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是徐直軍親口承認,可能外界很多人至今仍不知道華為有研發EDA這一說。
畢竟,作為一家通信行業當之無愧的世界級巨頭,華為與供應商搶奪EDA這一塊蛋糕,似乎顯得不太厚道。但考究華為近些年的發展軌迹,似乎就不難了解其如今的行為。因為,想要在狂風暴雨中謀求生存,華為就必須根深蒂固,盤根錯節,不斷的開拓各種新的可能性,持續提升自己的抗性和能力。
這從華為沉寂數年,一鳴驚人的EDA業務可窺一斑。近日,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表示,華為晶片設計EDA工具團隊聯合國内EDA企業,共同打造了14nm以上工藝所需EDA工具,基本實作了14nm以上EDA工具國産化,2023年将完成對其全面驗證。
徐直軍介紹,三年來,華為圍繞硬體開發、軟體開發和晶片開發三條研發生産線,完成了軟體/硬體開發78款工具的替代,保障了研發作業的連續。軟體開發工具開發團隊自2018年就開始布局,努力打造軟體從編碼、編譯、測試、安全、建構、釋出到部署等全套工具鍊,采用自研加聯合合作夥伴一起研發的政策,解決工具連續性問題;硬體開發工具開發團隊在合作夥伴的支援和幫助下,突破根技術,引進新架構,釋出了雲原生的原理圖工具,打造了高速高密PCB版圖工具,打磨了結構設計二維/三維CAD工具,布局了硬體多學科仿真工具。
此外,華為還與夥伴共同布局EDA晶片設計工具,拓展EDA工具軟體的自主選擇權,抓住對晶片設計市場的機遇,基本實作了14nm以上EDA工具國産化,2023年将完成對其全面驗證。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
事實上,華為自研EDA一直是公司内部極為保密的項目,除了與該項目接觸頗多的國内EDA産業鍊供應商之外,外界鮮有人知。就如阿裡當年内部投資“淘寶”這一殺手級王牌項目一般,華為内部早已開始步步為營,布局未來。
正如華為徐直軍在硬、軟體工具誓師大會上所說的那樣,華為軟體開發工具開發團隊自2018年就已經開始布局,努力打造軟體從編碼、編譯、測試、安全、建構、釋出到部署等全套工具鍊,采用自研加聯合合作夥伴一起研發的政策,解決工具連續性問題。
從華為技術創新發展史來看,華為内部的項目自研團隊“戰鬥力”在全國都首屈一指。從1991年的華為內建電路設計中心到2004年的海思半導體,華為一手引領了全國內建電路設計産業的飛速發展,旗下海思也由此在中國晶片設計領域名列前茅。
同樣的案例也在作業系統領域被成功複制。2019年,谷歌GMS在海外狙擊華為,讓華為手機無法在海外使用GMS服務,這也徹底讓華為的海外市場發展遇阻。但有先見之明的華為,早在2012年便已經開始規劃鴻蒙OS系統,為未來可能遭遇的各種挑戰做充足準備。
從2019年的釋出到2022年年初,華為鴻蒙系統的使用者量已經達到了3億的量級,其中包括2.2億多的手機使用者,還有1億多的物聯網裝置。這也再次證明了華為内部項目自研團隊強大的戰鬥力以及華為于槍林彈雨之中激發出的百折不撓,絕境求生的品質和能力。
此次華為自研的EDA,未來也同樣會複制華為在晶片設計、作業系統領域的巨大成功,甚至可能“青出于藍而勝于藍”。這也是目前華為面臨外部巨大壓力之下絕處逢生,不得已而為之的成果。
這一過程屬實不易,但成果豐碩,這也極大的提振了中國發展自主可控EDA工具的信心,對于中國EDA産業來說,這可能也是多年前對于晶片設計領域的“海思時刻”。有正如徐直軍所說:“硬體開發工具開發團隊,在合作夥伴的支援和幫助下,突破根技術,引進新架構,釋出了雲原生的原理圖工具,打造了高速高密PCB版圖工具,打磨了結構設計二維/三維CAD工具,布局了硬體多學科仿真工具。晶片設計EDA工具團隊聯合國内EDA企業,共同打造了14nm以上工藝所需EDA工具,基本實作了14nm以上EDA工具國産化,2023年将完成對其全面驗證。”
将如何攪動半導體江湖?
華為挺進EDA工具賽道,對于目前腹背受敵、步履維艱的國内EDA産業鍊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畢竟,過去十年甚至二十年,國内晶片設計産業一直采用的都是海外三大家——Synopsys、Cadence與西門子EDA(前身Mentor)的産品。
但同樣是2019年的EDA“斷供”事件,讓國内內建電路産業面臨從未有過的焦慮。畢竟在國人看來,EDA這種工具一般是沒有可能會出現斷供的問題,甚至産業從未考慮過這種軟體層面的斷供存在。是以,2019年的事件對于曾經笃信“歲月靜好”的很多産業鍊人士來說都是當頭一棒,中國內建電路産業也徹底被驚醒,從此徹底踏上國産替代的征程。
這一過程顯然也并不容易,即便曆經了多年的持續發展,以及政策、資本多層面的鼎力支援,國産EDA企業在實際發展過程中依然面臨着諸多痛點和挑戰。我們經過近幾年與國内EDA企業之間的溝通與采訪發現,國産EDA在實際推進的過程中曾經面臨過的問題主要有:
1、用戶端由于長期與海外三大家綁定,産品線成熟的企業替代意願不強,畢竟牽一發動全身,國産EDA品牌挺進這類企業有一定的困難;
2、國産EDA大多隻有覆寫點工具和線工具的能力,在面工具(指覆寫設計、制造以及封測等)領域鮮少有企業能夠滿足要求;
3、在高端晶片設計領域,國産EDA依然存在替代困難,這可能也導緻了很多想要開發高端晶片産品的企業對國産EDA工具不太“感冒”,這也進一步提升了國産EDA想要在高端晶片設計領域開拓客戶的困難度。
随着華為這類對國内內建電路産業鍊有強大影響力和号召力的企業進入EDA戰場,将有助于提升國産EDA行業整體的實力水準和發展速度。
圖源:華福證券研究所
從宏觀層面來看,國内EDA産業可望迎來飛速發展的黃金時代,随着國内EDA大小廠與頭部供應鍊企業之間的密切配合,中國EDA産業有望借助“雲”和“AI”實作更快的疊代。同時,這種鍊主企業領軍,加上抱團取暖的模式,也更進一步加強了國内EDA産業鍊的凝聚力,大幅提升了中國EDA産業的抗擊打能力,為國産EDA産業樹立更加強大的安全護城河。
華為入局EDA賽道,ChatGPT如何看待?
如今,人工智能已經悄然進入我們的生活,AI也在潛移默化改變我們的生活與工作模式。作為當下全球最火爆的人工智能之一,ChatGPT更新了4.0版本之後,其邏輯思考能力以及對話、交流、應試等能力都堪比人類。ChatGPT這類人工智能也正成為我們工作的最佳助手之一。
那麼,對于國内科技巨頭入局EDA賽道,ChatGPT又是如何看待的呢?筆者通過輸入“華為進軍EDA行業,對整個EDA産業有怎樣的影響?”以及“你知道華為EDA現在的實力如何嗎?”兩個問題,向ChatGPT尋求答案:
1、華為進軍EDA行業,對整個EDA産業有怎樣的影響?
ChatGPT:
華為進軍EDA行業,對整個EDA産業的影響可能會有以下幾個方面:
提高競争力:華為作為一個大型科技公司,擁有雄厚的技術實力和資源,進入EDA市場将為該市場帶來更激烈的競争。競争将刺激創新和技術進步,并可能帶來更快的産品開發和更高品質的産品。
推動技術進步:華為在5G和人工智能等領域擁有領先的技術,這将促進EDA行業的技術進步和創新。例如,在EDA設計中,使用人工智能技術可以提高設計效率和準确性。
提升國内EDA産業地位:随着華為進軍EDA行業,中國的EDA産業地位将得到提升。這将促進中國EDA産業的發展和壯大,進而提高中國在半導體領域的國際競争力。
加強産業鍊合作:華為進軍EDA行業将促進EDA産業鍊的合作和發展。華為可以與EDA工具提供商和晶片制造商等産業鍊上下遊企業合作,提高協同效率和産品品質。
促進全球EDA産業的多元化:華為進軍EDA行業将為全球EDA市場帶來更多的競争者和多元化的産品。這将推動EDA行業的全球化和多元化發展,使市場更加成熟和健康。
2、你知道華為EDA現在的實力如何嗎?
ChatGPT:
作為一家在電信裝置領域占據上司地位的公司,華為進入EDA(電子設計自動化)領域已經有一段時間了。然而,由于華為的EDA業務并未上市,是以很難确定其具體實力和市場表現。以下是一些有關華為EDA實力的資訊:
據報道,華為在2017年就開始在EDA領域進行了布局,并在2019年正式推出了自己的EDA工具——HiSpark(???)。華為表示,該工具在多項名額上均超過了市場上已有的EDA工具。華為同時還在加大在EDA領域的研發投入,以進一步提升自身的技術實力和市場佔有率。
然而,由于缺乏相關資料,目前無法确定華為EDA在市場上的具體表現。據一些行業人士推測,華為在EDA領域的實力和市場佔有率可能仍然相對較弱。
總之,由于缺乏相關資料和資訊,無法确定華為EDA的具體實力和市場表現。但是,可以預計華為在EDA領域的投入和研發會持續加大,以提升自身在該領域的競争力。
總結:
對于華為入局EDA賽道,想必通過本文也有了相對比較清晰的了解,作為本土最有實力能夠帶動産業鍊協同發展與快速壯大的企業,華為未來在EDA領域也将持續引領國内技術風潮。在此,也祈願在目前形勢下,國内EDA産業應加大力度報團取暖,而非互相競争。國産EDA想要實作更快速的發展,需要群策群力,各自走出一條其他企業未曾走過的道路,去彌補國産EDA的空缺,如此,才能真正帶動整個國内內建電路産業的發展壯大。
對于ChatGPT的回複,部分内容自然有其問題所在。比如HiSpark并非是EDA産品名稱。但根據其回複,也可以看出目前AI對于行業的發展也是有一定的了解,AI正快速步入高度智能化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