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五姓七望在隋唐有多豪橫?宰相想結親都難如登天,黃巢:不能慣着

作者:枕上史書v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選一下“關注”,既友善您進行讨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

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他親眼見證過隋朝末年農民起義的驚濤駭浪,并且他自己也趁着這股浪潮讓李家走上了皇位。

可是他也不會想到,這句話竟然成了唐朝的一句谶言,在他後代身上再次應驗,盛大的唐朝也是以被這股浪潮撕成碎片。

五姓七望在隋唐有多豪橫?宰相想結親都難如登天,黃巢:不能慣着

造成這巨大浪潮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當時名門望族的權勢滔天,最終将他們撕碎的,就是憤怒的老百姓,黃巢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科舉落榜

“怎麼又落榜了?”黃巢站在皇榜之下,怎麼找也看不到自己的名字,不禁感到怒火中燒。

這已經是黃巢的第三次落舉了,對于這個結果,他的老師和兄弟都不能了解。

但是黃巢看出了其中的端倪——在皇榜上,能考上科舉的名字都是名門望族的親戚或者和他們有關系的人,其中隻有少得可憐的幾個農家子弟。

在離開長安的路上,黃巢将一腔怒火和極度失望都傾瀉在筆下,于是有了那首著名的菊花詩——“沖天香透陣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五姓七望在隋唐有多豪橫?宰相想結親都難如登天,黃巢:不能慣着

黃巢經過多年的努力,可以說是文武精通,可是他每次參加科舉,都是乘興而至,敗興而歸。

唐朝的科舉制度相當于現代的公務員考試,而且錄取率十分低,當時比黃巢背景強硬百倍的人都很難正常錄取,更何況他這樣的商人子弟,錄取不上還真不是黃巢才能上的問題。

“進士科當唐之晚節,尤為浮薄,世所共患。”在唐玄宗之後的科舉制度變得越來越腐敗,知識改變命運這句話不再适用當時的情況。

唐德宗時期,宰相李時就曾經給主考官一張寫有20人名字的單子,要求主考官照着單子全部錄取,否則便讓他再難在朝中立足。

五姓七望在隋唐有多豪橫?宰相想結親都難如登天,黃巢:不能慣着

長慶元年,前任宰相段文昌也是門閥士族,他曾向上舉報已被錄取的進士中有14人都是胸無點墨之輩,聲稱他們都是官宦子弟,全部憑借關系暗箱操作才被錄取。

此事一被揭發,主考官直接被降級,可是事後查明,看似正義凜然的段文昌,卻純粹是自己打了招呼的人沒被錄取上才是以發難。

在這之後的情況越來越糟糕,門閥士族直接把科舉制度這條路把控在手中,雖然有意識的在錄取名單上添幾個局外的平民子弟,然而在後來,這些權貴索性都不演了,錄取榜單上全是權貴子弟,親戚門生。

據《新唐書》記載,當時唐朝的宰相将近400人,其中一半都是門閥士族,在這一半中,五姓七望又占據了二分之一。

最後一次科舉落榜後,黃巢對考試這一條路徹底失去了信心,也對李唐王朝徹底失去了信心。

當時把持朝政的權貴有這麼大的權力可以随意暗箱操作如此嚴肅的科舉結果,對教育資源的壟斷達到如此地步,實在讓人吃驚。

這些權貴将各種書籍孤本、教育資源都籠絡在自家手中,平民百姓想要讀書求學已經是千難萬難,熬到了科舉卻還是白費功夫。

事實上,這些事情隻是冰山一角,這一群體甚至連皇家都十分忌憚。

五姓七望

無論在哪個朝代,世家大族在社會中和朝政上都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五姓七望在隋唐有多豪橫?宰相想結親都難如登天,黃巢:不能慣着

東漢時期,當權者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平衡朝中大臣的勢力掌控,于是開始重用士大夫。

士族制度逐漸興起,并且走上最高的政治地位,但是他們的權力相當于架空在政治格局裡,既不是通過實力進入朝堂當大臣,在朝堂上也沒有自己的勢力。

于是這些門閥士族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開始選擇抱團取暖,彼此聯姻。

随着時代的發展,門閥士族逐漸成為了特殊的權力制度,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他們的權力發展到了頂峰,并且壟斷了很多政治、經濟、教育資源。

在隋唐時期,這些世家大族總共有五大家族,被稱為“五姓七望”,到了隋唐時期,他們的權力越發壯大,并且影響着隋唐時期的政治格局。

五姓七望在隋唐有多豪橫?宰相想結親都難如登天,黃巢:不能慣着

隋朝楊堅就是受了世家大族的蠱惑而最終使得隋朝一落千丈,直至覆滅。唐朝時期開始吸取前人的教訓,對五姓七望家族采取了一系列的遏制措施,但是收效甚微。

當時的名門望族自持甚高到什麼地步呢?他們認為自己的血統更為高貴,皇室也不是良配,根本不屑于和皇族聯姻,理由就是要保持純正的血統。

“五姓”中在隋唐最受關注的自然是李氏一族,李氏分為兩支,一種是隴西李氏,另一個是趙郡李氏。

漢朝飛将軍李廣和唐朝的李淵皇帝就隸屬隴西李氏,唐太宗李世民也自稱是隴西李氏的後代。

但是因為李世民的先祖曾經和鮮卑人聯姻過,是以隴西李氏的内部并不承認李世民的血統,就連李世民想要聯姻都無法推進。

當時官員們在編撰《氏族志》的時候,他們也無視李世民的暗示,還是将崔氏排在了第一位。

這排在第一位的崔氏是炎帝的後代,說是姜子牙的後人,崔氏是五姓中極為發達的一支。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崔氏的後代崔意如就被封為秦朝的東萊侯,就此以後崔氏一分為二,大兒子崔業繼承了父親的爵位,定居在清河,從此成為清河崔氏的祖先。小兒子崔仲牟在博陵定居,後人被稱為博陵崔氏。

五姓七望在隋唐有多豪橫?宰相想結親都難如登天,黃巢:不能慣着

崔氏之是以被稱為第一姓氏,是因為這兩個分支在唐朝就出現了一共29個宰相,聲勢顯赫到什麼程度就可想而知了。

荥陽鄭氏屬于皇室血脈,但是發展沒有前三大姓興盛,但在唐朝時期還是位列宰相,聲名赫赫。

太原王氏中也是人才輩出,東漢的司徒王允,還有兩漢時期王維、王勃等著名文學詩人,都是這分支的後人。

再除掉前面提到的李氏,就是範陽盧氏了,這一家名士甚多,最有名的當屬劉備的老師盧植,子孫後代也多在朝中位列高官。

五姓七望在隋唐有多豪橫?宰相想結親都難如登天,黃巢:不能慣着

之是以是五姓七望,是因為裡面兩個群望的姓氏是一樣的,隻是分割為了兩個家族,也就是上文寫到的崔氏和李氏。

大唐李氏起源隴西,第二支李氏發源趙郡,清河和博陵則是屬于崔氏的發源地。

至于範陽和荥陽,分别也是盧氏和鄭氏的發源地,剩下一個地方是位于山西的太原,這裡是王氏的起源地。

這些名門望族靠手段将大量的自家人全都安排進政府朝堂體系,還控制着朝堂的話語權,對皇權造成了很大的威脅,甚至可以組裝起一支武裝部隊。

而且這些家族早就已經在朝堂之上枝繁葉茂,又互相聯姻,導緻勢力全都交雜在一起,很難鏟除。

五姓七望在隋唐有多豪橫?宰相想結親都難如登天,黃巢:不能慣着

是以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唐太宗李世民對于他們這些勢力的根除都十分頭痛,這時候武則天出了一個主意:可以禁止他們之間的聯姻,這樣一來将他們的連接配接打斷,不就大大削弱家族之間的勢力了嗎?

在武則天稱帝之後,決定從根源做起,打壓門閥士族,減少對皇權的威脅。她決定提拔庶族,縮小士族和庶民的階層差距,進而改善社會的階級流動。

是以,她開始改善科舉制度,增加考試項目,并且擴招了人群,讓更多士農工商的寒門子弟可以通過科舉進入朝堂,瓜分掉一些名門望族的政治勢力。

同時,她還清掃了一些士族的官員,例如當時有名的宰相長孫無忌,這對士族勢力的削弱造成了不小的影響。

用庶族打擊士族,這是武則天的手段,在皇權的打壓之下,到了盛唐時期,“五姓”的優勢已經慢慢失去了。

但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雖然科舉為平民子弟登上政治舞台提供了一條道路,但到了中唐以後,“五姓”和庶族展開了鬥争。

“牛李黨争”就是當時鬥争的最突出的代表,牛黨以進士出身的牛增孺為代表,李黨則以士族的李德裕為代表,這場拉鋸戰持續了将近40年才結束,最終以庶族的微落優勢告終。

但科舉制度的改革還是有很多不足,由于士族的阻撓也舉步維艱,是以推進也一直受到阻礙,變得十分緩慢。

五姓七望在隋唐有多豪橫?宰相想結親都難如登天,黃巢:不能慣着

在安史之亂之後,雖然已經走向衰落的“五姓”世族力量不複從前,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他們緊緊抓住科舉不放,憑借優厚的家底來保證家族中的後人來不斷地應舉中第,進而維系門戶的繁衍,這讓門閥士族的生命力源源不斷。

武則天失勢後,他們開始在内部重新聯姻,各大勢力又逐漸變成了一條船上的人。即使是宰相想要和他們聯姻分走一些勢力,也根本擠不進他們龐大的共同體中。

一手遮天的五姓七望将唐朝的中晚期攪動地民不聊生,不僅在科舉制度,還扼住了各種經濟命脈,一時間民不聊生,人民叫苦不疊。

強弩之末

在唐僖宗治理下中後期的唐朝,百姓的生活變得逐漸困難。

五姓七望在隋唐有多豪橫?宰相想結親都難如登天,黃巢:不能慣着

唐朝統治階級以皇帝為首到朝堂上下,都過着窮奢極欲生活,其次,官僚集團和名門望族更是将貪官污吏做到了極緻,大肆斂财。

僅僅這兩項就足以将唐朝的風氣徹底敗壞,雪上加霜的是,當時西南不穩,要平息戰亂就要軍隊籌備,軍隊籌備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财物。

人不夠可以抓壯丁充數,錢不夠就再加大壓榨百姓的力度,可不巧此時又趕上了關東大旱。

“春麥的隻有往年的一半,百姓隻能吃草的種子,更多的災民隻是慢慢等死!”

翰林學士盧攜曾經在奏章中描述過這樣的情況,但是朝廷并不會關心老百姓的死活,隻要自己的統治不受影響,天災人禍又怎麼了,總餓不到自己。

五姓七望在隋唐有多豪橫?宰相想結親都難如登天,黃巢:不能慣着

畢竟雖然老百姓們都苦不堪言,但在皇權體制下,大部分讀書人都沒膽子造反,他們還想着通過統治者劃分的一道道科舉考試,成功擠入朝廷的一員。

農民就更不敢有什麼起義活動了,長期的保守思想把絕大多數人推向了最不願革命的地步,隻要還有口飯吃,誰也不願意冒這個險。

黃巢的家祖上就是一連幾代販賣私鹽,幾乎每天都過着提心吊膽、風裡來雨裡去的日子,靠着販賣私鹽幾代人積累了不少财富。

但是黃巢認為,還得是步入官場,争取謀個一官半職才比較安心,可是由于唐朝科舉考試的黑暗,導緻黃巢終于渾身涼透,科舉入仕的火苗徹底熄滅了。

五姓七望在隋唐有多豪橫?宰相想結親都難如登天,黃巢:不能慣着

公元875年,王仙芝打響了起義的第一槍,率領3000人攻破城門,并且列舉了一大堆罪狀控訴當今科舉不公、貪官污吏等種種罪名,号稱天府平均大将軍。

此後随着黃巢的加入,更是給了唐朝和門閥士族緻命一擊,唐朝的軍隊無法和黃巢相抗衡,很快,洛陽和長安相繼淪陷。

當初安祿山是希望用唐朝的機構進行治理,而黃巢則是開展了大規模的屠殺行動,文武百官都難逃一劫。

全國上下都遭到了黃巢的破壞,很多唐朝官員都躲起來不願意在黃巢的統治下當官,對此黃巢十分生氣,他又開始屠城,一時之間屍橫遍野,其中他最憎恨的士族門閥也遭到了血洗。

門閥子弟被屠殺,願意苟活的門閥士族雖然可以在朝堂上說上幾句話,但是因為人數太少,也造不成什麼威脅了。

曆經幾個朝代都無法根除的士族門閥,在一次暴亂屠殺之後他們的生命力戛然而止。

對于統治者來說,涉及權力局面的動蕩,也許根除世家大族是一項急不得的大工程,但是對于底層出身的黃巢而言,就不需要顧忌太多,一覺得他們毫無作用,就盡數斬殺。

至此,從東漢到唐朝持續700多年的門閥士族消失在曆史的長河裡。

到了宋朝時期,科舉幾乎沒有任何身份限制,平民百姓可以通過相對公平的環境進入朝堂實作自己的理想抱負,而門閥士族的後人幾乎都沒落了。

五姓七望在隋唐有多豪橫?宰相想結親都難如登天,黃巢:不能慣着

“唐家甲乙尊門族,誰有流傳直到今?”也許這是對士族沒落最好的總結了。