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無錫聯勤保障中心借助網絡“雲課堂”開展黨史學習教育

來源:學習軍團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熔化媒體

作者:黃曉春 羅偉泉 孫興偉

"紅軍長征穿越草原時沒有食物,後勤官兵走在面談前吃野菜雜草,為大軍尋找食物喂飽饑餓,一些人不幸中毒。在長征中喪生的人中,有廚師和擔架......"

夏天,華東的大地如火如火。無錫市聯合服務保障中心部隊一堂黨史學習教育課,借助網絡"雲教室"、居民"紅教室"、實踐"生活教室"等形式走進官兵的心中。

"在'火山口',人們走在'刀尖'。投入到彈藥修複和破壞這一"忠誠勇敢的事業"中,新四軍軍工創始人吳雲軒,苦苦鑽研火器彈藥的制造,已經受了四次重傷,留下了一百多處傷勢遍及全身,手腳殘疾仍在掙紮。這位老兵的精神将永遠激勵我們勇往直前......"

前不久,一名銷毀旅彈藥技師中心、一級中士葉志強走上講台,講述了吳雲軒被譽為"中國保羅·科察金"的故事——

為了修複前方急需的舊炮彈,吳雲軒從廢雷管中取出了作為爆破藥物的汞。有一次,雷管在他手中爆炸,全身被炸到骨頭,左手被炸掉四根手指,左腿和膝蓋被炸開,左眼幾乎失明......

救援治療傳回團隊後,他仍然不顧人身安全,以頑強的毅力克服殘疾,堅持在生産線上奮戰。

革命祖先的這種進步力量從何而來?講完故事後,葉志強抛出了問題。"這是忠誠!"在讨論過程中,新任毀滅監測員肖定才說:"心中有信念,腳下有力量。為黨工作,奮戰在前線摧毀士兵,不怕危險,不怕犧牲!"

一個根深蒂固的黨的教訓是對黨的純潔和靈魂的洗禮。

上層階級士兵趙聰聰剛來軍隊接觸銷毀彈藥的情況比較緊張。在黨史學習教育中要聽吳雲軒的故事,看到黨的幹部和督導骨幹總是在執行危險任務時沖在前面,帶頭,他摸出了心底。前不久,在執行毀滅任務時,趙聰聰主動邀請第一線作戰。

引信分解的危險系數高,稍有不慎就會引起爆炸。在工作中,趙聰聰毫不畏懼,大膽細心,在"虎嘴拔"的崗位上奮鬥了一個多月,圓滿完成了任務。"敲擊槍管底部的聲音震耳欲聾,我會在'兩腳踢'的時候;燒火引起的藥物,我會特别燃放煙花......"任務結束後,趙聰聰幽默的介紹,赢得了同志們的掌聲。

中心政治工作部負責人告訴記者,中心部隊多面,難以協調教育,容易陷入"自我準備、自己教學、自己評價"的小圈子。這次教育,他們走出了"專家論大課,上司準備主修課,官兵走出原有的微班"的教育道路,集中精力,集思廣益,打造了一批優秀的黨史課程。

1941年,日軍對我的敵人基地進行了"鐵牆"式的"掃蕩"。"在關鍵時刻,八路軍中央軍區衛生學校的教師兼軍醫崔建武因輕傷歸宿,留下唯一的藥,回來隻是為了吸引敵人。就在半山腰上,崔建武腿部中彈,倒在地上。兇殘的敵人用刺刀逼她交出傷者病者,崔建武睜開眼睛,掙紮着把石頭舉給日人扔......他去世時年僅28歲。"

前不久,第907醫院呼吸消化内科副主任潘雲虎将崔建武烈士的英雄故事放在醫院網"雲課堂"上,與全院官兵圍繞"從魏秦仙立的英勇事迹中實作什麼"展開了熱烈的讨論。

"犧牲自己,以換取受傷戰友的安全轉移。正是通過上千名具有高度政治覺悟的先進分子的無私奉獻,我們黨赢得了一場艱苦的鬥争。"文職人員、幹部病房護士長玄善軍深有感觸地說。

在此期間,第904醫院急診科副主任于大偉和同志們探讨了利用傷員引導資訊系統提高戰時傷員治療效率的方法。崔建武殉道者的故事,讓大家穿上白甲,拯救死傷者對最初的使命有了更深的了解。在學習讨論中,官兵們表示,革命先輩們的堅定信念和奉獻精神永遠值得學習,鼓勵大家為"糧草軍官"新時代挺身而出。

(學習軍團、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媒體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