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時裝周舞台上,這群年輕人被呵護被錘煉

作者:上觀新聞

【青年設計師】

2021年7月,鄭州暴雨如注。範夢格的老家新鄉緊鄰鄭州,同樣受到災情的影響。水位慢慢上升,她被困在一棟高樓裡,看着窗台上的一盆綠植被雨水泡爛了根。葉子逐漸枯黃,蜷縮,她為之觸動。

“從那盆綠植開始,我意識到極端氣候對這個世界會造成多麼大的破壞。”

22歲的範夢格今年大四,在河南科技學院學習服裝設計。大雨中枯敗的綠植,啟發了她以葉子作為畢業設計的視覺概念,起名《Context Inheritance》,譯作“一脈相承”。

在時裝周舞台上,這群年輕人被呵護被錘煉

用特殊的立體縫線技術,小範在面料上表現了葉子的經絡。

“視覺上,表達的是葉子的脈絡,主題上,我想說,人和自然是一脈相承的,正視環境保護的問題,其實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3月27日晚,“中華杯•太酷”大學生畢業季服裝設計大賽決賽的秀場上,範夢格設計的作品獲得了針織賽道的“狀元”稱号。

在時裝周舞台上,這群年輕人被呵護被錘煉

小範的作品走上T台。

和範夢格一樣,青島姑娘王依彤帶到大賽的作品使用的也是針織面料。

王依彤來自北京服裝學院。國潮方興,她和身邊許多夥伴都是傳統文化的擁趸。讀大學,來到古都北京,她如魚得水,沒事就往各大博物館裡跑。一次,她在故宮博物院的展品中看到戰國時期的錯金銀器,鏽迹斑駁的千年青銅上,一層金銀筆走龍蛇,她問自己:還有比這更美的設計嗎?

在時裝周舞台上,這群年輕人被呵護被錘煉

小王展示作品圖冊裡的錯金銀紋飾。

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錯金銀器上的動物紋飾被複刻到針腳細密的時裝當中;青、赤、黃、白、黑作為系列的主基調,戰國時期即被視為莊嚴正統的五色,為時裝賦予了一重典雅之美。

王依彤說,文化與工藝的傳承是北京服裝學院的傳統。大賽之前,得知自己獲得了學校保研的資格,她心裡有了點兒接過薪火的自豪感。

在時裝周舞台上,這群年輕人被呵護被錘煉

王依彤穿着自己設計的衣服參加時裝周。

“讀完研究所學生,我還想讀博士,傳承傳統文化,自然能把創新的思路打開,年輕人其實對這些東西的接受度很高。你看我的這些設計,我自己平時都穿,其實很适合年輕人。”

27日晚中華杯的比賽中,立志于複興古典美學的王依彤,憑借作品《無界•融合》獲得了最具商業價值獎——這無疑傳遞了一個來自大賽專業評審團的清晰信号:傳統與時尚,藝術與商業之間,大有互相調和的空間。

【秀場搭賽道】

“中華杯”幾經沉浮,卻是中國時裝界幾代人耳熟能詳的名字。

在時裝周舞台上,這群年輕人被呵護被錘煉

1995年,那是一個中國人對于時裝,以及時裝所象征的新興優越生活方式産生無限遐想的時代,“中華杯國際服裝設計大賽”應運而生。後來持續舉辦的十幾年中,中華杯為業界輸出了大量優秀的人才。

2023年春,中華杯迎來複辦的第5個年頭。相比28年前,行業對人才的渴望較之當時卻有過之而無不及。

在時裝周舞台上,這群年輕人被呵護被錘煉

選手們在Mode展會上。

範夢格、王依彤和其他22位入圍的小夥伴,是從上千件來自海内外的參賽作品中被挑選出來的。大賽首先将他們的作品帶去了上海時裝周旗下的Mode服裝展銷會,在為期5天的參展過程裡,年輕的設計師們每天守在展架旁,接受市場的注視和買手們挑剔的眼光。

在時裝周舞台上,這群年輕人被呵護被錘煉

台前到幕後,大賽為年輕設計師提供時裝秀應有的配備。

3月27日,常德路800秀,常年為國内外大品牌輸送模特的火石經紀挑選出一批年輕模特,組成了氣場華麗的陣容。大賽組委會結合作品的尺碼、調性以及作者個性化的需求,一一安排了走秀的模特。當然還有台前幕後的一切,都為選手們的作品提供了相當規格的排面。

在時裝周舞台上,這群年輕人被呵護被錘煉

背景如戰場。

這是絕大多數選手第一次有機會帶上自己的作品走進秀場背景,設計師面對模特,彼此之間都有一些生澀。範夢格的作品第一個出場,她很緊張,背景擁擠,她被困在一個狹小的角落,艱難地來回穿梭,模特好不容易套上複雜的衣服,接着半蹲下來,低下頭,配合她綁上裝飾頭帶。

在時裝周舞台上,這群年輕人被呵護被錘煉

認真準備中的小範。

模特比年輕設計師們有更豐富的秀場經驗,他們能看懂作品,也不掩飾對好衣服的喜歡。局促的背景,哪怕隻是轉個身,也想盡量讓設計師們看到舞台上呈現的效果,調整服裝的細節。

在時裝周舞台上,這群年輕人被呵護被錘煉

大幕開啟,伴随律動的音樂,模特步履款款,次第登台。範夢格緊盯着背景的監控電視畫面,遺憾地說:“可惜沒有辦法走到觀衆席,去看看自己作品的呈現。”

服裝設計工作是艱辛的:日夜發想,伏案繪圖,尋找面料,來回打闆……網際網路傳播消費的場景中,那一座明晃晃的T台,和一場大秀背後預算的熊熊燃燒,更像是為設計師、買手、觀衆建立起信念感的儀式。作品大放異彩的時刻讓人們相信,穿衣服、買衣服不僅是門生意,也關乎光榮與夢想。

在時裝周舞台上,這群年輕人被呵護被錘煉

【産業新棋局】

邵峰是上海服裝行業的老兵,擔任上海時裝周組委會的副秘書長迄今超過13年。中國廣袤的市場和堅實的制造業基礎,讓上海時裝周成長為位列世界五大,穩居亞洲中心,堪稱最具活力的時尚産業綜合平台。

作為這一快速發展曆程的見證者和參與者,邵峰意識到,是時候利用現有的豐富資源,為中國時尚界的未來做一些鋪墊。

在時裝周舞台上,這群年輕人被呵護被錘煉

邵峰。

中華杯服裝設計大賽當年的盛況令他記憶猶新,經過數年停辦,在上海時裝周的體系中複興這項賽事,成為一件可期之事。

行業深耕多年,邵峰深知院校與市場之間存在的現實鴻溝:學生的作品天馬行空,拿到市場卻很難受到認可和重視。越來越卷的時代中,為具備天賦的年輕設計師盡快找到方向,明晰市場定位,同時讓好的作品有一個暢通的管道被發現、被認可,對年輕人的幫助将是巨大的。

在時裝周舞台上,這群年輕人被呵護被錘煉

而作為中國時尚行業的未來,年輕人的路走好,産業也才有更大的可能性。

過去的中華杯,就是聚焦設計界的新人新秀。而在5年前,以公益形式成功重新開機賽事時,中華杯被賦予了“大學生畢業作品設計大賽”這一更加具體的使命。

在時裝周舞台上,這群年輕人被呵護被錘煉

除了在業界受到尊敬的設計師,他還引入知名藝術家,商界領袖加入賽事的評委團,以期讓大賽對時代的風向,市場的走向産生觀照。

意想不到的是,重新開機第二年開始,中華杯在校園與業界的影響就勢如破竹,甚至開始向海外擴散——大量南韓設計專業院校的學生對這個以“中華”命名的比賽表現出了強烈的興趣。現在,賽事組委會甚至專門開辟了南韓賽道,來服務在中國市場學習、交流的年輕人。

在時裝周舞台上,這群年輕人被呵護被錘煉

大賽中入圍的南韓學生作品。

時尚行業永遠在變,甚至有時會變得令局中人都感到迷惑。這屆大賽中,一套名為《思我》的作品就讓邵峰不住感歎:“他們的世界我們越來越不懂,之前看過很多元宇宙的設計作品,這套設計大概能代表元宇宙吧!”

在自己搭建的舞台上看到新新作品,也算是邵峰甜蜜的煩惱了。

在時裝周舞台上,這群年輕人被呵護被錘煉

《思我》出自上海商學院的于媛媛同學,風格十分前衛炫酷。

20世紀80年代從東華大學畢業的邵峰也注意到,這次并沒有來自母校的選手入圍決賽圈。“東華沒有,北服兩個,傳統的五大院校沒有在比賽中展現出很明顯的優勢。”

這恰恰是一個好現象。邵峰認為,這反映出中國的服裝設計教育平均實力的提升,即使院校名不見經傳,一樣有好老師,有具備才華與天賦的年輕人。

在時裝周舞台上,這群年輕人被呵護被錘煉
在時裝周舞台上,這群年輕人被呵護被錘煉

獲得金獎的李涵來自南昌理工學院,也非服裝行業的傳統名校。除了3萬元獎金,他還獲得了有意大利背景的專業時裝院校深造的獎學金。

比賽影響力的擴張,讓行業裡更多的力量對“中華杯”這三個字開始産生期待。今年,邵峰邀請知名國牌三槍參與到大賽的舉辦中,範夢格參加的正是由三槍協力建立的針織類附加賽道。

賽後,三槍總經理崔嶽玲表示對選手作品的完成度感到驚喜:“很先鋒,很潮流,是年輕人的設計語言。我們希望通過支援大賽和設計師的作品,讓更多年輕人知道三槍,看到我們想要破圈的努力。同時,作為一個86年的曆史品牌,我們的針織面料處于上司者的位置,我們也希望通過比賽這些方式,讓更多的大學生了解和應用針織面料。”

在時裝周舞台上,這群年輕人被呵護被錘煉

崔嶽玲。

尾聲

大賽落幕,王依彤決定不急着回北京。這是她第一次來上海,上海的時髦與舒适令她印象深刻,她要拉上從北京專門趕來幫忙的小姐妹,抱着放松的心情在時裝周的秀場、展會裡再看一看,在灑滿陽光,法國梧桐成行的街道上走一走。

範夢格已經踏上了回家的路。她在自己的朋友圈寫道:“充實的一周結束了,結果當然很好啦☀️。”

在時裝周舞台上,這群年輕人被呵護被錘煉

範夢格在朋友圈自豪地曬出了自己獲獎的照片。

她要趕回學校,繼續完成自己的畢業設計。這次獲獎的經驗,讓她對自己的畢設有了更強的信心。

範夢格在考慮申請香港理工大學的研究所學生:“那裡是純英式的教育和設計理念,對開闊眼界會很有幫助。”

中華杯大賽組委會已經開始擘畫新一屆的童裝設計大賽。比賽将在今年10月的2024春夏上海時裝周期間收官。

在時裝周舞台上,這群年輕人被呵護被錘煉

童裝已然成為服裝行業的新賽道。

童裝消費的新賽道已然成型,設計大賽場上又能看到什麼樣的新概念,新作品,新面孔?邵峰有些迫不及待了。

在時裝周舞台上,這群年輕人被呵護被錘煉

欄目主編:張春海 文字編輯:蔣迪雯

來源:作者:董天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