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大航創史上最大虧損,各家業務憂喜參半

作者:界面新聞

界面新聞記者 | 薛冰冰

界面新聞編輯 |

近日,三大航陸續釋出2022年年報,均創上市以來最高虧損紀錄。

體量最大的中國國航(601111.SH)依然是“虧損王”,淨虧損額386.19億元;中國東航(600115.SH)虧損額與國航相差不大,為373.86億元;哪怕是三家中虧損額最少的南方航空(600029.SH),過去一年淨虧損326.82億元,也接近疫情前九年的利潤之和。

過去三年在疫情陰影籠罩下,民航業遭受前所未有的沖擊。2023年全國民航工作會議上透露,疫情前民航業連續11年盈利,而疫情以來累計虧損預計達4000億元。

這三年中,又屬2022年打擊最為沉重。資料顯示,2022年民航運輸規模僅相當于2012年水準,8家航空公司資産負債率超過100%。當年全民航的虧損額則超過前兩年的總和,高達2160億元。據此推算,三大航總虧損額占到全民航的一半以上。

三大航巨虧的背後,仍是疫情、油價、匯率三座“大山”的重壓。一方面,疫情多點散發、防控形勢嚴峻,客運市場需求下降,總體運力減少;另一方面,航油價格攀升,導緻航油成本居高不下,以及匯率波動帶來彙兌損失等,多重影響導緻業績大幅下滑。

2022年雖然三家國有航司都跌入空前低谷期,但是各自又有不同的歡喜與憂愁。

國航:資産負債率攀升至92.69%,國際航線更賺錢了

航空運輸業屬于重資産行業,需要航司持續進行大額資本開支,這也導緻航空運輸企業資産負債率普遍較高。疫情前,東航資産負債率一直是最高的,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東航資産負債率更是達到91.29%。

但是到2022年末,東航資産負債率有所下降,國航資産負債率反而攀升明顯,一個季度的時間從88.10%增加至92.69%,而2021年同期這一數值僅為77.93%。從資産負債結構來看,整個2022年國航資産規模變化較小,而負債規模同比擴大近18%。

三大航創史上最大虧損,各家業務憂喜參半

财報中披露,2022年國航籌資活動産生的現金流較去年暴增957.50%,主要是為確定流動性安全,融資規模增加。其中,國航獲得多家國内銀行提供數額最高為1961.01億元的銀行授信額度,約851.56億元已經使用,約1109.45億元尚未使用。

在三大航中,國航的國際航線占比最高。疫情以來受“五個一”政策的限制,國際航班大範圍削減,供需失衡下國際機票“一票難求”、價格飛漲。各航空公司的國際航線客公裡收益也在翻倍增長。(注:客公裡收益是票價水準的反映)

界面新聞記者注意到,疫情第一年即2020年,南航的國際航班票價水準相對較高,客公裡收益為0.91元。但是接下來兩年國航的國際航班票價增長勢頭更為突出,從2020年的0.82元飙升至2022年的2.34元,兩年時間内漲幅達到近300%,這也意味着,國航的國際航線更賺錢了。

從國航的客運收入資料也可以看出,2022年國航在中國内地的客運收入同比下滑39.35%,而國際客運收入提升近38%,占客運總收入的比重也從2021年的5.97%提高至2022年的12.53%。

東航:兩家子公司資不抵債,C919購入方式披露

界面新聞此前報道提到,疫情期間國航旗下的子公司、參股公司中,國泰航空、深圳航空等對其業績的拖累較為嚴重。截至2022年末,國泰航空歸母淨虧損為61.27億元,虧損額高于2021年;而深圳航空變成國航旗下虧損最慘重的子公司,歸母淨虧損由2021年的33.43億元飙升至2022年的111.27億元。與此同時,深航也陷入資不抵債的局面,資産負債率達到113.64%。

2022年,東航旗下的航司同樣面臨較大發展困難。資料顯示,截至報告期末東航旗下子公司、參股公司中有兩家已經資不抵債。首先是上海航空,早在2021年上海航空資産負債率就達到109.59%,2022年其資産負債率仍然在108%。另外一家公司為東航江蘇,2021年其資産負債率為92.67%,此後一年攀升至115.06%,淨虧損由16.35億元擴大至30.41億元。

過去一年,東航刷爆朋友圈的喜事非國産大飛機C919莫屬。2022年12月9日,東航接收全球首架C919大飛機,并在此後開展總計100小時的驗證飛行,驗證公司各個專業系統的保障能力,進而使C919日後投入商業營運更加安全、更有效率。

根據東航與中國商飛簽署的C919大型購機合同,首批共引進5架C919飛機,剩餘的4架将在2023年内一次性引進。東航于2022年5月在上市公司公告中透露了C919的目錄單價,為0.99億美元,折合人民币約6.53億元。

從年報披露的最新資訊來看,東航第一架C919并非直接購入成為自有飛機,而是通過融資租賃的方式持有。融資租賃優勢在于,集融資與融物為一體,比先籌措現金再購置裝置來得更快,租賃期結束後飛機所有權歸航空公司所有。缺點在于,融資租賃成本較高,租金總額通常要比原價值高出30%。

對比同機型來看,目前東航自有波音737系列飛機102架、融資租賃72架;自有空客A320系列飛機122架、融資租賃139架。據《财經》雜志,一款新機型剛剛面世,融資租賃是對制造商和購買方最為穩妥的模式。等C919産品成熟之後,才能在市場競争中有更多的選擇。

南航:廈航虧損超預期,“盈利王”南航物流即将分拆

相比國航和東航,南航業績表現相對較好,淨虧損額也是三家中最低的。一方面在于,南航主基地位于南方城市,過去一年受疫情影響相對較小;另一方面,截至2022年末南航貨運業務仍在上市公司體系内,是上市航司子公司、參股公司中為數不多保持盈利的一家公司。

資料顯示,2022年南航物流實作營收215.38億元,同比增加9.56%;淨利潤46.54億元,資産負債率僅為21.25%。但是南航物流對南航業績的支撐作用,很快也要成為“過去式”。

3月28日晚間,南方航空(600029.SH)釋出公告稱,拟将其子公司南航物流分拆至上交所主機闆上市,短期内上市公司按權益享有的南航物流的淨利潤存在被攤薄的可能。

南航旗下最大的一家航空公司系廈門航空,其機隊規模達到209架,占集團飛機總數的23.4%。截至2021年,廈門航空對外披露的财務資料仍是盈利,到2021年連續實作35年盈利。但是這一資料未扣除非經常性損益,若隻看淨利潤,2020年廈航淨虧損1.77億元、2021年淨虧損9.36億元,總體而言虧損規模較小。

但是到2022年,廈航經營情況也一落千丈,當年淨虧損額達到21.20億元,約為前兩年虧損額的2到10倍。

2023年能否扭虧為盈?

2023年民航市場進入快速複蘇通道,民航局方面稱,2023年力争完成運輸總周轉量976億噸公裡,旅客運輸量4.6億人次,貨郵運輸量617萬噸,總體恢複至疫情前75%左右水準,力争實作盈虧平衡。

具體到各家航空公司,對2023年業績展望所持的态度有所不同。據《第一财經》,國航在其内部年度工作會上制定2023年經營目标,提出要“全力以赴減虧控虧”,并表示即便在市場完全恢複後,消化虧損、償還債務也需要經過較長的時間。

東航的經營目标是要“打效益翻身仗”,并預計今年的客運市場将呈現“前低後高,前慢後快”的走勢。

南航在年報中稱,将密切關注政策變化,全力争取保障資源和境外時刻,有序恢複國際航班;推進客戶經理制與集團客戶經理、管道經理一體化營運,開發大興機場增量客戶;統籌新貨機運力布局,加強貨機回程銷售和腹艙貨源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