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武則天退位恢複高宗皇後身份,是心甘情願,還是無可奈何的選擇?

作者:奇聞趣史評說

705年,李顯發動政變,逼迫武則天退位說道,“母皇,禅位吧,請還政于兒”。

81歲的武則天看着面容嚴肅的兒子,長歎一聲,“好”。

武則天正式禅位,不久去世,臨終前,留下一句話,為武氏一族搏得一線生機。

武則天退位恢複高宗皇後身份,是心甘情願,還是無可奈何的選擇?

武則天的奪權,與其說是這個女人心狠手辣,不如說是李唐男人的無能讓她失望。

武則天14歲入宮,給唐太宗當了11年的才人。他親眼見識過,那個站在權力巅峰的帝王李世民,指點江山的英姿。

繼位的李治遜色了太多,這讓武則天心中多少不得勁兒。但好歹李治也算是有帝王才能,雖說性格軟弱,可是在他的手裡,大唐的疆土達到了巅峰,無疑也是一代明君。

可是繼位的李顯就不行了,不通國事,不理百姓疾苦,荒誕不羁,剛一稱帝,行事就荒唐不已。

武則天退位恢複高宗皇後身份,是心甘情願,還是無可奈何的選擇?

為了對付武則天,竟然提拔了自己的嶽父韋玄貞為侍中。

韋玄貞無功無勞,卻突然身居高位,衆臣自然不服,連忙勸谏。

李顯不但不聽忠言,反而大怒,“朕是天子,這天下是李家的,朕說什麼就是什麼,隻要朕願意,就算把天下送給狗家也是正常,用不着你們多嘴”。

衆臣心中大驚,沉默不語。

這種犯忌諱的話,從一個帝王口中說出來,簡直荒唐。

自古以來,有多少的亂政都是從一些戲言、氣話當中傳出的。李顯竟然沒有絲毫分寸。帝王威嚴已經嚴重喪失。

人心思變,李顯的話不可避免的,觸動了一些有心之人的敏感神經,他們隻能找到武則天面前。

武則天退位恢複高宗皇後身份,是心甘情願,還是無可奈何的選擇?

武則天作為高宗李治的皇後,長時間和李治共同臨朝,并稱“二聖”,甚至在李治中年多病時期,長期專斷朝政,朝中支援者衆多。

要手段有手段,要心計有心計,更具備一代帝王的枭雄本性。

李治臨終之時,或許就是看出了武則天的強大,讓她以皇太後的身份垂簾聽政,一方面是為了新帝保駕護航,一方面或許就是為了用太後這個身份制約武則天,避免一些意外情況。

要知道,李治的政績不弱。在當初奪嫡之時,能壓倒才高八鬥謀略傑出的魏王李泰,和軍事能力傑出的吳王李恪脫穎而出,成為儲君,最終登基為帝。李治的心計,也絕不是表面那麼簡單,怎麼可能不對身後事做一些安排?

可是李治也失算了,他能防備武則天,卻料不到兒子的無能。

眼看李顯如此的爛泥扶不上牆,武則天當機立斷,廢了李顯的皇位,貶為廣陵王。

立李旦為新帝。但是李旦更加遜色,面對武則天這個母親,更是連大氣也不敢出,這樣的人又怎麼做皇帝?

武則天退位恢複高宗皇後身份,是心甘情願,還是無可奈何的選擇?

武則天徹底失望了,對至高皇權的欲望再也壓制不住了,她要自己站在那個最高的位置,看到所有人低頭。

是以,在李旦還沒來得及臨朝理政的時候,就成了武則天的傀儡。

武則天從此專斷朝政,朝中忠于李唐的臣子,反抗之聲此起彼伏。

考慮到這種壓力,武則天腦子一轉,在滿朝臣子面前,來了一招以退為進,當面問李旦,“我還政于你,可好”?

李旦看着母親武則天犀利的目光,心裡發怵,膽小的他此刻腦子卻是異常靈活,他知道,這是武則天的試探,怯懦的說道,“兒還小,朝政離不開母後”。

武則天笑了,朝中臣子卻因為這個事件,是敵是友分得清清楚楚。武則天趁此機會,一步步排除了反抗的聲音。

武則天退位恢複高宗皇後身份,是心甘情願,還是無可奈何的選擇?

終于,在時機成熟之後,廢了李旦為相王,在67歲高齡,登基為帝,改唐為周,自稱“武周皇帝”。

執政期間,武則天繼承唐太宗的治國理念,把國家打理的井井有條,欣欣向榮,後世稱之為“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武則天的娘家武家,雞犬升天,大量的武氏子弟,身居高位,列于朝堂。

武衛大将軍武三思随之有了野心,當皇帝的野心。

武則天退位恢複高宗皇後身份,是心甘情願,還是無可奈何的選擇?

武則天并不反對,甚至還是支援的。她一度想把皇位傳承給武家子弟。

畢竟,隻有武家子弟繼承皇位,自己的江山才能延續。

兒子雖然血脈相連,可終歸是李家血脈,若是兒子繼位,必然恢複李唐江山,武周政權就是昙花一現。

可是武則天還是失望了,武三思勇武有餘,智慧不足,而且脾氣暴躁,眼高于頂,哪裡有人君之姿。其餘武家子弟還不如武三思。

這些人如果繼位,隻會被李唐勢力吞的連渣子都不剩,還會連帶着自己遺臭萬年。

沒想到,高齡的武則天,卻因為沒有合适的繼承人陷入苦惱。

武則天退位恢複高宗皇後身份,是心甘情願,還是無可奈何的選擇?

然而,武則天做夢也不會想到,那個被貶的兒子李顯,竟然能一朝崛起,發動政變,堂而皇之的站在自己面前,堅定的讓自己退位。早已沒有了曾經,那種纨绔不可一世的樣子。

武則天心裡既欣慰,又複雜。

當初,若是李顯有一點兒君主的擔當,在大唐昌盛,民心所向的時候,又哪裡會有她武則天有機會成就如今的局面?

武則天是高興的,李顯的崛起,是給她解決苦惱最好的選擇,順着這個台階下了,一切完美。

眼看着寝宮已經被包圍,武則天無力回天,就此退出權力的舞台,才是最好的選擇。

武則天退位了,不久後壽終正寝。臨終之際,留下遺言:“去帝号,稱則天大聖皇後”。

武則天一生強勢,在臨死之前卻做出了退讓。留給了自己一個體面。

武則天退位恢複高宗皇後身份,是心甘情願,還是無可奈何的選擇?

稱皇後,她隻是李家媳,她當政,就隻是皇室無人之下,身為媳婦為扶持家業的勉力而行,于國有功,李家後世子孫也得為她留一份敬重。

她的娘家,身為皇親,看在她的這層關系在,也能保得一命,不至于被後世帝王清算,滿門被滅。

若是武周帝王的名義存在,那是把李唐顔面按在地上錘,壽終之後,不說她的娘家命運如何,她的陵寝能否保全都是未知之數。

一塊無字碑,是她一生功績的自我證明,是非功過,自有後人評說,已經足夠。

可是兒媳篡權,後世史書,又将如何書寫?

武則天退位恢複高宗皇後身份,是心甘情願,還是無可奈何的選擇?

是以,她隻願以李家媳婦的身份入土,留給自己一個安甯。

不得不說,哪怕到了最後一步,武則天都沒有喪失一個政治家最睿智的考量。為所有當事人,都給了一個最能接受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