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代名臣商鞅,最後為何慘死?商鞅的死對秦國到底有多大的意義?

作者:坤七說史

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關注”,既友善您進行讨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

引言

公元前338年,秦國的宰相商鞅被殺身亡。

按照當時的法律,秦惠文王親自下命,對他的屍體處以了極刑——五馬分屍。這個法律,竟是商鞅自己制定的。

這是不是很可笑?

商鞅,那可是中國曆史上響當當的名相。他能混到宰相,實屬人中龍鳳。這樣聰明的人物,為秦國吞并六國打下基礎的人物,為何落得個被五馬分屍的下場?

一代名臣商鞅,最後為何慘死?商鞅的死對秦國到底有多大的意義?

(商鞅受刑)

其實,商鞅是已死,所受車裂之刑,不過是他人洩憤之舉。到底是誰,竟恨他如此呢?

倘若商鞅死後有知,會怎麼想?他會後悔生前所為嗎?

一、邊陲小國,秦王圖治

商鞅到達秦國前,當時的秦國,還隻是個小角色。

秦人先祖受封秦邑時,隻是附屬于周王室而存在。因為護送周平王東遷雒邑有功,秦襄公獲封諸侯。秦族一躍而成了秦國,秦國得以立國。憑借從周平王那裡得到的“岐、豐以西”的封地,秦國開始逐漸崛起。

但對比它周邊的國家,秦國還是相當落後的。

當時的強國都在争相變法,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公元前 422 年,秦國比鄰的魏國推行李悝變法,在魏國率先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和個體小農經濟制, 使魏國國力達到一個高峰。楚國也在吳起變法下,開發土地,國力逐漸強盛。

一代名臣商鞅,最後為何慘死?商鞅的死對秦國到底有多大的意義?

(各國變法)

而彼時的秦國,采用的是土地國有制和奴隸制度,國家政權被幾個氏族大家把控,整體的政治和經濟制度都不利于生産力的向前發展。

秦穆公勵精圖治,一頓操作猛如虎,終于增強了秦國的國力。

但秦穆公死後,貴族們争奪着國家的權力,連秦國國君也無力抗衡,秦國政治上陷入動蕩中,整整經曆了将近六十年的時間。

這期間,秦國國力一直在不斷地衰落。

一直到秦獻公繼位,形勢才得以扭轉。秦獻公很聰明,他在位二十年間不斷發起戰争,還經常能打勝仗。舊貴族們在這些勝仗中得到了好處,非常擁護他。經過他的一系列運作,國家實權終于又重新回到國君手上。

一代名臣商鞅,最後為何慘死?商鞅的死對秦國到底有多大的意義?

(秦獻公)

這樣,等到秦獻公死時,整個秦國的兵權就輕輕松松地落到了秦孝公手上。

此時,秦孝公放眼周邊一看,好家夥,這周邊國家一個個國力強盛,人家都忙着搞會盟,拉幫結派地争奪天下,卻根本就不帶着秦國玩哩!這國力懸殊太大了,秦國在别國眼裡,壓根就是一個小透明。

一代名臣商鞅,最後為何慘死?商鞅的死對秦國到底有多大的意義?

(秦穆公死後到秦孝公商鞅變法前的秦國)

同為君王,這秦國國君實在太沒勁了。秦孝公尋思着一定要讓秦國變得強大起來,恢複霸業。

二、五次會面,變法開始

為了讓秦國再次崛起,秦孝公頒布了求賢令,廣求人才,許諾能進富國強兵之策者,給予豐厚的獎賞。求賢令一出,各國有才能的人才,紛紛跑來秦國做官。

其中就有商鞅。

商鞅,出生于衛國,原本姓衛不姓商。他從國小習法家學問。後來遇到機緣,他得以在魏國丞相公叔痤府中,當了一名門客。

公叔痤死前,将商鞅推薦給魏王,但魏王沒有重用商鞅。于是商鞅來到秦國,想要一展所學。

一代名臣商鞅,最後為何慘死?商鞅的死對秦國到底有多大的意義?

(商鞅)

當然,商鞅也不是一到秦國就馬上受到重用,而是和秦孝公前前後後見了五次面,才最終得到了秦孝公的認可。

傳說這五次會面,相當有意思。

第一次見面,商鞅給秦孝公地洋洋灑灑講着傳說中帝王的治國之術,講得秦孝公不疼不癢的,都要睡着了。

第二次見面,商鞅還端着,滿口仁義道德之類, 隻拿一些老生常談的王道來講給秦孝公聽。秦孝公聽着,也實在是索然無味。

就這個樣子,在求賢若渴的内心驅使下,秦孝公還是和商鞅見了第三次面。

一代名臣商鞅,最後為何慘死?商鞅的死對秦國到底有多大的意義?

(商鞅三見秦孝公)

估計啊,這一次商鞅再不提出點實用的說法,就可以和秦孝公說拜拜了。

商鞅也就實話實說了,其實呀,前兩套理論不過是說着玩玩,試一下秦孝公的真實想法,他真正想搞的是法家那一套,提出各種富國強兵之道,而且全部落諸律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點不含糊。

這一次,商鞅的說法,正中秦孝公的胃口。

秦孝公堅持聽到現在,終于聽到了商鞅的心聲,一下子就商鞅刮目相看。他們促膝長談,讨論着如何以法治國和變法強國,一次見面還不夠,一直到見面了五次,這心心相印的一君一臣,終于勾畫出了變法的整個藍圖。

秦孝公心裡大為歡喜,認定商鞅為變法的核心人物,開啟了轟轟烈烈的變法之路。

三、河西大捷,得封商君

秦孝公和商鞅兩個,一個在暗,一個在明,主導了中國曆史上著名的商鞅變法。

一代名臣商鞅,最後為何慘死?商鞅的死對秦國到底有多大的意義?

(商鞅變法)

為啥這麼出名呢?同時,也算是把當時秦國的制度整個給翻了天。簡單拿幾點舉例:

其一,它規定貴族不再享有随意處置奴隸和轄區平民的權力,而是以法嚴懲貴族草菅人命。在土地所有制上,它直接給來了個土地私有化。

原本,秦國的土地是由公家的,歸國家、諸侯宗室所有。現在,用法律規定,普通人民也可以通過合法的管道獲得土地。比如平民可以開荒,土地還可以自由買賣。法律還推出了許多種墾荒務農的辦法。

一代名臣商鞅,最後為何慘死?商鞅的死對秦國到底有多大的意義?

(農民可以随意買賣土地)

這些做法,破壞了原有的奴隸制生産關系,促進了秦國封建制生産關系的發展。

農業生産一下子成為大有前途的行業,大家都競相開荒務農,極大地提高了土地使用率和生産率,秦國農業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國家經濟自然快速增強。

其二,國家重新劃分了管轄區域,管理人員不再是任人唯親,也不再是世襲的,而是改由中央任免。而且管理人員還要接受相應的考核。

幹得好的,才能得到賞賜和升遷;幹得不好的,會被辭退罷免。地方上雖然可以儲備糧食和武器,但是卻無權自行鑄造錢币和武器。

這些做法,使得國家的權力緊緊向君主集中,極大的削弱了地方貴族勢力,使國家置于中央的統一集中上司下,國家機器自然向着加強整體國力的方向高速運轉。

其三,變法獎勵軍功爵制。它出台了一系列的激勵政策,鼓勵軍人到戰場上去勇猛殺敵,争功請賞,而不敢私下鬥狠。變法打破了世襲制,廣大底層人民得到了向上層流動的機會,軍事人才頓時湧現,國家兵力日益強盛。

一代名臣商鞅,最後為何慘死?商鞅的死對秦國到底有多大的意義?

(秦軍勇猛)

比如後來幫助秦國統一六國、大破敵軍的大将白起,就是草根出生,如果沒有商鞅變法,很可能曆史上就沒有他作為大将的出現了。

秦國的普通百姓在變法中,得到了很多實實在在的好處。慢慢地,百姓們都變成了變法的擁護者,自覺守法護法。

貴族們雖然不願意,但秦孝公的兵權在那壓着,貴族們也隻能乖乖守法。

商鞅變法大獲成功,秦國的國力穩步提升。

國力強大了,秦孝公就開始發動對外戰争。在商鞅的上司下,秦國很快就收拾了曾經不可一世的魏國,占領了整個河西地區。

河西大捷,秦孝公喜不自禁,把臨近前線的商地,封給了商鞅,商鞅被封“商君”,成為秦國擁有最高爵位的人。

一代名臣商鞅,最後為何慘死?商鞅的死對秦國到底有多大的意義?

(商鞅被封“商君”)

四、一朝君亡,車裂商鞅

變法的真正主導者是國君秦孝公,可是擺在明面上的變法實施者,卻是大臣商鞅。

經過變法,國家是變強大了,普通百姓的生活也變好了,可是舊貴族的利益卻被傷得不輕。他們恨變法,恨之入骨,恨不得生吞活剝了商鞅。

“變法”總是很艱辛的。

最艱辛的不是工作本身,而是人際關系的處理。

曆史上就有很多變法的實施者,變法進行到一半先把自己累死的,或者被報複死的。死後,總是被他們背後的支援者--國君給予厚葬,他們的家人也會被給予極好的安撫。

如果商鞅死得早,死在秦孝公的前頭,是否也會有這份榮光呢?

可惜曆史沒有如果,曆史終于走到了那一天。那一天,護佑着商鞅的秦孝公因病去世了,而商鞅還活着。

一朝君主一朝臣,新王秦惠文王繼位,舊貴族們心裡頭那個樂呀,表面看起來不露聲色,暗自裡,都露出邪惡的笑容。他們布好陷阱,就等着看商鞅的好戲。

一代名臣商鞅,最後為何慘死?商鞅的死對秦國到底有多大的意義?

(秦惠文王及其舊身邊的貴族們)

為何舊貴族們肯定秦惠文王會放任他們報複商鞅呢?

商鞅本人其實是權力欲望很重的,在變法時他積累了很多的财富。

作為秦孝公時期,秦國的二把手,很多外來新貴族都是擁護商鞅的。據史料記載,因為變法效果太好,為了使變法能夠持續下去,秦孝公生前曾經想過讓位于商鞅,被商鞅拒絕。

到了秦孝公病重期間,商鞅的權力已經可以隻手遮天。這樣的商鞅,對秦惠文王來說,太可怕了。秦惠文王怎麼可能留他在身邊讓自己受威脅呢?

商鞅被誣陷謀反,他試圖逃離秦國。

結果,因為他推行的變法太過成功,他被自己推行的變法困在秦國,逃不出去。無奈之下,他回到自己的領地,指揮衛兵和前來捉拿他的秦國官兵抵抗。秦王大怒,派精兵滅了商鞅。最後,商鞅的屍體被帶回了鹹陽。按當時秦法,商鞅被施以車裂之刑,他的家人更是全被處死。

秦惠文王正好與商鞅有私仇,借着商鞅之死,秦惠文王和那些舊貴族們可以共同洩恨,然後又可以成為和諧的一家人啦。

商鞅被車裂,舊貴族們對他的恨,終于平息。

但商鞅的變法,于國于民有大益,被保留了下來。

為什麼這麼說呢?

于國,商鞅變法加強了中央集權,建立了高效的行政管理體系,同時,變法為秦國創造了大量财富。商鞅死時,秦國的經濟實力比對變法前,已經是天下地下。

秦惠文王代表的國家權力是最大的受益者。這一點,秦惠文王及其擁護者心知肚明。

于民,商鞅變法成效顯著,已是民心所向。社會關系的變更,促進了生産力的極大發展,也帶動了秦國人民的生活水準的飛速發展。秦國群眾不願意再接受變法前的生活方式。民心不可違,秦惠文王要想穩定國家政權,也必須順應民心。

一代名臣商鞅,最後為何慘死?商鞅的死對秦國到底有多大的意義?

(商鞅變法 漫畫)

于是商鞅歸商鞅,變法歸變法。商鞅該死必須死,變法該留還得留。

隻是,商鞅如果死後有靈,會後悔嗎?其實,不用死後有靈,商鞅對他的結局,應該早就有所預知。早在求學法家之道時期,他的師傅就預測過變法者的結局。聰明如他,怎麼可以不知明槍易檔,暗箭難防呢?而他為了變法,竟甘願萬死而不辭。

為了理想而死,這份勇者的擔當,也是令人敬佩。

商鞅變法的成功,為秦國的日益富強提供了鐵腕制度保障,奠定了秦王朝一統天下的基業,最終幫助秦國成為中國曆史上第一個封建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