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終于知道老舍投湖自盡的根本原因了,原來是妻子的舉報才是重點

作者:跳舞的橙子Ye
終于知道老舍投湖自盡的根本原因了,原來是妻子的舉報才是重點

1966年,文化大革命正在如火如荼之中。此時,67歲的老舍被妻子胡絜青舉報,說他年輕時風不正,與一女子發生了婚外情,随後被一群人拖走。

直到晚上,被打得遍體鱗傷,奄奄一息的老舍終于被放回到家,然而任憑他怎麼敲門,妻子始終沒有開門。老舍萬念俱灰,走到湖邊坐了一晚上,最終投湖自盡。

終于知道老舍投湖自盡的根本原因了,原來是妻子的舉報才是重點

舉報中的女子便是趙清閣。

她出生于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家人都是知識分子,母親也能書善畫。是以,趙清閣從小就有過人的文學天賦。

1937年,23歲的趙清閣在武漢擔任文藝月刊《彈花》的主編,認識了同為撰稿人老舍。那年,老舍38歲。

當時,老舍還是“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的理事負責人,而趙清閣被安排擔任他的秘書,兩人一起籌劃《彈花》。

他們一起工作,性格是完全不同的,但卻很互補。

老舍為人腼腆,與女子交往尤為拘束;可趙清閣就剛好相反,是一個性格開朗直爽的人。

由于兩人都酷愛文學,在長期工作的朝夕相處中,他們很快就成為了知心朋友。他欣賞她的溫婉直爽,她傾慕他的睿智幽默。

就這樣,老舍執筆,趙清閣編輯,兩人配合得十分默契,把《彈花》辦得有聲有色。

與此同時,一段互為愛慕的情愫也暗然萌生了。

但老舍還是有所顧忌的,他想到了家中的妻子和三個孩子。

妻子胡絜青比他小6歲,也是一個有才有貌的女子,當年也是他寫了100多封情書,窮追猛打才得以到手的良人。

還記得他在情書中對胡絜青承諾:要和她建立一個互相有愛,和睦溫馨的家庭。

胡絜青終于被打動,婚後兩人相敬如賓,琴瑟和鳴,還生下了三個孩子。

終于知道老舍投湖自盡的根本原因了,原來是妻子的舉報才是重點

在老舍去武漢前,胡絜青也曾猶豫過要不要一起去,但念到三個孩子尚小,家中還有婆婆要照顧,就讓老舍一人先行出發。

沒想到這卻是讓她痛苦一生的決定。

就在老舍對趙清閣的感情漂浮不定時,因戰事混亂,他和趙清閣一起被轉到重慶工作。

在那個戰亂的年代,兩個人的比鄰而作,共同創作,互相依靠再一次讓感情升溫,老舍已然不顧家中同樣遭受戰亂之苦的妻兒,和趙清閣公然同居了。

很快,消息傳到了老家胡絜青的耳朵,她決定帶着三個孩子到重慶,給孩子把爹找回來。千裡迢迢,一路輾轉三個月才到重慶。

老舍畢竟虧欠妻子太多了,他離家六年,胡絜青在家中不但是獨自扛起養家的擔子,養育三個孩子,還照顧自己的母親并盡孝送終。

是以,當他知道妻兒馬上要到重慶時,他正在吃飯的手抖了一下,随即恢複平靜說:

既然來了,就讓他們過來吧。

一邊是志趣相投的紅顔知己,一邊是同甘共苦的糟糠之妻。老舍的内心非常掙紮,他哪邊都舍不了。

但趙清閣是有底線有原則的人,她表示:老舍要想和她在一起,那必須和胡絜青離婚,且把胡絜青和孩子的生活安排好。

經過一番痛苦的衡量選擇,老舍最終回歸了家庭,而趙清閣也很識趣地離開了重慶去上海,離開這個傷心之地。

終于知道老舍投湖自盡的根本原因了,原來是妻子的舉報才是重點

雖然老舍表面是回歸了家庭,還有了小女兒,但内心卻始終沒有放下趙清閣。

後來,他曾去過上海找趙清閣,他在美國時,還打算與胡絜青結束夫妻關系,把趙清閣接來,寫信對她說:我在馬尼拉買好房子,為了重逢,我們到那兒定居吧。”

但是趙清閣還是堅守自己的底線:老舍不與妻子離婚,他們就不能在一起。她希求的是一個名正言順的妻子名分,而不是不清不楚的“私奔”。

她無論如何也不能做第三者,選擇了與老舍:

“各據一城,永不相見”。

幾十年裡,老舍對趙清閣的愛,胡絜青一直是看在眼裡,她的内心深處對老舍有着深深的怨念。

雖然表面上老舍和趙清閣沒什麼來往,已由戀人轉化為朋友關系,但實際還是藕斷絲連的。甚至當她知道老舍還在背着她偷偷給趙清閣寄錢時,她頓時怒火中燒,對丈夫的怨恨又加深了一層。

終于知道老舍投湖自盡的根本原因了,原來是妻子的舉報才是重點

1966年的動蕩時期,本已遭受打擊的老舍,胡絜青更是遞上了一把刀,火上澆油,寫大字報把他和趙清閣的事公報于世。

老舍再一次被拖走,遭受了一整天的批鬥和毒打,飽受侮辱的他撐着殘弱的身體回到家中,卻被胡絜青拒之門外。

他一個人晃晃悠悠地走到了太平湖,坐在湖邊,想了好多好多,最後自沉湖底。

當胡絜青得到老舍自盡時,她失聲痛哭,她隻是想出心中一口氣罷了,她從沒想過要讓他去死啊!

在得知老舍去世的噩耗,一生未嫁的趙清閣也悲痛欲絕,此後“晨昏一炷香,遙祭三十年”。據說她生前一直将老舍的手迹挂在客廳,見字如面,聊表相思。

終于知道老舍投湖自盡的根本原因了,原來是妻子的舉報才是重點

一直以為老舍當年投湖自盡,是因為受不了文革的不堪折磨才想着一了百了的,沒想到妻子胡絜青對他的大字報檢舉才是根本原因。

發現有些文人總是很貪心,不但要享受着妻子無私奉獻柴米油鹽照顧一家老老小小的安逸,還要向往着沒有人間煙火風花雪月的浪漫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