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常用設計模式概覽:提高程式可維護性和可擴充性的秘密武器

作者:奶爸老白羊

設計模式是在軟體開發中常用的一種程式設計技巧,它提供了一種通用的解決方案,以便在面對特定的問題時,能夠提高軟體的可維護性、可擴充性和可重用性。設計模式是一種經過實踐證明并被廣泛使用的最佳實踐。在本文中,我們将簡要介紹常見的設計模式。

一、建立型模式

  1. 工廠方法模式(Factory Method)

工廠方法模式是一種用于建立對象的設計模式。它定義了一個接口來建立對象,并由子類來實作這個接口,進而建立出不同的對象。這樣,我們就可以在不暴露對象建立細節的情況下建立對象。工廠方法模式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建立對象時的複雜性。

  1. 抽象工廠模式(Abstract Factory)

抽象工廠模式是工廠方法模式的一種擴充。它可以幫助我們建立一組相關的對象,而不是單個對象。抽象工廠模式定義了一個抽象工廠接口,具體的工廠實作了這個接口來建立對象。通過使用抽象工廠模式,我們可以将對象的建立過程封裝起來,進而讓用戶端代碼更加簡單。

  1. 單例模式(Singleton)

單例模式是一種確定一個類隻有一個執行個體的模式。它通過将類的構造函數私有化來實作。這樣,就可以防止通過構造函數建立多個執行個體。單例模式通常提供一個靜态方法來擷取類的唯一執行個體。單例模式可以幫助我們確定全局隻有一個執行個體,并且可以讓我們友善地通路這個執行個體。

  1. 建造者模式(Builder)

建造者模式是一種用于建立複雜對象的模式。它将對象的構造過程分解成多個步驟,并且允許在每個步驟中使用不同的構造方法。這樣,就可以建立出不同的對象。建造者模式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建立複雜對象時的複雜性。

  1. 原型模式(Prototype)

原型模式是一種用于建立對象的模式。它允許我們通過克隆一個現有對象來建立一個新的對象。這樣,我們就可以在不知道對象建立細節的情況下建立新的對象。原型模式可以幫助我們提高對象建立的效率。

二、結構型模式

  1. 擴充卡模式(Adapter)

擴充卡模式是一種用于将不相容接口轉換為相容接口的模式。擴充卡模式通過包裝一個對象來适配不同的接口。這樣,就可以讓原本不相容的接口能夠互相協作。擴充卡模式可以幫助我們将舊系統與新系統無縫內建。

  1. 橋接模式(Bridge)

橋接模式是一種用于将抽象部分與實作部分分離的模式。橋接模式通過将抽象部分與實作部分分離,進而可以讓它們能夠獨立地變化。這樣,就可以在不影響其他部分的情況下修改抽象部分或實作部分。

  1. 組合模式(Composite)

組合模式是一種用于将對象組合成樹形結構的模式。組合模式通過将對象組合成樹形結構,進而可以讓用戶端代碼以統一的方式處理單個對象群組合對象。組合模式可以幫助我們簡化代碼結構,進而提高代碼的可讀性和可維護性。

  1. 裝飾器模式(Decorator)

裝飾器模式是一種用于在運作時添加功能的模式。裝飾器模式通過将對象包裝在另一個對象中,進而可以在運作時動态地添加功能。裝飾器模式可以幫助我們将複雜的功能分解成簡單的功能,并且可以讓我們友善地擴充對象的功能。

  1. 外觀模式(Facade)

外觀模式是一種用于簡化接口的模式。外觀模式通過提供一個簡單的接口來隐藏系統的複雜性。這樣,就可以讓用戶端代碼更加簡單。外觀模式可以幫助我們簡化代碼結構,并且可以提高代碼的可讀性和可維護性。

  1. 享元模式(Flyweight)

享元模式是一種用于共享對象的模式。享元模式通過将共享對象的狀态分離出來,進而可以讓多個對象共享同一個狀态。這樣,就可以減少對象的數量,進而提高系統的性能。享元模式可以幫助我們優化系統性能,并且可以減少記憶體使用量。

三、行為型模式

  1. 職責鍊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

職責鍊模式是一種用于處理請求的模式。職責鍊模式通過将請求沿着一條鍊傳遞下去,進而可以讓多個對象都有機會處理這個請求。職責鍊模式可以幫助我們将複雜的業務邏輯分解成簡單的邏輯,并且可以讓我們友善地擴充處理請求的對象。

  1. 指令模式(Command)

指令模式是一種用于封裝操作的模式。指令模式通過将操作封裝成對象,進而可以讓

我們能夠以統一的方式處理不同的操作。指令模式可以幫助我們簡化代碼結構,并且可以讓我們友善地撤銷和重做操作。

  1. 解釋器模式(Interpreter)

解釋器模式是一種用于處理語言的模式。解釋器模式通過将語言分解成文法樹,進而可以讓我們友善地解析和執行語言。解釋器模式可以幫助我們擴充語言的文法和功能,并且可以讓我們友善地添加新的語言。

  1. 疊代器模式(Iterator)

疊代器模式是一種用于通路集合的模式。疊代器模式通過将集合的周遊過程封裝成對象,進而可以讓用戶端代碼以統一的方式通路集合中的元素。疊代器模式可以幫助我們簡化代碼結構,并且可以讓我們友善地擴充集合的周遊方式。

  1. 中介者模式(Mediator)

中介者模式是一種用于處理對象之間的互動的模式。中介者模式通過将對象之間的互動集中在一個中介者對象中,進而可以讓對象之間的互動變得更加簡單。中介者模式可以幫助我們解耦對象之間的互動,并且可以讓我們友善地添加新的對象和互動方式。

  1. 備忘錄模式(Memento)

備忘錄模式是一種用于儲存對象狀态的模式。備忘錄模式通過将對象的狀态儲存在一個備忘錄對象中,進而可以讓對象在後續操作中恢複到之前的狀态。備忘錄模式可以幫助我們實作撤銷和重做操作,并且可以讓我們友善地儲存對象的曆史狀态。

  1. 觀察者模式(Observer)

觀察者模式是一種用于處理對象之間的通知的模式。觀察者模式通過将對象之間的通知封裝成事件,進而可以讓對象之間的通知變得更加簡單。觀察者模式可以幫助我們解耦對象之間的通知,并且可以讓我們友善地添加新的對象和通知方式。

  1. 狀态模式(State)

狀态模式是一種用于處理對象狀态的模式。狀态模式通過将對象的狀态分解成不同的狀态類,進而可以讓對象的狀态變得更加清晰。狀态模式可以幫助我們簡化代碼結構,并且可以讓我們友善地擴充對象的狀态。

  1. 政策模式(Strategy)

政策模式是一種用于處理算法的模式。政策模式通過将算法封裝成不同的政策類,進而可以讓用戶端代碼選擇不同的算法。政策模式可以幫助我們簡化代碼結構,并且可以讓我們友善地擴充算法。

  1. 模闆方法模式(Template Method)

模闆方法模式是一種用于處理算法的模式。模闆方法模式通過将算法的骨架定義在抽象基類中,進而可以讓子類實作具體的算法細節。模闆方法模式可以幫助我們簡化代碼結構,并且可以讓我們友善地擴充算法的骨架和細節。

  1. 通路者模式(Visitor)

通路者模式是一種用于處理對象結構的模式。通路者模式通過将對象結構和通路操作分離,進而可以讓用戶端代碼以統一的方式通路對象結構中的元素。通路者模式可以幫助我們簡化代碼結構,并且可以讓我們友善地添加新的通路操作和元素類型。

  1. 享元模式(Flyweight)

享元模式是一種用于處理大量相似對象的模式。享元模式通過共享相同的狀态,進而可以讓我們節省記憶體和時間開銷。享元模式可以幫助我們提高程式的性能,并且可以讓我們友善地添加新的對象類型。

總結

設計模式是一種被廣泛使用的軟體設計方法,它可以幫助我們簡化代碼結構、提高程式的可維護性和可擴充性。在本文中,我們介紹了12種常用的設計模式,包括工廠模式、單例模式、指令模式、解釋器模式、疊代器模式、中介者模式、備忘錄模式、觀察者模式、狀态模式、政策模式、模闆方法模式和通路者模式。

每種設計模式都有自己的特點和用途,我們可以根據不同的情況選擇适合的模式來解決問題。雖然設計模式可以幫助我們提高程式的品質和效率,但是過度使用設計模式也會帶來一些問題,例如增加代碼的複雜性和維護成本。是以,在使用設計模式時,我們應該權衡利弊,根據實際情況做出選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