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深度解讀:為什麼說華為超越蘋果這件事是一場鬧劇

作者:俠說科技
深度解讀:為什麼說華為超越蘋果這件事是一場鬧劇

文丨俠說科技

在華為被美國打壓的輿情背景下,我很不願意揭華為的底。但是作為一個高度渴望中國早日實作富強的中國人,我認為,有些事,必須要上綱上線,因為富強的實作光靠做夢可不行!

就拿華為超越蘋果這件事來說,最有力的“證據”是,2019年華為手機銷量突破2.4億,而蘋果的銷量連2億都沒有做到。這件事是大衆親眼看見的,更何況它還經過了知名市場調研機構的“認證”。

是以,在很多人的認知中,華為超越蘋果是一件蓋棺定論,是一件實錘無需辯駁的一件事。大衆對國産有信心固然是一件事好事,但是,凡事都怕一個但是!2019年華為銷量突破2.4億部不假,但被華為定義為高端機型的Mate系列以及P系列機型在這一年的出貨量是多少呢?

深度解讀:為什麼說華為超越蘋果這件事是一場鬧劇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31日訊,3月31日,華為釋出2019年年度報告,報告顯示,2019年,華為(含榮耀)智能手機發貨量超過2.4億台,同比增長超過16%,Mate和P系列旗艦手機發貨超過4400萬台,同比增長53%。

據申萬宏源研報指出,2019年,華為Mate和P系列旗艦手機發貨超過4400萬台,同比增長53%,其中,600美元以上高端機型出貨量合計2875萬台,僅次于蘋果、三星。

中國經濟網号稱國家經濟門戶,他釋出的資訊應該有足夠的公信力讓大家信服吧?那麼,請問,根據這條資訊大家可以得出什麼結論?

深度解讀:為什麼說華為超越蘋果這件事是一場鬧劇

首先,華為2019年總銷量是2.4億台,主打高端的Mate/P系列發貨量超4400萬台,2.4億減去4400萬,剩下的機型是什麼?2019年華為釋出了哪些機型對應什麼價位,2019年榮耀釋出了哪些機型對應什麼價位,這些資訊因為查找難度不是很高,是以大家自行查找,我們直接說結論。

總銷量減去主打高端的Mate/P系列機型的銷量,剩下的無外乎走量機型的銷量,這意味着,華為在2019年的呼聲固然很高,但華為并沒有擺脫靠走量機型撐銷量,高端機型撐門庭的模式。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這個模式不止華為一家在用,而且這個模式從應用效果來看,确實是一個利大于弊的一個模式。但局勢是瞬息萬變的,也就是說,沒有哪個企業可以一招用到老,而這就是問題所在。

深度解讀:為什麼說華為超越蘋果這件事是一場鬧劇

根據目前的情形來看,在使用這個模式的除了華為之外還有小米、OPPO、vivo以及三星,這意味着與華為直面招式碰招式的對手有小米、OPPO、vivo以及三星。其中,三星因為供應鍊優勢以及三星底蘊上有着很大的積累,華為與之發生拳腳上的來往,很難獲得勝算。

再次,根據前不久華為訴訟小米侵犯專利一事粘連出的資訊來看,OPPO的實力亦不容小觑。其線上下有着深遠的布局,專利持有數量上雖遜色于華為,但其在研發的成效上來看,不容置否的強。

OPPO、vivo素有兄弟組合之稱,雖然vivo為人低調,但根據個人推斷,vivo極有可能是國内智能手機市場變化中的未知數。甚至,如果受形勢所迫,兄弟組合親上加親也未必是一件不可實作的事。

深度解讀:為什麼說華為超越蘋果這件事是一場鬧劇

那麼至此,大家應該注意到了,雖然其他廠商的呼聲沒有華為的高,但是論整體實力的話,幾乎人人都是潛力股。是以大家暢想一下,走量機型所面對的市場與使用者群是共同的,華為對這些對手有沒有防範之心?

若是沒有,榮耀是幹什麼的?榮耀所面向的就是中低端市場,而中低端市場恰恰各大廠商走量機型的共同面對市場。在華為光環以及華為技術下放的雙buff加持下,讓榮耀出身自帶光環,因而得以在中低端市場混得是風生水起。

這就意味着,華為不僅要考慮沖擊高端的問題,還要考慮中低端市場的問題。按照正常邏輯來說,榮耀在混得風生水起之後,華為完全可以撒手不管專心考慮沖擊高端的問題。但是,實際情況是,華為不得不把重心放在榮耀或者說中低端市場這邊。為什麼?因為中低端市場的戰況激烈程度遠超華為的想象。

深度解讀:為什麼說華為超越蘋果這件事是一場鬧劇

前面說了,大家都是一個師傅教的,是以很難破招。但我并沒有說小米,為什麼?因為小米在這場同門師兄弟比拼中雖然也沒有破招但小米掌握了一個主動權,就是成本效益。同樣的硬體,同樣的晶片,同樣的螢幕,同樣深度定制的系統,我的價格1999,友商想賣2999,很難。

當然,小米賣1999,我賣2999,不是沒有實作的機會,而是抓住這個機會的代價要高上很多,榮耀也一樣。是以為了削弱小米的主動權,OPPO弄出了Realme,vivo弄出了iQOO,榮耀這邊,華為加快了技術下放。

但是呢,小米直接放出紅米,一下破招。與1999幾乎無異的配置我絲毫不懷疑紅米敢定1000甚至999,就問大家,換做是你,在品牌力均相對薄弱的情況下,慌不慌?一定很慌,是以當下小米手中仍掌握着主動權,小米若是不主張漲價,其他廠商根本不用去考慮,這就是水桶效應。

深度解讀:為什麼說華為超越蘋果這件事是一場鬧劇

講這些是為了讓大家略微直覺的了解中低端市場競争的情況,在了解情況後,我們看一下華為,華為是身處局中還是身處局外?呵,不是拉高踩低,環顧整個智能手機市場的格局,真正做到身處局外的隻有蘋果一個。是以,華為仍是局中人!

既然是局中人,華為難免有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時候。最典型的就是對榮耀的照顧,作為曾經華為的子品牌,榮耀可謂是被華為當做親兒子一樣的照顧。除了享受華為各種專利技術之外,華為各種拍照技術也總會下放給榮耀手機,華為麒麟晶片也總是能在第一時間用到榮耀手機上。

這些不是我在信口開河吧?是以呢,問題就出現了!舉個例子,華為最近幾年在影像上的癡迷,大家是有目共睹的。P系列是華為主打高端的機型中主打影像的典型,也是價格起點較高的機型,這也是衆所周知的。

深度解讀:為什麼說華為超越蘋果這件事是一場鬧劇

高售價的機型可以帶來較高的利潤,利潤又是企業發展中比較重要的一個因素。那麼,換做你是華為銷售的話,你是希望P系列的銷量高一些還是希望面對年輕女性市場同樣主打影像的nova系列的銷量高?

一定是P系列對吧?那麼,華為的影像技術讓給P系列的起售價增加500元,但是沒多久這個技術下放給了榮耀,榮耀出一款起售價2500的機型,賣點同樣主打影像。一樣的技術,差不多的硬體參數,換做你是消費者,你會如何抉擇?

舉這個例子是想告訴大家,華為沖擊高端不缺賣點,但賣點的下放讓這些賣點失去了驅動力。一個原本應該出現在5000元手機上的賣點卻出現在了2500元的手機上,你們說這個賣點還能拿來沖擊真正的高端嗎?

深度解讀:為什麼說華為超越蘋果這件事是一場鬧劇

這就是為什麼說華為超越蘋果這件事是一場鬧劇的原因,在華為被美國打壓的輿情背景下,很多人把失敗的原因歸結于美國。但實際情況是,在過去的10年之間,各行各業中的翹楚,把好牌打爛的往往都是自身問題而引發的。

很多時候我特别欣賞美國企業,蘋果微軟的官司打了那麼多年,投入了那麼多人力财力,最後因為利益的交叉,他們選擇了和解之餘,雙方BOSS還能坐到一起參加節目采訪。蘋果高通同樣打過官司,同樣是因為利益,蘋果選擇主動棄權繳納賠償,後面的合作不僅十分順利,高通也高度重視蘋果的意見。

我們再看國内的企業,水軍互黑以成常态,高管親自下場互怼也是時有發生。兩個品牌一旦發生交集,若不出現落敗的一方,口水仗絕不對停歇。這種競争行為以及态度,我很難想象,在他們之中能出現超越蘋果的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