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儒學背景下,對北宋科學技術發展的正面及負面影響

儒家文化究竟對中國古代科技産生了怎樣的影響,自“五四”以來這就是中國思想史、科技史、社會史共同面臨但又尚未定論的問題。本文力圖以北宋期為中心,考察儒家文化對科技的影響。

儒學興盛的原因及對科學技術的影響

一、北宋的儒學與儒生的科學思想

(一)、儒家學說自身的特點

春秋時期的孔子最先提出了儒家學說,但此時僅僅指的是司儀,直到後來經過發展才轉變為尊卑性質的思想體系,儒學也就是儒家學說的簡稱,為大陸古代時的主流學派。

對于大陸以及東南亞、甚至是全世界均産生了強大的影響力。尊、親乃是儒家最為基本的法則,儒家講究的是以德、以禮、人治理天下。被統治者長期奉為以儒學為基礎的核心統治思想。

儒學背景下,對北宋科學技術發展的正面及負面影響

1.儒學的性質

關于儒學的性質,衆說紛纭。或謂屬于政治哲學,或謂屬于管理哲學,或謂屬于人生哲學等等吧。學者鄧新文覺得儒學對于孔子來說指的就是樸素的生活觀念,比如溫故而知新等以學習為先的行為。今天我們所說的學習和孔子所說的學習是不一樣的。孔子所擁有的學識跟現代科技、藝術、哲理、知識等都是不能完全等同的,可他的學識卻覆寫了這些東西。

儒學背景下,對北宋科學技術發展的正面及負面影響

例如:《孟子•滕文公》說:“人之有道也;安逸、溫暧、飽腹但卻沒有教養,送和禽獸是沒有任何差別的。聖人則有憂慮之心,以司徒作為教導人們的老師,教會人們倫理道德,父子之間要有親情,君臣之間要有義氣,夫婦之間要有禮數,長幼之間要有情感,朋友麼間要有信譽。”

儒學背景下,對北宋科學技術發展的正面及負面影響

2.儒學的社會教化功能

教化作用乃是儒學最基本的作用之一,而儒學本來也是教化學科。在不同的社會背景下對儒學的需求也是不一樣的,為此在不同發展時期儒學所起到的教化作用也是不一樣的。

  1. 先秦儒學的代表就是孔子和孟子,教化思想則是社會大同,教化内容則是培養品性。
  2. 漢宋儒學的典型代表為朱寡和董仲舒,其教化理念則是天人合一,教化内容則是禮數教義。
  3. 近代啟蒙儒學的代表則是譚禍同和黃宗義,其教化理想則是公平、民為本,教化内容則是側重于民智。
儒學背景下,對北宋科學技術發展的正面及負面影響

3.儒學的科學内涵及對人的影響

可以說,當今時代科學對于人的影響中,“禮”學的重建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傳統儒學中的“禮”教,很多是不符合科學精神的,有些需耍剔除;也有一些可以加入科學的内涵來豐富自己。

孔子說“約之以禮”,這個禮必須尊重科學,在古代的禮教中有很多過度壓抑或摧殘人性的部分,是不符合科學精神的。這并不影響“禮”的限制作用。“誠”乃是儒家學說的核心觀念,無論為人做事都要以誠信作為原則。也是“禮”中的重要内容。

儒學背景下,對北宋科學技術發展的正面及負面影響

(二)、儒學在北宋興盛的原因

1.北宋初期統治者抑武重文的政策

北宋初期尊文貶武的思想正式誕生。對于宋代形成重文輕武風氣,史學界大多加以低甚至否定,認為這是造成“弱宋”的根源。北宋的所謂重文輕武,其實并不表現為對軍隊的輕視。武裝力量之重要,其地位與作用,是君臣們都會體察到的。

是以,太祖、太宗不但不捏視武裝,而且十分重視軍隊。首先,宋初将軍權收歸中央,但過分集中于皇帝手中。其次,宋初實行軍政分離,軍不代政是對的,但卻發展成為文臣治軍。

儒學背景下,對北宋科學技術發展的正面及負面影響

2.北宋士風的轉變

在曆史上北宋處于一個非常特别的時期,它為文人學士實作政治抱負提供了絕好的機會。之是以北宋士風會逐漸改變,呈現出于與盛唐時期不同的面貌是因為經濟的轉型和城市的發展構成宋代士林風習及社會思潮發生轉變。

綜上所述北宋時期的士風和前朝相比,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不論是行為、言語、思想、觀念等。這與社會現實是密不可分的。另外北宋之後的士大夫對于工業、商業對社會的貢獻給予了認可,這也是北宋士風轉變的一個顯著性标志。

儒學背景下,對北宋科學技術發展的正面及負面影響

3.科舉制度的改革以及興學運動的推廣

在大陸封建時期科舉制度發生重大轉變源于宋代,之是以改善科舉制度原因在于當時的經濟以及社會、政治等發生了不小的變化,為此宋代依據個人才華和能力作為選擇人才的标準,而不是沿襲從口第提拔人才的制度。

另外科舉考試的規則也發生了轉變,考試内容偏重于治國方而,這樣可以選拔到有利于國家發展的務實型人才。為此宋代實行的科舉制度改革提升了當時社會的生産力,也使得價值觀朝着更實用的方向發展。

其作為宋代一次深刻的科舉改革和大規模興學的嘗試,至少在社會上造成了重視學校教育的風氣,推動了大陸古代教育事業的發展。

儒學背景下,對北宋科學技術發展的正面及負面影響

(三)、儒學對科學技術的影響

1.儒學緻知與科技發展

先秦時代儒學緻知的觀念開始形成,尤其是在宋代表現地非常明顯。但這種緻知觀念卻是輕視知識而重視道德、輕視自然而重視人文,所此時學者們普遍對緻知觀念持有砰擊态度,而近現代學者們則認為緻知觀念嚴重阻礙了科技的發展。

緻知觀念的典型代表為陸王也學以及程朱理學,它們對于脫離現實的風氣起到了良好的助漲效應,也是以受到了大量的批判。

儒學背景下,對北宋科學技術發展的正面及負面影響

不過宋代時也有不少理學家秉持理性觀念探索自然與科學,比如朱寡等人對醫學、地理、生物等頗有研宛。最終這種觀念随着時間的推進産生了越來越大的問題,這就是後來中國古代科技生産力被西方社會拉開距離的原因。

儒學背景下,對北宋科學技術發展的正面及負面影響

2.經義治事與懷疑批判

提到經義治事,就不得不提到宋朝為開端的“實學”思潮,北宋學者二程從經學導入,并明确地提出了“治經,實學也”的命題。

對于曆代儒學石介做了批判,他秉持的是懷疑前人的理念去研究儒學,這種氣勢度也是非常高并且超越了同代人。在思想觀念方面的做出的貢獻不隻是建構了完善的理學體系,還對北宋初期注重華麗辭藻的風氣給予了強烈的批判此對後面的儒學家指明正确的方向。

儒學背景下,對北宋科學技術發展的正面及負面影響

3.儒之功利與經世緻用

縱觀曆史大陸古代科學技術從秦漢時代開始,就漸漸地形成了獨有的、實用性的構架,在儒學功利主義思想的影響下,知識也帶有強烈的實用主義色彩,這也是大陸古代科學技術的典型特征之一。

不可否認,儒學在曆史發展的長河中暴漏出的一些弊端在一定程度阻礙了中國科技的發展,可是探索人與天之間的關系才是儒學最為基本的内容,嘗試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但實際上還是為了服務于人,是以儒學下的科技發展我們也可以了解為功利色彩下民本思想的科技。

儒學背景下,對北宋科學技術發展的正面及負面影響

4.科學成果的新利用

大陸古代科學技術最為輝煌的時代就是宋代,這個年代人才輩出、成果豐厚,擁有大陸最為閃亮、最多的成果,不少發明還被冠劃時代的成果,這些成果在實際當中也是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在世界科學史當中宋代也是占據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儒學背景下,對北宋科學技術發展的正面及負面影響

雖然北宋時期并未囊括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可是北宋将這些發明成功地運用于軍事當中,如在戰争當中使用火藥,在航海時運用指南針,活字印刷術的發明則大大推動了科技成果的傳播。

《營造法式》為李誡所著,這是一本有關于士木建築工程規範和技術的書籍,《武經總要》為曾公亮所著,介紹了火器以及兵器制作規範、應用等方面的情況。

儒學背景下,對北宋科學技術發展的正面及負面影響

(四)、北宋儒生的科學思想

1.安定學派、圖書學派、山外派科學思想化及價值

在北宋慶曆年間安定學派正式誕生,送也是随着理學興起的一個典型代表學派,其對理學的發展産生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安定學派的創始人是胡環。他又被稱之為安定先生,還被稱之為蘇湖學,因為他主要在湖州以及蘇州一代創辦學堂。

他的産生跟範仲淹的積極推動直接相關。圖書學雖得非常直覺、易于了解,為此在北宋初期以及南宋時期被視為顯學。另外劉牧創造的學說不隻是流傳于同道中人,還在民間産生了極大的影響力,為此《四庫全書總目提耍》所說的“至宋而象數之中複歧出圖書一派,牧在邵子之前,其首倡者也”。絕非虛言。

儒學背景下,對北宋科學技術發展的正面及負面影響

山外派即天台宗山家派,中國佛教宗派之一,釋智圓字無外,俗家姓徐,浙江錢塘人。他僅以短短23個春秋的學術生命完成了至少26部佛教著作,成為天台宗曆史上著述最豐的佛學家之一。在宋代科學技術發展過程中釋智圓的觀念具有獨特的影響力。

将十一世紀的古代中國狀況和釋智圓提出的思想觀念結合在一起,我們肯定會發現釋智圓提出的觀點的确具有獨特性,這是我們應該引以為豪的。

儒學背景下,對北宋科學技術發展的正面及負面影響

二、儒學對北宋科技發展的正面影響

1.科技精神與創新精神的結合

北宋時期的科技成果相對當時的世界科技水準來說,處于領銜地位的至少有上百項,涉及到的領域也是非常廣泛的。比如兵器、炸藥、建築工程、醫藥、天文學、數理學、印刷學、地理學、地質學、生物學等,這些科技成果廣泛應用于農業、手工業、文化傳播和軍事戰争等生産和生活領域,為北宋乃至整個宋代的經濟繁榮和社會進步提供了可靠的保障,科技與創新在當時達到完美契合。

由此,科技在宋朝有很好的發展環境:政府鼓勵科技發明和創造,積極創辦專科學校,提拔科技人才,重視整理科技書籍等。

儒學背景下,對北宋科學技術發展的正面及負面影響

2.科技發展與學校教育的結合

教育是科技發展不可或缺的部分,北宋朝廷也出台了相關的制度,對學校教育模式給予了充分的重視和支援,推崇尊師重教的理念,聘用著名的老師教授學生知識,在興辦學校方面積極采取有效措施,鼓勵私學的創辦和發展,還提倡家庭學業模式等新穎的教學方式,這使得教學體系變得越來越完善,對于北宋科學技術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推動力。

在化宋時期并未出現外戚專權或宦官把持朝政的情況,實作了高度的政治穩定性,這不隻是因為北宋實行了中央集權制的管理體制,還和北宋大力倡導教育教學以及科技創新有着重要的關系。

儒學背景下,對北宋科學技術發展的正面及負面影響

3.科技成果與實際生活的結合

沈括十分重視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通讀《夢溪筆談》中關于沈括在熙甯變法中的作為,你會發現他研究的問題大都是以實際生活中的應用為目的,對生活具有很強的針對性。

《治鼻化不可止欲絕者》記載:“予在廊延,一将官卒病腦,甚困,以此療之即痊。”在臨床診斷方面沈括具有非常豐富的經驗,在生活當中不僅能夠為自己診斷,還經常為附近的患者診斷、治病,要說大陸曆史上最為傑出的通才非沈括莫屬。

儒學背景下,對北宋科學技術發展的正面及負面影響

三、結語

我對全文做出了以下總結:

1、北宋儒家文化的确對同時代科技的發展起到了正面的推動作用,這是北宋儒家文化對科技發展的影響的“質”。

2、儒學對科技的影響力是正面性的,為科技注入了社會動力和精神動力。前者的典型表現是儒家積極參與政治,将儒家思想注入到政治、經濟、教育等方面;後者的典型表現是儒家具有的創新、批判思想。

儒學背景下,對北宋科學技術發展的正面及負面影響
儒學背景下,對北宋科學技術發展的正面及負面影響

3、儒學帶給科技的推動力是依靠官員的儒家思想和政治活動,他們多來源于中層階級,秉持務實主義的觀念,從基層幹起是以具有很強的實幹行,是科技發展的最大推動力和主導力。

這些看法和北宋時代相吻合是以是非常中肯的,不過,由于寫作者的知識、能力有限,資料擷取上确實也有餘力不足,該問題本身牽涉的面較廣等原因,為此也隻是大體上研究了北宋儒學同科技發展的關系,有這樣那樣的不足和弱點,這些都需要在以後進行鍵煉,以便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