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節源自早期人類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節。在清明這一天,人們感悟春天,擁抱新生,緬懷先烈,追思先賢。
-清明節的由來-
清明節,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内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傳統祭祖節日。“二十四節氣”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産物,它與幹支時間以及八卦等是聯系在一起的,有着久遠的曆史源頭。“二十四節氣”不僅在農業生産方面起着指導作用,同時還影響着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觀念。
班會上,各班老師為同學們詳細地講解了清明節的由來、文化内涵和傳統習俗。清明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節,屬于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清明節凝聚着民族精神,傳承了中華文明的祭祀文化,抒發人們尊祖敬宗、繼志述事的道德情懷。
同學們認真聆聽
老師對傳統文化的講解
-清明節習俗-
【祭祖掃墓】
掃墓祭祖習俗曆史久遠,在先秦以前就有了,由于古時南北風俗各異,有些地方掃墓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際。唐代以前北方一些地區掃墓主要在寒食節與寒衣節,到唐宋後清明掃墓才開始在全國範圍盛行。
【踏青】
中華民族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習俗。清明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春意已濃,萬物煥發出勃勃生機。在這時候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自古傳承、至今不辍的傳統習俗。
【插柳】
清明節,中國民間有插柳習俗。清明插柳習俗,其來源普遍存在三種說法。有專家認為,插柳的風俗,是為了紀念“教民稼穑”的農事祖師神農氏的。有的地方,人們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預報天氣。
有趣的習俗知識讓同學們
體會到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
-緬懷革命先烈,赓續紅色血脈-
春風送花表哀思,青松滴翠寄深情。
無限哀思無限情,清明時節祭英雄。
緬懷先烈草木含悲蒼松翠,恰逢清明來臨時。為緬懷革命先烈,感受紅色曆史,繼承革命精神,加強啟臻學子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中國革命優良傳統的教育,我校開展清明緬懷先烈活動。同學們懷着崇敬的心情,凝聽紅色故事,緬懷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寄托無限哀思。
同學們集體默哀
緬懷先烈
緻敬英雄
對英烈莊嚴的紀念,是記憶的喚醒,也是直達心靈的洗禮。看着影像資料中一幅幅英勇抗戰的圖景,一張張堅毅的面孔,一件件珍貴的遺物,讓學生們深刻體會了到革命先輩不畏犧牲、前赴後繼的革命精神。
銘記英雄偉績
赓續紅色血脈
“我們明白了,幸福的來之不易,我們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肩負着祖國新時代建設的重任,也許會有驚險和困難,但我們一定會學習先烈不屈不撓的精神,将來報效祖國,為實作民族偉大複興凝聚強大的力量,做出自己的貢獻。”同學們說道。大家立志要繼承革命先烈遺志,向革命先烈學習,大力弘揚愛國情懷,堅定理想信念,繼承優良傳統,傳承紅色基因,争做新時代好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