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虎帥忠

作者:趙印

虎落平陽威尚在

天地昭昭自思量

因緣際會印在手

曆史人文自查證

虎帥忠

張獻忠

張獻忠(1606-1647年),字秉忠,号敬軒,外号黃虎。明末朝廷腐敗社會凋敝民不聊生,各地農民起義風起雲湧。崇祯三年(1630年),張獻忠在家鄉陝西組織了一支隊伍,響應起義,後期投奔了王自用上司的農民軍,轉戰各地并逐漸壯大發展。

虎帥忠

虎帥忠印章(六疊篆)

崇祯十年(1637年)四月明朝兵部尚書、内閣大學士楊嗣昌針對各地農民起義策劃了“四正”、“六隅”、“十面張網”的圍剿戰略,李自成在陝西遭到幾次失敗,劉國能等也在河南歸順朝廷,張獻忠的隊伍也遇到了巨大的困難。在進襲南陽的戰鬥中被左良玉軍擊敗,張本人也受了傷,幸被部下孫可望力救脫險,遂帶部隊退居谷城(今屬湖北)。

虎帥忠

虎帥忠印章(六疊篆)

在明官軍的強大攻勢下,為儲存實力,張獻忠在谷城、羅汝才在鄖陽,分别接受了兵部尚書熊文燦的“招撫”。張獻忠雖接受“招撫”,卻拒絕接受改編和調遣,也不接受官銜,保持了起義軍的獨立性。四萬人的部隊分布在總部谷城的四郊,分四營,各設一員大将率領。在休整期間,集草屯糧,打造軍器,招兵買馬,訓練士卒。還經常請人給他講《孫子兵法》,并結合戰例,總結經驗和教訓,等待時機東山再起。

虎帥忠

崇祯十六年(1643),張獻忠攻克武昌,自稱大西王。後又帶兵攻回四川,建立大西政權,年号大順,自己稱帝。大順三年(1647),張獻忠率軍北上抗擊清軍,在西充鳳凰山被清和碩肅親王豪格射死,終年40歲。

虎帥忠

張獻忠上司的農民起義,從崇祯三年(1630年)米脂十八寨起義開始,到康熙元年(1662年)李定國病逝于雲南為止,在反對明朝封建統治政權的壓迫剝削和抗擊清軍的侵擾中,轉戰十六省,經過了三十二年前仆後繼的英勇鬥争。這次農民起義在曆史上有重大作用,對于研究中國農民戰争史很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