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GPS術語 -- 詞彙與概念解釋(三)

1 基頻 (Fundamental Frequency)

GPS中使用的基頻 F為10.23MHz 。L1、 L2載波頻率是基頻的整數倍。

L1=154 F=1575.42 M Hz

L2=120 F=1227.60MHz

2 地心 (Geocenter)

地球品質中心

3 大地基準點( Geodetic Datum)

設計用來最佳拟合一部分或全部大地水準面的一種數學模式。它由大地橢球體及該橢球體與由大地基準原點所決定的地形表面的關系來定義的。這種關系一般(但不是必須)由六個要素來确定:大地緯度、經度、原點高程、原點上垂線偏差的兩個分量、以及從原點至另一點連線的大地方位角。

4 大地水準面 (Geoid)

與平均海平面重合且想象延伸過大陸的特殊等位面。這個面在任何點上都與重力方向垂直。

5 大地水準面高程 (Geoid Height)

大地水準面上的高程,通常叫做平均海拔高度。

6 GPS ICD —200

GPS接口( I)控制( C)檔案( D)是一個政府檔案,包括使用者與衛星間接口的完整的技術說明。必須依照此說明操作, GPS接收器才能正确地接收與處理 GPS信号。

7 引力常數 (Gravitational Constent)

在牛頓引力定律中比例常數。

GPS術語 -- 詞彙與概念解釋(三)

8 整數偏差項( Integer Bias terms)

當衛星經過接收器天線時,接收器對衛星傳來的無線電波進行高精度計數。然而當它開始計數時并沒有關于至衛星的波數的資訊。在衛星和天線之間的這個未知波數稱為整數偏差項。

9 積分多普勒 (Integrated Doppler)

在一段時間内對多普勒頻移或相位的測量值。

10 電離層時延 (Ionospheric Delay)

波在電離層中傳播時會被延遲。電離層是一種色散媒質且在時間空間上是不均勻的。相位時延決定于電子含量并影響載波信号。群時延決定于電離層中的色散并影響信号調制(編碼),相位時延和群時延大小相同但符号相反。

11 卡爾曼濾波 (Kallman Filter)

一種數學方法,用于在存在噪音時跟蹤時變信号。如果這些信号的特征能夠通過幾個随時間而緩慢變化的參數來描述,則卡爾曼濾波便可用于訓示如何處理輸入的原始資料能得到時變參數的最佳估值。

12 運動測量 (Kinematic Surveying)

隻需短時間的觀測資料的連續差分載波相位測量的一種方式。操作常數包括确定一已知基線或從一已知基線開始,最少跟蹤四顆衛星。一個接收器應固定安裝在一控制點上,其它接收器在被測點間移動。

13 開普勒軌道根數 (Keplerian Orbital Elements)

可描述任意天文軌道。開普勒六個軌道根數如下:

a=長半軸

Ω=升交點的赤經

e=偏心率

i=軌道平面傾角

w=近地點幅角

T 0 =通過近地點的曆元

14 L1 、L2

每顆 NAVSTAR 衛星都發射 L波段信号。 L1信号是經過 C/A 碼和 P碼以及導航電文調制的1575.42MHz 的載波; L2 信号是經過 P碼以及導航電文調制的 1227.60MHz 載波。在反盜用時, P碼變為加密 Y碼 ,隻供給經過授權的使用者使用。

15 巷道 (lane)

被相鄰的載波差拍相位信号或是兩個載波的差拍相位信号的零相位線(面)包圍起來的面積(體積)。在地表面上,對一個完整的瞬時相位觀測,一根零相位線就是所觀測的相位差正好是整數時的那些點的集合。在三維空間中 ,該巷道變成一個面。

16 平近點角 (Mean Anomaly)

M=n( t-T ) ,n是平均運動, t是時間, T是通過近地點的時刻。

17 平均運動 (Mean Motion)

n=2/P,P是公轉周期。

18 微帶天線 (Microstrip Antenna)

粘接在基闆上的精确量裁的二維的扁平金屬箔。

19 監控站 (Monitor Station)

全球範圍台站網中的任何一個,在 GPS控制段中用以監測衛星時鐘和軌道參數。在這些地方收集的資料被傳輸到一個主要站,在那裡計算修正參數和進行控制。這些資料至少每天有一次由上行站裝載到衛星上。

20 多通道接收器 (Multichannel Reciever)

一個包含許多獨立通道的接收器。這種接收器具有最高的信噪比,因其每一個通道都連續跟蹤一顆衛星。

21 多路徑效應 (Multipath)

象出現在電視螢幕上的重影那樣的幹擾。産生的原因是經過不同路徑的信号都到達天線上。在 GPS中,行經較長路徑的信号會産生較大的僞距估值,并增加定位誤差。多路徑效應可由鄰近建築物或地面的反射引起。

22 多路徑誤差 (Multipath Error)

一種定位誤差。由經過不同路徑長度在發射機和接收器之間傳輸的無線電波引起。

23 多路複用通道 (Multplexing Channel)

按照與衛星電文的比特率(每秒 50比特或每比特 20毫秒)相同的速率循序接收幾個衛星信号(每個信号來自一特定衛星且發射特定頻率)的單個接收通道,這樣就在二十毫秒的倍數時間内完成一個完整的順序接收。

24 導航資料 (NAVDATA)

由每顆衛星在 L1和L2 信号上以 50比特 /秒發播的 1500比特導航資訊,包括系統時間,時鐘修正參數,電離層時延模式參數及衛星星曆表和衛星工作狀況。 GPS接收器利用這些資訊來處理 GPS信号 ,以得到使用者的位置,速度和時間。

25 NAVSTAR

GPS衛星的名稱,涵義是導航衛星測時和測距。

26 觀測階段( Observation Session)

兩個或更多的接收器同時接收 GPS資料的那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