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你不知道的慈禧,與一個護軍較勁,想不活了。

作者:圖說舊事

鹹豐十年八月(1860年9月),英法聯軍先後大敗僧格林沁、瑞麟、勝保所統各營,向北京進兵。9月22日,31歲的鹹豐帝帶着近臣和後妃倉皇避走熱河避暑山莊。

10月6日,聯軍入圓明園洗劫;10月18日至19日,聯軍火燒圓明園。西北海澱一帶延燒累日,紅光半壁。北京城滿是槍炮聲、哭喊聲,搶掠、逃難,群眾亂作一團。

你不知道的慈禧,與一個護軍較勁,想不活了。

英法聯軍進攻北京城

1861年8月22日,鹹豐帝在,避暑山莊撒手西歸。他臨終口授了遺囑,立懿貴妃那拉氏所生的皇子載淳為皇太子,同時賜印兩方,一方“禦賞”給皇後鈕祜祿氏,一方“同道堂”給幼帝,由其母親懿貴妃那拉氏掌管。并立遺囑:凡皇帝谕旨,起首見“禦賞”,結尾見“同道堂”,方有效。

80多天後,那拉氏等人發動政變,顧命八大臣被收拾掉,兩宮皇太後垂簾聽政,從此,慈禧(徽号)走上了在大清國的政治舞台。

大清帝國共延續268年,從1861年至1908年,其中47年由葉赫那拉氏慈禧這個女人來統治,竟沒有朝臣反對她。

你不知道的慈禧,與一個護軍較勁,想不活了。

英法聯軍進攻北京城

47年間,慈禧發動過兩次政變,三度垂簾聽政,兩決皇儲,乾綱獨斷。 那麼,慈禧是怎樣的人?她有什麼能力來統治諾大的國家?許多野史、電視劇等把慈禧描繪成是心狠手辣的女人,可真正的慈禧還有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第一,善于學習治國之道。

那拉氏家譜中記載,她出生于道光十五年十月十日(1835年11月29日)。父親惠征,祖上是清朝中級官員,母親是滿洲大族富察氏。17歲進宮,由蘭貴人而懿嫔,而懿妃,進而懿貴妃。21歲那年,她為鹹豐誕下了第一位皇子。從此母憑子貴,更得鹹豐寵愛。

開始掌權的慈禧,時年才27歲,沒有武則天那樣老道的政治手腕和政治經驗,也沒有武則天那樣丈夫活着的時候既幫助其治理朝政的經驗。

她是想為大清朝守住江山的。在垂簾聽政的日子裡,慈禧清晨四五點就起床,唯恐王公大臣說閑話。然後去聽大臣政務處理情況,下達旨意。

你不知道的慈禧,與一個護軍較勁,想不活了。

慈禧

其時,有清二百年尚無垂簾問政的先例。要想當政,就要集權,在慈禧手上,一切都改了,核心是一切政務由兩宮太後裁定,集大權于一身。

在恭親王等大臣的幫助下,慈禧開始學習收拾内憂外患:其時,太平軍定都南京,撚軍仍活躍,中亞浩罕國阿古柏入侵新疆,沙俄侵占伊犁……

不懂的,她叫大臣們拿意見,最後,由她來裁決;大臣們分為兩派,對某件事争論不下,她就采取折中的辦法,讓兩派都試試。

最後,在她治理期間,這些難題都被解決了。

她能說滿語,但不識滿文。她粗通漢文,但不精通。是以,慈禧常年請兩位秀才出身的首領太監進寝宮坐更,午睡、晚間都要講一兩個時辰的史書,以提高她以史通鑒的能力。後來,又感學問不足,兩位秀才知識不夠,于是找更有學問者輪值為其講讀。

40歲時,慈禧作賀母親七十壽辰詩一首:“世間爹媽情最深,淚血溶入兒女身。殚竭心力終為子,可憐天下父母心。” 留存于世。

第二,她生性剛毅,極自信,也執着,但很能自控。

同治八年(1869年),慈禧太後身邊備受寵信的大紅人太監安德海,因久在宮闱,想出宮遊玩并借機斂财。

這安德海平時恃寵而驕,雖然隻是六品的藍翎太監,卻連小皇帝載淳、恭親王奕欣等朝中大臣亦不放在眼裡。他還經常搬弄是非,挑撥同治和慈禧太後的母子關系,使得小皇帝常被慈禧太後訓斥。他目無皇帝,越權胡為,已經到了令同治皇帝、衆朝臣忍無可忍的地步。

要出宮,得找借口,安德海借口預備同治帝大婚典禮,請求慈禧太後派他到江南置辦龍袍及宮中婚禮所用之物,獲得慈禧太後許可。

有了太後的支援,安德海帶領着一班随從,前呼後擁地出京了。一路上威風張揚,大肆斂财,好不得意。

在途經山東德州境内時被地方官員抓獲,送到山東巡撫丁寶桢處。丁寶桢親自審訊,安德海卻十分嚣張。

大清祖制,太監級不過四品,非奉差遣,不許擅自出皇城,違者殺無赦。

待了解了安德海雖号稱欽差,卻并未攜帶任何公文。丁寶桢依此祖制,殺了安德海。

你不知道的慈禧,與一個護軍較勁,想不活了。

太監

聽說自己的心腹太監被殺,慈禧氣得暴跳如雷,拍着桌子要收拾丁寶桢,讓軍機大臣們拿出處理意見。

可當朝臣們稱依祖制家法,安德海該殺,不應該處理丁寶桢時,慈禧不得不忍了。

丁寶桢智殺權監安德海,為朝野震驚。此後,慈禧也沒找丁寶桢的麻煩。

光緒六年(1880年),慈禧貼身小太監李三順去慈禧妹妹、醇王府福晉家送賞物。李三順依仗自己是慈禧身邊的人,為所欲為。竟想從午門岀。

按祖制,太監出入例由旁門,不得走午門,值日的護軍依例阻攔。李三順倚勢與護軍發生沖突後跑回内廷,向慈禧哭訴。

慈禧正在病中,痛罵到:我病還未死,護軍目中就無我了。我絕不能饒了他們。于是派人請慈安太後到她的儲秀宮,哭訴被人欺負,聲稱:不殺此護軍,妹不願活。

慈安聽說了,立即招來刑部尚書潘祖蔭,面命:必拟以斬立決。潘祖蔭了解情況後,覺得護軍不該殺,不肯枉法。西太後抱病召見他,潑辣哭喊,捶床村婦般罵他沒良心。潘尚書回到刑部,痛哭失聲,仍不肯下判決。

了解事情經過的陳寶琛和張之洞同日上折,援引二百年事例,重申祖制“閹豎弄事為綱紀之大戒”。籲請兩位太後收回成命。最後,護軍從寬發落,李三順施以杖責。

慈禧終于控制住自己,沒有是以重責官員,也沒是以“不願意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