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那年,早春二月去踏青

作者:蒹葭碧風

文/蒹葭碧風

2012年3月15日,正值早春二月間。我和三位朋友在合肥辦完事,決定到婺源去踏青。

中午12點,我們四人同乘一輛車,上高速直奔婺源。下午3點半,我們便到達了婺源的江灣。

那年,早春二月去踏青

我們在江灣購買了遊覽婺源景點的通票,可以遊覽五、六個景點。我們首先進入江灣景區,景區介紹說,婺源的主要特點,是徽派建築和小橋流水。景點主要集中在李坑、江灣、曉起一線。

進入景區深處,就立即讓人感覺到徽派韻味十足,粉牆、黛瓦、馬頭牆。

那年,早春二月去踏青

這是一處古村落,據介紹說,江灣始建于隋末唐初,最初有滕、葉、鮑、戴等姓人家在江灣河灣處聚居,始稱“雲灣”。

北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年),蕭江第八世祖江敵始遷江灣,子孫逐漸繁衍成巨族,後改稱江灣。

自唐以來,江灣便是婺源通往皖、浙、贛三省的交通要塞,為婺源東大門。現在保留的古建築已不是很多,大多是近年來改擴建起來的,比起安徽黃山的西遞、宏村,規模和氣勢遜色了不少。

看過江灣後,我們來到了婺源的第二個景點--曉起。

我們趕到曉起時,天空已飄起了蒙蒙細雨,朋友在一家小商鋪為我們每人買了一把雨傘。

我們撐起雨傘漫步在狹窄而又蜿蜒曲折的古巷中,腳下是歲月消磨得溜光的青石闆,兩側是斷斷續續長着青苔的高牆,現在還不是旅遊的旺季,遊人很少。

雨點敲打雨傘聲,更顯古巷的甯靜。駐足遠望蜿蜒的古巷,讓我更深地感受到戴望舒《雨巷》的靜美。

我們信馬遊缰地來到一座古宅前,正趕上導遊給四、五位小青年介紹,我們便加入了他們的團隊。

導遊是一位老者,身着一套灰色的中山裝,手拿一把老式黑色雨傘,他精神矍铄,眉宇間透露着英氣,看上去像一位退休的教師,又像一位民俗的專家。

他的介紹,娓娓道來,抑揚頓挫,能把艱澀難懂的古文和曆史講得鮮活、深入淺出。

他介紹說,曉起,是清代兩淮鹽務使江人鏡故裡,位于婺源縣城東北45公裡的江灣鎮境内,溪河交會處。唐乾年間汪萬武始居,以逃亂至此,天剛破曉啟明,而取名為“曉起”,亦稱曉川。後洪姓亦在上遊一公裡處建村,也稱曉起。故曉起又有上下曉起之分。

那年,早春二月去踏青

我們跟随他走進了“進士第”、“大夫第”、“榮祿第”等官宅。這些老官宅,依稀可見當年的氣派堂皇,前後天井,廳堂寬敞深進,雕梁畫棟,大門口三級高階和門樓精美的磚雕圖案,炫耀着主人高貴的身份。而村頭青石護欄的古道、古亭以及梁柱間族人“高中(進士)捷報”,依稀可辨的“江氏宗祠”,也很容易讓人想象,古村當年的顯赫與繁華。

看過這些曆史厚重的老官宅後,我們跟随導遊像穿迷宮一樣來到村後的一座小山旁,這裡荟萃了千餘株古樟群及全國罕見的大葉紅楠木樹和國家一級樹種江南紅豆杉。

有一株紅豆杉好大,直徑約有五、六人合圍,據說有上千年的樹齡。我們分别與這棵老樹合影,随後又按照導遊的指導,男女分别按不同方向轉了三圈,為自己或親朋好友祈福!

下午5點半左右,我們遊完了曉起,老者導遊把我們送出了村口。我好奇地問老者,原來是做什麼的?老者微笑回答,他原來就是導遊,現在年齡大了,已退休在家,公司的導遊大多都換成了小丫頭,偶爾有人邀請,他便出來講一講,算是做個義務宣傳員。我們對老者義務給大家做導遊,有些過意不去,就執意付給了導遊費。然後與老者再見,回到婺源縣城,住天籁飯店。

17日早晨7點,我們接着遊覽李坑。

那年,早春二月去踏青

我們到達村口時,立刻被一大片的鵝黃色的油菜花所“驚豔”,早春二月的油菜花才剛剛綻開,雖然不是争奇鬥豔般地綻放,但是,在周圍碧綠的群山的襯托下,十分耀眼。

碧綠的群山、青翠的淺草、鵝黃色的油菜花,構成了一幅斑斓的美麗鄉村圖畫。我們分别在油菜花的田野裡拍了照片,照片很美,像是人在畫中一般。

那年,早春二月去踏青

随後,我們走進了這美麗的鄉村。李坑,是一個以李姓聚居為主的古村落,距婺源縣城12公裡。李坑的建築風格也是徽派建築。

一彎溪水,将村莊分成兩半,兩岸都是錯落有緻的商鋪,有點像烏鎮和周莊。

導遊介紹說,李坑自古文風鼎盛、人才輩出。自宋至清,仕官富賈達百人,村裡的文人留下傳世著作達29部,南宋年間出了一位武狀元,名叫李知誠。

村落,群山環抱,山清水秀,風光旖旎。村中明清古建遍布、民居宅院沿溪而建,依山而立,粉牆黛瓦、參差錯落;村内街巷溪水貫通、九曲十彎;青石闆道縱橫交錯,石、木、磚各種溪橋數十座溝通兩岸,更有兩澗清流、柳碣飛瓊、雙橋疊鎖、焦泉浸月、道院鐘鳴、仙橋毓秀等景點在其中,構築了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美麗畫卷。

那年,早春二月去踏青

9點20分,我們來到婺源的第四個景點---大鄣山卧龍谷。景區門口立有一塊巨石,上有金庸先生的題詞:“大鄣山卧龍谷”。往裡走不久,隻見滿山樹木郁郁蔥蔥,峽谷裡亂石成堆,瀑布成群。

我們沿峽谷逆流而上,一路都有潭水和瀑布相伴。山谷中的水一路奔騰不息,在亂石上激起朵朵浪花,然後形成無數個大大小小的瀑布和形态各異的深潭。

這些瀑布姿态讓人驚奇,或奔騰咆哮猶如脫缰的野馬,或涓涓細流猶如山間輕飄的絲綢。這些深潭,讓人妙不可言,有的清澈見底,有的綠如翡翠……

那年,早春二月去踏青

我們邊走邊欣賞美景,不多時,我們就到達山頂,然後,我們就從另一條線路順流而下,到達觀瀑亭稍作休息,然後乘中巴車下山。

回望卧龍谷青色的山、白色的瀑布、綠色的潭水,着實讓人心曠神怡,同時腦海裡已深深地印下了,這幅美妙絕佳的天然水墨畫。

下到山底,已是中午時分。這時,我們已是饑腸辘辘,于是,決定在路邊一家叫靈石山莊的飯店吃飯。吃罷飯,我想返程回家,因為惦念機關的工作,已出來兩三天了。可是,三位朋友好像遊興不減,他們說,明天又是周日,出來一趟不容易,建議再到浙江江郎山去看一看。我想也是,就答應了他們的建議。

坐在車上,回望婺源,心中感受到少有的快樂和輕松。讓人感受到像進入桃花源一般,遠離了塵世的喧嚣和煩躁。湛藍的天空,碧綠的大地,青青的山巒,山野間輕拂的春風,讓人感到清新、馥郁和潤爽。每個人的身心都仿佛被那彎彎的淙淙溪水清洗了一般。

下午4點20分,我們來到江郎山下,準備即刻登山,可是景區售票點服務人員告訴我們,今天下午時間不夠,山上已經關了山門,要明天才能上。我們隻好來到山腳下一個小鎮尋找住處。

在小鎮上,我們尋得一處鄉村假日酒店,在酒店門前就能看到江郎山的“川”字型山峰。這是一處農家旅館,價格不高,每天每間80元,房間很幹淨,晚上我們就住在這裡。

那年,早春二月去踏青

18日淩晨4點多鐘,睡意朦胧中,好像外面下起了大雨,還伴有陣陣雷聲,我披衣起床向窗外看去,果然是下起了大雨,我擔心明天是否能上得了山。

早上7點我們起床時,雨還在淅淅瀝瀝地下,隻是比夜間小了一些。由于下雨,空氣中的霧氣很大,山被籠罩在霧霭之中,時隐時現。

7點半,我們在街上每人吃了一碗雞蛋面,然後驅車上山。到達山門時,驗票門才剛剛開啟,我們4人成為當日的第一批遊客。

為了節省時間,我們沒有步登十八曲,直接開車上了開明禅寺的停車坪。停車坪空蕩蕩,一片寂靜,除了我們四人,沒有其他的遊客。

7點40分,我們開始登山,經過會仙岩後,三座拔地而起的巨石刹時就立在眼前,讓人很震撼,實際上我們已經到了“川”字型山峰的根部。

再往前走一段路程,就是著名的一線天景點,一線天就是靈峰和亞峰之間的一條狹窄山道,因為兩片巨石相聚很近,很自然地形成了這個全國最壯觀的一線天景觀,而亞峰和靈峰之間的間隙就叫百步峽。

那年,早春二月去踏青

行走在一線天中,好像是在穿越隧道。雨從一線天飄落,順着岩壁沖刷下來,發出唰唰的聲響,這更顯得山的幽靜。我把手貼在流水的岩壁上,頓時一股清涼沁人心脾。

我們拾級而上,不多時就走出了一線天。過了一線天,眼前頓時豁然開朗。這是一片空地,此處叫登天坪。站在這裡,要不是霧氣大,可以看到四周的山巒。登台坪,顧名思義,從這兒可以直登郎峰山頂。

為了恢複體力,我們在這裡稍作休息。這裡有三、四間房屋,屋外搭有帳篷,看來是賣旅遊産品的小攤點。小攤點還沒有開門,我們就坐在帳篷内休息。

這時,從另一條山道上來幾個人,肩上背了好多東西,他們放下東西,開了房屋的門,我們才知道他們是這裡的攤主。攤主說,你們來早了沒用,隻有他們開了這道門,遊客才能登上郎峰。

郎峰,就是被大地理學家徐霞客贊譽為“神州丹霞第一峰”的三片石中的老大,垂直落差有三百多米。

不一會兒,攤主開了山門,我們開始向上攀登。這裡的山道更加險峻崎岖,山道全部是在筆直的山峰上開鑿出來的盤山小道,大約隻有五六十厘米寬,隻能走下一人,山道外側加有護欄。

那年,早春二月去踏青

這時,雨還沒有停下,霧氣還很大,基本上看不到山巒的美景,這讓我們多少有些遺憾。

走了一會,身上開始出汗,雨水合着汗水,搞得全身濕漉漉的。我們登一段,駐足歇一會,然後繼續上。

光弟在前探路,我居中間,桃菊和小趙在後,我們始終保持10米左右的距離,以便互相照應。光弟平時不大鍛煉,但他走得比較輕松,看來他不愧是當過武警,身體素質較好;小趙年青,顯得更輕松,身輕如燕;桃菊也不錯,步履不快不慢,紮實而有耐力;我想自己要不是平時堅持走路鍛煉,登這樣的山,肯定是讓我望而生畏。

在我們駐足稍息時,後邊趕上來一位小姑娘,她手裡提着兩袋東西,走走停停,也是氣喘籲籲,香汗不止。

我問她是不是遊客,她說她不是遊客,是郎峰頂峰的攤主。我發現她手裡提的是兩袋水果,其中一袋是西瓜。看來小姑娘是經常走山路的,不一會就超過了我們。

我們又走了大約10分鐘,終于在9點10分,到達頂峰---絕頂問天閣。我們到時,小姑娘也是剛到,正在擺放貨物。

頂峰上還沒有遊人上來,隻有我們四人。頂峰上面積不大,大約不足100平方米,有一塊供遊人休息的平台,兩間簡易的售貨小木屋,一個觀景的小亭子。

那年,早春二月去踏青

我們現在無暇觀景,隻能暫時坐在石凳上稍作休息。這時,我們是又渴又餓。光弟前去與小姑娘搭讪講價,小姑娘邊忙手裡的活,邊微笑地說,西瓜80塊錢一個(就是剛提上來的),雞蛋5塊錢一個。光弟再與她讨價還價時,小姑娘隻是垂下眼簾笑而不答。

男人都有憐香惜玉的好毛病,我說不要講價了,這裡山高路遠,提上來東西不容易,拿來充饑解渴。我們每人吃了兩片西瓜一個雞蛋後,頓感體力恢複,精神抖擻。

我們走上觀景亭,放眼四望,隻見遠處群山蒼莽,林木疊翠,雲霧缭繞,似置入仙境一般。難怪唐朝詩人白居易曾贊曰“安得此身生羽翼,與君往來醉煙霞”。

那年,早春二月去踏青

9點半,我們開始走左邊的一條山道下山。都說“上山容易下山難”,我感覺還是下山輕松一些,起碼不是像登山那樣累。途中有一段也叫一線天,很險峻,必須手腳并用倒着走才可下去。

曆經天橋、靜心石窟、鐘鼓洞、會仙岩,我們10點20分,到達開明禅寺停車坪,然後我們稍作休整,乘車返程。

這次踏青,踏去了往日的疲憊和煩憂,踏出了來日的清新與幹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