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縱目科技IPO: 股權轉讓和增資同月價差懸殊 未上市就提示退市風險

作者:慧炬财經
縱目科技IPO: 股權轉讓和增資同月價差懸殊 未上市就提示退市風險

随着年初特斯拉的大幅降價,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智能化競争已然白熱化。資料顯示,2022年全年中國新能源乘用車滲透率達到27.6%,而随着智能駕駛賽道的迅速回暖,2023年高階智能駕駛領域将全面開啟争奪戰。

智能駕駛産業是由晶片、算法、傳感器等獨立子產品,到系統內建,再到整車生産銷售,最後到出行服務應用等環節構成的,主要公司類型包括晶片公司、面向L4級别無人駕駛的公司、傳感器公司、系統供應商、整車廠商和出行服務公司。

在自動駕駛的技術路線上,最為代表的是的特斯拉的純視覺方案,隻靠攝像頭,再加算法來進行自動駕駛。而中國廠商,大多選擇的則是雷射雷達、攝像頭等多種傳感器整合的方向。

而自動駕駛作為人工智能剛需的應用場景,一直以來是資本和創業公司的熱點。伴随着智能駕駛産業發展突飛猛進,越來越多的産業鍊相關從業者湧入市場。

成立于2013年的縱目科技,就是國内自動駕駛領域最早期的入場者之一,主要從事汽車智能駕駛系統的研發、生産及銷售。

近日,縱目科技回複科創闆稽核問詢,這标志着公司距離A股自動駕駛第一股又近了一步。

唐銳,縱目科技掌門人!1991年就讀于清華大學電子系,2000年初去了矽谷做了14年的晶片技術,曾任英國CSR(現在為美國高通公司收購)汽車事業群全球資深工程總監,負責CSR所有汽車晶片方面的研發和決策,管理每年超過2.3億美元的汽車半導體産品的定義和研發。2012年基于推進輔助駕駛和自動駕駛的初衷,唐銳建立了縱目科技,從做晶片轉到做輔助駕駛。

翻閱招股書,慧炬财經發現,縱目科技在招股中提示,公司未來一定時間内未盈利狀态可能持續存在,上市後可能面臨退市的風險!還未上市就在招股書中提示退市風險的公司這實在是不多見。

招股書顯示,縱目科技主要從事汽車智能駕駛系統的研發、生産及銷售,定位于乘用車前裝量産系統供應商,為整車廠商提供由智能駕駛控制單元、攝像頭、超音波傳感器、毫米波雷達等硬體及配套軟體和算法集合而成的智能駕駛系統。

目前,公司智能駕駛系統可提供覆寫L0至L4級别低速智能駕駛功能,報告期内量産功能産品包括全景式監控影像功能産品、自動泊車輔助功能産品和自主泊車功能産品。其中,全景式監控影像功能産品報告期内累計出貨量将近40萬套。

縱目科技在招股中提示了客戶集中度較高的風險,公司表示下遊客戶主要為整車廠商,客戶集中度較高,報告期内,縱目科技對前五大客戶的收入分别為4,440.81萬元、7,486.54萬元、16,339.86萬元、7,771.61萬元,占收入比重分别為89.42%、89.31%、71.84%和86.32%。

實控人唐銳美國籍

母子倆控制33.30%表決權

招股書顯示,縱目科技控股股東為香港縱目,直接持有縱目科技22.17%股份,縱目科技實際控制人為唐銳,美國國籍,擁有中國大陸永久居留權,其一緻行動人為李曉靈(唐銳之母親)。唐銳通過ZongmuTechnology持有香港縱目100%股權,間接控制縱目科技22.17%股份,并通過上海浩目、上海縱目分别控制縱目科技1.92%和1.31%股份;唐銳的一緻行動人李曉靈為甯波縱目、甯波天縱的執行事務合夥人,通過甯波縱目和甯波天縱分别控制縱目科技6.35%和1.56%股份。唐銳及其一緻行動人合計控制縱目科技33.30%股份對應的表決權。

縱目科技IPO: 股權轉讓和增資同月價差懸殊 未上市就提示退市風險

另外,據回複函披露,據實際控制人、董事長、總經理唐銳的資金流水顯示,其本人比較偏愛理财,報告期内,理财投入分别為50萬元、10萬元、280萬元,另外,其2019年房屋買賣收入193萬元,去年前三季度子女留學費用總支出116.08萬元。

縱目科技IPO: 股權轉讓和增資同月價差懸殊 未上市就提示退市風險

小米産業基金為第五大股東

值得一提的是,縱目科技的背後,多家知名投資機構雲集,包括高通控股、君聯資本、小米長江産業基金等。

其中, 2021年5月,小米産業基金斥資約2.12億元,以43.45元/股的價格從縱目科技原股東手中受讓相關股份。

此後又以56.48元/股的價格受讓其新發行股份,目前小米産業基金持有縱目科技股份約4.73%,為其第五大股東。

縱目科技IPO: 股權轉讓和增資同月價差懸殊 未上市就提示退市風險

此外,聯想系旗下的公司君聯成業、秀悅投資和聯瑞前沿三方共持有縱目科技9.94%股份。

縱目科技IPO: 股權轉讓和增資同月價差懸殊 未上市就提示退市風險

股權轉讓和增資同月

價差懸殊被質詢

翻閱招股書,慧炬财經發現,報告期内,縱目科技一共進行了10次增資,6次股權轉讓,在股權轉讓中出現一個比較奇怪的現象。2021年12月,縱目科技員工持股平台甯波縱目向東陽冠定轉讓了226.2859萬股,轉讓價格為56.48元/股,而就在當月,東陽冠定增資397.8129萬股,增資價格高達93.56元/股,後次增資價格是前次股權轉讓價格的1.66倍。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股權轉讓與增資發生在同一個月,股權轉讓價格比增資價格低了37.08元/股,同一個月股權定價相差為何如此之大?究竟是何原因、其定價是否公允,這其中是否存在利益輸送的情形呢?另外,慧炬财經還發現,2022年2月-7月的各次股權轉讓價格也偏低。

縱目科技IPO: 股權轉讓和增資同月價差懸殊 未上市就提示退市風險

對于這一情況,上交所要求說明股權轉讓價格偏低的原因及合理性,轉讓方與受讓方是否存在關聯關系或其他利益安排。

而縱目科技給出的解釋讓人大跌眼鏡,公司表示同次股權轉讓價格在低于增資價格基礎上給予折扣是市場慣例,增資時投資款直接支付給公司,可增加公司淨資産,能夠增加公司可投入經營發展的資金,直接有利于公司未來發展,而股權轉讓時投資款直接支付給股權出讓方,未增加公司淨資産,是以股權轉讓價格通常在同次或最近一期的增資價格基礎上給予一定折扣。

仨機構低價套現離場被拷問

另外,慧炬财經注意到,在2022年3月-7月間,德豐嘉潤、常州豐浩、科博達投資這三名機構投資者紛紛套現離場,轉讓價格在70.17元/股至84.20元/股之間。其中,德豐嘉潤套現5000萬元左右,常州豐浩套現3230萬元左右,科博達投資套現5135萬元。

需要注意的是,德豐嘉潤2017年3月、2017年11月和2018年6月通過增資擴股及股權轉讓形式入股,此次,2022年3月分别以84.20元/股和79.53元/股轉讓35.6295萬股和25.1490萬元,分别套現3000萬元、2000萬元。

而縱目科技自己則在2022年7月也趁機套現,轉讓了16.5000萬股,轉讓價格為72.98元/股,套現1204萬元。

縱目科技IPO: 股權轉讓和增資同月價差懸殊 未上市就提示退市風險

縱目科技表示,股東在2022年2月至7月以低于同期增資的價格轉讓其持有的股份符合市場投資慣例,股權轉讓的轉讓方基于自身資金需求及為獲得投資收益轉讓發行人股份,受讓方因看好自動駕駛汽車行業發展前景及發行人的發展戰略,故通過以優惠價格受讓發行人老股東股份的方式入股。

客戶長安汽車參股的私募入股被拷問

招股書顯示,2020年5月,縱目科技與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安汽車")簽署産品開發合同正式達成合作。

2021年4月,長信智汽與上海科創投資、複星重慶、同創基金、高通控股等10餘名外部投資人均以43.45元/股("D2輪融資定價")對發行人進行投資。而長信智汽系客戶長安汽車的參股私募基金。

縱目科技解釋稱,長安汽車因看好公司及其所在行業發展前景,認可公司的技術和發展戰略,同時基于對投資的專業化管理需求,長安汽車決定以其參與投資的私募基金長信智汽作為投資主體對公司進行投資;同時,獲得知名整車廠的投資有助于加強公司在汽車行業的知名度。

而客戶長安汽車入股,這也引來了上交所的質詢,要求說明引入客戶和供應商股東及相關交易的必要性、合理性,入股/交易價格的公允性,入股前後交易内容、規模、價格、條件是否發生較大變化。

營收遠低于同行

近4年虧損超12億

慧炬财經注意到,縱目科技2022年預計實作主營業務收入4.87億元,較2021年全年增長114.95%。2019年-2022年一季度,公司營業收入僅為4,966.01萬元、8,383.04萬元、22,745.48萬元和9,003.48萬元,遠低于同行業可比公司。公司收入主要來源為自動泊車輔助功能産品,目前公司L2級别自動泊車輔助功能産品已在AITO問界M5、一汽紅旗H9等近二十款車型上實作了量産。

縱目科技IPO: 股權轉讓和增資同月價差懸殊 未上市就提示退市風險

雖然營收大幅增長,但縱目科技2022年卻大幅虧損5.86億元,較之2021年虧損4.16億元,同比虧損幅度增大。公司歸因為進一步加強研發資源的投入,建立健全管理體系,擴大銷售網絡,期間費用繼續增長。

慧炬财經注意到,2019年至2022年前三季度,縱目科技歸母淨利潤分别虧損約為1.6億元、2.09億元、4.16億元、4.2億元。扣非淨利潤分别為-18,042.10萬元、-22,935.99萬元、-42,563.13萬元和-43,399.23萬元,三年零九個月累計虧損金額達到12.05億元。

在問詢中,上交所要求分析公司尚未盈利、最近一期存在大額累計未彌補虧損的原因,并結合研究開發服務收入下降、公司獲得定點及開發周期情況等,說明公司未來盈利能力是否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縱目科技進一步表示,公司尚未盈利、最近一期存在大額累計未彌補虧損的原因主要是智能駕駛行業滲透率相對較低,處于快速成長階段,公司報告期處于量産爬坡階段,收入規模較小,研發投入較大、毛利率較低、費用率較高,預計2025-2026年實作扭虧為盈。

報告期各期,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别為10.75%、16.43%、13.21%及16.81%,各産品及服務毛利率差異較大,2019年和2021年,公司毛利率低于行業平均水準。

縱目科技IPO: 股權轉讓和增資同月價差懸殊 未上市就提示退市風險

經營現金流量淨額持續為負

現金流出缺口越來越大

此外,慧炬财經發現,縱目科技現金流出缺口越來越大。報告期各期,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淨額分别為-11,134.62萬元、-19,789.12萬元、-46,387.37萬元、-54,063.56萬元,經營活動産生的現金流量淨額與淨利潤的差異率分别為30.29%、-5.38%、11.60%和28.77%。

縱目科技IPO: 股權轉讓和增資同月價差懸殊 未上市就提示退市風險

我們都知道,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淨額反應的是一家公司資金的自我積累能力。從資料上來看,縱目科技的現金流狀況堪憂,2022年前三季度經營活動現金流缺口擴大至-5.41億元,而2021年經營活動現金流缺口為-4.64億元,持續惡化。縱目科技經營活動現金流缺口受持續虧損和存貨備貨增加影響,存在繼續擴大的風險。

就經營活現金流量淨額持續為負,上交所要求說明是否對公司抗風險能力及持續經營能力造成重大影響。

公司表示,經營活動産生的現金流持續為負的主要原因是持續虧損,存貨、應收款項等經營性流動資産規模迅速擴大,公司主要依靠籌資活動帶來現金流量。

縱目科技進一步解釋稱,由于收入規模擴大、部分晶片緊缺等原因,公司增加了原材料備貨庫存,報告期各期原材料賬面餘額分别為1,398.61萬元、2,083.68萬元、16,406.03萬元和34,865.93萬元,2021年以來,收入增速較快,原材料等存貨餘額增幅較大,存貨的增加占用了較多的營運資金。

就虧損原因,公司表示,報告期内期間費用增長速度較快,費用率較高,是虧損的重要原因之一。期間費用中的主要組成部分是職工薪酬,金額分别為12,261.90萬元、16,105.91萬元、29,383.50萬元和28,674.67萬元,該項費用的主要部分需在發生當期進行支付,産生了較大的經營現金流出。

縱目科技IPO: 股權轉讓和增資同月價差懸殊 未上市就提示退市風險

是否具備足夠抗風險能力被拷問

慧炬财經注意到,目前自動駕駛相關企業、産業近期遇到了巨大困難,企業破産,營收能力大幅下降,大衆和福特深耕多年的自動駕駛公司ArgoAI破産,特斯拉自動駕駛業務大量裁員,Mobileye二度IPO,但估值大幅低于預期,英偉達股價大幅下挫。

針對縱目科技業務單一、營收規模較小、主要依靠融資帶來現金流量、行業龍頭大量出現經營困難或估值下降等,上交所質詢公司是否具備足夠的抗風險能力,是否符合《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注冊管理辦法》關于發行人具有直接面向市場獨立持續經營能力的要求。

對此,縱目科技表示,公司定位于面向前裝量産、采用漸進式路線發展的一級系統供應商,客戶以國内自主品牌為主,面向中國龐大的市場,一方面在L2+級别市場進行研發投入,積極推進商業化落地,另一方面在L0-L2級别的自動駕駛業務已實作一定規模的量産收入,并且維持較高的增長,經營狀況有所改善。上述增長推動了公司估值的提升,公司最近一輪外部融資估值投前達到80億元,吸引了衆多投資者,融資金額8.67億元。

在泊車、行車、行泊一體領域均有深厚的技術積累和豐富的項目儲備,預計未來收入将更加多元,并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經營狀況持續改善,具備足夠的抗風險能力。

賽力斯是第一大客戶占比50.7%

招股書顯示,賽力斯汽車、岚圖汽車、長安汽車、理想汽車等客戶收入保持增長,貢獻了50%左右的收入,報告期内累計前五大客戶收入占比将近70%,貢獻了絕大部分收入。

縱目科技IPO: 股權轉讓和增資同月價差懸殊 未上市就提示退市風險

公司向前五大客戶銷售金額合計占比分别為89.42%、89.31%、71.84%和83.97%,占比較高,縱目科技表示,2022年1-9月,賽力斯汽車問界M5和M7車型先後進入量産階段,車型上市後獲得消費者青睐,成為暢銷車型,訂單量和結算量較高,賽力斯汽車成為第一大客戶。理想汽車當期除了已量産車型(理想ONE)銷量持續上漲之外,新車型L9進入量産階段,且銷量較好,貢獻了較大收入,新進入2022年1-9月前五大客戶行列。

這家供應商“異常”成立當年即合作

倆供應商注冊資本較小

值得一提的是,慧炬财經發現,縱目科技合作的供應商中有3家"異常"。其中,漫途傳感科技(無錫)有限公司(下稱:漫途科技)成立時間為2021年3月22日,注冊資本1000萬人民币,奇怪的這家公司剛剛成立,縱目科技就選擇與其合作,這是為什麼呢?

需要指出的是,漫途科技位列縱目科技2021年前五大晶片供應商之列,采購額為2,073.39萬元。

縱目科技IPO: 股權轉讓和增資同月價差懸殊 未上市就提示退市風險

公司解釋稱,漫途科技為晶片貿易商,因2021年晶片短缺,公司向該供應商采購現貨晶片,公司基于供應能力、相對價格等因素選擇供應商,具有合理性,未與供應商的關聯方進行合作。

此外,慧炬财經還注意到,縱目科技的另外兩家供應商——重慶頂晶電子技術有限公司和上海銳勤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注冊資本均僅為200萬元,注冊資本金額偏低。

縱目科技IPO: 股權轉讓和增資同月價差懸殊 未上市就提示退市風險

縱目科技為何會選擇注冊資本較小的公司作為供應商?在稽核問詢函回複中,縱目科技表示,重慶頂晶電子技術有限公司為線束及連接配接器供應商,公司基于産品價格、品質等因素選擇該供應商進行采購,該供應商成立時間較長,與公司交易規模較小,公司與該供應商的交易滿足生産所需,具有合理性,未與供應商的關聯方進行合作。上海銳勤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為研發裝置貿易商,公司基于價格及品質等因素選擇該供應商進行采購,該供應商成立時間較長,與公司交易規模較小,公司與該供應商的交易滿足研發所需。

應收款占營收比高于同行平均值

報告期各期,公司應收款項(含應收賬款、應收票據及應收款項融資)分别為2,773.57萬元、7,458.45萬元、19,905.96萬元和22,317.88萬元,持續大幅增長。占營業收入分别為63.79%、61.03%、60.15%、49.00%,前三年占營業收入的比重較高且大幅增加,遠高于可比公司平均值。慧炬财經注意到可比公司平均值分别為41.11%、44.51%、38.20%、35.74%。

縱目科技IPO: 股權轉讓和增資同月價差懸殊 未上市就提示退市風險

公司解釋為,公司收入處于高速增長階段、各季度收入規模及占比整體呈現上升趨勢,2020年至2022年各年收入增長率分别為68.81%、171.33%、92.92%(其中2022年增長率系依據1-9月情況年化計算所得)。2019年至2022年9月各期最後一季度收入占全年收入比重分别為19.34%、60.93%、43.51%、45.74%,該部分收入對應應收款項均在信用期内,尚未回款,增加了期末應收賬款餘額,導緻應收款項占營業收入比重較大。

賬上有7億卻短期借款2億

營運資金狀況捉襟見肘

慧炬财經注意到,報告期各期末,公司貨币資金加交易性金融資産(以下簡稱資金)分别為6,949.47萬元、5,896.04萬元、7.99億元和7.03億元,可以說現金儲備相當充足。各類借款合計分别為5,221.42萬元、8,343.39萬元、13,473.55萬元和14,779.52萬元,主要為短期借款分别為4,352.16萬元、7,635.16萬元、10,926.93萬元、21,874.52萬元,其中,2022年仍新增借款1億餘元。

縱目科技IPO: 股權轉讓和增資同月價差懸殊 未上市就提示退市風險

對于這一情況,上交所也發出了質疑,要求說明公司賬面存在大量資金的情況下,仍需要進行大額短期借款的原因及合理性。

對此,縱目科技給出了自己的解釋,結合2022年和2023年現金流量預測,公司在短期内經營活動和投資活動現金淨流量仍為負數,且資金缺口較大。2021年末公司現金持有量為79,909.88萬元,現有資金尚不能覆寫次年營運所需,2022年仍需通過籌資擷取51,482.26萬元的現金,2023年需通過籌資擷取的現金為80,187.04萬元。出于謹慎性的考慮,在2021年和2022年通過短期借款使資金持有量保持在一個相對穩健的狀态,以備後續期間不會因資金不足而影響公司日常生産經營活動。

以上解釋不難看出,縱目科技營運資金狀況捉襟見肘!

北交大副教授隐身外部顧問

三年報酬339.09萬元

回複函披露,其中,甯波縱目的合夥人中存在4名外部顧問,其提供的具體服務内容涉及财務管理咨詢及招投标文檔準備、協助向客戶彙報智慧城市項目方案及營銷宣傳、在美國市場謀求潛在商業機會等,縱目科技共确認股份支付費用252.46萬元,并支付報酬339.09萬元,這四名外部顧問分别為楊曉麗、蔡君輝、宋宇、黃哲。

慧炬财經注意到,宋宇為北京交通大學電子資訊工程學院自動化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自動駕駛,SLAM,多源融合狀态估計、環境感覺模組化與了解,為智能駕駛行業内知名專家顧問。宋宇2018年7月20日至2021年10月31日期間,作為顧問向縱目科技提供汽車自動駕駛領域的發展方向、投資規劃等專業咨詢服務,并對研發項目進行技術指導。

縱目科技IPO: 股權轉讓和增資同月價差懸殊 未上市就提示退市風險

2019年、2020年、2021年縱目科技分别向宋宇支付64.54萬元、118.00萬元、156.55萬元報酬,三年報酬339.09萬元。另外,還授予宋宇持股平台甯波縱目1.5568萬元出資額,授予價格分别為2.83元/股、14.24元/股,股份支付金額合計為80.71萬元。對此,上交所要求說明是否存在通過該類人員進行商業賄賂或其他利益輸送的情形。

近4年連虧12億,還未上市就已提示退市風險,營運資金捉襟見肘的縱目科技能否成功上市,慧炬财經後續将持續關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