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社會邊角料到人類天花闆(一)

公元1644年,崇祯皇帝在太監王承恩的陪同下,吊死在煤山 崇祯皇帝自缢身亡300年周年的時候也就是1944年 在景山公園立過一個碑 —《明思宗殉國紀念碑》。碑文這樣寫道

三代以下得天下之正者,莫過于有明。蓋太祖以布衣起兵,驅蒙兀、掃群雄、光複神州,創業同乎漢高;

簡單翻譯一下: 自古以來得到天下最名正言順的沒有哪個朝代比得過明朝。太祖皇帝泥腿子出身,驅除鞑虜,橫掃群雄,收複丢失400年之久的幽雲十六州,重制之漢家威儀,創業可同漢朝比肩。太祖皇帝是誰呢?就是洪武爺朱元璋同志。

從社會邊角料到人類天花闆(一)

重八出世

但凡皇帝出世,必有異相出現。漢高祖劉邦出生,号稱其母有大蛇纏身。宋太祖趙匡胤出世,赤光饒室,異鄉經宿不散,體有金色三日不變。朱元璋先生也不例外。元文宗天曆元年九月十八日(1328年10月29日)未時,在濠州鐘離縣東鄉(今安徽省鳳陽縣小溪河鎮燃燈寺村),朱元璋出生于一個中國古代社會的最底層的赤貧的農家中。按明史的話來說,重八的母親陳氏也就是陳大媽在生重八的時候,做夢夢到一個老神仙,送給他一粒亮閃閃的仙藥,陳大媽也是實在也不管這藥有沒有害處就給他吞了,醒的時候發現嘴裡還有餘香。陳大媽生朱元璋的時候,紅光滿室,此後夜間多次有光射起。鄰裡望見,驚以為火,都跑到朱元璋家來救火。但是到了老朱家發現什麼也沒有發生。這些無非是封建統治者為了證明其統治合法性的把戲罷了。扯這扯那說白了,就為了說朱元璋這個人不一般。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這個名字并不是他剛剛出世的本名,這個名字是朱元璋參加紅巾軍造反後,自己給自己起的名字。他的原名叫朱重八。至于為啥叫朱重八?在當時萬惡的舊社會,人權?你連人名都沒有。老百姓如果不能上學和當官就沒有名字,隻能以父母年齡相加或者出生的日期命名。因為家族兄弟排行老八,于是喚作重八。這個名字類似于張三 李四 王五 以及看宋丹丹一眼就渾身發抖的吳老二。

從社會邊角料到人類天花闆(一)

可是重八這孩子出世再不同尋常 對于沒有開上帝視角的重八的父親朱五四來說他的到來并沒有帶來多少喜悅。因為重八的家世比較慘,如果論家庭而言他可能是自古創帝業最慘的一個了。他并沒有生活在中國古代那種安定的農業社會的正常環境。比如說劉邦當年好歹也是前朝的街道居委會保安大隊隊長,可以領一幫小弟查個核酸報告,驗個碼啥的。

因為老朱家是逃荒避難來到此地。他們連自己的土地都沒有,準确的來說他們連農民都算不上就是個包身工。重八的父親朱五四是給地主劉徳家做長工。祖傳貧農的老朱家可能沒有那麼大的生産力去養活這麼口人。他的到來讓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加上朱元璋小時候體弱多病,朱五四就想把他送到村附近的皇覺寺裡當和尚,陳大媽死活不幹這才作罷。生活生活,生下來,活下去。多你一張嘴少一張嘴都得吃飯,湊活活吧。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既然沒錢讀書總是要找些事兒做,重八打小的工作就是給地主放牛。日子得過且過還可以,但是千萬不能招災招難。

天災連連

時光荏苒,日月蹉跎。到了至正四年,該來的還是來了。重八此時長到一十五歲,濠州大旱,一連幾個月不見雨水,引發很嚴重的饑荒。屋漏偏逢連夜雨,福不雙至,禍不單行,轉年又發生了很嚴重的蝗災,大災之後必有大疫。一時間是無存不帶孝,處處有哭聲,流浪的饑民紛紛倒下。老朱家自然也不例外。這一套老天爺的連環小combo屬實是給老朱家整不會了。四月初六 ,重八老爹朱五四去世,初九大哥重四去世,廿二日陳大媽也随老朱去了。

我不知道那時隻有十幾歲的朱元璋是怎麼挺過來的。估計他對這接二連三的生離死别早已麻木。昔日和睦溫暖的家已經不複存在,父母親人的疼愛離他遠去。不過他估計已經沒心思去思考這些,他的内心可能隻有活着。這些人的離去對他們自己來說或許是種解脫,因為他們再也不用考慮自己明天吃什麼了。但是他們又給活着的人留下了一個難題,這時候的老朱家再也不是當年那個人丁興旺的老朱家了,重八的嫂嫂也就是大哥的媳婦領着小小朱(朱文正)逃難了。

家中隻剩下小朱(重八)和朱老二(重六)。哥倆窮得都要當褲子了,家中連一貫錢,一錠銀都沒有(有的話早請郎中治病了)。哥倆棺材都買不起更别提墳地了。無奈他們去找他們雇主劉德家,看看念在給你們家打了那麼多年的工, 放那麼多年牛的份上,求他們看看能不能施舍他們一些錢或者地去埋葬朱元璋的親人。這件事兒理所當然的被他們的雇主給拒絕了,理由很簡單,你給我打工,我給你飯吃。事不關己高高挂起,這幾個人的離世是饑荒鬧的與我何幹。最後他們的鄰居劉繼祖實在看不下去了,給他們個地。讓朱元璋去埋葬他的親人。

朱元璋當上皇帝後,回憶當時的生活說過:“朕惜寒微生者為衣食之苦,死者無陰宅之難。籲 !艱哉。爾劉繼祖發仁惠之心以己之沃壤慨然惠朕,朕得斯地。樂葬皇考妣于是至今難忘。“值得一提的是,後來朱元璋當了皇帝之後,對劉繼祖十分感謝,給劉繼祖封為義惠侯。并且這是個長期飯票,隻要你能生兒子,隻要大明公司不倒閉,就好使。這波天使輪投資屬實專麻了。用朱元璋自己的話說 :“不諱龍潛之事,不忘馬鬣之恩,存故舊,報德施,大哉聖孝,真隻千古矣!“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有可能你舉手之勞做的某件善事兒,可能真的會影響你自己一輩子。埋葬的地方就是今天安徽鳳陽明皇陵也可以說是明朝的祖陵。“生者為衣食之苦,死者無陰宅之難”。可能就是當時社會最底層老百姓的縮影吧。官逼民反妥妥的現實版水浒傳。

從社會邊角料到人類天花闆(一)

遊方和尚

言歸正傳,父母大事雖了,自己的日子還得過。這時候的朱元璋真的可以說一無所有,爛命一條。為了有飯吃,他無路可走隻能去當地附近的皇覺寺當了一個小沙彌。皇覺寺的高僧高彬看他年輕有膀子力氣,便收留了他。剛入職的朱元璋肯定不是做敲木魚拜佛這種體面活的。小實習生朱元璋在寺裡從事着類似長工的工作所謂打雜的幹活,念經滴不要。有口飯吃,有口粥喝就足夠了。然而這種幹粗活混飯吃的日子,也沒過多久,皇覺寺本來靠收租米過日子,但是今年的饑荒比前年來的更兇猛了一些。

寺院也沒有幸免。皇覺寺這點糧食還不夠老和尚分的呢。公司經營不善即使不是你的問題,你也有被裁員的風險。皇覺寺因為大環境原因,瀕臨破産了。不過皇覺寺企業有限公司還算良心,他們給被裁的和尚們提供了一個下崗再就業的機會—當乞丐。皇覺寺秒變變成丐幫濠州分舵。說白了,你還是我們公司的一份子。為了友善你賺錢(這錢再不賺就挂了),你可以繼續用公司給你提供的身份,體面的騙點錢。(無論什麼時候,在咱們國家和尚的社會地位還是相當不錯的,化緣的和尚在中國基本上是騙子)隻給寺院打工50多天連佛經是啥東西都不知道的朱元璋沒辦法隻能拿着方丈發的破棍和破碗步師兄與師傅的後塵出去化緣了。佛經都不懂的和尚怎麼能算是化緣呢?說不好聽點就是逃荒加要飯。

朱元璋當上皇帝後回憶那三年這樣說道“突朝陽而激進,暮投古寺以去搶,仰瓊崖嵬而倚碧,聽猿啼夜月而凄涼”。正所謂混得好的叫混,混得不好的叫混混,與其說是苦行僧不如說是混混朱元璋。但是他這個混社會還真是沒有白混,他開括了自己的視野,豐富了自己的見識,認識了很多江湖朋友(要飯的同志,丐幫的同行)。這一混就是三年。朱元璋就這樣邊走邊乞讨,他從濠州向南到了合肥,然後折向西進入河南,到了固始、信陽,又往北走到汝州、陳州等地,東經鹿邑、亳州。

月隐日顯,何處尋覓,背井離鄉,不知歸期。彳亍不定意難平,朝花夕拾遇故知。

在這流浪的三年中,他走遍了淮西的名都大邑,接觸了各地的風土人情,積累了社會生活經驗,這段生活對朱元璋的一生産生了深遠的影響。而在外雲遊的三年,也正是元末農民起義風起雲湧的時期。社會就是最好的大學,這時候的朱元璋再也不是那個懵懂無知的少年了。孟子有雲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是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已經更新成功的朱元璋回到了皇覺寺隻等着曆史之神的召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