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科技來源生活,又服務生活?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就早已有所展現

作者:記聞曆史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麻煩手動點選右上方的“關注”。感謝您的支援和鼓勵,希望能帶給您舒适的閱讀體驗。

唐代是大陸古代王朝統治的一個難以企及的高峰。

之是以說難以企及,并非指的是領土面積、人口經濟與延續時間。

而是那種昂揚、向上、開放、包容的民族自信、地位自信。

這種情緒,在唐朝之後的王朝中,再也未曾見到。

民族自信心促使唐朝吸納無數外族名将、名臣的同時,也促進了漢族與中國古代少數民族、世界其他國家的交流。

科技來源生活,又服務生活?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就早已有所展現

而這種交流中,不乏科技的身影。

唐朝的科技水準究竟如何?

對世界科技發展又做出了哪些貢獻呢?

迅速發展的基礎學科

作為科技發展的基石,基礎學科非常重要。

沒有基礎學科的發展,就沒有我們現在輝煌燦爛的現代科技。

比如,沒有數學中的機率論、離散數學,就沒有現代好用、快速的計算機;

沒有實體學巨磁效應的突破,就沒有我們現在容量高達20、30TB的機械硬碟。

基礎學科的重要性,從中可見一斑。

科技來源生活,又服務生活?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就早已有所展現

當然,唐朝還沒有這些現代科技。

對唐朝人來說,研究基礎學科的最直接動力,就是解決計算糧倉中的儲米量、不規則土地的實際面積這些現實問題。

是以中國古代數學有一個突出的特點,那就是以解應用題為主。

主打可用于實際的應用算法。

比如,漢代成書的《九章算術》中第一卷第一道題,就是一個土地面積計算題。

作者提出了一個問題,說有一塊長寬分别為16步與15步的方形田,求面積為多少。

科技來源生活,又服務生活?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就早已有所展現

唐朝時,古人進一步總結了這些數學書中的算法與知識、進一步研究後寫出了一本集大成之作《緝古算經》。

《緝古算經》實際上隻有二十道大題。

大體可以分為天文、土木、倉庫、勾股四類。

其中三個與現實問題有關,全書都在講述如何解這二十道題。

千萬不要小看這本唐代數學書,雖然裡面不涉及現代的導數、圓錐曲線等内容。

但其實并不比高中數學簡單多少。

其不僅有手動三次開根号、三維計算,還涉及到三次方程的解法。

科技來源生活,又服務生活?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就早已有所展現

随着數學内容的進一步豐富,唐朝的皇帝們也注意到數學這一基礎學科的價值。

為了促進數學的發展,唐朝專門在長安、洛陽設立了兩個算學機構,負責培養數學人才。

而且為了讓學生們有優質的教材可用,唐高宗李治還特命當時的數學大師、易學大師李淳風去注釋十本經典數學書。

以便學生們學習使用,史稱《算經十經》。

上面提到的《九章算術》、《緝古算經》都在被注釋之列。

科技來源生活,又服務生活?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就早已有所展現

這些書的難度如此之高。

以至于稱得上唐朝數學頂流的李淳風,都需要花費二十四年時間才能注釋完這十本書。

不過。好在他的努力沒有白費。

此後,唐朝的數學進步速度明顯加快,大有在世界中一騎絕塵之勢。

随着唐朝進入中亞,這些數學專著也被阿拉伯人學去。

以此促進了阿拉伯阿拔斯王朝乃至歐洲的數學發展。

但中國數學有其自身的内在缺陷。

那就是,發展過于依靠現實需求。

科技來源生活,又服務生活?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就早已有所展現

這導緻中國經濟陷入内在農耕循環後,數學發展也随之停滞,被西方趕超。

以造紙術、印刷術為代表的唐代技術科學

除了數學這類基本學科,唐代的技術科學也遙遙領先世界。

其三個最重要的特點就是完善、外傳與萌芽。

唐代時,古人基本已經将在唐代之前就已經出現的技術進行了完善。

使之達到了好用的程度。

并通過戰争與貿易的方式傳到了阿拉伯世界、西方世界。

如造紙術、印刷術。

科技來源生活,又服務生活?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就早已有所展現

其實早在西漢,大陸就已經掌握了造紙技術。

但是,當時主要用破布等麻纖維制品來制紙,取材範圍之窄。

甚至連野生麻類纖維都不行。

技術實在算不上成熟。

而後,唐朝人改進了造紙術,大大擴充了紙的原料取材範圍。

當時,唐人不僅掌握了野生麻纖維造紙的技術,還将藤皮、桑皮甚至竹子用于造紙。

這一舉動大大降低了紙的成本。

此外,根據史料的記載,唐朝人的造紙精細度也有了相當大的提高。

科技來源生活,又服務生活?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就早已有所展現

當時,唐人不僅可以造出厚度最低僅0.5毫米的超薄紙,遠超前代的最低0.15毫米;

還造出了面積相當于一匹絹也即長約13米,寬約1.4米的巨型紙。

但其實,生産出來薄紙、大紙才完成了造紙的第一步。

真正考驗技術的是,由生變熟的技術。

“生”和“熟”是紙的兩種形态。

生紙是沒經過深加工的紙,曬幹了就拿去賣。

古人雲,“生紙非有喪不用”,除辦理喪事時,古人一般不用這種紙。

科技來源生活,又服務生活?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就早已有所展現

而熟紙是經過精加工的進階紙。

熟紙的品質,最能展現一個時代造紙技術的發展情況。

唐朝的精加工水準相當高,因為唐人應用了一種新技術。

那就是混合施膠技術。

施膠是紙由生變熟的關鍵技術,可以讓紙變得順滑,防止卡紙。

唐代一改以前使用澱粉來當作膠的做法,而改用由動物膠與明礬混合而來的混合膠。

自然使唐代紙的品質實作了極大的飛躍。

改良了紙的品質後,唐朝人開始追求美觀。

科技來源生活,又服務生活?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就早已有所展現

畢竟“顔值即正義”。

其中不乏造價高昂的彩色紙。

如金、銀花紙。

皇帝為了展現自己的地位,将這些進階彩色紙用于日常處理政務中。

比如,根據《玉海》的說法,唐代皇帝寫的诏書、文章中,軍事撫恤相關的用黃麻紙,詞用青藤紙,寄給節度使的用白背絞金花紙,給吐蕃的用金花五色絞紙,給南诏的也是用黃麻紙。

科技來源生活,又服務生活?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就早已有所展現

從這些用紙差別中,不僅可以窺見唐朝紙類之豐富,還可以清晰的看出在皇帝眼中各類人群、國家的地位之高低。

衆所周知,唐朝對外相當開放。

日本有鑒真東渡、遣唐使入華,印度有玄奘西行,中亞有安西都護府、波斯王子入唐等。

是以唐朝時,紙從三個方向進一步向外擴散。

一個方向是往東,經由北韓半島和遣唐使傳入日本。

還有一個方向是從吐蕃、南诏等傳入印度。

而第三個方向則是從大陸的新疆地區經由貿易與戰争傳入阿拉伯地區。

科技來源生活,又服務生活?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就早已有所展現

雖然此後,紙進一步擴散到歐洲,促進歐洲的發展,并最終成為歐洲走出中世紀、進行全球殖民的重要的助力。

但客觀來說,造紙術的傳播其實造福了整個人類,促進了人類社會的整體進步。

就這個方面來說,唐朝對紙傳播的開明态度相當值得我們學習。

以中醫為代表的應用科學

别看現在中醫飽受诟病,很多人覺得中醫太主觀,不夠标準化,療效也不夠好。

在唐朝,中醫可是真正的世界頂級醫術。

當時,外國人生了病接受西醫治療,非常需要勇氣。

科技來源生活,又服務生活?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就早已有所展現

因為西醫充斥着各種詭異的治病方法。

手術時連高溫殺菌這種基礎消毒措施都沒有。

而反觀中國,唐朝時,中醫的發展非常迅速。

這種發展是全方位的。

醫療機構、醫療制度、醫生培養、醫學研究都取得了長久的進步。

從長遠來看,唐朝對中醫最大的貢獻就是規範了醫生的錄取規範。

在唐朝以前,醫術的高低其實并不是醫生錄用的主要标準,名聲才是。

隻要名氣大,就能在醫館甚至太醫署中謀得一個不錯的職位。

科技來源生活,又服務生活?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就早已有所展現

這種制度看似很好,實際上漏洞百出。

因為有太多可操作的空間。

唐朝雖然也保留了名聲錄取的制度,但更多的隻是一種補充手段。

被征召的人基本都是同時代中佼佼者。

如唐太宗就曾多次請求孫思邈出山,進太醫署。

唐朝實行科舉制,有很多考試科目,如明經科、進士科。

唐玄宗時,專門為醫生錄取開設了一門考試,“道術醫藥舉人”。

言外之意,想要謀得好出路,就得經過考試。

此外,已經在職的醫生也有相應的考核,根據治療的療效決定升遷、懲罰。

同時,唐朝還明确規定了醫生的責任,并針對醫生的不同失誤、錯誤制定了不同的法條。

比如給皇帝治病時,如果處方有錯誤或者醫囑、用量寫錯,就要判處絞刑。

科技來源生活,又服務生活?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就早已有所展現

當然,這是比較極端的情況。

給平民治病倒沒有那麼嚴厲的懲罰。

根據《唐律》規定,開出的藥方有錯、針灸失誤等緻人死亡,流放兩年半。

總結

總體來說,唐朝時中國的科技水準在各個方面都居于世界領先地位甚至是超然地位。

如果中國能将這種科技優勢保持到近代,那麼也許中國就能避免掉近代一系列的屈辱。

可惜随着唐宋元明清一系列的混亂、戰火與朝代鼎革,中國的王朝們逐漸陷入了循環怪圈。

而中國科技的發展也因為這種怪圈而趨于停滞,實在是可惜。

我們現在好不容易追上了世界科技的發展,必須要抓住這個機會。

參考文獻

《新唐書》

《舊唐書》

《玉海》

《算經十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