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31日電 别總以為植物“默默無語”,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研究人員3月30日在美國學術刊物《細胞》釋出研究報告指出,植物也會發聲,甚至在缺水或承受其他壓力時發出更多聲音,隻是它們的聲音超出人類聽力頻率範圍。
好似捏破氣泡膜
研究人員定制了一批隔音效果良好的箱子,把煙草和番茄植株置于其中,并用能捕捉超音波的裝置錄下兩種植物可能發出的聲音。他們讓一部分植株承受壓力,例如剪斷莖或幾天不澆水,而讓其他植株不受壓力地生長。
這是2022年5月22日在南非開普敦拍攝的基爾斯滕博施國家植物園景色。新華社記者呂天然攝
實驗結果顯示,兩種植物均可發出頻率40千赫茲至80千赫茲的超音波。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這種超音波經壓縮轉換成人耳能聽到的聲音後,聽起來好似爆米花爆破或捏破包裝易碎物品使用的那種氣泡膜的聲音。
受到壓力的植株每小時會發出30到50下聲音,間隔随機;相比之下,沒有受到壓力的植株則安靜得多,平均每小時僅發出大約一下聲音。
研究人員尚不清楚植物如何發聲,但是推測當承受某種壓力時,植物體内的含水構造會破裂,進而發出類似氣泡膜或爆米花爆破的聲音。
這是2013年5月2日拍攝的馬拉加西西部城鎮曼達貝夕陽下的猴面包樹。新華社記者何險峰攝
研究人員又用小麥、玉米、仙人掌、葡萄藤等多種植物做類似實驗,發現它們也能發出聲音,而且在受到壓力時會發出更多聲音。
研究報告作者之一莉拉赫·豪達尼說:“有這麼多有機體對聲音有反應,沒有理由認為植物又聾又啞。”
有助農業生産
研究人員利用隔音箱實驗結果開發了一套用于識别植物聲音的機器算法,之後在溫室中重複實驗。結果顯示,這套機器算法可以在溫室中識别植物發出的聲音并顯示它們是否承受壓力。
2021年8月21日,遊客在比利時小城迪爾比的植物修剪公園參觀。新華社記者鄭煥松攝
研究人員說,他們的研究成果為了解植物以及植物與環境之間的互相作用開辟了新路,或許會對農業産生重要影響。
盡管沒有證據顯示植物發出聲音是有意為之或是它們的一種資訊交流方式,但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植物學家理查德·卡爾班說,這項研究結果增進了人們對植物如何應對壓力的了解,印證了先前有關植物的一個認知,即“植物是可以憑複雜行為做出反應的有機體”。
英國布裡斯托爾大學植物學家丹尼爾·羅伯特認為,植物的聲音可以為其他有機體所用,例如雌性蛾子如果捕捉到一棵番茄植株發出的表示壓力大的聲音,或許知道那裡不适合産卵或覓食,進而另尋更合适的植株。(歐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