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連高曉松都隻能過來當個樂迷,這檔音樂綜藝到底什麼來頭?

作者:果醬音樂

《小賽義德》開播已經七年了,從2012年到2019年,這是一個世界。

這個已經伴随你好幾年的脫口秀節目,是高曉松帶給你的一場知識盛宴。

曾幾何時,Jam Jun幾乎看完了每一期,聽他跟我們講了世界南北的熱門話題,聽他分析了這個輝煌時代的過去。

現在,《蕭說》已經結束,在播出的第七年,它已經戛然而止。

"這次真的沒有下一期,"高先生在最後一期中說。

連高曉松都隻能過來當個樂迷,這檔音樂綜藝到底什麼來頭?

也許對我們來說,肖說隻是一場秀。但對于高曉松來說,這是他人生的轉折點。

衆所周知,他一直是一個敢于做的人,甚至有人給他起了個綽号"音樂圈口"。

但很多時候,事情會出乎意料地發生變化。

七年前,高曉松選擇不對音樂置評,開始跑"蕭說",當時指江山、知識分子。

七年後,高曉松選擇關閉演出,稱自己參加了一個非常感人的節目《樂隊的夏天》。

他看到樂隊40多歲的舊槍,還揮舞着吉他,還跪着,還在大聲咆哮,心裡還血流滿血。

是以,他選擇回歸音樂,選擇來到這個即将到來的節目,并與張亞東、吳青峰、歐陽娜娜等人組成了超級音樂迷,他們不是評委,隻是幫助觀衆解決音樂難題。

"蕭說"已經結束了,但屬于高曉松的毒舌時代,畢竟還在路上。

連高曉松都隻能過來當個樂迷,這檔音樂綜藝到底什麼來頭?

2009年,國内崛起的選秀節目,最火爆的,就是《快樂女孩》。

它之是以能成功,不亞于兩個原因:一是:由"超女"改名,二是:一群毒舌評委。

評委們非常犀利,經常沒有給參賽者留下任何面孔。而高曉松是最好的之一。

在節目中,高曉松一直"大發",三位網友一緻認可了女超人的潛力。

連高曉松都隻能過來當個樂迷,這檔音樂綜藝到底什麼來頭?

第一個是最熱門的曾洋基,紅色到黑色,黑色到紫色。

在全國前20名的比賽中,鮑小白因為反對曾能晉級,直接召回節目,并拿出自己的身份作為威脅:"如果這樣的球員留下來,我隻能走了。

這一說法,突然成為輿論存在的觸發因素,直接向曾偉可以推到風的最前沿。

但也有不少人,是支援曾彥科存在的,高曉松是主力軍。

連高曉松都隻能過來當個樂迷,這檔音樂綜藝到底什麼來頭?

|圖檔來源:Vision China

在前十名資格賽中,高曉松與包小白明的回歸争奪秘密夾擊,針鋒相對。

當天,曾偉任選唱了一首《評小情歌》,前半部分歌曲是根據蘇打綠《小情歌》改編的,歌詞稍作修改,其中一句将"飛走的小白鴿"變成"白鴿飛走"。

高曉松對此非常感激,用木桶形容她:"你是一個很奇怪的木桶,有一塊長木闆,是你的創造。

但鮑小白還是很在意羊的聲音,抛出木屋理論,當場畫了一幅:"房子看起來很平,但因為沒有地基,很容易吹倒。

連高曉松都隻能過來當個樂迷,這檔音樂綜藝到底什麼來頭?

最終,曾華斯科在《快樂女孩》中止步于第9位,但高曉松卻在大衆視野中,為她連續制作了五張專輯。

連高曉松都隻能過來當個樂迷,這檔音樂綜藝到底什麼來頭?

第二位是陶樂,被公認為"最美女超人",以價值和氣質赢得無數觀衆的支援。

但在18比15的比賽中,陶樂是第一個被淘汰的人。

高曉松似乎随口評論,但一針血:"她屬于美國這幅畫,不夠生動,公司不能總是賣照片。

"然後他又說:"香港和台灣有美容市場,但内地沒有美容市場,是以她不能吸引我。

連高曉松都隻能過來當個樂迷,這檔音樂綜藝到底什麼來頭?

第三位是流行嘻哈明星張有芳。

但沒想到在舞台上打扮得英俊潇灑,精力充沛的她,在對手PK的時候RAP節奏都唱錯了。

高曉松淘汰了她,但也沒有嘴仁慈,說她在扭曲的歌:"節奏全錯了,這是扭曲的歌,你是說唱的。

高曉松的毒舌,不僅讓觀衆目瞪口呆,還讓台上的選手們恐懼至極,害怕表演時有失誤,被他的炮擊。

連高曉松都隻能過來當個樂迷,這檔音樂綜藝到底什麼來頭?

在這種情況下,即使過了一年,在另一檔綜藝節目《快樂男孩》中,參賽者也自以為是,驚慌失措。

所有高曉松的評論,無論你的表現是好是壞,都能成功吸引大家的注意力。

連高曉松都隻能過來當個樂迷,這檔音樂綜藝到底什麼來頭?

自2012年以來,高曉松已經把所有的音樂綜藝節目都趕了出去,轉而專注于脫口秀。

這個節目是"蕭說",他從音樂大師到脫口秀導師的轉變。

縱觀高曉松擔任導師的七年,雖然在音樂領域沒有耗時的傷害,但他的毒舌力量卻達到了一個新的水準。

在"智義賽"預選賽第一季度,高曉松首次"開火"對抗清華學派。

這位學者是清華大學的"風之人",擁有清華大學法學、金融學、新聞學和傳播學三個學位,但現在對于畢業和擔心,希望導師能給他建議。

但同樣來自清華的高曉松卻無動于衷,言如劍,嚴厲地批評他:"一位名校學生問我們,你找什麼樣的工作?你認為你應該在清華大學接受十多年的教育嗎?

連高曉松都隻能過來當個樂迷,這檔音樂綜藝到底什麼來頭?

這在普通人眼中,曾經在起跑線上赢得過,但現在卻是自嘲。

在節目上,高曉松不僅對"學霸"的言辭激烈,還衍生出一句話融入了學校紀律:"清華目前的辦學作風,與技校沒有什麼不同,傳授了一種求職技能。

連高曉松都隻能過來當個樂迷,這檔音樂綜藝到底什麼來頭?

|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他也沒有因為娛樂界的某些現象而壓制性。

有一次,在《小松旗談話》中,他評論了近五分鐘的"小鮮肉"。

當時,大多數人因為害怕挑起輿論,引起不必要的争議而回避這個話題。

但高曉松并不害怕,他在節目中說,現在鮮鮮小肉不能吃苦:"你想要一塊小鮮肉,為了表現胖十斤,他們會告訴你,粉絲喜歡看自己的臉。

連高曉松都隻能過來當個樂迷,這檔音樂綜藝到底什麼來頭?

至于所謂的對藝術的奉獻,他們可能會直接罷工。

這是一些強度小鮮肉,它們的表面光亮,但餐桌不一樣。

在高曉松成為脫口秀導師這些年,他用毒舌的點評,為我們打開了一個又一個的社會現象。

但對于音樂愛好者來說,高曉松的第一個身份是音樂行業的老槍,我們更喜歡聽他解析音樂。

連高曉松都隻能過來當個樂迷,這檔音樂綜藝到底什麼來頭?

從2012年到現在,人們一直認為高曉松在脫口秀中混雜着風與水,永遠不會出現在音樂綜藝中。

但今年夏天即将到來的《樂隊的夏天》中,高曉松和張亞東、吳青峰、歐陽娜娜等人出現了。

他們将作為超級粉絲在那裡幫助解決他們的音樂難題,以及一些專業名詞。

音樂界的毒舌,以其超級粉絲的地位,終于回來了。

連高曉松都隻能過來當個樂迷,這檔音樂綜藝到底什麼來頭?

如果說高曉松的回歸是一個驚喜,那麼另一位超級粉絲張亞東的出現絕對是一個意外。

也許很多人對"張亞東"這個名字并不熟悉。

從頭到尾,作為樂壇藏着老槍,他一直冷酷、冷酷、溝通不暢,大多數人都不知道,他幫助過杜偉、徐偉、樸澍、王飛等很多大牌制作專輯。

連高曉松都隻能過來當個樂迷,這檔音樂綜藝到底什麼來頭?

1996年,王飛已經是中國最炙手可熱的女歌手之一,在新加坡、台灣和香港赢得了專輯銷量。

當時有一張叫《浮躁》的專輯,是窦偉、林曦、黃偉文等人合作的合集,專輯制作人是張亞東。

這張專輯不僅收獲了好評,也讓王飛百足走得更遠。

如果說在此之前,王飛的影響力僅限于東南亞,那麼之後,王飛已經走向國際,還登上了《時代》雜志的封面,成為第一位中國歌手。

連高曉松都隻能過來當個樂迷,這檔音樂綜藝到底什麼來頭?

在張亞東也給樸蜀串弦之後,當樸澍剛加入麥田,看着于武,葉薇已經率先制作了第一張專輯,心裡很痛苦。

是宋克和高曉松花了很大力氣把張亞東帶進來求助。

連高曉松都隻能過來當個樂迷,這檔音樂綜藝到底什麼來頭?

在網際網路的早期,樸槿惠的專輯《I'm Going to 2000》名列前茅,席卷了當時的心靈和思想,成為最具标志性的專輯。

之後,還有《盛如夏花》席卷一流的音樂現場,制作人也是張亞東。

除了制作人的身份,張亞東也曾是多舞台音樂綜藝導師,從"網絡新聲一代"、"流行之王"等,他一直占據着重要的地位。

連高曉松都隻能過來當個樂迷,這檔音樂綜藝到底什麼來頭?

另外兩位超級粉絲,吳青峰和歐陽娜娜,絕對是過去兩年最突出的"新人"。

在大多數人的青春記憶中,一定有兩支中國台灣樂隊,一支在五月天,另一支在蘇打綠。

吳青峰是蘇打綠的主唱,是這支樂隊的靈魂。

像《小情歌》、《我想你》這些流行情歌,都是吳青峰親自創作的。

不僅如此,他還被公認為是站在"音樂世界背後的人",給田玉賢、蔡一林、楊乃文等國歌會寫很多歌。

連高曉松都隻能過來當個樂迷,這檔音樂綜藝到底什麼來頭?

|圖檔來源:微網誌,"湖南衛視歌手"

但自2016年蘇打綠在金球獎上連續獲得五個獎項以來,它已經宣布了三年的中斷,近兩年沒有新聞。

直到2018年的《明日之子2》,吳青峰才被掃蕩為"新人",成為第二季的冠軍。

今年,吳青峰加入了"歌手"這群雄鹿的戰場,從第一名到決賽,強勢奪得亞軍。

連高曉松都隻能過來當個樂迷,這檔音樂綜藝到底什麼來頭?
連高曉松都隻能過來當個樂迷,這檔音樂綜藝到底什麼來頭?

至于歐陽娜娜,這位才華橫溢的女人拉小提琴,在大家的記憶中都曾就讀于伯克利音樂學院,她擁有的遠不止于此。

13歲時,她進入了世界頂級音樂學校柯蒂斯音樂學院,這是曆史上最年輕的年齡,并獲得了全額獎學金。

僅僅四年後,她就出現在NASA的頒獎典禮上,嘻哈歌手Wiz Khalifa表演了"See You Again"。

此外,歐陽娜娜不僅唱了很多英文歌曲,還唱了蘇打綠的"小情歌"。

在伯克利演唱會上,她的搭檔、純綠色吉他手劉佳凱在同一舞台上表演,身穿皮衣,背着電吉他,用慵懶甜美的嗓音,圓粉的成功數不勝數。

前段時間,她與窦靜彤聯手推出自己的個人單曲《To Me》,再次印證了一位才華橫溢的女性身份。

《夏之夏樂隊》超級樂迷陣容齊聚一堂,聚集了當今樂壇老槍、中年一代、新人才。

但他們不是節目的導師,就像"樂迷"一樣,陪着大家去看節目。

有了他們的參與,幫你講解音樂風格、專有名詞,就能讓大家享受到更好的體驗。

縱觀過去十年,每年到夏天,無數綜藝節目占據了我們大部分的時間,但年複一年,轉機總是選秀,選擇素食者,選擇男子聯賽,選擇女子團體。

很少有人知道為什麼?

因為真正的聲音永遠掌握在資本手中,這些人都知道,大家喜歡的是"草根攻堅的勵志故事",足以激起所有觀衆的熱情。

但事實上,有比這更多的夢想的人,還有更多的人在泥潭中,仍然仰望着星星。

與"樂隊之夏"不同,這是一個純粹的樂隊擁有的節目,屬于每個沉默了很長時間并且一直沉默原創的樂隊成員。

該節目彙集了31支樂隊,如Mirrors和Sore,他們将在這裡展示他們的魅力,并争奪年度HOT5席位。

從流行音樂和民謠狂熱到嘻哈的興起,我們看到了太多的素食者,從無名到聲樂。

一直以來,對于邊緣化、獨立、拒絕浮華的樂隊來說,機會并不多。

我們大多數人隻能在LiveHouse或音樂節上看到他們的表演,但幾乎沒有新聞。

事實上,他們希望每個人都認識他們并聽到他們的音樂。

現在我們終于可以在節目中看到他們,展示成為樂隊一員的自豪感和魅力。

這是樂隊的夏天,也許在路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