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國家衛生健康委體制改革司司長許樹強就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中的重點内容,回答了記者提問。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高度重視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改革發展,城鄉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為維護和增進人民健康發揮了重要作用。《意見》提出,建設中國特色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對此,國家衛生健康委體制改革司司長許樹強表示,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面臨着實實在在的改革和發展任務,側重點各有不同,目标卻高度統一,就是要更好地滿足人民群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健康報:什麼是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這一體系有哪些特點?
許樹強: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是為人民群衆提供醫療衛生服務的載體,主要包括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專業公共衛生機構,以及與之相關的人員、床位、資訊等。優質是指服務體系的技術水準和人性化程度都很高,就是群衆既看得上病、看得好病,也能看病更友善、看病更舒心;高效是指服務體系宏觀層面的資源配置效率高,微觀層面機構的管理效率高,能夠利用好有限的醫療衛生資源,最大程度地滿足群衆的健康需要。
《意見》明确,大陸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具有體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補、連續協同、運作高效、富有韌性等特點。
體系完整是指醫療衛生資源配置科學合理,所包含的機構、人員、床位、技術、裝置、資訊等要素在數量、結構、品質和功能上與群衆的健康需要相适應。同時,能夠實作城鄉、區域、人群的全覆寫和均衡布局。
分工明确、功能互補是指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的功能定位清晰、職責明确,兼有差異性和互補性,避免功能重複和遺漏缺位。同時,機構和人員能夠按照功能定位為群衆提供優質的服務。
連續協同是指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以群衆的健康需要為中心,有效協作,形成防治結合、上下關聯、醫康護養結合的整合型服務模式,為群衆提供系統連續的服務。
運作高效是指醫療衛生機構有較高的管理水準和運作效率,在一定的資源條件下,實作醫療衛生服務産出的最大化。
富有韌性是指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具有一定的資源儲備,以及快速響應群組織動員能力,能夠及時提升服務效率和能力,有效應對重大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開展監測預警、應急處置、救援救治等,滿足短期内快速增加的服務需要,迅速實作平急轉換。
■健康報:建設中國特色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對各級各類醫院改革發展提出了什麼要求?“十四五”期間有什麼具體舉措?
許樹強:醫院是為人民群衆解決看病就醫問題的核心力量。《意見》要求,落實各級各類醫院的功能定位,合理布局國家醫學中心、國家和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全面提升縣域服務能力,促進優質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以完善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為目标,推動公立醫院高品質發展。“十四五”期間,要堅持政府主導、公益性主導、公立醫院主導,促進大病重病在本省解決、一般病在市縣解決,建構有序的就醫和診療新格局。
一是更加注重國家醫學中心和區域醫療中心發揮技術引領作用。圍繞引領醫學科學發展方向、攻克疑難複雜疾病,到2025年,基本完成國家醫學中心建設和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規劃目标,使重點病種患者跨省、跨區域就醫大幅減少。
二是更加注重省級高水準醫院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引導省會城市和超大城市中心城區的資源向薄弱地區疏解,“十四五”期間,聚焦重點病種和專科,建設約120個省級區域醫療中心,推動省域内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向群衆身邊延伸。
三是更加注重地市級醫院發揮醫療救治的主力軍作用。按照人口分布等合理設定地市辦三級綜合醫院,以及兒童、精神、婦産、惡性良性腫瘤、傳染病、康複等專科醫院,提供高水準的綜合性或專科醫療服務。到2025年,力争實作每個地市都有三甲醫院,在省級與縣級醫療服務之間形成有力支撐。
四是更加注重縣級醫院發揮縣域内龍頭作用。圍繞農村居民常見病、多發病診療,以及急危重症搶救與疑難病轉診等,實施“千縣工程”,持續提升縣醫院綜合能力。強化胸痛、卒中、創傷、危重孕産婦救治、危重兒童和新生兒救治等急診急救“五大中心”,提升重大急性病救治品質和效率。加強縣級醫院專科建設,建構惡性良性腫瘤防治、慢病管理、微創介入、麻醉疼痛診療、重症監護等臨床服務“五大中心”,補齊能力短闆。到2025年,至少1000家縣醫院達到三級醫院醫療服務能力水準。
五是完善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堅持和加強黨對公立醫院的全面上司,全面執行和落實黨委上司下的院長負責制。以推廣三明醫改經驗為抓手,健全醫院外部治理體系,強化政府對公立醫院的上司、保障、管理、監督責任,持續加大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力度,更大程度釋放醫院發展活力。加強醫院内部管理,以章程為統領,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機制、管理制度、議事規則、辦事程式等,保障醫院良性運作和健康發展。
■健康報:建設中國特色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對專業公共衛生機構改革發展提出了什麼要求?“十四五”期間有什麼具體舉措?
許樹強: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在疾病防控、促進健康、保障公共衛生安全等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意見》要求,健全公共衛生體系,加強專業公共衛生機建構設,完善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管理。“十四五”期間,要按照中央深化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改革的精神,補短闆、堵漏洞、強弱項,發揮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骨幹作用,推動建構強大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提高重大疫情早發現能力,加強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和應急能力建設,有效遏制重大傳染性疾病傳播。
一是明确職責定位。國家、省級、市縣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履行監測預警、檢驗檢測、風險評估、流行病學調查、應急處置等職能。各級各類專科疾病防治機構負責協助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制定專病防治規劃,建立專科疾病防治協作網絡,拟訂防治标準規範,推廣防治适宜技術和管理模式等。
二是加強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能力建設。加強各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建設,建構資源關聯、統一質控、資訊共享的公共衛生實驗室檢測網絡。在國家層面,加強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建設,使其具備新發傳染病病原體、健康危害因素“一錘定音”檢測能力和重特大公共衛生事件處置能力。在省級層面,依托高水準省級疾控中心建設若幹國家區域公共衛生中心,使其具備省域内常見多發傳染病病原體、健康危害因素“一錘定音”檢測能力和應急處置能力。在地市和縣級層面,依托部分綜合能力強的地市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布局省域公共衛生中心,使其具備轄區常見傳染病病原體、健康危害因素和國家衛生标準實施所需的檢驗檢測能力。
三是完善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管理。優化完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職能設定,規範面向社會提供的公共衛生技術服務。選優配強上司班子,實施崗位分級分類管理,提高專業技術人才比例。嚴格執行技術規範,強化品質控制、風險防範和績效考核。
■健康報:建設中國特色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改革發展提出了什麼要求?“十四五”期間有什麼具體舉措?
許樹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是守護人民群衆健康的第一道防線。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發展,前不久,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深化改革促進鄉村醫療衛生體系健康發展的意見》。這次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意見》進一步強調,要加強縣域内資源整合和優化配置,推進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規範化建設,重點強化基層常見病多發病診治、公共衛生、健康管理和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傳染病篩查、防治水準,加強管理考核,創新服務模式,發揮好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雙網底作用,促進鄉村醫療衛生體系健康發展,實作頭疼腦熱在鄉鎮、村裡解決。
一是發展鄉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要綜合考慮城鎮化、地理交通、人口聚集程度等,因地制宜合理配置鄉村兩級醫療資源,提升鄉村醫療衛生機構單體規模和服務輻射能力,從注重機構全覆寫轉向更加注重服務全覆寫。加強中心鄉鎮衛生院建設,使其逐漸達到二級醫院服務能力。調整優化村衛生室的設定,通過加強巡回醫療、上級機構駐村、發展移動智慧醫療等方式,提高醫療衛生服務可及性。
二是完善城市社群醫療衛生服務網絡。調整優化社群衛生服務機構布局,全面推進社群醫院建設,加強住院病房、資訊化等基礎設施建設和裝置提檔更新,重點健全臨床、公共衛生、醫技等科室設定,提升服務能力和水準。
三是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推動二級、三級醫院醫生為基層家庭醫生簽約團隊提供技術支援,建立以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平台、全科醫生為核心、全科專科有效關聯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模式,為簽約居民提供公共衛生、基本醫療和健康管理服務。推廣彈性化服務協定,對重點人群優先簽約、優先服務,明确簽約雙方的責權利,列出服務清單。
四是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管理。深入開展“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指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規範業務管理和綜合管理,提升醫療品質,保障醫療安全。完善城鄉協同、以城帶鄉幫扶機制,開展醫療人才組團式幫扶,建立健全城市三級醫院包縣、二級醫院包鄉、鄉鎮衛生院包村工作機制,通過多種形式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和管理水準。
到2025年,實作服務人口較多、規模較大的鄉鎮衛生院或社群衛生服務中心逐漸達到服務能力推薦标準,基層門急診服務量占比提升,逐漸實作群衆日常疾病在基層解決。
文:健康報首席記者 葉龍傑
編輯:于夢非
校對:楊真宇
稽核:徐秉楠 陳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