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CDP時,因為複用其他企業的成功方案,結果落地比較困難;企業有CDP,但隻做了資料采集與處理後擱置;花費高額預算部署CDP,結果沒能有效結合業務場景提高ROI.....
上述問題,可能是大多數品牌/企業,在做CDP時會遇到的“共性難題”。
事實上,産生這種情況的核心原因在于,企業部署的CDP與離業務場景“太遠”,同時沒有圍繞自身業務價值鍊,從“降本、增收、提效”等核心目标出發,思考如何規劃、如何選型、如何組織、如何實施、如何檢驗,建構支援業務增長的數字化能力體系,以至于沒能真正發揮出CDP的效能。
那麼企業該如何解決?
對此,最近創略科技釋出了一份《企業數字化營運藍皮報告2023》,詳細講述了CDP如何在數字化營運的賦能下,使CDP、MA等系統平台應用于實際業務場景,産生業務價值。而借這次釋出報告的機會,Morketing也采訪到了創略科技聯合創始人及總裁楊辰韻,就CDP如何場景化落地,産生業務價值這一話題進行了探讨。
CDP發展回歸理性
企業更關注“投入産出比”
随着時間的發展,CDP已經從2016年-2017年的市場教育階段;2018年到2021年,市場10倍增速,各種各樣的玩家都往CDP裡“沖”的擴張階段,到了回歸理性的第三階段。
“如今CDP處于穩步上升時期,企業直接進入到怎麼選型和如何搭建的階段,同時開始追求真正的資料場景化價值落地,營銷技術賦能業務增長的趨勢變得越來越凸顯”,楊辰韻說。
而導緻這種需求變化的原因在于,“企業正承壓前行”。從需求端來看,疫情對經濟壓力和生活不确定性的增加,消費者審慎消費;從供給端來看,行業競争愈發激烈。
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的增長實則越來越困難。如此一來,企業在做數字化轉型投入時,自然而然更在意能否得到更高的回報,或者直接的增長,以及投入後能否給自身帶來長期價值。
對此,楊辰韻表示,CDP作為一個連接配接營銷技術的“資料樞紐”,它是企業數字化的剛需,牽動着企業增長的可能性。
因為,無論是做精細化營運,還是做自動化營銷決策,都離不開對使用者資料的采集、清洗、存儲、分析和應用。而部署CDP則可以将分散在各地的資料,進行存儲和管理,并根據一定的規則,梳理出統一的使用者畫像和可視化資料圖表等。當然,這隻是CDP最基礎的功能,CDP對企業的價值不僅是在資料層面,而更多的是在于使用者資料與業務場景的有機結合,提升消費者對企業産生的财務價值、傳播價值、資料價值,并通過技術與需求不斷地拓展與滲透,在營銷層面的價值延伸至産品和業務戰略相關的場景和決策,核心在于提升營運效率、增加業務效果、輔以科學決策。
是以想真正讓CDP發揮價值,需最大化協同數字化政策與工具,要比對相應的資料技術、營運政策與落地措施,更重要的是在組織層面擁有實作這些的可行性方案,從認知到方法論掌握,到場景應用和實踐落地,再到組織調整與人才培養等等都要具備可實施性。
故而企業想要做好CDP,十分考驗其基于自身業務情況下的數字化考量與布局。對此,在《企業數字化營運藍皮報告2023》中也總結了一套數字化營運方法論,即從“理念轉變、能力打造、組織進化、場景實踐”四個必要環節出發,從業務場景出發,到業務價值落地。
其中首先需要明确企業數字化轉型是戰略層面的,而不是具體項目層面,自上而下的實施是轉型成功的關鍵之一,是以在組織團隊尤為關鍵。對此,企業其實可以基于 CIO、CDO、CMO等關鍵職位以及其背後的核心能力支撐,打造“資料 + 技術 + 業務”的複合型團隊,建構一個真正以資料及業務價值驅動的靈活型組織,進而打破部門壁壘,實作快速響應,賦能建構企業的長期競争力。
其次,在系統工具層面,十分挑戰CDP的産品技術能力,以及在此基礎上的應用延展能力。除了需要提供資料收集、整合、洞察、分析以外,還要站在實際場景應用下,将CDP與MA等系統做協同,同時讓資料與業務名額直接挂鈎,用資料驅動和算法驅動的智能決策,幫助客戶實作在垂直行業和場景上的資料和智能驅動決策,如此才能提高客戶的使用效率。
而針對以上問題,Morketing了解到,早在2017年創略科技就已經在資料應用側布局,在開發CDP産品的過程中就與AI技術進行結合,在資料源接入和處理,以及基于資料推動政策自動分析上,做了深入研究。單從創略科技CDP人群圈選這項功能來看,“驗證後轉化率高于人工十幾倍”,楊辰韻對Morketing說道。
從業務場景切入
做CDP不用一下“大而全”
Morketing了解到,創略科技之是以有很多一直保持長期合作的客戶,就是因為其幫助企業創造了真正的業務價值,甚至在系統上線非常短的時間内,就推動一些客戶在場景上實作數十倍的ROI。
這主要是因為,在搭建過程中時,創略科技會協同企業從實際的業務情況出發,進行資料采集、治理、分析,進而個性化的制定實施搭建路徑,并實踐于具體的業務場景,真正讓CDP在數字化營運的協助下中發揮效能,楊辰韻表示。
再進一步來說,創略科技會根據客戶的預算和投入,同時結合客戶業務目标,找到企業最痛的場景,最高優先級的場景,看到AB測試的結果後,去推斷出在不同的階段應該解決哪些問題,并給到相應的解決方案。
是以某種層面,企業想要更好的将CDP落到業務場景裡,不一定第一時間就要打通全部的資料和場景做到“大而全”,還可以按階段走,解決階段性的核心問題。
落到具體的步驟,這裡可以從《企業數字化營運藍皮報告2023》中創略科技服務的某汽車經銷商案例切入解析。該汽車經銷商有幾十年的汽車業務運用經驗,年服務超過100w台汽車,年銷售超過10w台新車,擁有龐大的客戶量級和資料量級。
雖然資料量龐大,但創略科技了解到,這家汽車經銷商的業務鍊條較長,且客戶資料卻分散在不同系統,如想有效實作業務增長,需要快速切入核心場景展開賦能。
通過對該汽車經銷商的業務場景與實際痛點有效分析,創略科技發現保客營運場景是該汽車經銷商當下最能産生業務價值的場景,但其在保客營運場景,觸點與營銷方式較為單一,售後維保貢獻值及流失客戶召回率較低,為此其針對性的輸出适配于當下業務目标的解決方案。
具體來看,創略科技先對不同平台的資料進行了資料接入與治理,建立One-ID(統一的使用者辨別體系),第一步解決資料分散的問題;在完成了這項工作後,再切入該汽車經銷商的業務場景和營運痛點(營運場景觸點、營銷方式較為單一,難以召回客戶),從門店和集團雙層視角,幫助其建立了一套RFM模型,做自有會員營運體系,針對性營運,提升整體價值與召回率。
最後,創略科技還融合了該汽車經銷商的車主特征次元、售後消費資料等多方面,訓練出一套專屬的使用者價值模型,在這樣的一套模型下,該汽車經銷商可以對客戶價值進行分類,進而科學衡量客戶價值,并針對不同價值的使用者做精準化營銷,更有效的提高轉化。根據最終資料結果來看,該汽車經銷商售後維保貢獻率成功提升20%。
創略科技CDP能力背後的落點
是數字化營運思維
正如上文所述,數字化建設與營運的過程是基于體系化複雜流程的組合與協同,涉及多企業的多個子產品,實踐的複雜性也要求着參與者的專業性與價值理念。事實上,創略科技從進入CDP市場時,其定位就有别于傳統的系統供應商,希望成為企業數字化轉型中的共創者,以全流程搭建、全場景賦能,為客戶創造可衡量的經濟效益。而這個差異化的定位,也影響了創略科技在CDP上的思考。
那麼在數字化營運思維下,創略科技CDP産品有何亮點?
其一,産品成熟度高。在2016年左右創略科技就開始積累在CDP産品上的能力,經過多年發展和沉澱,在産品的成熟度上顯然有着相當的積累。
其二,業務側易用性高。系統自帶基礎标簽版本,同時标簽體系顆粒度非常細。而顆粒度越細,業務部門就可以不依賴于IT部門,可以通過低代碼/無代碼的拖拉拽形式,自由實作他們想要做的個性化和實時資料驅動的營銷。
其三,行業Know-how積累範圍廣。實際不同行業、不同發展階段的品牌數字化基礎不盡相同,同時在轉型時切入的角度和路徑也不同。目前在零售、母嬰、美妝、服裝、旅遊、跨境等不同行業,創略科技都有案例和解決方案的沉澱。
其四,将标簽體系和AI算法模型融入營銷自動化體系的搭建,進一步降低企業搭建CDP與應用CDP的門檻。在楊辰韻看來,企業在數字化轉型中有了中台這些資料工具後,想要産生業務價值,關鍵在于“相較于fancy的功能,更要聚焦于營銷政策自動化的深度”。目前Morketing了解到,如今創略科技在垂直行業裡,有幾十個可複用的組合算法模型,這也是其核心的差異化優勢,可以逐漸取代人工,用自動化的方式去做相應的政策建立。
另外創略科技除了在産品能力上有差異化的競争力,其客戶服務能力也不容小觑。在2018-2019年,創略科技就布局了客戶教育訓練服務和數字化營運服務,賦能企業做好數字化營運。
是以綜合來看,創略科技無論是在産品上還是服務上,又或是政策上,都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路”。而除了以上内容外,Morketing還觀察到,創略科技頗具備前沿視野,正在不斷探索行業新技術的場景化落地。例如,其在營銷場景側正在嘗試通過基于區塊鍊Web3,及新一代客戶積分體系等新的技術方式,比對上合适品牌玩法,搶占年輕人的心智,提升品牌的認同感,重構品牌與客戶的關系,建立一個長期的品牌資産。
結語
最後,無論是創略科技探索行業新技術的場景化落地,還是企業在數字化技術投入上變得更加冷靜,這些變化的背後是企業如今面臨着“不确定性增多”“競争越來越卷”雙重壓力,它們更加追求長期價值而非短期轉化。
在這種形勢之下,企業必然希望自身的數字化投入可以産生實際的業務價值,并逐漸建構可持續增長能力。這就意味着,第三方技術服務商必須要将企業商業目标與資料進行結合,對業務場景賦能。
而這也正是創略科技一直在堅持的,以資料技術及AI為核心,驅動下一代資料商業應用,為客戶創造可衡量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