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SAN那麼好,使用者還會考慮其他存儲方案嗎?
VMWare vSphere是業界領先的虛拟化平台,VSAN是一種新型的分布式軟體定義存儲,vSphere+VSAN可謂是完美的虛拟化整體解決方案。但是,永遠不要低估使用者的訴求,隻要存在較大的實際動力,在一些特定的場景下,使用者就會主動尋求替換VSAN的存儲解決方案。
TaoCloud SSAN就是其中一種絕好的替換VSAN方案。SSAN是典型的分布式塊存儲,SSAN+vSphere這兩者計算存儲超融合可提供一體化的虛拟化/私有雲解決方案,同樣可以幫助客戶獲得更好的高性能、高可用、擴充性、業務連續性、簡化管理、更低的整體成本。
本文介紹TaoCloud SSAN + VMWare vSphere的超融合解決方案,重點闡述方案架構、系統部署、系統測試等内容,旨在為技術人員進行POC測試或系統實施提供參考。
一、VSAN簡介
VMware VSAN,全稱VMware Virtual SAN,簡稱VSAN。我們可以把VSAN看成是一種vSphere Storage,是vSphere虛拟機後端的企業級高性能存儲。VSAN其實就是基于伺服器端存儲的共享分布式對象存儲系統,可以用來取代vSphere後端的外置磁盤陣列。
以往vSphere後端的共享存儲需要外置磁盤陣列,才能支援vSphere各種進階功能,如vMotion、HA、FT、DRS等。現在,在許多場景下,VSAN能夠支援得更好,因為VSAN是内嵌到vSphere核心的進階功能,它使用和管理極其簡單,可以完美地配合VMware SPBM實作基于存儲政策驅動的自動化,以虛拟機甚至VMDK的顆粒度配置設定存儲資源,還能與vSphere各種其他功能無縫地緊密地內建在一起。

VSAN把vSphere叢集伺服器各個節點内的SSD(固态硬碟)和HDD(硬碟),聚合在一起,構成一個共享的存儲池。然後,再由存儲池按照預先建立好的存儲政策(使用者不建立,則自動使用系統預設政策),配置設定存儲空間給叢集内的虛拟機使用。如果借助NAS插件,也可提供共享的檔案空間給其他叢集,或者實體機使用。
VSAN是一種基于軟體的分布式存儲解決方案,可在任何标準X86伺服器上運作,隻要I/O Controller (控制器)、SSD和HDD在VSAN HCL (Hardware Compatibility List,相容清單)内,就可運作。VSAN的HCL非常豐富,是以VSAN為使用者的選型提供了非常高的靈活性。
(注:以上VSAN簡介引自微信公衆号”樂生活與愛IT”,感謝Peter Ye)
二、SSAN簡介
TaoCloud SSAN是典型的ServerSAN産品,遵循軟體定義存儲理念,可從X86伺服器硬體平台的本地存儲資源中建立基于伺服器的SAN,以便按需提供具有彈性的、可擴充的存儲容量和性能。SSAN采用去中心化的全對等Share-nothing架構,融入Scale-out分布式塊存儲技術,閃存優化技術,超融合技術,安全加強技術,建構高效、可靠、智能、彈性的存儲計算平台。
SSAN采用Scale-out橫向擴充存儲架構,聚合X86伺服器内的存儲和計算資源,可最小從3個X86伺服器節點動态擴充到上千個X86伺服器節點,實作EB級的海量存儲容量和大規模I/O并行的存儲性能。SSAN支援動态的性能擴充,随着新存儲節點的加入,整體性能持續線性增加。
SSAN遵循SDS軟體定義存儲的設計理念,充分整合各類 IT硬體能力(CPU、記憶體、總線、磁盤、網絡等),以存儲軟體的高度優化和硬體資源最大化利用為目标,建構高效,智能、可持續更新的開放型軟體定義存儲系統。SSAN集合多種企業級資料服務功能(例如 QoS、自動精簡配置和快照),可實作大規模、高可靠、高性能、超融合的存儲應用,非常适合對可擴充性和存儲性能要求不斷提升的應用場景,如資料庫、虛拟化、雲計算等。
針對虛拟化應用場景,SSAN支援融合/超融合部署模式,每個SSAN存儲節點同時也是計算節點,通過标準iSCSI接口實作高效的I/O資料通路。在SSAN中可配置高性能SSD媒體,實作存儲加速或自動分層部署。SSAN支援高效的快照機制,可支援無限數量的并發快照,非常适合虛拟化應用中的虛拟機批量建立/克隆等需求。
TaoCloud SSAN分布式融合存儲差異性特點如下:
1)KISS簡單系統,無中心對稱式系統架構;
2)單卷最大256TB,卷級備援政策,支援副本和糾删碼;
3)iSCSI标準接口,支援多路徑,易于對接各種應用系統;
4)支援FC和NAS(NFS/CIFS/FTP)協定導出;
5)單一叢集支援多個存儲池,支援實體和融合部署;
6)WebGUI管理系統,支援三員分立權限管理;
更多SSAN産品資料請從http://www.taocloudx.com 擷取。
三、超融合方案
3.1、vSphere+SSAN超融合方案
VMWare vSphere是業界領先的虛拟化平台,可用于桌面雲和伺服器虛拟化。以前,vSphere采用傳統的SAN/NAS外置存儲,無論在性能、可用性、擴充性、管理性、成本等方面都是極大的挑戰,實際應用中難以滿足需求,還要承擔極高的成本。目前,vSphere主推VSAN替換傳統的SAN/NAS存儲,VSAN内嵌于vSphere核心中,它是一種軟體定義的分布式存儲,可以更好地實作vMotion、HA、FT等進階功能和更高的性能,技術上堪稱是vSphere完美的存儲解決方案。
那麼問題來了,VSAN那麼好,使用者還會考慮其他存儲方案嗎?答案是肯定的。永遠不要低估使用者的訴求,隻要存在較大的實際動力,在一些特定的場景下,出于成本、管理、立舊、跨平台、本地化支援等諸多因素考慮,使用者就會主動尋求替換VSAN的存儲解決方案。以下是一部分源自實際的客戶訴求,例如:
1)項目預算不足,VSAN成本太高,按VDI/CPU/Core許可;
2)VSAN對硬體配置和相容性要求過高,SSD基本是必需的;
3)使用者使用免費版的VMWare vSphere,不可能再購買VSAN許可;
4)作為獨立存儲替換傳統SAN/NAS存儲,VSAN無法作為獨立存儲;
5)同時支援多種虛拟化平台,比如KVM、XEN、OVM;
6)伺服器以及存儲資源立舊,VSAN對硬體要求高;
針對如上特定場景需求,TaoCloud SSAN就是其中一種絕好的替換VSAN方案。vSphere支援NFS/iSCSI/FC等外部存儲系統,SSAN采用标準的iSCSI接口與其進行對接和融合。
TaoCloud SSAN是典型的Server SAN,借助于軟體定義存儲、開放式X86标準架構和高性能SSD存儲媒體,SSAN可以替換傳統SAN/NAS存儲,更好地滿足虛拟化對存儲的新需求。采用TaoCloud SSAN建構分布式塊存儲平台,提供可靠、高效的資料存儲服務,可以實作模闆資料、鏡像資料、配置資料、業務資料的統一存儲。SSAN可與VDI主機實作融合部署,進一步提升I/O效率比降低成本。根據性能、成本綜合考慮,可配置全SSD模式或SSD+HDD混合模式。VDI主機與SSAN之間可通過iSCSI對接,SSAN的SSD Cache功能可實作在配置少量SSD的情況下實作很高的性能,高效的ROW快照及克隆功能可支援快速、批量的建立虛拟機。實踐表明,TaoCloud SSAN可以很好地支援VMWare vSphere虛拟化平台,作為替換VSAN的一種絕好的選擇。
SSAN支援實體分離和融合/超融合部署方式。簡單地講,實體分離即計算(這裡指虛拟化)和存儲各自獨立部署,存儲通過iSCSI/FC實體連接配接到計算節點。超融合是融合的一個子集,融合是指計算和存儲部署在同一個節點上,相當于多個元件部署在一個系統中,同時提供計算和存儲能力。融合系統中,計算和存儲仍然可以是兩個獨立的元件,沒有互相依賴關系。比如,TaoCloud SSAN+oVirt方案,一個節點的Redhat/CentOS系統上SSAN和oVirt實體融合,共享主機的實體資源。超融合架構最早由Nutanix提出,它與實體融合不同在于,重點以虛拟化計算為中心,計算和存儲緊密相關,存儲由虛拟機而非實體機CVM(Controller VM)來控制并将分散的存儲資源形成統一的存儲池,而後再提供給Hypervisor用于建立應用虛拟機。
這裡采用SSAN+vSphere超融合架構方案,每台實體伺服器既是vSphere計算節點,同時也是SSAN存儲節點。每一個vSphere主機需要先配置一個虛拟機作為控制器(CVM),并将實體主機上的磁盤和網卡透傳給CVM,所有CVM上部署SSAN并形成統一的存儲池,使用者虛拟機均建立在這個存儲池上。超融合架構實作了計算、存儲、網絡等資源的統一管理和排程,具有更彈性的橫向擴充能力,極大簡化了複雜IT系統的設計,這種方案可以更好地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進一步降低了成本。方案優勢如下:
1)彈性存儲,支援線上快速擴容;
2)高可用存儲,資料多副本,存儲不中斷;
3)高性能存儲,閃存優先,本地I/O優先,高效的快照和克隆;
4)iSCSI标準接口,支援各類VDI平台;
5)超融合架構,進一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6)支援定制化開發,滿足個性化的資源管控需求;
3.2、方案拓撲
為了便于方案POC測試,這裡采用3節點超融合架構方案,實際應用根據需求确定叢集規模。SSAN采用副本方式保證資料安全性和可用性,副本政策可以根據實際需求靈活設定,POC測試采用三副本政策。存儲媒體推薦全SSD或SSD+HDD,網絡互連建議10GbE,POC環境采用全SSD/萬兆。測試拓撲如下:
3.3、硬體環境
硬體項目 | 配置 | 數量 | 提供者 |
X86伺服器 | E5 2620v2雙路CPU; 64GB記憶體; | 3台 | |
SSD | Intel DC3700 400GB | 6塊 | |
萬兆網卡 | Intel X520-SR2萬兆網卡 | 3塊 | |
萬兆交換機 | 48口博科10GbE交換機 | 1台 | |
萬兆子產品和網線 | SFP+光纖 | 3套 |
3.4、軟體環境
軟體項目 | 配置 | 提供者 |
VMWare vSphere | 6.0試用版 | VMWare |
CVM OS | CentOS 6.7 x86_64 (2.6.32-573) | 使用者/TaoCloud |
SSAN | 1.3.2 | TaoCloud |
IP位址 | 3個管理IP +3個資料IP,分為兩個網段 | 使用者 |
四、系統部署
4.1、vSphere部署
VMware vSphere是一套伺服器虛拟化解決方案,核心元件包括ESXi Hypervisor和vCenter Server。ESXi是一個hypervisor,類似于Xen的虛拟層,用于把X86伺服器的硬體進行虛拟化。一旦一台X86伺服器硬體上安裝了ESXi,底層的硬體就被虛拟化了,可以用這台伺服器建立、配置、多個虛拟機。vCenter伺服器是用于管理一個或者多個ESXi伺服器的工具。
vSphere詳細部署請參考官方文檔,這裡僅作簡要介紹。
4.1.1 準備工作
ESXi Hypervisor需要CPU虛拟化(VT)功能支援,CVM透傳磁盤需要AHCI功能支援。開機啟動進入BIOS設定,開啟虛拟化VT功能和AHCI功能。
4.1.2 ESXi部署
ESXi對硬體相容性要求比較高,需要硬體型号在HCL相容性清單當中,包括伺服器、CPU、磁盤、網卡、RAID卡、SSD等,否則系統将無法成功安裝。安裝過程中,首先檢查硬體相容性,确認磁盤和網卡資訊,如果需要支援HA和FT,則至少需要兩塊以上網卡,官方建議6塊網卡。為了安全性,建議修改預設ROOT帳戶密碼。安裝完成重新開機後,建議修改ESXi主機的IP、Hostname、DNS等網絡資訊。
ESXi是基于linux的系統,可以通過vSphere Client來連接配接,也可以使用vCenter Server連接配接ESXi,都是基于圖形化界面來管理系統。vSphere Client管理非常有限,諸如vMotion等功能都不能操作,是以建議使用vSphere Client連接配接vCenter Server伺服器來實作對多台ESXi伺服器的管理。
4.1.3 硬體透傳
超融合架構中,出于性能考慮,需要将主機PCIe實體裝置透傳(Pass Through)給SSAN控制虛機CVM。選擇ESXi實體主機,在配置-->進階設定中标記需要直通的裝置,配置完需要重新開機ESXi實體機生效。
4.1.4 CVM建立
SSAN+vSphere超融合架構,每台實體伺服器既是vSphere計算節點也是SSAN存儲節點。每一個ESXi主機需要先配置一個虛拟機作為控制器(CVM),并将實體主機上的磁盤和網卡透傳給CVM。這裡有三個ESXi節點,分别在其上建立了ssan-test01、ssan-test02、ssan-test03作為SSAN CVM,并将透傳的磁盤和網卡配置設定給CVM。
4.2、SSAN CVM部署
4.2.1 CVM OS安裝
每個vSphere節點上分别建立好一個CVM控制虛拟機,之後進行作業系統和相關軟體的安裝。每個CVM安裝相同版本的作業系統,Linux OS采用CentOS 6.7 x86_64 (2.6.32-573)最小模式。如果是Intel的萬兆網卡和SSD,Centos 6.7可以直接支援,不需要額外安裝驅動。其他廠商的萬兆網卡和SSD,請按照廠商文檔安裝對應驅動。
4.2.2 SSAN軟體安裝
SSAN叢集節點自動化進行安裝配置,直接執行ssan_install.sh即可。
(1)叢集節點自動安裝
./ssan_install.sh
輸入節點序号(如0, 1, 2),将自動安裝SSAN軟體包,并自動進行相關系統配置。SSAN每個節點上執行此步驟,多個節點可以并行安裝。第一個節點安裝時,如果SSAN叢集配置檔案ssan_install.conf不存在,則會進行互動式輸入,也可以手動編輯,其他節點可以直接使用此配置檔案。
互動輸入資訊包括:
ssan_node_nr: ssan節點數量,預設是3;
zk_node_nr: zookeeper節點數量,預設是3;
zk_client_port: zookeeper用戶端端口,預設是2181;
zk_server_port: zookeeper伺服器端口,預設是2888:3888;
ntp_server: NTP服務IP位址,可選配置項,保證節點時間同步即可;
webgui_server: ssan webgui管理節點IP,可選配置項,推薦配置;
node1_mip: 第1個節點管理IP,必填配置項;
node2_mip: 第2個節點管理IP,必填配置項;
node3_mip: 第3個節點管理IP,必填配置項;
(2)啟動叢集服務
SSAN叢集管理依賴zookeeper、sagentd和suiagentd服務。叢集所有節點安裝配置完成後,需要在每個節點手工啟動服務,或者直接reboot也可以。請确認每個節點以上服務都處于Running狀态。
4.2.3 WebGUI安裝
SSAN支援指令行和WebGUI兩種管理模式,推薦使用WebGUI進行叢集管理。管理節點可以單獨部署,也可以部署在其中一個SSAN節點上。這裡我們選擇第一個節點作為管理節點。
./ssanweb_install.sh
第一個節點上直接運作上述ssanweb安裝腳本,自動安裝ssanweb-1.3.2-1.el6.x86_64.rpm和webgui運作環境所需求的依賴包,包括httpd、mysql、php等,并自動完成webgui運作環境的配置。安裝完成後,請确認mysqld、httpd服務處于Running狀态。
4.2.4 SSAN叢集配置
SSAN遵循大道至簡的設計原則,系統管理和應用非常簡易友善,系統采用基于WebGUI的多語言圖形化管理界面,管理者可以輕松進行配置、監控和管理。對于一個全新部署的SSAN系統,建議采用如下順序進行配置管理。
(1)增加節點:叢集由多個實體節點組成資源池,必須先有叢集節點;
(2)初始化磁盤:叢集節點的磁盤資源,需要初始化才能夠被SSAN管理和使用;
(3)建立OSD:OSD管理一個節點上一塊或多塊實體磁盤,它提供對象存儲功能;
(4)啟動SSAN:一個SSAN節點有一個或多個OSD程序組成,啟動以激活存儲資源;
(5)初始化叢集:第一次啟動需要初始化叢集,之後叢集資源才能正常使用;
(6)建立虛盤VD:叢集正常後可以随意建立虛拟磁盤,相關配置在建立時指定;
(7)建立iSCSI Target:SSAN采用iSCSI協定通路,需要虛盤建立iSCSI目标端;
(8)iSCSI發現與登入:用戶端采用iSCSI協定通路虛盤存儲資源;
4.2.5 建立虛拟磁盤
這裡我們把vSphere中所需要的全部存儲都放置于SSAN存儲池中,包括vCenter虛拟鏡像、VM模闆和VM資料存儲。在SSAN WebGUI管理平台中建立三個虛拟磁盤VD,均采用三副本備援政策,容量均為200G。
4.3、vSphere配置
前面我們已經部署好vSphere和基于CVM的SSAN系統,接下來我們将把SSAN存儲資源配置設定給vSphere,并部署vCenter來管理vSphere叢集。iSCSI多路徑、虛拟HA和FT,這是需要特别注意的配置。
4.3.1、配置SSAN存儲
SSAN CVM部署中已經建立好三個200GB的虛拟磁盤ssan-test1、ssan-test2、ssan-test3,通過vSphere Client連接配接ESXi進行存儲配置。SSAN采用标準iSCSI協定與ESXi連接配接,可以使用一個或多個虛拟磁盤,出于性能考慮,這裡為每一個ESXi配置一個虛拟磁盤,并設定三條iSCSI多路徑,故障切換政策為Failover。測試性能時,建議将客戶虛拟機均衡建立在三個SSAN存儲域。
4.3.2、vCenter部署
VMware vCenter是VMware vSphere套件中一個強大的主機和虛拟機集中管理元件,vSphere許多進階功能,隻有在vCenter下才可以配置實作,并且vSphere許多管理子產品隻能內建安裝在vCenter環境中,無法獨立安裝運作,通過對vCenter的管理可以對一台或者多台VMware vSphere進行管理配置,是以VMware vCenter是VMware vSphere的主要管理平台。
vCenter Server可以采用實體伺服器或者ESXi虛拟機安裝,這裡采用虛拟機,記憶體8GB,64位Windows Server 2008。安裝過程這裡不再贅述,具體請參考官方部署文檔。成功安裝後,使用vSphere Client連接配接vCenter Server,就可通過管理界面管理資料中心、叢集、vSphere主機、HA、FT、vMotion等功能。這裡我們建立了一個ssan-test資料中心和test123叢集,叢集中包括了三個vSphere主機節點,叢集中已經建立好三個SSAN CVM,以及之前部署的vCenter Server。
4.3.3、配置叢集HA
vShpere HA功能用于檢測故障,對叢集中運作的虛拟機提供快速恢複功能。核心功能包括主機監控和虛拟機監控功能,用于在檢測不到信号時最大程度地縮短停機時間。必須打開vShpere HA功能,才能使用FT(Fault Tolerance)功能。HA、FT都必須在叢集模式下才能應用,建立叢集時打開vsphere HA和DRS,啟用主機監控。
4.3.4、配置虛機FT
vSphere Fault Tolerance (FT) 通過建立始終與主虛拟機保持同步的虛拟機實時卷影執行個體,使應用在伺服器發生故障的情況下也能夠持續可用。一旦出現硬體故障,vSphere FT 就會自動觸發故障切換,確定零停機并防止資料丢失。故障切換完畢後,vSphere FT 會自動建立一個新的輔助虛拟機來為應用提供持續保護。
FT功能是針對每個虛拟機單獨配置的,主要是面向關鍵應用的虛拟機,一般的應用虛拟機配置叢集HA功能即可。虛拟機啟用FT功能後,同一個虛拟機就會出現兩個虛拟機:主虛拟機和輔助鏡像虛拟機,其中輔助虛拟機是隻讀的,可以通過FT測試功能測試虛拟機的切換。
五、系統測試
5.1、功能測試
1、測試方法
按上述方法和步驟成功部署和配置SSAN+vSphere計算存儲超融合系統,我們就可以将vSphere中所有的虛機存儲放置于SSAN存儲池,包括vCenter Server、CVM和Guest VM所涉及的Image鏡像和雲盤存儲。功能測試重點驗證資料存儲域、虛拟機磁盤、快照克隆復原等正常存儲功能點,均在vCenter管理系統中進行操作。功能測試場景非常多,這裡列舉了一部分存儲相關核心測試用例。
2、測試場景
5.2、高可用測試
1、測試方法
SSAN提供了多種資料可靠性和可用性機制,包括副本/糾删碼機制、iSCSI多路徑,為vSphere的高可用性提供基礎支撐,包括vCenter和Guest VM的高可用。這裡重點模拟iSCSI路徑故障和主機故障來驗證SSAN和vSphere的安全性和高可用性,包括HA和FT功能。
2、測試場景
5.3、性能測試
1、測試方法
性能是評估一個存儲産品最為關鍵的名額,包括IOPS、帶寬和延遲,這裡采用FIO進行測試分析。
FIO是一個I/O标準測試和硬體壓力驗證工具,它支援13種不同類型的I/O引擎,支援塊裝置和檔案系統測試,廣泛用于标準測試、QA、驗證測試等,支援Linux, Windows等作業系統。
2、測試場景
六、總結
VMWare vSphere是業界領先的虛拟化平台,廣泛用于桌面雲和伺服器虛拟化。VSAN是一種新型的分布式軟體定義存儲,内嵌于vSphere核心中,可以更好地實作vMotion、HA、FT等進階功能和更高的性能,vSphere+VSAN可謂是完美的虛拟化整體解決方案。然而在一些特定的場景下,出于成本、管理、立舊、跨平台、本地化支援等諸多因素考慮,使用者就會主動尋求替換VSAN的存儲解決方案。
SSAN是典型的Server SAN,借助于軟體定義存儲、開放式X86标準架構和高性能SSD存儲媒體,SSAN可以替換傳統SAN/NAS存儲,更好地滿足虛拟化對存儲的新需求。SSAN支援實體分離和融合/超融合部署方式,可以更好發揮本地存儲優先通路政策優勢,可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進一步降低了成本。
實踐表明,SSAN+vSphere超融合架構可提供一體化的虛拟化/私有雲解決方案,SSAN是一種絕好的替換VSAN方案。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