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電路設計_RS485總線典型電路介紹

RS485總線介紹

RS485總線是一種常見的串行總線标準,采用平衡發送與差分接收的方式,是以具有抑制共模幹擾的能力。在一些要求通信距離為幾十米到上千米的時候,RS485總線是一種應用最為廣泛的總線。而且在多節點的工作系統中也有着廣泛的應用。

RS485總線典型電路介紹

RS485電路總體上可以分為隔離型與非隔離型。隔離型比非隔離型在抗幹擾、系統穩定性等方面都有更出色的表現,但有一些場合也可以用非隔離型。

我們就先講一下非隔離型的典型電路,非隔離型的電路非常簡單,隻需一個RS485晶片直接與MCU的串行通訊口和一個I/O控制口連接配接就可以。如圖1所示:

電路設計_RS485總線典型電路介紹

圖1、典型485通信電路圖(非隔離型)

當然,上圖并不是完整的485通信電路圖,我們還需要在A線上加一個4.7K的上拉偏置電阻;在B線上加一個4.7K的下拉偏置電阻。中間的R16是比對電阻,一般是120Ω,當然這個具體要看你傳輸用的線纜。(比對電阻:485整個通訊系統中,為了系統的傳輸穩定性,我們一般會在第一個節點和最後一個節點加比對電阻。是以我們一般在設計的時候,會在每個節點都設定一個可跳線的120Ω電阻,至于用還是不用,由現場人員來設定。當然,具體怎麼區分第一個節點還是最後一個節點,還得有待現場的專家們來解答呵。)TVS我們一般選用6.8V的,這個我們會在後面進一步的講解。

RS-485标準定義信号門檻值的上下限為±200mV。即當A-B>200mV時,總線狀态應表示為“1”;當A-B<-200mV時,總線狀态應表示為“0”。但當A-B在±200mV之間時,則總線狀态為不确定,是以我們會在A、B線上面設上、下拉電阻,以盡量避免這種不确定狀态。

隔離型RS485總線典型電路介紹

在某些工業控制領域,由于現場情況十分複雜,各個節點之間存在很高的共模電壓。雖然RS-485接口采用的是差分傳輸方式,具有一定的抗共模幹擾的能力,但當共模電壓超過RS-485接收器的極限接收電壓,即大于+12V或小于-7V時,接收器就再也無法正常工作了,嚴重時甚至會燒毀晶片和儀器裝置。

解決此類問題的方法是通過DC-DC将系統電源和RS-485收發器的電源隔離;通過隔離器件将信号隔離,徹底消除共模電壓的影響。實作此方案的途徑可分為:

(1)傳統方式:用光耦、帶隔離的DC-DC、RS-485晶片構築電路;

(2)使用二次內建晶片,如ADM2483、ADM257E等。

傳統光電隔離的典型電路:(如圖2所示)

電路設計_RS485總線典型電路介紹

圖2、光電隔離RS485典型電路

圖中我們以高速光耦6N137為例(當然隻是示意圖)來說明一下隔離型RS485電路。VDD與VCC485是兩組不共地的電源,一般用隔離型的DC-DC來實作。通過光耦隔離來實作信号的隔離傳輸,ADM487與MCU系統不共地,完全隔離則有效的抑制了高共模電壓的産生,大大降低了485的損壞率,提高了系統的穩定性。但也存在電路體積過大、電路繁瑣、分立器件過多、傳輸速率受光電器件限制等缺點,對整個系統的穩定性也有一定的影響。

隔離型RS485器件來實作隔離傳輸:(如圖3所示)

電路設計_RS485總線典型電路介紹

圖3、隔離型RS485晶片ADM2483應用圖

ADM2483是ADI推出的隔離型485晶片,SOW-16封裝,内部內建了一個三通道的磁隔離器件和一個半雙工485收發器,2500V隔離電壓、傳輸速率500K、共模電壓抑制能力25KV/µS。但此電路仍需雙電源供電,是以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電路體積過大的問題。

完全隔離型RS485器件實作隔離傳輸:(如圖4所示)

電路設計_RS485總線典型電路介紹

圖4、完全隔離型RS485/422晶片ADM2587E應用圖

ADM2587E是ADI繼ADM2483之後,推出的單電源隔離型485晶片。SOW-20封裝,2500V隔離電壓,全/半雙工、傳輸速率500K、共模電壓抑制能力25KV/µS、±15KV的ESD保護。适合用于工控、電力、儀表、安防等各種485隔離場合。

RS485總線保護電路

隔離雖然能有效的抑制高共模電壓,但總線上還會存在浪湧沖擊、電源線與485線短路、雷擊等潛在危害,是以我們一般會在總線端采取一定的保護措施。

一般我們會在VA、VB上各串接一個4~10Ω的PTC電阻,并在VA、VB各自對地端接6、8V的TVS管,當然也可用普通電阻與穩壓二極管代替。更多的還可以加熱保險絲、防雷.管,不過并不是說這些加的越多越好,具體要看實際應用,如果這些保護太多的話,也會影響到整個系統的節點數,與通信穩定性。

485應用的一些小經驗

1、收發時序不比對。

485是半雙工的通信,收發轉換是需要一定的時間的,是以一般在收發轉換之間,和每發送完一幀資料之後,都要有相應的延時,如果出現收發不正常、或第一幀資料之後就出現誤碼現象,則可以适當的增加一下延時時間,以觀問題是否解決。

2、R0接上拉電阻。

異步通信資料以位元組的方式傳送,在每一個位元組傳送之前,先要通過一個低電平起始位實作握手。為防止幹擾信号誤觸發RO(接收器輸出)産生負跳變,使接收端MCU進入接收狀态,建議RO外接10kΩ上拉電阻。

3、合理選用晶片。

例如,對外置裝置為防止強電磁(雷電)沖擊,建議選用TI的75LBC184等防雷擊晶片,對節點數要求較多的可選用SIPEX的SP485R。此外經我們實驗發現,ADI的非隔離型485晶片ADM487E、隔離型晶片ADM2483、ADM2587在多節點、防雷擊方面也有着很好的表現。

維護RS-485的常用方法

1)若出現系統完全癱瘓,大多因為某節點晶片的VA、VB對電源擊穿,使用萬用表測VA、VB間差模電壓為零,而對地的共模電壓大于3V,此時可通過測共模電壓大小來排查,共模電壓越大說明離故障點越近,反之越遠;

2)總線連續幾個節點不能正常工作。一般是由其中的一個節點故障導緻的。一個節點故障會導緻鄰近的2~3個節點(一般為後續)無法通信,是以将其逐一與總線脫離,如某節點脫離後總線能恢複正常,說明該節點故障;

3)集中供電的RS-485系統在上電時常常出現部分節點不正常,但每次又不完全一樣。這是由于對RS-485的收發控制端TC設計不合理,造成微系統上電時節點收發狀态混亂進而導緻總線堵塞。改進的方法是将各微系統加裝電源開關然後分别上電;

4)系統基本正常但偶爾會出現通信失敗。一般是由于網絡施工不合理導緻系統可靠性處于臨界狀态,最好改變走線或增加中繼子產品。應急方法之一是将出現失敗的節點更換成性能更優異的晶片;

5)因MCU故障導緻TC端處于長發狀态而将總線拉死一片。提醒讀者不要忘記對TC端的檢查。盡管RS-485規定差模電壓大于200mV即能正常工作。但實際測量:一個運作良好的系統其差模電壓一般在1.2V左右(因網絡分布、速率的差異有可能使差模電壓在0.8~1.5V範圍内)。

來源: http://www.elecfans.com/yuanqijian/guangou/20120810283906.html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