動北伐,并很快取得了驚人的戰果,一時間曹操甚至打算将漢獻帝遷走以避其鋒芒。此言一出,司馬懿、蔣濟二人堅決反對,他們一同主張應該聯合孫權共同對付關羽。曹操依計行事,果然關羽在遭受東吳偷襲後兵敗身死,襄樊之圍徹底解除。次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代漢稱帝建立曹魏,蔣濟官拜散騎常侍。

黃初三年(222),曹丕大舉伐吳,蔣濟随大将軍曹仁一同進攻濡須口。來到前線,蔣濟先是佯攻羨溪,成功誘使駐守濡須口的東吳将領朱桓分兵支援羨溪,随後曹仁便得以率領主力部隊直接猛攻兵力遭到削弱的濡須口。為了占據更大優勢,曹仁又将目光放在了濡須口旁一個小沙洲上,但蔣濟認為東吳戰船還駐紮在上遊,此時進攻位于下遊的沙洲“是為自内地獄,危亡之道也”。

他被曹操視為心腹,先後将曹仁、司馬懿取而代之,卻知名度極低

曹仁罔顧蔣濟的勸告執意進攻,果然遭遇大敗,自己不久後郁郁而終。曹仁死後,曹丕任命蔣濟為東中郎将,讓他負責接管曹仁麾下的兵馬,等到回朝後,他又被封為了尚書。曹丕駕崩後,其子曹叡繼位,蔣濟被封為關内侯。後來曹休因輕率冒進慘敗于石亭之戰,此前曾規勸過他但沒被重視的蔣濟由此升任中護軍。

沒過多久,蔣濟又直言進谏,勸說曹叡多多選拔和任用朝中的賢臣,不要過度信賴身邊的近侍。曹叡看罷奏疏,對蔣濟大加稱贊,并加封他為護軍将軍、散騎常侍。後來曹叡不顧蔣濟勸阻執意讓田豫等将領率軍攻打遼東公孫淵,又如蔣濟預料般徒勞無功。曹叡駕崩後,年僅七歲的齊王曹芳繼位,大将軍曹爽、太尉司馬懿共同輔政。

他被曹操視為心腹,先後将曹仁、司馬懿取而代之,卻知名度極低

在曹爽的排擠下,司馬懿表面上被升為太傅卻失去了實權,其原本的太尉之職則由蔣濟接過。曹爽專權之後,其麾下得勢的丁谧、鄧飏等人常常對法度亂加更改,這遭到了性格剛直的蔣濟的不滿,于是他暗中與司馬懿一同謀劃将曹爽鏟除。

他被曹操視為心腹,先後将曹仁、司馬懿取而代之,卻知名度極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